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悬疑武幻>人类进化之旅>三十八、治国之策

三十八、治国之策

作品名称:人类进化之旅      作者:德哥      发布时间:2013-03-07 09:53:10      字数:3296

  1、独尊儒教
  人类进化到公元前五百年前后时,大脑已经相当发达了,以至于出了那么多思想家,并且每一位思想家说的都头头是道。那是一个思想飞跃的时期,形成了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秦始皇等政治家不但统了一全国,还想统一人类的思想,结果事与愿违。
  前面说过,秦朝最大的不幸是在肥沃的土壤里滋生了一个变态的畸形的赵高,他为了篡权,立了无知的胡亥,害死有政治远见的大公子扶苏。这才造成了华夏又一次大乱。乱世出英雄,经历了斩蛇起义、楚汉相争等一系列艰苦卓绝的战争,最终,汉高祖刘邦一统天下。大汉王朝建国伊始,摆在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怎样以文治国。
  汉高祖称帝后,他悉心听从建议,吸取秦朝失败的教训,不想再做类似“焚书坑儒”的事,要找出一个全民都公认的思想做主导,来统治大汉臣民。商鞅、吕不韦和李斯的思想固然先进,因为他们是秦朝人,不能提倡。于是,经过研究,就选择了孔、孟的儒教当成了国教。
  九位现代人随着大汉百姓的人流,来到一个打谷的场院,见汉高祖刘邦来到台上,在百姓的欢呼声中高兴地拔剑作歌,这首歌就是《大风歌》歌曰: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这首歌其实也不是有多么好听,就短短的三句话,因为第四句汉高祖当初实在编不出来了,现在想起来再多一句还显得画蛇添足了。就这三句,在当时就风靡全国,几乎人人会唱了,因为从现象上说,作词作曲都是皇帝,所以值得传唱。大家主要是想听听皇帝亲自唱出来是什么味,就像咱们那个时代的粉丝要听偶像的现场表演那种心情。九人听那《大风歌》确实挺好听,就像说话一样,只是有些拖长音,有些现代的秦腔味道,倒也铿锵有力,霸气十足。
  此时的汉高祖已经60岁了,在当时已经算老年人了。他拔剑作歌之后,便坐在一个大椅子上,孔子门生这时上台了,忙给汉高祖施礼,三呼万岁。刘邦命他们快讲儒教的“忠孝仁义礼智信”,于是,几位儒生开始讲学,刘邦听得津津有味,不住点头。
  听完以后,汉高祖下令,全国设立学堂,私塾等,百姓教养子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要说这儒教的精髓,真是一种对治国有很大帮助的文化思想。首先说这儒教提到的五常、三纲、八目,都是教养子弟忠孝仁义等对社会安定起到积极作用的。
  首先说这“五常”之:仁、义、礼、智,信。
  “三纲”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八目”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中庸》里所说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孝经》里所说的:“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这些儒教精髓使刘邦认定,国之文治,非儒教莫属!
  其实商鞅、吕不韦、李斯等人的先进的法家、哲学等思想,在治国方面是高于儒教的。但是,汉朝却不认可,因为他们是亡秦的罪人。实际上,汉朝的治国理念还是有很多和商鞅、吕不韦、李斯等人法家和哲学等观念类似的地方,只是不愿承认罢了。
  虽然重视儒教有倒行逆施之嫌疑,可是,儒教确实也是很令人们尊重的思想。尤其在秦国“焚书坑儒”之后,很多文人是仇视秦国的,儒教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了文人们引以为荣、政府教化子民的法宝。
  九人看到这里,不得不赞赏刘邦审时度势的敏锐目光,感叹人类进化之神奇。人类真是一种神奇的生物,不但成为食物链最顶端的杀手,而且成为了大地的主宰,人类变得所向无敌,甚至有些可畏了。
  提倡忠孝
  经历了春秋和战国时期的混乱,经历了秦朝的暴政,秦末的战乱,百姓的忠君思想已经丧失殆尽了,都认为“士无常君,国无定臣”。
  这些思想,对国家稳定是不利的。刘邦要以身作则,孝敬父亲,以此来教育百姓。希望百姓能尊重长辈,效忠君主。
  汉高祖刘邦和父亲刘太公住在一起,为了表示孝顺,五天拜见一次,见了父亲还大礼参拜。
  有人对太公说:“俗话说:天无二日,地无二主,当今皇帝虽然是您的儿子,但他也是人主。您既是他的父亲,也是他的大臣。让他这个人主拜见您这个大臣,不合礼仪。况且这样也显不出皇帝的威严。”
  刘邦想了个办法,下诏书,尊太公为太上皇。这样一来,不但皇帝有尊严,也可以顺理成章地拜见父亲了。
  刘邦很注重孝道,把父亲接到皇宫居住,又封父亲为太上皇。可是,这位太上皇本来生活在乡下,很随便,到了皇宫里生活了一段时间,就感觉不适应了。就像咱们那个时代,住惯了农村的老头,整天左邻右舍地说话聊天,咋一到大城市那种无所适从的感觉。
  一见太公闷闷不乐,刘邦心里有些不安。有人对刘邦说:“太上皇以前在家乡丰邑城生活时,每天都和邻居亲朋在一起以踢球、斗鸡、喝酒为乐,现在那种乐趣没有了,因此才闷闷不乐。”
  据史料记载:
  {刘邦在皇宫附近为父亲盖起一座新丰城,又将丰县部分亲朋邻居迁来居住。新丰城街巷布局跟家乡丰邑城一模一样,连迁来的乡邻老幼和鸡犬都能认得各自的居所。}
  除了孝道,刘邦更主要的是希望臣民对朝廷忠心,于是,他对两个人的处理颇费了一些心机。
  这两人是季布和丁公。楚汉相争时,这两人都是项羽手下的战将。季布有几次追杀刘邦,都差点要了刘邦的命。丁公也追杀过刘邦,但是在关键时刻却放过了刘邦,不然刘邦就必死无疑了。
  当了皇帝的刘邦,想起季布非要制自己于死地,就想杀了他解恨。但转念一想,这样为自己君主忠心的人,是应该赞扬的。于是,不记仇,放了他,还封为郎中。
  再说那位丁公,他本是季布的娘舅,他见刘邦连季布都能释放,而且当了官,觉得自己对刘邦曾经有恩,一定也能做官。令他没想到地是,刘邦反而把他抓起来了。刘邦对臣民说:“丁公做项羽的将领时,对项羽不忠,正是这种人让项羽失了天下。”刘邦为了教化臣民忠心,下令处死了丁公示众,警示臣民要做忠臣,莫学丁公。
  那位问了:丁公死得冤不冤?
  要我说:一点都不冤,为什么?对于这个问题我得说说。
  我们都知道汉奸卖国贼最可耻,据说在日本侵略中国时,中国就出了不少汉奸卖国贼,谁不恨他们?这“汉奸”一词就来自汉朝,就是隐藏在汉朝的奸细。人们常恨恨地说,汉奸比鬼子更可恨。汉高祖这样做就是为了叫百姓和大臣做忠于国家的人。丁公也算用自己的生命做了一个让人忠于国家的反面典型。其实,这也是人类进化的结果。在此之前还真没听说哪位伟人杀掉丁公这样的人。
  汉高祖的治国方针很得体,大汉王朝从此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国家,此后一直保持了二百年对外战争不败的神话。那时的汉朝人无论走到哪里都自豪地说:我是汉人!!!
  吕雉和虞姬
  九人回到客店,吃完晚饭说话聊天。冬雪说:“那位虞姬长得又好,又温柔又善良,只可惜嫁给了项羽,落得垓下一败,导致霸王别姬,虞姬怕落到敌人手里受辱而自刎;你看人家吕雉,相貌一般,人缘也不怎么样,人家当上太后了。”
  梨花说:“是啊,看来真是男怕干错行,女怕嫁错郎呀。”
  魏三说:“其实楚汉相争,胜败就取决于虞姬和吕雉,刘邦会用人,连老婆都选对了。”
  “那怎么可能?在汉朝女子根本不能参军打仗,也不能参与政治,胜败怎么会和女人有关系?”包容不信。
  有缘也参与了这个话题,他说:“据我所知当初‘斩蛇起义’就是吕雉的高招,这时的人很相信迷信,刘邦的成就能说没有吕雉的原因吗?”
  “即使虞姬没有这么多诡计,失败也不能赖她呀。”梅厅说。
  “怎么不赖她?第一、她长得美丽,楚霸王被迷住了,牵涉了楚霸王的精力;第二、她不懂政治,在项羽的事业上不能起到辅佐的能力,连项羽贬范增她都不知劝阻;第三、胸大无脑,就是红颜祸水。”魏三说。
  “好你个魏三,你攻击女人,今天非得让你知道漂亮不是女人的错!”漂亮的红梅气得也出了声。
  “对,魏三哥说的不对,打倒魏三哥!”幽香笑着说。
  “我问你,魏三,你娶妻子是娶虞姬这样的,还是娶吕雉那样的?”冬雪问。
  魏三说:“我都不娶,虞姬太漂亮了,娶她就没好日子过了。”
  “吕雉也不能娶,因为这位吕雉也忒毒了。她有了权利后,害得戚夫人惨不忍睹,毒死赵王如意,血债累累。”德哥说。
  “女人一有了权力就容易心肠毒辣,那个窦太后连孙子都要加害,看来这是随她的婆婆吕后啊。”梨花说。
  “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儿媳妇随婆婆,哈哈哈。这位窦太后的孙子是谁呀?她为什么要害自己的孙子呢?”冬雪问。
  “窦太后要害的亲孙子,就是后来给汉人带来无限荣耀的汉武帝刘彻!”有缘说。
  说起这位汉武帝,那故事可就多了。
  请看下集:汉武大帝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