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悬疑武幻>蚁氏风云录>第四章 蚁史钩沉 (1 黑石冈;2 白蚁记略)

第四章 蚁史钩沉 (1 黑石冈;2 白蚁记略)

作品名称:蚁氏风云录      作者:顾明军      发布时间:2023-06-23 12:21:10      字数:3486

  1,黑石冈
  
  乌河在天劳国史中被称为“大河”,不知存在了多少年,史中明确记载“一直存在”。流传在圭山大地的传说可作佐证。
  在乌河北的森林里,黑沉沉地矗立着一座圆锥状的山冈,位置在大槐林东偏北,与大槐林隔河相望。圭山大地上的黑甲蚁按祖传都称其为黑冈。黑甲蚁遥观这座林密阴浓的黑冈,总是无根由地认定冈上有丰富的物产,却不生非分之想,正如她们面对乌河那一侧连天的森林所产生的幻想一样。乌河是她们无法跨越的天堑。
  乌河原本是沿着黑冈西侧向南流,大概在石榴湖的位置转而向东,弯弯曲曲不知流向哪里去了。传说是“向东一千八百五十由甸,入始祖海”。
  
  距今一千年前,正是蚁氏四十二世纪中叶,圭山大地发生了牵延数月的大地震,史称“四二巨震”。
  天劳国史有载:地生恶魔,攘臂张股;黑丘坟起,吐烟喷火;地如碎磬驱雷公,天若覆瓮擒电母。天助地威,扬尘播风,沙飞石走;地承天势,山倾河干,原裂崖崩;赤虎奔驰塞大川,金龙飞腾满寰宇……乌云蔽日,数月不散,荧焃明灭,磷闪沉浮……裂隙纵横,地貌顿改,山河失色,生灵涂炭。
  其中有一道直拐形裂隙出现在黑冈的北侧和东侧,乌河因此在冈西北角分了道。北侧和东侧的裂隙成了水势汹涌的干流,又拐了几个龙奔蛇突的陡弯后,一头冲进圆山北的另一道裂隙,神奇地在圆山东侧复归正道,使原来只有二十四道弯的乌河变成了三十六道弯。冈西侧的旧乌河面宽水缓,向南绕了半个圈后,与东侧新生的干流连通起来,黑冈成了一座四周水围的孤岛。
  地震平息后,黑甲蚁发现黑冈的尖锥消失了。眼尖的初生蚁在震后的第一个大晴天便发现了原因:冈顶的巨树都在地震中倾倒了,冈顶显露出一座方形的黑色崖体。不知何时起,已无从考证,黑冈在圭山大地的日常口语里被称为黑石冈。
  
  雨水冲刷下来的冈上黑沙碎石,和逢秋必起的漫天黄尘,逐年淤积着紧挨黑石冈西侧的缓水故道,数百年后终于将这一段变成了遍长水草杂树的沼泽。又百年,沼泽终于被掩埋,变成了稀树薄草的褐色戈壁,河岸陡坡变成略可看出旧形迹的浅坡。蚁历五十二世纪四十年代初,黑甲寻物蚁终于跨越故道抵达黑石冈。这片原本属于乌河北的土地,到此时实打实属于乌河南了。东方圆山的那片区域早几百年就已成为乌河南的土地,也是基于相同的原因。
  需要补述一下的是:戈壁使乌河故道彻底断流,它下游的沼泽地带又经过两年才完全干涸,变成了天劳国东部的那一片白茅草原。因为没有冈沙的填埋,草原西侧的那壁河岸,依然是道陡坡。十数年后的某日,八步歌九就是从那道陡坡滑下,在白茅草原里遇到初生第五的。
  
  归入圭山大地后的黑石冈,在大槐国史里有这样的描述:冈顶生巨石,冈沙黑色,间杂残球砾石,石透荧光;遍冈生巨杉,杉下生白蚁,它产良寡。
  为了便于读者理解及下文需要,对蚁历五十二世纪——即本世纪——的黑石冈详细描述如下。
  黑石冈冈顶冈坡长满了巨大的千年冷杉,冈顶矗立着一块形状独特的巨大黑石。黑石西向南向的冷杉更为雄壮,其中数棵甚至高达五十仞,堪称始祖杉。黑石北侧和东侧,因为河水累年冲刷,冈沙原泥已被淘尽,变成了陡峭的悬崖。
  冈顶正中的这块黑石,“四二巨震”时巨杉倾倒,遥观可见。数百年后,又被新生的冷杉掩蔽起来,置身冈外,但见杉林密匝,毫无黑石形迹。这块黑石,四四方方,边长近百寻。从冈顶算起,高约五十仞;若从乌河水面算起,接近三百仞。据白蚁天食国史,冈顶本无黑石,地震后杉倒砂移,才显露出来,又经数百年雨水冲刷,越露越多,才达到现时的高度。
  黑石表面有纵横交错的凹凸纹理,杂草在纹理的承尘处和间隙里茂盛地生长着,又有香加皮、血见愁、倒挂金钟、万字茉莉、钻天风等藤蔓植物缘附,站在冈顶仰视黑石,但见连片绿荫,不见黑石原貌。若是在稍远的距离上,依据绿植的浓淡,存心去辨识,方能依稀辨出纹理形迹。胆壮体强的走物依赖纹理和杂草藤蔓,能够攀爬到冈顶。据说顶上也遍布蠕蚯状的纹理,天雨后凹坑里蓄满了水,长年不干,因此生长出茂盛的水草青苔,纹理亦被遮掩,同样难识其形。
  这块形状奇特独一无二的黑石,到底是如何形成的,数个世纪后有幸一睹其真容的黑甲蚁曾经争论不休,到底也没得出个服众的结论,只得作罢。那个时代的天劳国耆老虽然认定它出自天然,还是在国史里边批了两个字:古怪。后继时代的圭地黑甲蚁无缘亲眼目睹,便无此烦恼。
  
  2,白蚁记略
  
  黑石冈林密阴重缺少阳光,林地里罕见开花结果的植物。成为孤岛后长期与外界隔绝,地面上难得遇到走物,除了世代在林地生活着的数十个王国的白蚁。或许是因为生活在林阴里常年不见阳光,也或许是遗传使然,除了胸甲略泛黄色,白蚁周身呈现嫩白色。
  白蚁和黑甲蚁——圭山大地上的土著——个头相近,形体相差巨大。白蚁工蚁一个个都长着圆滚滚的中等脑袋,噘着一张精于啃食和咀嚼的阔嘴,顶着的两枝触角像两条斑节虫,扛着脑袋的是一个不堪重负的小小的瘦胸,胸外包裹着显然不堪一击的胸甲,胸甲下三对刺毛短腿注定无法提供快速的奔跑;拖在瘦胸后的是一个硕大的软绵绵泡鼓鼓的圆腹,圆腹由九圈环节嵌套而成,腹尾摆着一个虚张声势的尖刺,在真正的战斗中并不起多少作用。
  白蚁的生活习性更是奇特,对草籽虫蜕不感兴趣,对石糖蜜露不屑一顾,只对粗糙的木质纤维情在独钟。白蚁工蚁整天钻在死亡杉树的树干里啃食,偶尔也会将枯枝败叶拖回城堡里去细嚼。行动缓慢的工蚁长年鼓胀着圆腹,看上去好像总处于胀食状态。他们硕大的圆腹里共生着数量庞大的细菌和鞭毛纲、肉足纲、孢子纲、纤毛纲等原生动物。白蚁借助它们酵化粗粝酿造出可吸收的营养,不仅养活自己,还喂哺蚁后、蚁王、数量庞大的兵蚁、和生生不息的若蚁。被哺者有腹难纳粗粝,有口不能啃食,是因为他们在成长过程中,体质朝蚁后钦定的方向异化了,这是分工的需要,是生存之道。
  白蚁天性能忍低氧的环境,喜温而惧寒。当黑石冈温度下降到十摄氏度时,便封闭城门,在温暖的地下城池里蛰伏。偶尔去储食区吃上一口垫垫饥,好熬过冰封雪盖的漫漫严冬。如果城池附近有倒伏的枯杉,提前挖妥地下隧道,冬季吃到一口新鲜的木质纤维,实在是熬冬期的一大快事。当然,白蚁喜温并不代表能抗暑热,如果温度升得太高,超过极限,会使共生的原生生物和细菌失命,他们便会因缺乏营养导致的腹鼓症而丧生。幸运的是,黑石冈的近代史上还未曾出现过如此极端的天气。
  白蚁兵蚁体形有点搞笑。有些兵蚁是在阔口的两侧各长一个弯角状的颚,因为被阔口隔开太远,看上去好像永远都不会夹得拢,其实在实战中是地道的一对厉害兵器;有些兵蚁在阔口上沿长出一根独角形的喷管,远观他的脑袋就是一架长嘴喷壶。据说在你死我活的战场上这架奇特的喷壶能喷射粘液污腐敌手,如此卵蛹级别的技法着实匪夷所思。事实是这种不起眼的弩式武器威力强大,如果哪个倒霉鬼不幸被命中,比如黑甲蚁,不是立即死亡,便是终生难忘。
  白蚁里还有一等新生一二年的蚁被称为若蚁。他们除了集中精力接受哺育并快速成长外,并不做多少事,也做不了多少事,更何况白蚁王国的日常并没有多少事。若蚁的主要职责就是吃,除了吃还是吃。若蚁在三岁龄时,会自动分化为或工蚁或兵蚁。黑甲蚁的工蚁兵蚁是清一色的雌性,而白蚁则不同,他们的工蚁有雌性也有雄性,他们的兵蚁也是如此,雌雄皆有。
  每年春季都有一序新生白蚁长着两对膜翅,在五六月份温暖的傍晚婚飞而去,去创建自己的王国。白蚁王国在蚁口过众食难裹腹时,会有部分蚁口——有雌有雄,其中某只雌蚁快速成长为能产卵的蚁后——集体出走,到一个新的啃食场去组建新的王国,称为“分国”。
  白蚁的蚁后蚁王关乎群体命运,常年处于被严密保护的状态,难得一见。天劳国史便是佐证。史中述及白蚁蚁后可能终身保留着那两对长长的膜翅,而且会在日常的年份里与蚁王燕好,以保持蚁卵精源充足,却对蚁后蚁王的仪态只字未提。要知道在国史的同一页,对其它职能的白蚁都有浓墨重彩的体态刻画。
  蚁后年衰或死亡后,会有长着短翅的雌蚁——称为补充型——补充上来进行繁殖,以保持蚁国稳定。甚至在补充型繁殖蚁力衰或死亡后,还会有不长翅的雌工蚁甚至雌兵蚁主动站出来,挑起稳定蚁国和繁殖——以维持种群数量——的重担。当然,也会有婚飞成功的天使蚁主动或被动返回母邦,与蚁后共承重任。旧亡新替后,新蚁后便全权统治蚁国。这是白蚁延续王国的最佳方式。下文所述的天食国五十七代至五十九代蚁后正是如此。
  白蚁王国的城池也与黑甲蚁不同。虽说主体也是建在地下,地面上还叠筑有与地下相通的城堡。国力不同所筑城堡的大小不同。大国的城堡如矗立的小山丘,达十余仞;小国的只是一个尖锥形的一二仞高的小泥堆而已。当然,若能国力增强,连年累筑,小泥堆也会渐渐地成长为大城堡,前提条件是,小泥堆王国要有不受侵夺的丰足的采食区域,和一只卵力旺盛的蚁后。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