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军事历史>开创的一代>第90章 宁都会议多争论 毛润之请假养病

第90章 宁都会议多争论 毛润之请假养病

作品名称:开创的一代      作者:远星汉      发布时间:2023-05-18 09:37:13      字数:3810

  上一回正说到,后方中央局针对前方中央局的领导们的错误观点和错误行动,决定暂时停止军事行动,召开中央局全体会议,以解决前方同志的错误问题。会议在宁都小源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在后方的任弼时,项英、顾作霖、邓发,有在前方的周恩来、毛泽东、朱德、王稼祥,列席的有刘伯承。由于周恩来在前线还没有到会,会议先由任弼时主持召开。
  任弼时首先作讲话。任弼时说:“同志们,这个会本来应该是周恩来同志主持,但是呢,周恩来同志还在前线有些事情要办,他通知我首先代替他主持一下会议。今天把大家召集起来开这个会,目的是要解决一些问题。解决一些什么问题呢?我想同志们已经知道了。在前一阶段,在我们中央局的内部,出现了一些意见分歧。这些分歧如果不尽快解决,将不利于我们红军最高领导层的团结,不利于我们的革命事业。”
  任弼时喝口茶,伸手压压眼镜,把会场扫视一遍,继续说:“同志们,以秦邦宪同志为首的临时中央根据远在苏联的陈绍禹同志的指示,已经在七月二十一日给我们发来指示电,我们这个会议,就是要对临时中央这个指示很好地学习讨论,认真的加以贯彻执行。下面我就把这个文件给大家念一念,希望同志们作好笔记。”任弼时伸手压压银镜,补充说,“由于这个文件比较长,我就择要地念一些重点段落。”
  任弼时轻咳两声开始念文件。
  任弼时念完文件,说:“现在大家休息一会,然后大家讨论讨论,结合我们苏区几个月来的军事行动,很好地查一查,我们在哪些方面违背了中央的指示精神,说直白一点,就是要好好检讨我们前面一个时期在工作方针上所犯下的错误。”
  讨论开始了,年轻气盛的邓发首先发言,邓发怀着激动的情绪大声说:“在我看来,我们在前方的一些同志,凭着自己在红军中的老资格,对中央的领导有些不以为然了。前面的事情我不知道,就从前面一段时间所发生的一些情况,我看出了一些问题。同志们都知道,部队打下乐安宜黄后,我们经请示临时中央,要求前方同志率领红一方面军向西挺进,打下吉安或者抚州。目的是挽回赣州惨败的影响,继续执行中央原定的首先在一省或数省胜利的计划。但是呢?前方的同志不同意我们的意见,理由当然是说了一大堆。好呀,我们在后方,前方的同志们不同意我们的意见,提出要攻打南城。好啊,我们不得不迁就,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啊。我们同意了前方同志的意见。想不到前方同志又来电,说南城不好打,好啊,你们前方同志不想打,我们能够强行要求你们打吗?我们又一次迁就了前方同志,答应你们退回乐安宜黄南丰一带。更令人想不到的是,前方的同志是被陈诚吓怕了,还是处于什么原因,居然不经战斗就拱手让出乐安宜黄南丰三座县城,带着部队一路退却到东韶、洛口,最后又退却到了宁都青塘。这一路的退却,说得不好听一点,简直是开溜!这种逃跑行为,不是典型的右倾机会主义吗?”
  邓发说了这一大套,连年轻的王稼祥也听不下去了,说:“邓发同志,话不要说得这样难听吧,前方同志也是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的决定。”
  “我说得难听?你们一而再再二三地违背临时中央的指示,你们对中央是什么态度?你们还要中央的领导吗?”邓发步步紧逼。
  毛泽东此时的脸色很不好看,低着头,从口中吐出一串串烟雾。平时,毛泽东在集体场合也尽量做到不抽烟,但是此时毛泽东的心情很烦躁,他不顾有的人已经被烟雾呛得连连打喷嚏,仍然在不停地吐出一串串烟雾。尽管邓发的说话已经让他很反感,但是他并不说话。
  一向沉稳的朱德看着邓发说:“年轻人,不要火气那么大,心平气和地谈么。”
  刘伯承接着朱德的话说:“是啊,朱德同志说得好,有问题可以心平气和地谈,在后方的同志比较考虑临时中央的意见,但是在前方的同志比较注重实际情况。但是不管是后方的同志或者是前方的同志,都是为了红军的胜利,为了苏区的发展,为了中国革命的前途,没有什么不可以达到一致的。”
  朱德和刘伯承的话让大家平静下来,于是讨论继续进行。
  顾作霖接着朱德的话说:“刚才朱德同志和刘伯承同志都说得好,不管是后方的同志或者是前方的同志,都是为了红军的胜利,为了苏区的发展,为了中国革命的前途。我个人认为,临时中央的七月来信是一个指导中国革命的重要文件,这个文件已经通过陈绍禹同志的审阅批准,我们应该认真贯彻执行。正如中央长信分析的那样,目前中国正处在一个新的革命高潮到来之际,临时中央顺应这个高潮的到来,及时提出了革命首先在一省或数省取得胜利的正确战略方针。我们现在要做的是,率领我们强大的红军部队,向着国民党反动派盘踞的大中城市发起攻击,夺取这些作为战略要地的大中城市,作为我们向全国发展大好革命形势的后方基地。我很希望我们在前方英勇战斗的同志们能够发挥革命先锋的作用。但是,从前面几个月的情况来看,前方同志们很令人失望。他们对革命胜利与红军力量估量不足,有以准备为中心的观念,这方面的缺点泽东同志表现最多。毛泽东同志对‘夺取中心城市’方针表现得很不积极,甚至可以说有些消极怠工。毛泽东同志那一种所谓游击战理论,简直可以说是‘上山主义’。”
  项英接着说:“我个人认为,在执行临时中央和陈绍禹同志指示方面,在前方的几个同志可能显得比较被动。前面一段时间,后方中央局曾经多次向前方同志传达临时中央的指示,但是前方几位同志表现出对执行中央指示的被动。陈绍禹同志和秦邦宪同志都曾经说过,所谓的‘诱敌深入’方针,不过是‘守株待兔’、是专去等待敌人进攻的右倾危险。这里我还要说一说,毛泽东同志在他五月三日复电中对临时中央的反批评,是很不尊重党的领导机关与组织观念的行为,这是非常错误的……”
  毛泽东终于听不下去了,他打断项英的说话,仍然保持了沉稳的语气说:“项英同志请停一停,我要向大家提一个问题:是一字不露地执行临时中央的指示重要,还是中国革命的前途重要?”
  毛泽东此言一出,所有的与会者都大出意外!想不到毛泽东居然提出如此尖锐的问题,大家一时间无法回答。又听到毛泽东继续说:
  “按照我们党的组织原则,下级是应该服从上级,全党都应该服从中央。但是,目前中央的战略方针很明显是错误的。夺取中心城市,夺取一个或几个省的首先胜利,这个想法是好的,但是是我们的一厢情愿。让我们的红军去攻打大城市,请问,你们想过我们红军目前的武器装备吗?攻打大中城市需要强大的火力,目前我们的红军有多少炮火?大家都知道,目前我们红军的火力也就只有数量极为有限的山炮、迫击炮,都是从战败的国军部队缴获的,重型火炮根本就没有。靠红军的英勇战斗精神?我们的红军官兵也都是肉做的,是从娘肚子生下的肉身生命,没有什么刀枪不入的神话。我们作为红军的领导者,我们不能命令红军往国军的强大火力硬碰,我们有责任珍惜广大红军指战员的生命。攻打赣州已经给了我们深刻的教训。”
  毛泽东这一番话有理有据,尽管后方的年轻派对毛泽东心存不服,但是慑于毛泽东在红军中的老资格,慑于从毛泽东身上透出的那种威严和巨大的气质力量,一时间也不敢再说话。接着是朱德和王稼祥都发表了意见支持毛泽东的观点。
  会议达不到目的,双方也再无话可说。任弼时看到会议陷入了僵局,只得宣布休会。
  第二天,周恩来从前线赶到。他是中共苏区中央局书记,所以到会后便由他主持会议。
  周恩来针对会议斗争激烈的情况,首先以温和的态度批评说:
  “同志们,前面一段时间,我也在前方。关于前方领导人有以准备为中心的观念,这是我们几个前方同志的共同意见,也许毛泽东同志更加占主动一些。对中央电示迅速击破一面,我们是不同意的,有等待倾向。但是,我不同意有些同志对毛泽东同志横加指责,据说后方个别同志对毛泽东同志的批评过分了。这样做是很不好的。”
  后方的几个同志被周恩来打了一个软棍子,心中很不是滋味,于是任弼时代表后方中央局给临时中央发报,说周恩来替毛泽东“解释掩护”,搞“调和”。
  临时中央立刻给周恩来发报,指示要召开专门会议,研究对毛泽东的处理问题。周恩来不敢违抗中央命令,于是召集了会议,专门讨论对毛泽东的处理。
  关于对毛泽东的处理和工作安排,后方苏区中央局的几个人极力主张将毛泽东召回后方,专做政府工作。而周恩来对这种主张坚决反对,不同意将毛泽东召回后方。周恩来认为,毛泽东在指挥红军作战方面有丰富的经验,毛泽东的长处和兴趣也在指挥作战方面。有毛泽东在前方指挥作战,对红军的作战是大有好处的。于是,周恩来提出了可供选择的两种方案:一种是由周恩来负主持战争全责,让毛泽东仍留前方助理;另一种是让毛泽东负指挥战争全责,由周恩来负则监督行动方针的执行。
  周恩来提出的这两种办法,都是意在把毛泽东留在前方。王稼祥、朱德同意周恩来的意见。但是后方中央局成员反对这个意见,他们认为,若让毛泽东仍然留在前方主持战争,在政治与行动上容易发生错误,所以坚决主张调毛泽东回后方。
  周恩来无力回天,反毛派手中握有临时中央的令箭,将毛泽东召回后方专做政府工作已成定局。
  周恩来把处理毛泽东的情况跟毛泽东说了。毛泽东感到非常气愤。毛泽东对周恩来说:“好吧,我走,我明天就走。你也不必为我说话了,你也不必为我担心,我能够挺住的。我已经很疲劳了,需要好好休息,从明天开始,我就请病假养病,你应该会批准吧?”
  周恩来难过地说:“泽东同志,后方中央局已经同意了我的意见,让你继续留在前方,不过你可以暂时请病假,必要时,我们会请你到前方的。”
  第二天,毛泽东立即准备到长汀福音医院疗养。王稼祥还想挽留毛泽东,毛泽东对王稼祥说:“算了吧,我们是少数,还是服从多数吧!”对向他送别的周恩来表示,“前方军事急需,何时电召便何时来。”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