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古槐记忆>第十四章 游击政府

第十四章 游击政府

作品名称:古槐记忆      作者:瓦工      发布时间:2023-03-24 10:53:18      字数:4523

  一
  唐国华和王殿英谈妥了卖地的事情,就想去找桂春。刚想出门,桂春来了。
  “你是来催我了吧!我说桂春,你们一家子的事情,我这个中间人可不好当啊!事情是谈妥了,将来可别落个猪八戒照镜子——两面不是人啊!”唐国华笑着说。
  “你就不要给我卖关子了。我卖地是为了抗日,你帮助我了,也是支持抗日了。不过老夫子,你跑前跑后的辛苦了,回头我请你喝酒!”桂春诚恳地说。
  “回头,是啥时候啊?”然后唐国华笑着说:“咱哥俩就不用客气了。我只是动动嘴。买卖是两情相悦的事情,又不是强买强卖。我说老弟,你可能真的是得到了大槐树的神助,进步很大啊!说实在,你不露声色,和颜悦色,身上可是有种咱农村人没有的气质,也不是出外几天的城里人气质,而是有官威!”
  “你是在笑话我吧!不过,我确实在八路军中学了不少东西,八路军的官的确有种不同于一般人的气质。但,这气质是官兵平等,平易近人啊!我的进步应该不是靠大槐树的神助,应该是共产党,是八路军的教育。”
  “你进步你的!这几千块现大洋不是小数啊,你爷爷同意吗?”
  “这是我自己的一份。先斩后奏,爷爷能不同意吗?不同意,就是不支持抗日!国华,你是文化人,在咱们村里,我也算半个文化人,我们说实话,该不该抗日。”两个人总有些共同语言的,聊得很投机。
  “这样的大道理,还用你我说吗?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嘛。”唐国华慢条斯理地说。“不过,要是打完鬼子呢?我是说,我们还要种地的。当然,你可以去北京继续做生意。”
  “我知道你老兄的意思,担心我现在把地买了,以后怎么办?说实在的,以后我也不清楚。不过,我听谢区长说了。以后,就要‘耕者有其田’,人人有地种,将来要实现共产主义。你说,地的事情还用担心吗?就说眼前,有地能种吗?脑袋都没有着落了,还有心思考虑地吗?”桂春说着,看见一个十六七岁很俊俏的姑娘从堂屋穿过,多情地瞄了国华一眼,蹑手蹑脚地走出去了。
  “国华,那是谁?”桂春问。
  “四嫂的二妮子,过年了,我母亲身体不好,她跟她娘一块过来做帮工。”国华解释说。
  这四嫂,桂春知道,村里的人都这样叫,其实,四哥是谁大家都不知道。有的说这个女人是风尘女子,流落到了逍遥村,有的说是东北沦陷后,丈夫战死,寻亲流落到了这里,也有的说她曾经在大户家当老妈子,和主人有染怀孕,被赶出家门后流落到逍遥村的等等。总之,最后在国华家安顿下来,母女俩还置了一处小院,就算逍遥村的人了。
  “国华都用上佣人了,你日子过得不错啊。”桂春揶揄道。
  “和你们家比,我是小巫见大巫了。你家是村主。长短工可是不少用的。”国华也不示弱。
  “那是我爷爷的事情。我就剩30亩地了。算无产阶级了。”桂春笑着说。又补充道:“我爷爷还是地主阶级。”
  “那我算什么阶级?”
  “你啊,至少应该是富农阶级!你比我富啊!这个,得打走鬼子再说。现在是统一战线。我们都是中华儿女,炎黄子孙,是一伙的。”桂春这一段没少听贾凤桐及县大队的领导讲革命道理,自己潜移默化,显然是一个标准的八路军干部的腔调了。
  “将来打走鬼子,我们就不种地了吗?我就不教学了?我们的日子还要照常过啊!”满腹经纶的唐国华的确有些困惑了。他满腹经纶,不知道将来,但是,这逍遥村两千多年了,改朝换代多少次,最后,还是过日子。
  “将来啊,其实我也说不清楚。原来我就想学买卖,多赚钱,把媳妇还有将来的孩子接到北京,过城里人的生活。在日本屠刀下走了一圈,就想打小鬼子,别的没想。在队伍里待了一段,受了领导教育,眼界高了,心理亮了,我想,将来的新社会一定非常美好,共产主义,人人平等,个个幸福,是逍遥村从来没有过的新社会。”桂春说着,非常高兴,他想把几千大洋交给贾区长,壮大县大队区小队,他想立功。他畅想在未来的新社会里,把逍遥村建成一个互帮互助、没有矛盾的世外桃源。再也不用过这样提心吊胆的日子了。他自己也许不知道,他的希望和力量来自于他参加了一个组织,因为自己成为了组织的一员,便有了无穷的力量。一个人的能力有多大呢?看他背后的组织的力量。
  “哥,老太太叫你。”一个清脆的女孩子的声音。
  “我过去一下。”国华说。
  “我也该走了。家里还有事情。”桂春辞别。桂春出来,看到说话的就是刚才过去的二妮子。小丫头左顾右盼,蛮好看。
  二
  桂春回到家里,带着和唐国华的谈兴,对妻子说:“我就要到部队去了。部队送信来了。”他心理知道,
  部队一定有行动。他将带领村里的十来个青年参加区小队,还有几千现大洋。“我要向谢子诚一样,变卖家财,参加抗日。”他心里想。
  “都是当兵,桂林哥这个兵当的肥得流油,你当兵当得倾家荡产,你要是不当个将军,就亏大了。”杨树丰沉思道。
  “你别说,我当初还真以为能当将军,现在看,八路军的军官都是不怕吃亏的。县大队就是谢队长变卖全部家产后出钱建立的。将来共产主义了,财产有什么用。”桂春诡异地说。
  “你买卖没有学好,大道理倒是长进不少啊!”妻子娇嗔道。
  小两口正调侃着,有一阵敲门声。
  三
  桂春出去开门一看,不是别人,是他买主王殿英。他怎么会登门?是后悔了?桂春心理纳闷。只是应酬着:“殿英叔叔,你屋里坐。我本是想登门拜访的,你来的正好。快坐。”
  “你出息了,桂春。能够放下北京的买卖投身抗日,叔叔敬佩。我们是一家人不见外,作为叔叔,我想最后砸实一下,你卖地是不是再想一想。别让我这个长辈将来说不起话,落个乘人之危。”王殿英诚恳地说。
  桂春想,的确,的确是一家人,一个祖宗,一个老坟。可是,就不是一路人。笑着说:“冲动,确实是冲动,受不了小日本的气,咽不下去。出去闯荡一下这是真心的。您老放心,我是打定了主意的。这个我和唐国华交待清楚了,您老不必顾虑。”
  “那我就放心了。我来有三个意思。第一个是表达敬佩之意。国华都说了,你去地是为抗日,我十分敬佩,把银票和文书送过来。第二个是桂林为了眼前的利益,当了伪军,也是为了挣口饭吃,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出于无奈。要说身在曹营心在汉,高抬他了,但,我一定告诉他,不能做亏心事,不能对不起乡亲,要心向八路。第三是表达我对部队的一点心意。我这两年日子有些麻烦,不能拿出更多的东西。这一千斤米支援队伍吧!”他说着,拿出一千斤的米条递给桂春。“给领导,从刘屯的老张米店取。”
  “我先替队伍谢谢您。我一定交给领导,说明您的情况。”桂春诚恳地说。
  “你前一段在村上搞的抗日青年队,我赞成。我想了很久,日本人待不下去的,长久不了。我们是中国人,这一点老叔清楚。”王殿英吞吞吐吐地说。
  桂春似乎看出点门道,嗅出了点气味。王殿英想布局村里的领导权了。你以为是原来的国民政府啊!现在是共产党的抗日游击政府!
  “殿英叔,抗日代表要游击区政府定的。一定是真心抗日的人。咱们村就两个伪军,桂林哥占了一个,你一定要做工作,拉他一把。乡里乡亲,在两个阵营中,总是不愉快的。”
  “啊,当然,当然。就是将来把小日本赶走了,我们还是乡里乡亲啊。还要过日子的。”王殿英哈哈道。
  “桂春贤侄在部队上,还要对老朽多多关照啊!”
  “我是小字辈,八路军的政策您懂得,是公平公正的,是为老百姓办事的。”
  “好的,这么晚了,我就不打扰了。你在部队,叔叔在北京,家里有事情吭一声,我一定帮忙。我们一家人不说两家子话。”王殿英客气道。
  “谢谢叔,一定的。”桂春恭敬地说。又想了想,迟疑地说:“有一件事,不知道该不该说。”
  “哎呀,贤侄,你我还客气”
  “葛蛋家宅基地和您没有争议的,他娘要砌围墙,没有占您的地基,也没有占公共的过道,这个大家都清楚。您不让他家砌,实话说,没有道理的。其他的事情,不要和这个事情搅和吧,一码是一码。”桂春看看王殿英,接着说:“葛蛋去游击政府要个说法,政府让葛蛋找我协调解决。我想,没有政府这一层,我们也是能够沟通的。叔,游击政府会怎样,您清楚的。我们处事要向理莫向人啊!”
  “贤侄,既然你说了,我听你的。你告诉葛蛋,让他家砌吧!”王殿英虽然不情愿,但是,他知道桂春说的道理,他更清楚游击政府的政策。
  “谢谢叔!当村当块的,要看长远,团结的好。”桂春知道,不仅仅是他的威力,是游击政府深入人心,深得民心。
  四
  送走王殿英。桂春对妻子说:“我们这个叔叔,脚踩两只船,好盘算啊!”
  “葛蛋的事情他马上就答应了,给你面子了。”妻子说。
  “他是个聪明人。不是我的面子大,是八路军的游击政府面子大。游击政府没有大楼,办公楼就在老百姓的心里。游击政府的判决书下来,看看他王殿英执行不执行?”桂春看看妻子,接着说:“我先到区里,把村里的几个年轻人带过去,我想区里也急用钱的。过年再回来。”
  妻子点点头,她不知道男人们的心理想什么。她恨日本鬼子,所以,她知道应该抗日;她更担心自己男人,子弹不认人。在郑村擦肩而过的一幕不时浮现在眼前。自己的肚子怎么这么不争气呢?老怀不上孩子。看看桂春,她发现,男人比在北京学买卖还高兴,男人们傻高兴什么呢?自己不由得露出一丝无端的微笑。
  五
  王桂林最先修盖了新房,而且设计了三进三出,成为逍遥村最大最漂亮的院子。房子的门楼和后屋各设计了一个二层楼,这是逍遥村建村以来的第一个楼房。房子落成的时候,正好是他的儿子王福海满月,双喜临门,为了显示实力,以暖房为名,他特意摆了几桌,参加的人超出了他的想象。参加的人,有的是贫困潦倒,为了一顿饱餐;有的是看着桂林家过的风生水起,想沾点秋风或攀附富贵。你想争面子,我想饱肚子,各怀心腹事。人们吃着难得的酒肉,热闹地反复几年甚至多年的陈年老账,诉说逍遥村的家道变迁,贫富转换。恭维王桂林成为村里的村主,祝福人家人财两望。有酒有肉朋友多,富居深山有远亲。王桂林破费一番,就是想树立这个威信,享受这个富贵荣耀。但是,“忠义岗”形成了一座无形的丰碑,人们的心理总是与桂林三进三出的新房子联系起来,尽管,那300多烈士的账不能算到王桂林头上。王桂林也清楚,他的暖房宴席无法达到他想要的隆重和影响。他每当想到忠义岗,就心理发慌,感觉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他一直想盖房时苗庄那个瓦匠说的话。当时,他叮嘱瓦工说,要保证质量,地基一定要砸实,灰、泥一定要饱满。瓦匠说:“周围十里八村,经我手盖的好房子多了,还没有见过人没了,房子出问题。都是没有等房子坏,人就出事了。”瓦匠的话朴实无华,充满哲理,竟然让王桂林无言以对。
  桂春借口没有参加他的暖房宴满月宴,这对本家兄弟已经因道路不同走向了截然相反的方向,形成了公开的对立。听到桂林的暖房宴时,他想起了小时候两个人在学堂背诵的《治家格言》:“勿谋华屋,勿谋良田,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妻美妾娇非闺房之福。”
  逍遥村的形势也发生了一些变化。王殿英买下地后种3顷多地,成了村主。加上王桂林在伪军中担任宪兵队的小队长,搜刮不少钱财,虽然有些名声不好,也让不少人内心羡慕。不过,王桂林到没有像刘二阎王等人那样,做些过分伤天害理的事情,大多虚于应付日本人。在这爷俩儿的心理,主要想怎样更有利,更能获得好处,他们反复权衡着、选择着、谋划着家族的未来和儿孙们的未来,力争左右逢源,万无一失。
  村民大多没有钱盖新房,就在原来烧焦的房坷垃上棚上秫秸、玉米秸秆,糊上泥巴,暂时住进去了。秋天多少有些收成,勉强维持着活下去,大都无精打采的。红章、葛蛋等参加农会的几家人,稍稍有些精神,他们只是感觉有了依靠,在夜晚、在农闲时,听听共产党八路军的故事,听听未来的愿景,心中充满了希望。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