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农民进城>第二章 被卖掉了

第二章 被卖掉了

作品名称:农民进城      作者:小小强加油      发布时间:2023-01-28 18:06:03      字数:5031

  收头稻谷子时,几个种新品种的年青人都称出了各家的产量,王小武和丘六斤家的产量最高,达到了八百二十、八百三十斤。其他几家的产量也在八百斤左右,最低的也有七百八十斤。这个产量让村民们炸了锅,比起旧品种来都翻了两倍多了。李春兰更是后悔当初没有听小叔子的话,全种新品种,但是也庆幸听了小叔子的话种了一半新品种,二稻全种新品种的话,这样他们家的米不但够吃,节省点的话恐怕还有多余了。
  平安村各家各户都赶紧去侍弄自己的新品种秧苗,向几个带头种新品种的年轻人打听种植管理技术。邓志高发现只有李晓玉家没有来买新谷种。李晓玉的父亲李柄权识得几个字,成天病怏怏地蹲在村头那株大榕树下看报纸,没有劳动能力。母亲欧新娟是个文盲,其实平安村很多文盲,但是其他文盲不同于欧新娟,人家虽然不识字,但是听年轻人的话,乐于接受新事物。欧新娟却是个呆板的“守旧派”,丈夫不劳作,她就是一家之主,是这个家的顶梁柱。李晓玉是他们家的长女,今年十九岁了,只读了一年小学,她下面还有两个妹妹两个弟弟,现在只有小弟在读书,其他几个孩子都没有读书,都在家务农了。其他家的人都穿补丁衣服,但是全村只有李晓玉家的衣服是补得最多的,他们家无论哪个的衣服都是补丁压着补丁的,经常要向村上人借钱借米。邓志高劝李晓玉也种新品种,李晓玉说她妈妈说了新谷种那么贵,而且每稻都要买谷种,他们家没钱买。邓志高说你妈老古董老糊涂,你是年轻人,你也糊涂呀?新谷种种一稻当老谷种种两稻,不,老谷种种两稻都没新谷种一稻这么多。以前没有新品种那叫没办法,现在有了产量高的新品种,你怎么不种呢?
  李晓玉就说再回家跟妈妈说说。但是第二天王小武问起她时,她说她妈妈还是坚持不种新品种,说自家已经留有谷种了。
  邓志高说没钱买谷种,可以赊谷种给他们家种了先。但是欧新娟还是坚持不种,说赊了还不是要还的。不照样要花钱?
  对于这个老顽固,邓志高和王小武都没撤了。王小武是一队的小队长,李晓玉家在二队,不归他管,他们让二队小队长欧才勇去劝,也没用,反正欧新娟是死活不肯种新稻种。欧才勇说现在不像以前了,队长说了算,现在田是人家的,人家说不种,别人也没办法。
  结果那年二稻因为李晓玉家的谷种下得迟,又没钱买农药,全部白穗了,颗粒无收,而平安村那年的二稻因为大家都种“三系”杂交稻,获得了大丰收。分田下户了,农忙时大家就“换工”,今天我去帮你打一天谷子,明天你来帮我打一天谷子,把劳力集中起来,人多做事快,收完一家的再收一家的,李晓玉家因为没有谷子收,别人就不敢叫她去帮忙,但是这几个从小玩到大的伙伴家收谷子时,勤快的李晓玉还是主动去帮了忙。去给王小武家打谷子时,几个朋友又跟她讲起了种新稻种的事,让她明年无论如何要种新稻种了。李晓玉却说现在是妈妈当家,妈妈说了算,她也没办法。
  欧新娟最喜欢上邓志高家借钱借米,钱是很少借的,因为她知道家里赚不来钱,借了没办法还。但是米得借,一家老小总要吃,就算是喝稀饭,也总得下些米。所以她总是在人家一个个都准备吃晚饭时,村路上几乎没人行走了,才拿了个破布袋,从二队走到一队邓志高家,也不走正门,先到人家窗口下往里看,看人家家里没有外人在时,才开口问邓志高的爸爸邓如祥:“三哥,我家没米了,我想来你家借一斤米,可以么?”
  邓如祥赶紧说:“你快进屋来吧,拿了米回去煮给孩子们吃。”欧新娟这才弯到门口,从门口进了屋,拿出自己那只破布袋,邓志高的妈妈冯承英赶紧接过布袋,如果是过年过节,她就会多量些米装进去,想让欧新娟一家吃餐饱饭。
  欧新娟叫邓如祥三哥,只是农村人的叫法,其实他们两家没有任何血缘关系,农村人就这样,同村的甚至隔壁村的,都喜欢按人家的排行叫人家哥嫂呀叔伯呀婶娘呀什么的。欧新娟喜欢来邓如祥家借米,一是因为邓如祥家的生活在平安村来说算是日子过得比较好的那一类,二是邓如祥两口子都很好讲话,从来没有看不起她家穷困的意思。其实喜欢来邓如祥家借米的不止欧新娟一人,村上那个瞎子老五也喜欢来他家借米,瞎子老五没有了父母,也没有兄弟,有两个堂侄,但是侄子们种着他的田地,却总给不够粮食给他吃,他只身一人住着,是村上的五保户,在侄子们那里讨不到米来吃时,他就上邓如祥家来“借”米了,但是他这个借一般都是没有还的,邓如祥家也不在意,相反的,他每次来“借”米时,家里有红薯呀芋头呀或者其他青菜呀,都要装一些给他,每次都把他那只黑布袋装得满满的。其实当时邓如祥家也穷,那时的农村都穷,邓如祥家也有四位老人,爷爷奶奶和父母跟他小弟过,他有兄妹四个,他是老大,两个妹妹嫁出去了,小弟分开过了,并不是说四位老人跟了小弟他就不管了,平时他不但给他们送钱送米,过年过节还要接他们过来一起吃饭,有时他们不想过来,就把好肉好酒给他们送去。他自己有四个孩子,邓志高是老大,目前只有邓志高不读书了,其他三个孩子都还在读书,所以邓如祥的负担也重,他们家也总要在米里掺些红薯、芋头煮饭,这样饭才够吃。但是他们宁可自己节俭些,也要勒紧裤腰带节省些粮食出来,帮助那些急需帮助的人。
  邓如祥的小弟邓如盛就是前面提到的邓志高的四叔,邓如盛认识一些草药,其实农村人都或多或少认识一些草药,只是邓如盛喜欢挖草药去卖,在外面跟人接触多了,所见所闻多些,又晓得了哪些药可治什么病,又很用心的把他道听途说打听来的“药方”抄了起来,记住了,于是当起了江湖郞中,经常带些草药去跑江湖,如果在某地凑巧被他医好了一两个人,在那里混的日子就长些,药也好卖些。由于他长期在外跑江湖,家里家外都丢给了老婆,当时村上很多人分家时老人一般都是对半分,能分成两下的分两下,能分成四下的分四下,一家负担一个或者两个老人。但是邓如祥家分家时邓如盛坚决要留四位老人在他家,他的理由很充足:老伴老伴,老了就要在一起才有伴,不要让他们老了还要分开过。邓如祥认为弟弟的话也在理,并且认为弟弟的孩子还小,也需要老人帮照看一下,就让四位老人跟弟弟一起过。其实邓如盛还有另一个原因没有说出来:他晓得哥哥不会不管四位老人,他怕他钱米不够吃用时难去向哥哥借,不如留下四位老人在他家,这样哥哥不想让四位老人挨饿受冻,必会送钱送米过来,这样也等于资助了他们家了。
  原来一直困扰着村民们的挨饿问题,因为有了新的“三系”杂交水稻种,吃的问题很快解决了。世界在日新月异的变化着,解决了吃饱问题,就要解决穿呀住呀的其他问题了。
  邓志高眼尖,看得到村民们需要什么,先是在自家开起了小代销店,接着又开起了农药肥料店。他们家的生活很快就大踏步走到了村民们的前面。
  王小武、丘六斤、冯国庆也不甘落后,王小武去清理了村后山脚那个废弃的水库来养鱼,搞起了立体种养,水底养鱼,水面养鹅,塘基的东面搭猪圈养猪,西、北两面搭棚子种葡萄,只留下南面一个口子来出进。丘六斤承包了队上的松树林,常年请工人勾松脂卖。冯国庆则做起了木材生意,山里有的是木材,外面到处在大搞建设,急需大量的顶筒、模板。几个年轻人都干得热火朝天的,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勤劳智慧致富。
  很快分田下户两年了。这时村里却出了一个又想快速致富又不想劳动的人,这个人就是王水财,王水财今年三十六岁,平时也下田地劳作,但是他每次进城,都要去干干那种不劳而获的勾当——小偷。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王水财在城里偷别人的钱包,就结识了几个不务正业的人,这些人常年专业干着小偷、拐卖妇女的勾当。他们晓得王水财是偏僻山村里的人后,就动员王水财跟他们一起干,说是北方那边很缺女人,那些男人不想打光棍,舍得出钱买老婆,诱骗到一个女人去嫁到那边,就能捞到几百块甚至上千块钱。并且暗示王水财,那些买老婆的人可不管什么处不处女,只要是个女的就行,在带这些女子去北方的路上,自己还能享用这些女子。这些“巨款”把王水财吓着了,也使他心动了。当时平安村的人家有几家能拿出几百块钱来的?更不要说上千了,上千块钱吓都吓死人,晚上躺在床上,王水财一遍又一遍地想像着他拿到一千块钱时的情景,他想像中自己的手一定会发抖,抖得那些钱都一张张纷纷掉到地上去,然后他一张张捡拾起来,装进裤袋里,裤袋肯定会被装得胀鼓鼓的,想到一个女人就能让他换一裤袋胀鼓鼓的钱回来,他开始在脑子里把本村的隔壁村的适龄女子都筛选了一遍,考虑怎样凭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去哄骗她们跟他到北方去。
  没想到王水财一通游说之后,竟然有五六个妹仔愿意跟他到北方看看。妹仔们很天真地以为真的会像王水财讲的那样,跟他去看看,中意人家就嫁,不中意就再回来,就当去耍一回,当去看看世界。王水财到处宣扬北方的好处:北方土地多,种一季粮食就大把吃了,又有大片的田地种棉花,不愁没棉衣穿没被子盖。最重要的是女人不用下地干活,一年只做四个月工,其余时间都是冰天雪地的,都躺在炕上吃了睡,睡了吃,日子过得跟神仙一般舒服。
  于是那些好吃懒做的妹仔就心动了,就想去过那种神仙日子了。家人劝阻也没用,在一个晴朗的月夜,王水财带着六个十八岁到二十三岁的妹仔“出逃”,连夜赶往北方。真的到了北方,这些傻妹仔们才知道这叫“拐卖”,不叫出嫁,人家把她们买了回去,钱全进了人贩子口袋,她们还被关起来了,并且东一个西一个的,彼此都不知道哪个在哪里,想逃也是逃不掉的,一有点风吹草动,人家就全村人出动来围堵。而这边的妹仔们不知道情况,看她们一个个去了,都没有回来,以为那边真的好,又让王水财成功地带走了两三批,直到有个叫刘三妹的逃回来后,跟大家讲了那边的情形,并且联合其他妹仔家的人去告王水财,王水财这才被关了起来,刘三妹的出逃成功是因为她那个大她二十岁的老公生了重病,不得不让她到医院去护理他,她这才得第一次一个人出门,所以跑了回来。王水财一年后又出来了,非但不思悔改,在牢里他还打听到广东那边的人钱多,买老婆更舍得花钱,他决定带徒弟,到广东去做小偷,顺便找买家。
  别人家的生活都一天天好起来了,只有李晓玉家还没有什么改变,今年二十三岁的李晓玉出落得楚楚动人,从她十八岁那年起,家里几乎媒人不断,但是李晓玉的妈妈欧新娟却不想让李晓玉嫁出去,要招上门女婿,还要人家带多少多少彩礼来上门,这种无理条件吓得人人退步,所以李晓玉二十三了还没有成家。欧新娟倒是很中意邓志高,但是邓志高不中意李晓玉,他觉得李晓玉性格太懦弱,没有主见,什么都听她妈妈的。
  王水财拿不出现金来给她的话,欧新娟当然不会让王水财带走李晓玉,所以好几次王水财想带李晓玉去北方,都没有去成。王水财去了广东不到半年,很快打听到一个更来钱的买卖,买老婆的人他没打听到,却知道了有很多暗妓,价钱高得惊人,他跟那些老鸨洽谈时一次又一次地想到了李晓玉,他想像李晓玉那么漂亮的女子,绝对可以卖个好价钱,而无论她到了哪个妓院,绝对会艳压群芳。
  于是王水财带了个老鸨回到平安村,老鸨看到李晓玉,当即拍板愿意给王水财一万块钱,王水财想不到李晓玉一下使他成了万元户。当晚拿了四百块钱去给欧新娟,假意说是给她急用的,说他在广东打工的那家工厂急需工人,老板跟他回来,就是亲自来选人的,要不是看他们家穷,他还不想让李晓玉去呢。多少人都等着到广东去打工,赚大钱,他不愿意看他们家一直这样穷下去,想帮助他们家富起来,想把这个名额给李晓玉,让她从农民成为工人。欧新娟这半辈子都没有一下看到过四百块钱,看到那四百块钱,眼睛都直了,就问王水财,以后李晓玉一年是不是可以赚到四百块钱?王水财笑了,说这四百块钱只是老板给她的订金,工厂里是多劳多得的,以后只要她好好干,别说一个月四百块,一个月两千块钱也是有可能的。欧新娟就问那是什么厂,怎么会有那么高工资。王水财就说是电子厂,欧新娟当然不知道什么是电子,以为是什么高科技的东西,就说我家晓玉没有文化,恐怕干不了那个。王水财急了,说做工人不要文化,到了那里厂里还会培训的,就是教她怎样做,她虽然没有文化,人却是聪明的,厂里招了她去,肯定会教会她怎样做的,这点你放心好了。
  于是当天傍晚,李晓玉就被“广东老板”带走了,走得太匆忙,都来不及跟她那些朋友们说声再见,如果她去跟那些朋友们打声招呼再走,恐怕她的人生又会是另一个模样了。
  从此以后,李晓玉再也没有回过平安村,两个妹妹出嫁、弟弟结婚、父亲去世,都没有回来。但是钱却源源不断地寄回来,供养她的小弟读书。
  后来平安村也有很多年轻人自己到广东去打工,欧新娟也托那些人打听过李晓玉,但是没有人知道她在哪,有些人听说李晓玉成了明码标价的有名的暗妓,却不敢告诉村上的人和欧新娟,宁愿相信那个人只是跟李晓玉同名同姓,宁愿那些消息是假的。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