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悬疑武幻>九龙杯传奇>第二回 九龙杯大宴文武臣 锦衣卫领命寻国宝

第二回 九龙杯大宴文武臣 锦衣卫领命寻国宝

作品名称:九龙杯传奇      作者:浪漫诗剑侠      发布时间:2012-10-22 19:48:10      字数:3000

    
  话说景德镇出名瓷,洪武年间是明代釉里红烧制最兴盛时期,不仅数量多,而且多为大型器皿。永乐白瓷颇负盛名,世称“甜白”。据文献记载永乐皇帝对洁素莹然的白瓷甚为喜爱,这应是永乐白瓷风行的主要原因。白釉暗花执壶和暗花双耳扁壶,以其变化多姿的造型、纤细古朴的手法、晶莹白润的釉色向世人展示了景德镇工匠高超的制瓷技艺。宣德年间是明代青花烧造的黄金时期。青花龙纹扁壶群冠众器之首,其形成高大俊美,胎细釉润,纹样用进口的苏麻离青绘画而成,色泽鲜丽浓重,传世实物屈指可数。蓝地白花折枝花果纹盘明代景德镇御器厂的传统产品,在各朝制品中尤以宣德器为精美。斗彩创烧于成化期,这种在釉下用青花勾勒纹样的轮廓线,釉上用红、黄、绿、紫等色填彩的瓷器名闻遐迩。明代晚期是青花五彩烧制空前绝后的时代,其中尤以嘉靖万历的数量为多,景德镇瓷器形制高大、技艺高超、盖与器身均保存完好的器皿则并不多见。
  话说洪武皇帝得到了县令进贡的九龙杯,简直就是国宝,龙颜大悦,那个卑鄙无耻拍马屁的浮梁县令由于进贡有功,得到了皇上的赏识,不久便加官晋级,由县令升迁为府台,总算还了这个狗官升官发财的梦,只有九龙含冤负屈而死,却也无人给他鸣冤叫屈,世事就是这样,小民百姓怎么可以和官府官家斗。
  随后,洪武皇帝朱元璋对这九只酒杯,那真的是爱不释手,连声夸赞景德镇瓷工制瓷技艺高超,夸赞景德镇不愧为瓷都之称。
  却说这个皇帝朱元璋也是一个传奇人物,小时候很可怜的。
  太祖朱元璋,少时多流浪。缺吃又少喝,难见爹和娘。
  曾做放牛娃,名字叫重八。饥饿做和尚,化缘处处家。
  朱元璋素有大志,不同凡响。后来参加了农民起义军,逐鹿神州大地,转战江淮南北,势力越来越大,成了气候,跟汉高祖刘邦一样,出身贫贱,最后却做了一国之君,是个运气好,非同小可的人物。
     一次,朱元璋乔装出行到太平府的一座寺庙般若庵。庙里的和尚见他为人奇特,就仔细询问。朱元璋不耐烦,就提笔在墙上写了一首诗:
     
  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
     老僧不识英雄汉,只管哓哓问姓名。
     
  朱元璋领兵灭了元朝蒙古鞑子登基做了大明朝的皇帝之后,听说当年自己在庙中墙上的题诗早已被人洗去,就下令将庙中和尚押解至京,准备杀掉。遂对抓来的和尚问道:“为什么要把我写的诗给洗掉?”
     和尚灵机一动当即吟诗答道:
     
  “御笔题诗不敢留,留时常恐鬼神愁。
     故将法水轻轻洗,尚有毫光射斗牛。”
     
  和尚会说话,马屁拍得朱元璋心里绝对受用,听得他龙颜大悦,也就当场下令把和尚全放了。
  朱元璋有一次微服出行,口占《虹霓》诗:
     谁把青红线两条,和风甘雨系天腰。
     
     恰巧官员彭友信遇之,随口续道:
     
     玉皇昨夜銮舆出,万里长空架彩桥。
     
  皇帝朱元璋大为高兴,次日任命他为布政使。
     朱元璋便服出访,遇见一位书生。朱元璋问他是什么地方人,书生回答:“四川重庆府人。”朱元璋小名重八,喜欢这个重字,于是随即按照这个人的籍贯出了一上联:
     
     千里为重,重山重水重庆府。
     
     书生立即对道:
     
     一人成大,大邦大国大明君。
     
     朱元璋一听,龙颜大悦,马上提拔书生做官,这书生够幸运的了,不用进京赶考,一个机灵一句话,就穿上了官衣,可见运气有时就是本事的象征。
     
  皇帝一十八年冬,百官筵宴正阳宫。
     大明日出照天下,五湖四海春融融。
     
  却说朱元璋得到“九龙杯”后,便经常使用这种国宝酒杯盛酒宴请文武大臣。他却是喜欢武将,讨厌文士,经常骂文士,有一次,他看见几个文士在辩论,面红脖子粗,遂道:

  叽叽喳喳几乌鸦,满嘴喷粪叫呱呱。
  无聊争辩有屁用,明早个个烂嘴丫。

  酒席宴间,朱元璋让众臣作诗,但众臣因怕作诗不对他口味而获罪,便都恭维让他先作。朱元璋对此也不推辞,张口便是两句:
  “公鸡一叫尾一撅,公鸡两叫尾两撅。”
  文武群臣们听了谁也忍俊不禁,却无人敢言敢笑,忍得腮帮子发酸,这两句纯粹是大白话,毫无诗味。,但接着朱元璋又吟出了下面两句:
  “三叫唤出扶桑日,扫败残星与晓月。”
  这两句出来,立时峰回路转,气势磅礴,折服群臣,无人不暗暗叫绝,掌声四起。
  在宫廷御宴上,洪武皇帝有意奖赏自己几位心腹大臣多喝一点美酒,便使用国宝九龙杯,特意给他们把御酒添得满满的,而对其他一些平时喜欢敢直言不讳进谏忠言的大臣则将酒筛得浅浅的。谁知道事与愿违,那几位被皇上有意照顾的大臣点酒未喝,御酒全部从“九龙杯”的底部漏光了,而其他大臣则高高兴兴地喝上了皇帝恩赐的御酒。
  皇帝朱元璋对此百思不得其解,究其原因,方知此九龙杯盛酒最为公道,盛酒时只能浅平,不可过满,否则,杯中之酒便会全部漏掉,一滴不剩。为了谨记“九龙杯”的公道,洪武皇帝便把国宝“九龙杯”命名为国宝“九龙公道杯”。知足者水存,贪心者水尽。“九龙公道杯”告诉了人们办事必须讲求公道,为人不可贪得无厌。
  话说皇帝朱元璋,由于其出身贫贱,对皇权的维护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他建立了庞大的锦衣卫亲军都指挥使司,巡查缉捕的职能无限度的扩大了,以此来维护自己的统治,保卫皇宫,监视文武百官,打击朝野企图谋反之叛逆,可谓心思缜密。
  锦衣卫官兵穿戴很讲究,穿着代表皇帝恩宠的飞鱼服,凌驾于文武百官和地方官吏之上,也出了不少能人。毛骧,蒋瓛,纪纲,马顺,卢忠,逯杲就是有名的指挥使,传奇故事很多。一朝天子一朝臣,每个皇帝上台锦衣卫都得大清洗一遍,只有袁彬,全大明锦衣卫的头头脑脑们摘出来,所有人给皇上说过的好话加起来估计也没有给他一个人说的多,他服侍了两代皇帝还都是正牌卫使。去世时官爵为光禄大夫、上柱国、左军都督,为帝国超一品的大员,连母亲和妻子都是一品诰命。另一位在同期做过锦衣卫指挥使的是蒙古人哈铭,他和袁彬是唯二与英宗在“土木之变”后共患难的。
  却说皇帝朱元璋寿终正寝,惠帝朱允炆登基,在位五年,因削藩统一军事,惹恼诸王,燕王朱棣起兵在北京叛乱,1402年攻入南京,皇宫着了大火,惠帝朱允炆失踪,燕王朱棣继承皇帝位,从此国宝九龙杯就失去了下落,就像惠帝朱允炆一样,消失得无影无踪,成了一个谜。
  却说燕王朱棣做了皇帝,非常开心,大宴群臣,自不必说。唯一不满意的就是自己招待辅佐功臣没有国宝九龙杯来显示皇家的恩宠,心里不甚美,觉得美中不足,早听说九龙杯温凉剔透,是能工巧匠在景德镇烧制的,不斟酒,也就是九只普通的酒杯,斟上酒,那可了不得,一只杯子九条龙,都跟活了一样。喝过三杯,这九条龙可就飞出来了,在你眼前飞上一圈,化成美女,就在你眼前翩翩起舞,美不胜收,哇!爽死了。等你喝完酒了,美女却又化成龙飞回杯子里没有了。听人吹的有点玄乎,但是太祖朱元璋经常用九龙杯宴客,见过九龙杯的大臣不少,都这么说,你说这还能是假的吗?你还能说这是别人在吹吗?也许是真的也说不定。
  燕王朱棣想:这九龙杯可是真正的国宝,我做了皇帝,却无福享用,莫非我不是天命所归的天子?想起这些,他的心里就很不舒服,因此,得到九龙杯的心非常迫切。
  燕王朱棣就因为没有九龙杯,心里实在不爽,遂命令锦衣卫亲军都指挥使司在朝野上下处处打听搜寻九龙杯的下落,暗中悬赏重金,希图拥有这国宝九龙杯,同时下令江西景德镇瓷都上贡珍奇酒杯以备御用。
  却说御器瓷窑厂接到圣旨,怎敢怠慢?马上行动起来,制作了很多酒杯,烧制成宝贝,进贡到皇宫,有好的没有,也有不少,有的酒杯倒上酒,也能看见不凡的景象,比如:乌龟望月,山间彩虹,山水相间,吹笛放牛,也有龙凤杯,却没有神气的样子,空有其形,燕王朱棣见了,非常不满意,遂下令锦衣卫继续寻找丢失的九龙杯,不可怠慢。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