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影楼旧事>第三十七回 莲花亭记

第三十七回 莲花亭记

作品名称:影楼旧事      作者:心意满庭芳      发布时间:2023-11-12 09:33:48      字数:5116

  沁园春词:
  清灵风光,又过一村,喜临丰年。
  记灵椿未老,蟠桃已熟,萱堂长健,彩舞翩翩。
  每每欢娱,频频觞咏,扶杖还来谒谢仙。
  追随处,看儿童竹马,翠袖蹁跹。
  不须鹤发垂肩,只要把平生铁石坚。
  有凌云高节,常忧世俗,如斯遐想,久困尘缘。
  何日东山,持杯北海,放眼洪崖一醉眠。
  从今后,爱君家乔木,深锁寒烟。
  话说袁文林旅游团到了留坝之后,当天便去石门栈道游览了一番,回到宿营地后,便安静的休息了。次日一早,袁文林他们早早起来,洗漱整齐,吃罢早饭,就步行去张良庙参观了。走了约里把路,只见在一个小山坡上,一片青绿中座落着一座红色的庙宇。
  袁文林双手捧着那一架古老的相机,给大伙照了一张张合影。
  “先生,您来过这儿,给大伙讲讲那八两黄金的故事,好吗?”高老板说。
  “好吧,我先讲一点,张良庙的故事还是高姑娘来讲解的更精彩。”
  于是,大伙一边登山游览,一边听袁文林讲八两黄金的故事。
  公元一九三七年底和三八年初,袁文林、郑鸣玉二人带着董卜一、李庆福、梅超群、高锦秀、李文敬、李文一、马立身、郑伯纯、郑崇镖、何玉珊、王可尼众弟子来到了南郑,在城里合伙开了一家照相馆。名字仍然叫玉光照相馆。经过一番艰苦的创业,照相馆的业务是蒸蒸日上也。
  於民國30年,即公元1941年,袁文林、郑鸣玉和众弟子在南郑古城站稳了脚跟之后,袁文林、郑鸣玉和众弟子一商议,决定扩大业务,将摄影事业做大做强。于是袁文林、郑鸣玉便安排大弟子董卜一、李文敬、李文一、郑伯纯、郑崇镖、何玉珊、王可尼在南郑负责管理经营等照相馆的工作。袁文林、郑鸣玉帶著李慶福、梅超群、高綿秀、馬立身和新收的王志明、付懷忠、屠作斌、譚邦魁等弟子,从南郑来到了紫柏山。
  紫柏山被称为道教“十大洞天”之“第三洞天”,紫柏山是被列在華山、驪山之後的陝西省三大名山之一。紫柏山,位於秦嶺南麓留壩縣境內,因特有的天坑及山頂上的草坦,紫柏山最神秘的就是“天坦”。
  山上的萬畝高山草甸和天坦溶洞奇觀舉世罕見,素有“九十二峰、八十二坦、七十二洞”之稱。所謂“天坦”即大小各異、深淺不一、形狀如鍋又似漏斗的坑,與下面山體連通。在紫柏山頂東西六十多里、南北十里區域內,散落著百十个大小不一的“天坦”,景象十分壯觀。天坦內外厚鋪著一層山地草甸,春夏秋三季,綠草茵茵,柔軟如毯,各色野花開滿草海,景色之美令人陶醉,有诗曰:
  西风瘦马,雲海紫柏,雨过天青。
  看春夏秋冬,綠草茵茵,梵音阵阵,松涛声声。
  叶绿花红,千寻铁笛,独擅才名十倍增。
  还谁记,有如椽巨笔,画入江陵。
  长亭望断秋月,又仿佛山河分外明。
  唱关山飞渡,景象万千,高河堰塞,绿波盈盈。
  古道风暖,山坡花香,依旧歌声为友听。
  南花园,师徒重聚会,各诉衷情。
  在紫柏山下,有一座依山而建的古老的庙宇,这座庙宇就是历史的悠久、底蕴深厚的千年古刹张良庙,张良庙,但实际上它确实一道观,这一些或许与终南山有着些许缘由。
  张良庙的大门,古老而精致,气势恢宏,上面写着“汉代张留侯祠堂”,下面写着“极真洞天”四个大字,被后人挂在上面。在大门的左边,有一块写有“初级小学堂”的木牌子,可以看出,张良庙里还有一座小学堂。
  张良庙正院,为清代道光四年,即一八四二年建造,占地不大,但结构精致,雕刻精美。
  张良庙,正厅正厅门口悬“仰止”两个字牌坊,对面是一座小亭子,名为“拜石亭”。有一座宝塔拱形屋顶,一座圆柱形的屋檐,一座悬空的屋檐,一座幽雅而又清幽的亭台楼阁。依山而筑的一条石梯,两边是古朴的石质扶手,静静地矗立在山林中,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
  张良庙,又称留侯词。在陕西省留坝县庙台子镇西。相传为张良晚年隐居的地方。庙有有授书楼。楼基甚高,登楼四望,周围景物尽收眼底。庙祀汉初大臣张良。
  张良,字子房,战国时韩国人。祖与父相继为韩相。秦灭韩后,他图谋恢复韩国,结交刺客,在博浪沙狙击秦始皇未中。后襄辅刘邦,伐秦灭楚,奠定天下,建立汉朝,封留侯。
  “赤松子”,谓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仙人。相传为神农时雨师,一说为帝喾之师。后为道教所信奉。《汉书•张良传》有“愿弃人间事,从亦松子游耳”句。“黄石公”,又称圯上老人。
  据说张良年轻时非常好学,他一直渴望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听说有一个隐士住在运河边上,张良想拜其为师。于是,张良就沿着运河长堤一路寻访。这一日张良走到了下邳,正要过河,这时一个坐在桥边的一个黄石上白发苍苍的老人笑道:“小伙子,我的鞋子掉到河堤下了,帮我拾上来,好吗?”张良就走下河堤,将鞋子拾起来,并给他穿好。张良准备离去时,老者笑道:“小伙子,好男儿志在四方,不可东游西荡,要好好读书学习啊。”张良笑道:“老人家,我听说这儿附近有一个隐士,我想拜他为师,才从很远的地方到这儿的啊。”老者笑道:“既然是隐者,怎么会教你读书啊?知识是用功学来的,只要有书就可以成为智者的。我有一本书,就送给你好了。”
  张良得到老者的书,认真读了很多遍,学到了许多知识。张良长大后,成了一个学问渊博的人,做出了一番事业。
  授書樓就是说的这个故事,張良廟巔頂之景“授書樓”建于清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是黃石山向張良授書之意.這座重簷飛角的亭子是用大理石和南陽玉砌築而成,高離地面三十多丈,顯得高雅別致。張良廟傳說爲漢高祖劉邦所建,以後歷代都有重建和擴建,而以隋、唐、宋各代規模最盛。
  張良廟內現存古建築是清朝康熙年間重建的,經歷數百年,才形成規模,是全國所有祭祀張良的祠廟中規模最大、保存最爲完整的古勝迹。有樓、殿、亭、閣、廊、榭共156間,現存碑刻39通,摩崖題字51塊,匾額50多面,楹聯40余幅,古樹10棵,占地面積14200平方米,是研究秦漢社會歷史的珍貴文化遺産,是中國早期道教活動勝地之一。
  廟中的園林建築風格獨特,恢弘大氣中透著柔美雅致。大殿院採取北方的建築風格,雄偉壯觀,後院中的亭台樓榭又採用南方園林的設計,婉約細膩。園中薈萃著各種名人題刻、各類名貴花草樹木,讓人養眼、養心。
  張良廟留有大批唐、宋、明、清時代文人及達官貴人之書法及摩崖石刻書法作品,計有唐代薛能,明代楊—清、何景明、王士性、張佳胤,清代沈荃、趙延俊、王世鏜、王世瑛、楊芳、白英祥、陳慶怡、張問陶等。其中,清康熙(公元1662~1722年)、乾隆年間(公元1736~1795年),寺廟、祠堂之碑刻較多,書法價值較高。
  中華民國初年(公元1912年),于右任、王世鏜、馮玉祥、管金聚、翁玉華、高樹勳等在張良廟留下了不少作品。同時,本縣擅長書法和愛好美術創作者甚多。江口肖風洲,行書如行雲流水,瀟灑奔放,楷書方圓有矩,端正大方,筆力遒勁,頗受世人稱讚。
  小山下还有一片神奇的竹林,这里的竹子被称作拐拐竹,顾名思义竹子弯曲生长,有的甚至钻进篱笆但却没有死亡,可将这些竹子移到别处栽种,便恢复直立生长,也许是和当地气候,风力的条件状况有关,也象征着张良能屈伸,知进退的品质。也被很多来过的游客戏称为张良竹。
  经过一番考查,发现这儿景色秀丽,古迹名胜很多,地理优越,是一条贯通川、甘、陕、鄂、豫等地的交通要道。
  東南方爲弧形廂廊室舍所圍,名“五雲樓”。西北面有紫竹層樓爲屏。池邊有一根高大挺拔的桫羅樹,枝丫婆娑,樹冠如傘。庙内有两座花园,南花园於清鹹豐年間建成,與北花園遙遙相對,園心有一池清徹的湖水,一股泉水從池子的邊岩嘩嘩湧出。池中翹立一座小亭,六角盔頂,垂脊飛瓦,正是修缮一新之莲花亭也,有诗曰:
  莲亭来山顶,红梅映锦袍。
  香生五云楼,月照池边桥。
  自昔风尘际,何须问路遥。
  玉色生霞晕,脂香染红桃。
  乍疑妆欲洗,不觉春醉了。
  珍惜花容老,含羞独在人。
  春风初上客,花萼乍成林。
  香雾迷朱户,明霞照碧岑。
  谁怜绿玉女,空对月孤心。
  云霞千变紫,文绣五铢黄。
  顾我惭无补,因之谢众芳。
  摄影写青史,何人曾此夸。
  花因知我贵,香是妒君遐。
  却忆东山咏,依稀似汉家。
  一树春风老,千林竟开花。
  留壩紫柏山是被列在華山、驪山之後的陝西省三大名山之一。由於“前瞰三秦,後蔽四川”的獨特地理位置,留壩棧道位於陝西省留壩縣,自秦漢以來,穿越秦嶺的七條主要棧道,縣境中有褒斜棧道、連雲棧道、陳倉古道、龍門閣道等穿境而過,留壩自秦漢以來就是重要的交通咽喉,古褒斜棧道、連雲棧道、陳倉古道、龍門閣道穿越留壩縣境而過,在這裏留下了豐富而寶貴的棧道文化。號稱“中國棧道第一漂”的留壩棧道漂流景區位於褒河上游。
  民國25年(公元1936年),川陝公路貫通後,这儿交通是非常方便了。
  留壩老街。留壩老街始建於嘉慶十三年(公元1808年),位於現留壩縣城大街北,東西向,全長一里多,傍山而建,青石鋪路,山水淌流。留侯鎮依山傍水,四季風景如畫,更有張良廟、紫柏山等別具一格的人文、自然風光。如今,古樸典雅的老集老街上,琳琅滿目的山貨、色香味俱全的當地美食,吸引著數千名當地居民和遊客前來“趕集”。
  “明燒棧道、暗度陳倉”、“寒溪夜漲”等著名的歷史典故都在這裏發生。號稱“中國棧道第一漂”的留壩棧道漂流景區位於褒河上游。遊客順河而下,看兩岸青峰如削、植被葳蕤,懸崖石壁上古褒斜棧道留下的一排排石洞訴說著歷史的滄桑,給人以駕馭歷史長河的豪邁。
  不仅如此,当时张良庙里的五层楼已经有中國第一家國際旅行社和招待所入住了。因此来这儿的达官贵人和游人很多,是开展摄影业务的非常理想的宝地。于是袁文林、郑鸣玉他们和张良庙的主持一说明来意,张良庙的主持非常高兴,腾出来最好的房舍让他们做照相馆。
  郑鸣玉、袁文林和众弟子便落腳張良廟并創辦了一家照相馆,名字叫“中國藝華古迹名勝攝影研究所”,有诗曰:
  碧海迢迢,水天一色,秦岭秋容。
  待乘槎东去,云涛卷地,金波荡漾,紫柏凌空。
  桂树香浮,霞光闪烁,涌出琉璃万丈松。
  凭谁剪,正半轮皓月,荷芰成丛。
  醉来独倚崆峒,看着意吹箫跨彩虹。
  又朱颜绿鬓,疏慵未改,五陵豪气,历历葱葱。
  遥想云海,小桥眉黛,多景楼台画舫中。
  长鲸饮,笑蓬莱路近,何事匆匆。
  说起这个摄影研究所的名字,还有一段和三元名人于右任的有趣的故事呢,现在就说给客官们听听。
  于右任,名伯循、字右任,祖籍陝西涇陽,1879年出生於咸陽三原,他是著名詩人,同時也是一代書法大師,被譽爲“當代草聖”。于右任一生颇多传奇,其与张良庙颇有渊源。1941年,当时任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的于右任,在去敦煌莫高窟考察时,路过张良庙,在这里结识了郑鸣玉、袁文林和他们的弟子。对郑鸣玉、袁文林的摄影艺术高度评价,并亲笔题写了《中國藝華古迹名勝攝影研究所》的匾额。
  1945年,郑鸣玉、袁文林和他们的弟子们为张良庙捐黄金8两,由马含真道长在南花园整修莲花亭,主持派道童去西安拜请书法名家为莲花亭题名,结果又遇到了于右任,于右任再次泼墨挥毫,题写匾额“避谷亭”。
  为此,在张良庙,于右任非常钦佩袁文林、郑鸣玉和他们弟子的精湛技艺和慈善品德,两次親筆爲研究所和莲花亭題名,留下了傳流後世的佳話和當代書聖之墨寶,有诗曰:
  碧海迢迢,银潢一派,涛翻浪卷。
  问稼轩何处,层层天外,乱山数点,飞雪千年。
  古木栖鸦,林峦鸟道,隔断红尘十里喧。
  云楼畔,向危亭缥缈,起舞蹁跹。
  华堂烛暗香残,想醉后骑驴花下眠。
  算蓬莱清浅,空江岁晚,丹枫叶老,野渡舟寒。
  星汉秋高,黄金易散,脉脉无言紫柏山。
  披图画,又汉江东注,暮色娟娟。
  从此,袁文林、郑鸣玉和他们的弟子们在“漢張留侯祠”(張良廟)創辦“中國藝華古迹名勝攝影研究所”,總社設在張良廟北花園。鄭鳴玉和衆弟子一商議,決定在該社以拍攝古迹名勝及山水風光爲主,幾年來,拍攝了大量優秀的風景照片,裱裝成套,銷往全國各地,在國內外反響極大。隨著攝影業務的不斷擴大,總社又分別在臨潼華清池、華山北峰、四川青城山、二王廟等地設立分社。攝影大師鄭鳴玉、袁文林和他们的弟子们故事永远流传在这青山绿水之间,詩曰:
  长路绵绵,一轮皓月,万斛舟行。
  仿佛沙河朔,嵚崎历览,水穷丘壑,地僻沟塍。
  极目云迷,牵牛野草,迤逦祁连接汉城。
  谁能遣,有良工作颂,雷电光明。
  天风吹下层冰,更比似睢阳嗟独醒。
  有紫柏洞天,福星明照,游子归来,罗俎豆盈。
  他年凯奏,鱼龙玳瑁,三峡奔倾震雷霆。
  凭歌舞,倩麻姑窈窕,逸响泠泠。
  且说大伙一边游览,一边听袁文林和高姑娘讲古,一边摄影留念。虽然这张良庙名声远播,可是地方并不大,不到两个小时,就游览了一遍了。由于袁文林一行人太多,张良庙的主持张罗不起酒席,就只好泡了几百壶香茶招待他们。宾主聊得非常开心,可惜的是,袁文林本来想在这儿和好友郑鸣玉及他们的弟子畅叙友情的,未料到,这些老朋友去外地开展业务去了。正是:
  寻友不遇,留下遗憾。
  由于时间尚早,袁文林和大伙一商议,决定立即去汉中游览。于是袁文林他们又给了一些香油钱,袁文林旅游团就离开了张良庙,直奔汉中而来。
  書到這裏,暫告一段,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