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悬疑武幻>剑上红梅>第五十一章 一败涂地成心事 “债台高筑”解忧愁

第五十一章 一败涂地成心事 “债台高筑”解忧愁

作品名称:剑上红梅      作者:前锋      发布时间:2023-04-10 11:04:00      字数:3315

  赵匡义又失眠了!这次是连着两晚上。之前,他睡不着时,找个妃子宠幸一下,大汗淋漓过后,总能酣然入睡,但这两晚却是越来越兴奋,一整夜的兴奋,待上早朝时,却是无精打采,提不起精神。
  他上位时,中原初定,但那都是大哥的功劳,要想超越大哥,只有把幽云十六州拿下。
  幽云十六州地势险要,往南面对的是宋朝的一马平川,无险可守,汴梁时时处在辽国的威胁之中;如果有它在手,则又能轻松抵挡辽国的进攻;但自五代十国被辽国占据后,就再也没有收复过。
  上一次,他倾全国之力,御驾亲征,却不料被辽兵先后两箭射中腿部,高粱河大败,损失宋军八万,那可是大哥留下的精锐呀!
  更为恼人的是,兵败如山倒,他拖着受伤的一条腿,裹在乱军之中,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多亏了杨业杀到,挡住辽军,为他找了一辆运粮的驴车,才回到汴京。
  那辽军十分彪悍,每人三两匹好马当坐骑,呼啸而来,瞬间即去,弯刀闪处,令人胆寒。此后,好几次他从噩梦中惊醒,眼前都是那瘆人的刀光。
  这次,报仇的机会又摆在面前,自己能抓住吗?
  线报上说,如今辽国皇帝年耶律隆绪仅十三岁,其母萧燕燕把持朝政,依靠的不过是南院枢密使韩德让和大将耶律休哥。
  辽国上下皆知,这韩德让是太后萧燕燕的情人,两人公开双宿双飞,朝刚已乱。
  有两件事可说明其所做之事有悖人理:韩德让和其他官员打马球时,被撞下了马,萧燕燕二话不说,当即传旨将那官员乱刀砍死;有了萧燕燕的袒护,韩德让更是为所欲为,竟然在朝堂上把顶撞自己的皇族、涿州刺史野律虎古当堂打死,满朝文武无人敢发一言。
  这萧燕燕为了达到和韩德让长相厮守的目的,竟然毒杀了他的妻子,而韩德让竟然当什么也没发生一样,竟然公开和萧燕燕出则成双,入则成对。
  其内部乱成一锅粥,真是上天送来的绝好机会。
  打肯定是要打的,问题是:怎么打?
  赵广义心中的作战布置是:曹彬、田重进、潘美三路大军齐头并进,其中一路直逼幽州,却围而不攻,吸引辽军主力前来解围,其他两路迅速合围,达到一举全歼的目的。
  赵光义此次作了充分的准备,准备毕其功于一役,让西北部边境此后再无隐患。进军的路线,是他定下的;遇敌如何作战,是他设计的;甚至,大军开进的队形,都必须按照他的要求。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这东风就是银子。三十万大军的开销,可不是闹着玩的。他心里粗略算了一笔账,即使按照半年战争准备,只少也需要一千多万两银子。
  应该没有问题,通过七八年的积攒,每年就算国库三百万两收入,也该有两千万两了。
  但很快,他的心一下子掉进了冰窟窿:国库只有不到四百万两。
  他招来三司使、副使、判官、推官、巡官以及三司管辖的盐铁、户部、度支等三部门主官,只问一个问题:银子去哪了?
  三司使蒋丞指挥着大家,手忙脚乱算了半天,总算是有了个大概:每年按照二千万万两(钱折合成银子计算,实际银子没有那么多)收入,不含粮食、布匹等,除掉官员工资、福利以及军队的各种开销,加上每年支给皇宫的三十万两、铜钱五百万贯,所剩也就是这些钱了。
  如果出现灾荒等意外,恐怕也就没有多余的钱了。
  没有钱,拿什么打仗?赵光义本来信心满满,这下如同泄了气的皮球,心情一下子跌倒了谷底。
  次日上朝,赵光义只好向众大臣问计。
  众人面面相趋,却拿不出注意。
  看着赵光义眉头紧皱,大臣向敏中提议:“可以加重各项赋税,积少成多。”
  寇准马上出面反对:“乡村已经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光靠种些作物,养些牛羊,度日已是艰难,难道要把他们逼反不成?”
  向敏中又提出:“皇上可下旨,大小官员的俸禄削减一半,待北伐过后,再行补偿。”
  此言一出,朝堂一片骚乱,众官员皆喊:“不可!”
  寇准大声说:“万岁赐我等待遇,皆因高薪养廉,不可贪腐,如坏规矩,岂不有违初衷?外邦得知,岂不笑话我大宋无能?”
  众人随声附和:“是呀,寇大人说言极是!北伐可以缓,这薪资可不能降!”
  赵光义看看下边吵吵成了一锅粥,再议下去也难以有个结果,心情越发烦躁,干脆把手一挥:“散朝!”
  
  他心情郁闷地回了后宫,正好元侃来看他。
  元侃请了安,给他倒上茶,看父亲满脸阴沉,就小心地劝父亲身体要紧,说了些宽心的话。
  赵光义抿了口茶,心绪稍微平复了些,轻轻叹了口气。
  “父亲为何事挂心?”元侃小心问道。
  赵光义正想找个人唠唠,当下就把缺钱的事说了,然后摇摇头:“满朝文武,有谁能了解我的心意?难道让北伐成为我的终生憾事?”
  元侃听了,心中也想不出注意,只好宽慰了几句,先行告辞。
  元侃没有回复府,直接带着张耆和王世忠去会刘娥。
  这是元侃和潘云结婚后,第一次来刘娥这里。
  潘云仅仅是个美女,而刘娥不仅是他的红尘知己,还成了他的精神支柱。
  两人说了会话,元侃感慨道:“咱们有不如意的时候,没想到爹爹身为皇上,也有烦闷。”
  刘娥接了话说:“我倒不信,皇上能有什么烦闷?”
  元侃随口就把昨晚去见赵光义的事说了。
  刘娥听了,半天没吱声。
  元侃问:“怎么了?”
  刘娥说:“我在想,要是你能把这钱的事解决了,不是帮了你爹爹的大忙了吗?”
  元侃一愣:“我?我上哪弄钱?那可不是小数,几千万两白花花的银子!”
  刘娥笑了:“看把你吓得!没说让你弄,是让你想个办法!”
  元侃摇摇头:“爹爹要有办法,会愁成那样?满朝文武也没有办法,何况我?”
  刘娥突然问道:“听说过债台高筑这典故怎么来的吗?”
  元侃点点头:“周天子没落,要人没人,要钱没钱。听人说讨伐秦国,强装骨气,好不容易凑了六千士兵,却发不了赏钱,没办法只好向别人借钱,说好回来双倍奉还;结果半路上,所有盟友一哄而散,自己这点人去了不是白白送死?只好解散。可钱已经发下去了,士兵没一个退还的。债主们纷纷上门讨债,周天子走投无路,只好白天黑夜躲在一座高台上,不敢下来。所以,才有债台高筑这一说。你不会也让去找富商借钱吧?”
  刘娥似乎已经胸有成竹:“借与借可大不相同。这周天子没落到了如此地步,求爷爷告奶奶,没一点面子;我这借可是要让有钱人主动借,抢着借,并且不用还!”
  一席话说得元侃两眼放光,急切地问:“你有什么主意,赶紧说来!”
  刘娥说:“我还没考虑周全,你先听听看行不行。朝廷贴出告示,大量采购粮食、军需,标明价格,直接送到前线,凭借收条上的官印回来算账。你想呀,平常那些商人想切军队供应这块肥肉,想疯了也切不动,如今送上门来了,他们还不争抢着去干?”
  元侃一下满脸失望:“你这说了半天,不还得给钱吗?”
  “你咋沉不住气呢?”刘娥嗔怪地看了一眼元侃,“我这下边才是重点。他们拿了票,回来算账时,用茶、盐和铁票,和他们等价兑换。这三样东西可都是抢手货,官府控制,凭票经营,平常他们想介入,门都没有,现在可不是天上掉馅饼的机会?那还不高兴坏了?说不定又赚了一大笔呢!”
  元侃认真盘算了一下,猛然醒悟,双手一拍:“这可真是个绝妙主意,你是咋想出来的?”
  “书中琢磨出来的!”刘娥说。
  元侃回了府,兴奋第一夜睡不着觉。
  次日一大早,就急急赶往紫宸殿。
  赵光义刚坐稳,听说元侃有要事面奏,就宣他觐见。
  元侃简明扼要把筹款的办法说了一遍,赵光义面无表情,对文武百官说:“众位爱卿,襄王所言,可否?”
  众人正在窃窃私语,寇准出班,口中奏道:“启禀万岁,臣以为襄王所言可行,既解决了眼下的燃眉之急,又不用花费国库一文。”
  向敏中不待寇准说完,抢了他的话:“万岁,万万不可!茶、盐和铁此三样,均属我朝直接控制,岂能交予私人大宗买卖?如此下去,大把的银子,岂不白白流入奸商手中?”
  赵光义看了看他:“向爱卿,你倒是给朕找出个两全其美的主意来!”
  向敏中当时语塞:“万岁,这个,这个------”
  大家一看向敏中自找不自在,已然明白赵光义的意思,于是一致赞同元侃的主意。
  眼看着棘手的问题顺利解决,赵光义哈哈大笑,赞许地看着元侃说:“眼下,一切以伐辽为先,其余诸事暂且缓办。襄王虽未授给实职,却是聪慧敏正,为朕分担国事,其心可嘉。为办好供应,新设汴京发运制置茶盐使一职,由襄王担任,副三品官衔,所需人等,任其挑选。”
  下了朝,文武官员纷纷向元侃道贺。
  二皇子元祐,铁青着脸,和谁也没打招呼,匆匆坐了轿回家。
  这襄王,不吭不哈想出了这个主意,在父亲面前狠狠漏了一下脸,以前自己倒是小看他了。
  最让人生气的,是那个寇准,完全不知道是谁的人,竟然站在元侃一边,为他说话。自己以后可不敢让他知道太多,说不定啥时候就会把自己卖了。
  关键时候,谁远谁近,一目了然。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