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军事历史>旷古绝今一樵夫——慧能大师出山记>第二十八章 庐山师遇B

第二十八章 庐山师遇B

作品名称:旷古绝今一樵夫——慧能大师出山记      作者:能慧      发布时间:2023-01-24 10:38:38      字数:4176

  ——百年世人透彻生死这类功课之时之中更之后,是不是多会于天地之美别具只眼,于生命所贵更解其义
  一三四.顿渐渊源
  饭前饭间,不待圆梦开口,慧能便主动将自己所来所去作了扼要告诉…… 
  ——怪不得呢!
  门外对坐之后,圆梦又问了些相关问题,那想说能说,心里已是大致有底了……
  季春时节,高高山上午时阳光格外明丽。暖暖一派醉人之中,倾巢的蜜蜂于眼前桃花正盛、梨花方艳馨香不失时机恣情肆意。而清晨兴奋难抑那些鸟儿们,此刻却不知忘情何处了,像是刻意在给春阳之下花儿流光溢彩及新翠伸枝展叶以更充分自在、更专致用心……
  天地多情,万物承意。
  慧能和圆梦此时面对这迷人醉心春光春色却视而不见,反心心念念执着一些艰涩枯燥议题在绞脑汁,假若周遭有灵看着想着他们,会不会有一种怪怪感觉,会不会还有所发问、有所思启呢……
  因为,天地如此深情敞开了怀抱,人那丰饶敏感之心,此中不为忘我陶醉、忘我沉浸,这究竟是有负刹那生命美美时光,还是这类功课之时之中更之后,人反会于天地之美别具只眼,于生命所贵更解其义......
  就说有佛吧,
  是不是也只千年之远、万里之遥他乡异国之事,其与我们九州何干,谁又见过了什么?
  若说无佛吧,
  那千年之远、万里之遥的佛陀更佛法,却又那么真真切切影响甚至决定着世人的生活生命,这究竟是佛千年之远、万里之遥生生闯进了人们的生活生命,还是佛本来就是人生活生命至关要紧且生活生命本身呢……
  此中此时,慧能轻声相问了:
  “师父,道生大师‘顿悟成佛’里佛为何佛,人又如何着落,望师父教我?”
  “不知善知识对顿悟成佛渊源是否有所了解?”圆梦和尚却是反问。
  “师父,于顿于渐,弟子除闻阿含不时有点儿意会之外,还真一无所知。”
  “但愿贫僧能为善知识说个大概。”
  圆梦和尚目光幽渺,思绪显然已在千年之远、万里之遥了:
  “佛陀创教之前,古印度普遍信仰的婆罗门教认为其社会四大种姓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是从宇宙至高之神大梵天口、肩、腹、足分别降生世间的。因此,人的高低贵贱,不但生来截然有别,且死后去路,也有根本不同。
  四姓之中,
  只前三族能再生人世,故称再生族;
  首陀罗出生卑贱,只一世而已,不能复生,故谓一世族。
  但人再生,也非自然而然,更非一律平等。
  专司祭祀职能的婆罗门所出高贵,因此不用修行,只须死前诵经,即能与大梵天合一归元,此再生之道,便谓顿悟法。
  而刹帝利和吠舍族人,一生除必须祭祀诵经外,还得苦练禅修,才可不断接近并终归梵天,此谓渐证法。
  这种与大梵天合一再生之顿渐,贫僧以为,或修佛成佛顿渐渊源吧?”
  “原来木有本,水有源呐!”
  听了此说,慧能对某些问题已似有意会了。
  “梵生万物,人亦梵出。
  其所谓顿渐,也只保再生而已。那高低贵贱及成仙升天等等,全在人的修行。于此水土生长起来的佛法,是不是自然而然就有顿悟渐修于人成就润浸了?”
  圆梦和尚进一步为慧能诠释其义。
  “为人归梵,唯求来生。而人修佛成佛,却在解脱生死、自在生命。
  师父,那顿那渐,或更在于佛本义理解不同吧?”
  ——那顿那渐,或更在于佛本义理解不同!
  圆梦一闻,惊异之中不仅顿有开窍之感,内里更觉十分欣慰,这不正是自己不得他人理解关键所义吗!想不到这南来年轻求法者不但与自己多年所思不谋而合,且还更为直接、更为清晰,与之展开“顿悟成佛”之论,谁师谁……
  ——“首座师父……”
  这时,一年轻和尚背着背蔸,远远大声招呼。
  “是来摘莱的,顺便也送些日用。”圆梦告诉慧能。
  “师父,我去帮忙吧?”慧能说到。
  “行。我们一块儿去,早点儿弄完好安心聊。”……
  
  ——法无顿渐,顿渐在人,一切只因人而异
  一三五.法无顿渐,顿渐在人
  “善知识……”
  “师父,叫我慧能吧。”
  “行。那就叫你慧能。”收拾妥当刚一坐下,圆梦和尚便对慧能展开了话题:
  “慧能哪,你好像说过人给诵过四阿含的吧?”
  “是过了一遍,师父。”
  “好像你还说听闻之中,于顿于渐不时有些意会,现在还有没有印象?”
  “师父。不但有印象,刚才受师父顿渐渊源开启,现在更有回味了。”
  “说来听听。”
  “师父。佛祖当年面对修行想一蹴而就者,不是告诫‘不勤修习随顺成就,而欲令得漏尽解脱,无有是处’,就是复言自己在三大阿僧祗劫过程中唯由‘精勤自护’‘不放逸故’,才渐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而于那些颖悟之人,则谓只要对大千世界诸行无常、诸法无我实相深入观察,即‘知一切法不可得’。‘如是精进住故’,‘便得空三昧,已得空三昧,便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且时人闻法当下有证菩提者不计其数,更是说明了问题。
  师父,弟子是不是可以这么理解,法无顿渐,顿渐在人,一切只因人而异?”
  ——法无顿渐,顿渐在人,一切只因人而异!
  圆梦听了,心里又是一惊之中,更是决计要尽全部心力来成就这个异常颖悟的求法者了,于是想了想便有所展开了:
  “说得好。
  贫僧以为,刚才所言一切更在于佛本义理解,或才问题关键。
  因为教下普遍认为,佛乃万劫万修终极果位,所以世人成佛,须经三大阿僧祗劫并历十位、十行、十回向、十地等等才可渐近渐达。
  这种情形到了东晋,一代高僧支道林却是于中提出,修行至修道位第七地时,便可顿悟无生法忍,使人到达一个脱胎换骨境界,之后若继续努力,就能成就佛的果位,其说便是人谓小顿悟。
  此顿悟之说,已是在强调于佛本义理解了。
  因为,这一思想旨趣,已如中阿含罗摩经中所意世人成佛,是在走上了一条趣智、趣觉、趣涅槃修习正途。
  而道生大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主张‘入道之要,慧解为本’,当然更是阿含常谓智慧成就才是人学佛得佛第一义的回归和强调了。
  为此,大师不仅坚信‘一阐提人皆可成佛’,还惊世骇俗提出了‘善不受报’,‘佛无净土’之义,不但将世人成佛更是着落在了与佛精神相契之上,还使人皆能佛从此有了可依可凭深厚义理。”
  “师父,也就是说、也就是说人皆佛性之人,只要达佛境界,即是成佛了......”
  ——人只要和释迦牟尼一样于世界人生大彻大悟了,便人修佛成佛了吧
  一三六.达佛境界,即是成佛
  ——达佛境界,即是成佛!
  慧能话音未落,长期思索这一问题只隔一层窗户纸的圆梦和尚心里顿觉一片敞亮,那顿悟成佛之成着落,似乎一下变得有些清晰了起来:
  “说得太好了!
  我理解,应该就这个意思。这在道生大师那里,或谓‘见解名悟’吧?
  是不是也就是说,只要人的思见与释迦太子一样于世界人生大彻大悟了,便是为人成佛了。
  或许正因为如此,大师还进一步强调:‘顿悟者,明理不可分,悟悟照极,以不二之悟,苻不分之理,理智悉称,谓之顿悟。’认为法性至理不可分割,不可言及,人又何能渐渐有得。人只有与佛一样以不二之境豁然冥苻诸法实相,才可得佛成佛,人谓之大顿悟。”
  “豁然冥苻不可言及。”听到这里,慧能也有感悟了:
  “师父,还真是的。世上寻常之事,人若做到了极至,其中或都有难以言及之处吧。如解牛‘游刃有余’,斫轮‘不急不徐’,人不达其境,还真难会心。而已入其境者,或也难以言之分明,只能用‘唯以神遇’,‘有数存焉’勉强描述。况那有关宇宙万物更生命至理的法性、实相、究竟、真如、涅槃等等佛法真谛,是不是亦唯顿悟其意其境,豁然与之冥苻而已。
  不过师父,这其中所谓冥苻,是不是多少还有点儿归梵之元影子?”
  “慧能哪,
  解牛至‘游刃有余’,斫轮达‘得心应手’,有人很快臻于此境,有人终老也不得入门。那道不可言,古今中外固然一理,但不管如何,一切总还是有一过程的吧?或也正因为如此,道生大师又为顿悟成佛设下了前提条件:
  ‘真则无差,悟岂容易’?‘悟不自生,必籍渐信’。认为十地之内,无悟可言,之后才能与佛境界相契豁然究竟。
  慧能哪,
  如从这个角度来看,那所谓顿悟成佛,是不是仍落历劫渐修了呢?若言其中有什么不同,是不是只在强调佛境不可分割而已?
  或许正因为如此,道生大师才说世人得佛,不可能是今日得一点儿,明日得一点儿,而是在人功课充分准备基础之上,要么豁然顿达佛之同境,要么功夫不到,终是隔了一层。此中佛佛一体、万佛归一冥苻如你所言,还真有点儿归梵之元影子了。
  可人人成佛,又非人人能及。那顿悟成佛,常人又难达顿悟之地了吧?此与‘见解名悟’、‘慧解为本’更人皆能佛,是不是不仅叫人可望不可及,且实质又有些矛盾了呢?”
  此时圆梦和尚不但是在向慧能尽可能完整介绍道生大师“顿悟成佛”之说,与一起全力开掘其中妙理及真义,更是在与实质探讨并有所请教如何成就这一理念价值问题了吧……
  ——世上每一座巍峨,都条条大路、处处小径,我们后来者于中所去所见,是不是只一己意趣或欲求罢了
  一三七.渐信顿悟,随类所益
  通往绝美山峰道路,虽只一条最佳途径,但对开拓者而言,如何向上走通,是不是或才唯一抉择。
  因此,世上每一座巍峨,都条条大路、处处小径,而我们后来者于中所去所见,是不是惟一己志趣并欲求而已......
  听罢圆梦师父于道生大师“顿悟成佛”展开,慧能想了想说到:
  “师父,弟子以为,
  人于不二法性顿悟自在,解脱生死;人于三大阿僧祗劫历十位、十行、十回向、十地等等渐信渐近渐达佛境,之中那渐信顿悟无非是佛使众生随类所益方便罢了。
  道生大师既谓‘顿悟成佛’,又言‘必籍渐信’等等,是不是亦佛祖更佛法觉人济世之旨广大一脉相承呢?”
  ——渐信顿悟,随类所益!
  圆梦听了豁然之中,一下有些坐不住了,起身片刻思维,更有醍醐灌顶之醒。那内里长久的困惑,不仅一下云消雾散,且对己之梦圆,似乎又重新有寄有存了……
  “形有巨细,智亦宜然”。
  眼前这个年轻求法者,或才是佛法继往开来真正龙象,或才是道生大师人皆能佛、顿悟成佛宏愿实现真正希望吧……
  面对慧能,圆梦和尚于是恭敬作礼,言之由衷:
  “善知识所意法无顿渐,顿渐在人;达佛境界,即是成佛;渐信顿悟,随类所益启人甚深。所谓自在解脱与庄严世界,都佛法一味,贫僧今入佛不迷,坐禅不惑,善知识真吾师也!”
  “师父……”
  随之起身的慧能有些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是好了。
  “教学相长啊!西首多年,贫僧于此深有体会,善知识不必客气。”
  圆梦好久没今日这么舒心畅怀感觉了。
  “师父,那弟子就真不客气了?”
  对圆梦和尚方才那句坐禅不惑已是入心的慧能这时突然灵机一动。
  圆梦听了,似乎愣了一下,即刻神情肃然,态度恳切:
  “请善知识教我。”
  “师父刚才说坐禅不惑,而弟子于坐禅几近无知。
  人言‘欲得会道,必须坐禅习定,若不因禅定而得解脱者,未之有也’,还请师父为弟子释疑解惑。”
  “这……”圆梦明白过来后笑笑:
  “这样吧,天已渐暗了,贫僧先给善知识弄点儿吃的再说怎样?”
  “师父,弟子去生火!”
  圆梦和尚的实际应承,顿叫慧能欣喜不已。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