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军事历史>旷古绝今一樵夫——慧能大师出山记>第二十八章 庐山师遇C

第二十八章 庐山师遇C

作品名称:旷古绝今一樵夫——慧能大师出山记      作者:能慧      发布时间:2023-01-26 18:01:29      字数:8580

——生命时时刻刻,人生方方面面,哪儿又不是百年觉悟之缘,什么时候又不可以般若智慧有引深达呢
  一三八.是学在思不在坐
  暮色四合,山野更寂。
  慧能晚饭时,独自屋外的圆梦和尚望着渐明星光,想着将要与人展开的话题,一时不由纷纷思绪……
  菩提树下,佛祖禅坐四十九日目睹明星大彻大悟,但若没这前太子对生命的大疑问,没遍访仙人的大迷茫,没六年苦行仍于生死解脱杳无音信大失望,又何来一坐幡然有醒……
  禅定当然是佛祖成道因缘了,但仅也一缘而已吧。自己近三十年坐禅习定,于生死解脱开启、百年自在受用,其决定的究竟又在哪里呢......
  屋里这位年轻善知识,人对禅定几近无知,更没一点儿实际接触,却因广学深思不仅会心大师“慧解为本”入道之要,且更洞然佛法觉人济世玄妙宗旨,其中之禅,何关一坐?可这位悟性非常的求法者,为何又如此在乎这一问题呢……
  时佛祖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中对坐禅众比丘开示有曰:
  “其有修十想者,便尽有漏,获通作证,渐至涅槃。
  云何为十?
  所谓白骨想、青瘀想、膨胀想、食不消想、血想、啖想、有常无常想、贪食想、死想、一切世间不可乐想。
  是谓,比丘!修此十想者,得尽有漏,得至涅槃界。
  又是,比丘!十想之中,一切世间不可乐想最为第一。
  所以然者,其有修行不可乐想,持信奉法,此二人必越次取证。
  是故,比丘!若于树下静处露坐,当思维十想。
  是故,比丘!当作是学。”
  此中是学之坐那一个想字,不仅唯在思维,且其渐至越次取证因由,不也分明了然吗?
  但此中十想,不是人生苦痛,便是生命本相,这对究问终极僧侣或多有启,更也因缘,可于人人成佛之人人,是不是还真隔了一层,甚至还有些太过勉强了呢……
  人人皆具佛性,人人皆可成佛,人人又岂能于中一坐且思苦思痛更思悲,如此又何来人的世界、佛的世界更实实佛国极乐净土?更况人性情不一,志趣天远,身心经历千差万别,既便同样一坐,那所思所想因缘不也歧出各别吗......
  “欲入一行三昧,当先闻般若波罗蜜”,是不是由此也是可知,是学之禅关键在学在思而不在仅仅一坐?
  是学在思不在坐,因此当今坐禅,谓之止观。
  人“系心于缘谓之止,分别深达谓之观”。而生命时时刻刻,人生方方面面,哪儿又不是缘,什么时候又不可以般若智慧有引深达呢?因此,世人观心、观佛、观实相等等等等,还真不是那静静一坐便能完全范畴的了的吧……
  但话又说回来,佛法毕竟西来,佛祖毕竟缘禅定彻悟,那禅定修习,的确又是最能叫人情寂心宁而达诸法实相殊胜法门。因为,其中不但使人于佛法真谛有专虑静思深入方便,有坚固学佛修佛信念信心定中境界,且那坐中禅悦,或许还是僧侣生活难免枯燥乏味有效调剂、日子清淡清苦有慰乐享乐受。这对无明根深之人入道来说,或许还真就难得周全正途了吧......
  因此,僧人坐禅习定,有条件者习定坐禅,都是无可非议。可说坐禅入定是人生死解脱及百年自在唯一路径,不仅看窄了佛法觉人济世广大法门,更使人人学佛得佛宗旨或落虚幻了吧......
  但作为一真正求法之人更可能的法门龙象,如果对坐禅入道没一定程度了解和切身体验,不仅对慧解入佛有缺坚牢支撑,且对佛法宏扬方便,也是有些底气不足更实际有碍的吧……
  想到这里,圆梦和尚一下明白更理解慧能于中关切所意了……
  可是,如何叫人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于修禅习定——对了,更于禅定所谓神通之类有一定切实了解、切实感悟呢?
  圆梦和尚为此又陷入了苦苦思索……
  
  ——血肉身躯意到气到不仅有太多奥妙使人受益,是不是还更多奥秘待人探究
  一三九.亦是神通乎
  四下黑暗里,回身望着饭罢正于灯光中收拾锅碗的慧能,圆梦和尚心里突然一亮,一灯之明不也是明吗,于是快步进屋:
  “慧能哪,你看这样行不行。我们先体验一点儿思维和气功小小神通,然后再论禅定如何?”
  “师父,弟子一直……师父,太好了!”
  ——关于坐禅和禅定神通,慧能早就系念于心了,但面人还真不好直直以问。
  有时,好不容易说出了口,可不知什么原因,人不是左右而言他,就是尽可能实际回避或笑笑不了了之。想不到这挂怀已久问题,眼下就有开解机会了,慧能内里的兴奋感激,又怎能不溢于言表呢……
  望着收拾停当心情有点儿急切的慧能,圆梦当然知其所以然了。因为不管是谁,对这类问题都不会轻易回应的吧。而之所以如此,一切都在那里面有太多顾虑呀:
  “不急,不急。
  坐、坐,这事要心静才行。
  这样吧,我先给说点儿有关问题什么的……
  双手胸前合十,微闭双目,气沉丹田,集中注意专致思维右手食指指尖不断生长、不断伸长……”
  当圆梦感觉慧能气息平稳均匀时,才叫坐正并开始引导了。这样好一会儿吧,才叫放松身心,慢慢睁开眼睛。而慧能在圆梦持来的灯光里看见自己右手食指明显比左手食指长了一截时,简直有点儿不敢相信自己眼睛了……可就在慧能抬头惊奇迷惑盯着圆梦师父似有满心疑问之际,人又叫再仔细瞧瞧右手食指。
  “师父,这倒底怎么回事?”
  原来,慧能这时又见本长了一截的手指已是基本恢复原样了。
  ——意到气到血到,曾学过点儿医的慧能这时虽也一念闪过,但还真不敢相信意念专使之中人的气血之力竞有如此不可思议。
  “想不想见识动静更大点儿的?”
  圆梦笑笑,却是答非所问。
  “想!当然想了,师父!”
  慧能兴致又被高高吊了起来。
  “这就不坐了,我们到屋外门口平坦空旷处去试试站功怎样?”
  ……
  “注意我的引导,”圆梦再次强调了某些要点就开始了:
  “双脚与肩等宽,稍呈后八字。
  两手自然下垂,悬头柱舌,坠脊垂尾,含胸松静。
  对了,肩松,腰松,胯松,双脚铺平,双眼似睁非睁,似闭非闭。
  两手捧气似球慢慢托起,缓缓贯入天目穴,外导内引至下丹田时,双手抱球,同时双膝自然弯曲,膝盖微微前凸。
  对了,就这样,自然呼吸,上身正直,似坐非坐,似笑非笑,开始意守所抱之球,整个身体也在一个大球之中。
  对了,身体浪起来后一切不管,不求不逆,顺其自然,任其自然……
  对了,意引气归丹田,意念身体松静舒适。
  对了,气归丹田,松静舒适,意念身体之气随周身毛孔散发四溢。
  对了,松静舒适,慢慢净开双眼……”
  “师父,我怎么双手合十趺坐地上了?”
  其实,慧能早知身体动起来一小会儿,自己就似打坐般席地了,但他关心的这怎么回事?
  “别急,慢慢起身像刚才那样引气归元后再从上到下依次轻拍全身以散气滞气停、以防气滞气停……可以了,说说刚才感觉?”
  “师父,开始气涌身浪时,人似有一种飘飘欲飞松快。坐地之后,更有一种恬然内喜舒适......”
  “亦是神通乎?”圆梦却笑笑以问。
  “这……师父,这到底怎么回事?”
  
  ——世人之所以有许多不可思议观念,是因为那观念本就有许多不可思议
  一四O.这又怎样呢
  ——是啊,这到底怎么回事,谁又能于之说得条分缕析、明明白白呢……
  中华气功,多少还有经络、穴位、气行气运等等详说有为支撑,帮助理解,更立马就有感觉验证,就如刚才那样。而西来禅定的一个禅字对国人而言,不仅太多神秘,且更多歧义了吧?
  佛陀之前的禅修,“其特点是闻声以入道,舍念而达梵”。一声“唵”念之中集万念万声为一体而与梵天相应,那意之所在“心莲花开八叶,日居莲蕊之中,月又居日中,月中出火,火里生光,莲丰蒂圆,日月火光,层叠舒明……”谁又能于之一时分明了然,更当下感觉有验?
  而佛法之禅,其弃恶所立、静虑所意、思维所习、功德所修及小乘的四禅八定,大乘的念佛、实相更国人的五门禅观等等等等,世人初入,岂有不为茫然惑然?
  “入道之要,慧解为本”。知其源流,一切方有活水……
  想到这里,圆梦才对慧能言到:
  “走,进屋坐下慢慢说。”……
  “印度民族宗教精神十分强烈,他们将完整人生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儿童教养阶段,
  二是婚姻家庭生活阶段,
  三是遁世修行阶段。
  他们认为,
  人一待儿女长大婚嫁了,自己人生责任也算尽全了,于是便会无所牵挂进入森林专意静坐思维,冥想一己小我与万物大我的梵天相合为一,为自己来世去做准备......
  坐禅习定,就是在这一文化背景下,这一修炼长期过程中逐步成熟起来的。
  他们坚信,若要与梵天合一,只有人的身心与之完全相应才能渐渐达成,因此这种修炼关键即在相应。
  之中,人与梵天合一相应也罢,达于佛境相应也罢,其目的、内容及思维对象虽截然有别,但修炼方法相应的讲究,不管凡夫外道及佛之小乘大乘,却多有相通相融之处。
  由于这种以相应为特点的修炼方式能高度调制人的身心,久而久之,不仅能使人产生舍欲、化我等等奇妙喜乐感觉,同时也会开发出人生理上一些奇特功能。经文中常描绘佛菩萨及罗汉,当然也包括外道因此具有种种不可思议神通,这在佛陀时代,或许有之。但贫僧于现实之中,却从未有过真实见证。”
  面对慧能讲到这里,圆梦和尚突然有点狡黠的说到:
  “想不想见识贫僧神通?”
  “当然!当然想见识师父神通了!”
  专致的慧能一愣之后,不但兴奋难抑,更有期待急切了。
  圆梦由是笑笑,起身去水缸旁连续几瓢凉水下肚并几个动作之后,只见手掌出水似线,地上不一会儿就湿了一片。而相随起身的慧能于此正惊讶之际,圆梦又一跃趺坐蒲团之上了。动作之中,只见人整个身体悬空寸许,那不时腾于坐上状态及响动,看得慧能有些目瞪口呆。就在人还未完全回过神来时,圆梦和尚又跃而立在慧能面前并一声长叹:
  “这又怎样呢?”然后拉着慧能坐下紧接而言:
  “你刚才不也指长趺坐片刻即回复寻常了吗?
  我的神通,也只身体出水点滴,刹那离坐寸许而已,能喷水喷火吗?能飞天入地来去三界吗?更年老体衰还能有此小小功力吗?
  你是知道的,增壹阿含记载,佛陀弟子神足第一的大目犍连乞食途中被梵志围追殴打至皮肉皆烂,苦不堪言,因而哀告世尊欲取寂灭……
  为此,人是不是该问其神足当时何在,更其无生法忍化境何存?
  所以,佛祖所重禅修,决定不在仅仅一坐而更在静虑深思人生世界方便吧?
  人彻悟诸法实相那专注一境正审思虑之禅坐,或许只入道一法而已。如人执此形式,迷其神通,是不是反于佛法宗旨南辕北辙了呢?”
  “师父,人说得道高僧生死自知、寂灭自主,又言禅定不但人生死解脱最好途径,也涅槃有示不二证明,弟子这里恳请师父能否于中再给指引一些消息?”
  ——慧能于圆梦以上所授多有受益,因此更想借此机缘一透那些所谓究竟的神秘雾云了。
  ——人圣人凡所别,是不是多在里外自觉不受生死胁迫
  一四一.谁又能谁又是生死自主
  佛祖无余涅槃禅定示寂,
  高僧大德坐中灭度归西,
  之中仅仅一坐,又岂能于之完全决定?
  一切,是不是惟在这前人于百年生死解脱觉悟、生命自觉自在透彻。
  而外道、凡夫及众多有情于沉疴难起、油尽灯枯那生死大限迫临,又几多懵然全无觉知,更多少会一心苦熬苦撑的呢......
  望着慧能满心期待神情,思之幽幽的圆梦突然忆起小时候经历的一件相关事情了,于是想了想便开口到:
  “慧能哪,你一定养过狗的吧?”
  ——师父怎问这个?感觉有点儿奇怪的慧能想了想还是如实回到:
  “养过好几条呢,师父。”
  “感觉过它们似乎也是有知生死大限好像还有所自主情形吗?”
  慧能愣了一下,想了想说到:
  “师父,这好像没有吧……”
  “那我给讲一个我小时候经历的故事。”
  刹那之间,圆梦仿佛回到了三十年前:
  “记得入寺那年,我养的一只小狗出生刚三个来月就染上了疾病,连续好几天不吃不喝一个午后转眼就找不着了…… 
  两个月来,我和这只小狗形影不离,它给了我多少快乐和欢喜呀!
  于是,我满屋、满院子发疯般去寻找,当然家里上上下下也跟着搜寻了,但还是怎么也找不着。我便哭着闹着不依不饶,硬说是大人有意抛弃了它,因为前两天他们就开始劝我放手了……
  当我为之痛恨不已、伤心不已时,家里一老园丁悄悄告诉,说小狗可能自知大限已到,自己去寻安归之地了吧,于是领我再去后花园角角落落石缝间、树洞处仔细搜寻。
  花园那么大,我一边找,一边哭,一边反反复复喊着小狗名字。
  我哭啊,喊呐!喊呐,哭啊!天快黑时,小狗才不知从哪个角落爬了出来偏偏倒倒立在了我面前。当时我不顾一切把它抱在怀里,任大人怎么说,就是死不松手,就这样我抱着它在晚上不知不觉睡着了。第二天惊醒后,只见可怜小狗扒着我房间门沿早已僵硬了……
  后来,我才明白,我的心疼反生生耽误了小狗自主有归的安宁和如意吧!”
  鼻子酸酸的圆梦说到这里停了下来揉了揉早已湿润的眼睛接着又言:
  “一只才三个月多点儿的小狗,都能自知生命大限而去自寻归处,何况我们至灵的人呢?”
  圆梦和尚那由衷反省,不仅充满了伤感,更是在于心深深发问。
  ——对呀!现在回想起来,自己所养的乖乖、妞妞和点点在老病之中突然失踪,或也是去山野自寻归处去了吧?
  圆梦师父所讲故事,一下更多点醒了慧能——
  记得舅舅在给讲医时曾经说过,人有病无病,只要上了一把年纪,似乎大都能敏感自己大限迫临,提前几天、几十天、几个月便开始交代预备后事了。而《内经》谓人生死征侯详细入微,断人寿夭多有大定…… 是不是因此菩萨、罗汉及中外高僧大德中有的百余岁方以无疾之身蓦然坐化,而有的才六、七十便着康健或小恙以求寂灭的原由也在其中呢......
  若从这个角度,人那大限迫临,不仅多有自知,更或主动弃苦明智了。但如此谁又能谁又是生死自主,至多只灵明之人于中自觉顺应而已吧……
  人,生必有死,寿有大定,或正因为如此,才有百年解脱之求,生死自觉自主自在所义吧......
  “师父,万物皆是因缘,皆有定数。
  凡圣及众多有情,或都能觉知生死大限,也能有所自主,但其中自觉自在,是不是当有根本不同?”
  “慧能就是慧能哪!”
  圆梦接着更是深入一层了:
  “众生所谓生死自主,实生命无奈于之随顺罢了。生死大定之中,人与万物分道扬镳,当在自觉有求有寄。而人凡人圣所别,多在自觉不受生死胁迫,那一切解脱,惟落百年自在且于自在之中成就生命而已。
  就说东晋高僧法显吧,
  其感律藏残缺影响依律修行而萌西行誓愿时,已是花甲之年了。人那当下果决及最终得成所愿之举,若无百年一切解脱及生命自觉自在强大精神支撑,年老体衰之人又怎能面对茫茫流火戈壁、蚀骨万丈雪峰更迢迢路途人地生疏、语言不通等等千难万险呢?
  此中法显志意决绝,是不是唯在一切解脱并自觉成就生命之中……
  再说佛祖,
  八十四岁自知身体行将油尽灯枯,在强奔拘尸那竭娑罗园双树涅槃途中,又因所供食品不洁加重了病情。人体力不支,精神不济,但人弘法度人愿心却不老不病,在身痛难忍之中,不顾侍者阿难力劝力阻,强撑衰弱身躯,为百二十岁梵志须跋说法使之成了佛祖最后弟子……而闻法当下彻悟顿成罗汉的须跋不忍佛祖行将于世不在情形,又先于佛祖自主圆寂了。
  此之佛祖生死自主,是不是唯在说法度人成就生命之中?
  此之须跋自主生死,是不是不仅在其生死解脱,亦在‘朝闻道,夕死可矣’那生人无憾而得了圆满自在呢?”
  “师父,弟子明白了。
  一切性灵,皆知生死,唯人才有真正自主之性。而人圣人凡所别,多由于中无得无著成就生命。
  坐禅入道及禅定示寂于人百年解脱并生死自在当然有其殊胜方便,但人皆能佛之中,说不因禅定而得解脱未之有也,不仅有违佛祖觉人济世本怀,亦生生将世人学佛成佛挡在了外面。道生大师‘入道之要,慧解为本’,还真就人人无憾生命广大法门呐!”
  “但慧能却还是要坐禅入道的吧?”
  这时,圆梦和尚却狡黠一笑,言词陡转。
  ——“一切诸法,悉在解脱”,或佛法玄旨一语道破
  一四二.那一个坐字
  ——“入道之要,慧解为本”,
  圆梦师父此时人还是要坐禅入道之意,慧能当然明白其所着落了。
  因为,拈花一脉在世人眼里心里,那禅修静坐,更乃一面鲜明旗子,于是慧能想了想回到:
  “师父,那还是要坐禅入道者,是人人之慧能呢,还是仅仅求法之慧能?”
  “黄梅一系,本在一个禅字,也在一个坐字。
  虽代有出新,也渐成气候,更生命蓬勃炽盛。
  但达磨壁观,惟在一坐吧?
  慧可承道,人说也是终日宴坐;
  僧璨虽有‘徒劳念静’之理,却也深谓‘眼若不睡’之功吧?
  道信更言‘食塞饥疮,坐为根本’;
  而当下弘忍,人叹几十年如一日,夜夜坐摄至晓。
  楞伽师代代相习相传,虽都以法性为宗悟入实相,但那一个坐字,不管哪一个慧能,只要出入宗门,人能于之少得了、断得开?
  更况西来佛法本源于禅坐,其支其流更自谓直传者,敢不传承其本?”
  圆梦剖心所言,不但是于慧能切切提醒,或也想借此有所勘验吧?慧能于中,当然要作一番认真寻思了——
  “夫入道多途,要而言之,不出二种,一是理入,二是行入。”
  达磨“籍教悟宗”义理,“体自空寂”笃行,唯落“含生同一真性”望人自证本心。那壁立坐观,是不是只引人入道方便而已?
  想祖师耄耋之年远来东土,其决心志意何静之有?那万里跋涉艰难险阻,人又如何等闲宴坐?为候一真正传法人面壁九年心雄意切,是不是或可揣测?而那“觅心了不可得”之时“与汝安心竟”问答之中,更又何关一坐,是不是只“籍教悟宗”慧解,“体自空寂”证悟及“含生同一真性”人皆能佛鲜活生动......
  二祖慧可“本迷摩尼谓瓦砾,豁然自觉是珍珠,观身与佛不差别,何须更觅彼无余”里,那“是心是佛,是心是法”于人人佛性人皆能佛,当是何等自信。人有此醒悟,既便终日宴坐,岂会有落以色身求见如来之邪途。况大师一生“随益说法,一音畅演,四众归依,”更是佛法觉人济世力践力行,此中又何来何存宴坐终日?
  三祖僧璨“不识玄旨,徒劳念静”切切告诫,其于禅坐孰主孰次、孰重孰轻态度鲜明开示里,人“箫然静坐”,或也是在深酌于《信心铭》里如何更好阐释“佛说一切法,为除一切心;既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那玄旨方便,也是未可知的吧?
  四祖道信“念佛即是念心,求心即是求佛”,是不是已将学佛成佛明明白白完全回归一己一心之事了呢?那“一切诸法,悉在解脱”彻悟,是不是更乃佛法玄旨一语道破,其“坐为根本”,或也只为强调人更应向内求佛而已吧?
  而当世五祖弘忍,更是直接了当“但持《金刚经》,即自见性,直了成佛。”
  “智度菩萨母”,“般若能生佛”。《金刚经》度人如何入道、如何得佛言简意赅、言近旨远。其微言大义不仅使人洞然诸法实相,更是叫人豁然一切了不可得。那除迷还智一卷在握之恃、在心之仰而启人见性直了成佛根本觉悟,又何关人行住坐卧?
  当年灵山法会百万趺坐佛祖拈花只迦叶一人会心,那心心相应一笑之禅,是不是惟人于世界整体透彻,于生命本义审悉幽幽心照,此中会心,又何关坐卧?
  拈花血脉以一个禅字概括佛法全部修习,是不是说人只要有悟诸法实相而于相离相、于空离空以得生死解脱百年自在,之中便是入道了义,成佛宗旨?
  而以人皆佛性、人能顿悟成佛为生命意趣的圆梦师父,其于入道途径,当然更重慧解了。其对楞伽传人禅坐观感,不管是刻意取舍,还是有借于己苦心勘验,但拈花一脉那一个牢牢坐字,都人无法回避且必须要有所面对的吧.......
  想到这里,慧能更觉那寂寂一坐,还真就一个人人学佛入佛“直了成佛”带有根本性问题了,于是便肝胆相呈直言不讳到:
  “师父。
  那一个坐字,
  弟子以为,人还必须去,人当断然了啊!”
  ——“壤非壤不高,水非水不流”,人成就的因缘,不仅因之所由、缘之所遇,有时是不是更在因之自觉、缘所抉择
  一四三.师父,弟子记下了
  ——那一个坐字,
  人还必须去,人当断然了。
  圆梦虽料也望慧能于那一个坐字有所思考,但没想到,人会有如此斩钉截铁态度、义无反顾勇气。
  “慧能哪,你想过没有,
  如此不仅是对入道之途大胆挑战,更是于传统佛法根本颠覆吧?”
  这时,圆梦于慧能却是更多担心了。
  “师父。
  拈花一脉,贵在会心。
  楞伽一系既以法性为宗悟入实相,那一个禅字,惟在离相吧?
  佛谓‘若有人言如来若来若去,若坐若卧,是人不解我说之义’。‘佛法如筏’,更况坐卧。
  师父,于人人学佛入佛更顿悟成佛,那一坐字若不果敢去、断然了,还真就生命解脱、百年自在更人间西天障道因缘了吧?”
  ——当然,佛法觉人济世宗旨若落寂寂一坐,还真就障道因缘了。
  因为,此坐若不去不了,人人顿悟成佛达佛境界、世间终成乐土达佛愿心,的确永无指望。或许,人只有于这一坐字了然断然,才有才是佛法真正荷担吧…… 
  圆梦思之其义,虽是深为赞佩,但还是打心底替慧能非常担忧了——
  当年道生大师于理导出一阐提人皆可成佛所义时,不就触怒了因循守旧广大僧侣而被开除教团、逐出京城了吗,更况佛祖成道之坐禅、佛门共修之习定、楞伽师于中传承特别骄傲呢?其可能际遇,不但可以预料,更是叫人有些不敢想象啊…… 
  或许、或许当今黄梅于之有容也并非不无可能,但无论如何,自己还是要有所提醒:
  “慧能哪,
  佛门中人对禅智相生相成主次轻重,虽也各有见地,但对坐禅入道,却是共所传承并推崇的吧?于此根本置疑更断之去之,是不是还得有待机缘更有分对象。否则,不但欲速不达,还更可能给自己招来不测。所以,我说你入黄梅之后,那禅还不得不坐呀!”
  慧能听了,心里不仅万分感动,因此也有了进一步主意:
  “师父,弟子记下了。
  师父,既然如此,弟子就有请求了。”
  “你说。”
  “师父于坐禅习定学养深厚,能不能教弟子一二?”
  “这……
  慧能哪,说实话,我真的很想教你,更想留你。但老话说得好,‘壤非壤不高,水非水不流’,如今庐山,还真不比江北冯茂有容能容啊!
  你求法黄梅,不仅黄梅因缘,或更是你可能因之成就因缘。
  楞伽所长,不仅在一个禅字,也在一个坐字。若论坐禅,或许当今还真难有出黄梅之右,且那习定,更不是一日两日便能有所了然的。
  这么说吧,坐禅不遇其师、不得其法更操之过急,小则落下身体毛病,大则叫人错乱精神,这就是经中常谓的禅病禅误。你入黄梅后,定要依师循序渐进,才会有好的起点、好的过程、好的结果,因此真的不急这一日两日的。”
  “师父,弟子记下了。”
  “坐禅师承不同,门道方法也有差别,所教更会因人而异,因此我就不教你具体功课了。
  这样好不好,我尽量给讲一些切身体会和相关经验教训,以便今后你在修习之中有所借鉴、有所证验。”
  “多谢师父教诲!”……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