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军事历史>明明白白我的清系列第一部>第四十三章 崇焕仁心聚豪杰 罕王定计都双阳(中)

第四十三章 崇焕仁心聚豪杰 罕王定计都双阳(中)

作品名称:明明白白我的清系列第一部      作者:历史粥      发布时间:2023-01-03 19:17:50      字数:4332

  上一章写到,袁崇焕因救人得到了祖大寿和吴襄两个助手,因着祖大寿和吴襄,他又结识了皮岛总兵毛文龙,毛文龙也顺理成章的成了他的贵人。其实有这么几个人相助,袁崇焕要想在辽东之地立足基本上就够了,但孙承宗却不这么想,孙承宗认为有这三个人还远远不够(这就如同我们常说的,有一种冷叫你妈觉得你冷)。于是,在袁崇焕率领众人如火如荼的修宁远城的时候,孙承宗给袁崇焕送来了一个人。这个送是加引号的,因为呀,这个人是袁崇焕自己要的,也就是袁崇焕的第四个帮助者。
  此人来此的任务是协同袁崇焕守宁远,这个人的名字叫满桂,是少数民族,但不满族。
  满桂,蒙古族,宣府(今河北张家口宣化,大学时曾一度想去转来的,但没能成行),家境贫寒,但为人勇猛无比。自幼就跟随父辈上山打猎,练得一身好本领,可以说是标准的丘八苗子。后来真的如愿以偿参了军,史书记载:“满桂,好打人,每役必击其伍。”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啊,满桂这个人很喜欢打人(此处指的是打敌人),每场场都能杀五六个敌人。如此,骁勇善战的一个人,混到40岁依然只是个百夫长。我一度怀疑是满贵在部队里混不开,有人打压他。后来多方考证之后才知道,原来是他这个人太实诚了。
  按照明朝军队的规定,你斩获敌人一具首级,就是脑袋一颗,你会有两种选择:第一,送你个一官半职,第二,得50两赏金。因为满贵穷怕了(人民的名义中开头赵德汉的台词,满桂家也一样,世代打猎也是穷怕了),所以他每次都选第二种。这并不能说明他贪财,而恰恰反映了他老实人的本质。因为他不知道,选第二种能挣钱;而选第一种,不仅有权,有权了之后,自然就有了钱(赵德汉不就是个例子吗)。因此,他的官运并不亨通,30岁才当上总旗,40岁才混到百户长。可以说,按他这样的升迁速度,到退休能混个千夫长当当,就算是老天开眼了。
  然而,事情总会有意外的嘛!1619年,杨镐指挥的萨尔浒之战的意外失败,搞臭了杨镐,害死了,刘挺,杜松等大将,但同时也成就了满桂。这一仗,三百多名高级将领埋在了黄土之下,杨镐为了替朝廷填补军事将领的空白,特意向朝廷推荐了满桂。于是,满桂被擢升为黄土岭守备。任职期间蒙蓟辽总督王象乾赏识,推举他做了石塘路游击,后来又担任喜峰口参将,满桂一跃成了明军的高级将领。
  如果你们认为此时的满桂已经到达了人生的巅峰,那可就大错特错了!参将这个官职对他来说充其量也就是个毛毛雨,后来的满桂可是当过总兵一职的,那可是武官中的最高级别了。而让他从参将之位上,连升好几级成为宁远总兵的贵人,就是奉命巡边的兵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帝师孙承宗。
  孙承宗刚到山海关,满桂就来拜见。孙承宗看满桂仪表堂堂,你就有几分惜才之意,然后又与其谈论军事。满桂分析的鞭辟入里,孙承宗对其大力称赞(大奇之)。等到孙承宗督师蓟辽,驻守山海关时,有提拔满桂为山海关副总兵,负责中军的事务(中军,保护主将安全的部队),由此可见,孙承宗对满桂是何等信任。再后来,攻城中打算修宁远城,开会讨论哪位将领可以前去驻防。有人提议让孙谏和李承先去,孙承宗不允。再次询问谁可以前去,袁崇焕嗫嚅着说道:“末将以为满桂可以,但是吧……”
  “但是什么,快说,别婆婆妈妈的像个娘们!”孙承宗追问。
  “可是满桂是您的中军,吾等不敢用啊!”袁崇焕答道。
  孙承宗说:“既然他有这个能力,管他是不是中军呢!”于是找来满桂,跟他说明了情况,满桂欣然答应。当天,孙承宗大摆宴席为满桂饯行。
  满桂不仅仗打得好,而且还是不错的外交能手。当时蒙古的一些游牧部落在宁远东郊放牧,时不时的就来劫掠宁远的百姓,有时候和努尔哈赤的后金军一起来,寻求分得一杯羹。满桂移驻宁远,任宁远总兵则彻底改变了这一现状。
  首先,他利用自己的少数民族身份,对这些蒙古族同胞进行耐心的劝说;其次对于那些不听劝的,则发动大军攻打;此外,还有一些表面归顺,暗地里想要反叛的,他也发挥自己独特的外交才能,使这些部落(拱兔、炒花、宰赛)在心底里臣服。这样,守宁远就没有了后顾之忧,再不怕蒙古各部在背后使绊子了。
  除了外交,满桂还是个十足的泥瓦匠,擅长砌砖头,经常与祖大寿一起,光着膀子砌墙,手上磨出了血泡也浑然不觉。但相比之下,他还是更爱打仗和练兵,在他和袁崇焕、祖大寿的共同努力下,关宁铁骑终于诞生了。宁远城也由当初较大的废墟,变成了大城市,记载为:有五万多的军民在此地屯田,往城外耕种到五十里远。孙承宗上表表彰他的功绩,朝廷下诏提拔他为都督佥事(正二品)。而此时的袁崇焕仅仅是个正四品的宁前道。肯定有人要问了,凭啥正四品的袁崇焕的地位要高于正二品的满桂呢?因为按明朝惯例,以文治武,所以在宁远这地界,袁崇焕地位要比满桂高,仅仅是高一丢丢。所以才会有前文说到满桂是袁崇焕的第四个助手之类的话。
  按以往的惯例,一个地方的一二把手应该是不对付的。但这种情况并没有发生在袁崇焕和满桂之间,相反的是两人处的还挺不错,可以说算得上是过命的兄弟。这一切全归功于袁崇焕和满桂两人的忍功。袁崇焕明白,满桂可是在辽东之地摸爬滚打了十几年的老兵油子了,自己在他们眼里只能算是新兵蛋子。所以他非常谦虚,处处装孙子,时不时还向这些老前辈讨教。满桂自然也明白,袁崇焕可是孙承宗面前的红人,得罪不起的,所以也照例给几分面子。因此两人才处的不错,共同经历了宁远之战。满桂后在京师保卫战中战死,此为后话,暂且不提。
  按理说,一个宁远有四个神级的将军守应该绰绰有余了吧,可我们的孙老师并不这么想,他还想给他的学生袁崇焕开小灶,思来想去,他决定给自己的学生再送去一个人,这个人就是赵率教。
  赵率教,祖籍河北蓟阳,高祖父赵升迁居靖虏卫(今陕西会宁,就三军会师那块儿)。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中武进士,任甘州都司,后因功逐步得到擢升,历任游击、参将。后来不知得罪了谁,遭人弹劾,不仅官没了,还吃了几天牢饭。
  和满桂一样,萨尔浒之战的失败同样也给了他机会,不然他可能一辈子都在老家碌碌无为地度过了。因为萨尔浒之战死了太多的将领,一时凑不齐那么多的人。于是赵率教自告奋勇补了缺口,投到了新任经略袁应泰的门下,混到了副总兵的位子。然而他因为复出几乎用去了所有的运气,不久之后,辽阳就失陷了,袁应泰也自焚了,他两脚一抹油,也溜了。跑了之后,还得找组织啊!于是他又投奔了广宁巡抚(不久改任辽东巡抚)的王化贞,又是好景不长,大概一年光景吧,广宁也丢了,王化贞可没有袁应泰的勇气,率先跑了。赵率教一看,又没跟对人啊这是!于是脚底又抹了两斤猪油,又溜了(估计他为了买猪油,花了不少钱)。心里还暗暗骂道:“我老赵的运气咋这么差呢!就不能让我从一而终吗?”他的这一声叫骂,终于得到了老天的回应。
  不久之后,他又重新找到了组织,投靠了新任经略王在晋。大家可以细想想,就他这个人,短短几年时间,换了一届又一届的上司,遇事儿就溜,一点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都没有(依稀记得我们单位老大找我们谈话中所说的,你这遇事就溜一个招呼也不打,你把单位置于何地?还有没有一点集体荣誉感?突然感觉自己也混到赵率教的地步了),所以处处不招人待见,还成了反面消极怠战的典型。
  其实赵帅叫心里也苦啊!你说主将没了,我就那么几个人,怎么守啊?可他不说,因为他知道,说了也没有用(本宝宝心里苦,但宝宝我不说)。直到有一天,他突然找到王在晋,请求戴罪立功,王在晋一脸茫然,问道:“你打算立什么功啊?”
  赵率教自信地说道:“我想收复前屯!”
  这话一说出来,王在晋一惊,敢情这小子涮我呢啊!这是高烧了说胡话呢吧!赶紧叫来军医给赵率教把脉看舌头扒拉眼睛的。这一出给赵率教也给弄懵了,赶紧拦住大夫,说道:“大人,我真没说胡话,这些都是我心里话呀!我就是想收复前屯!”
  王在晋敷衍地说道:“那行吧!你打算带多少人马去呀?”
  赵率教两眼死死盯着王在晋,询问道:“不知大人能给下官派多少人呀!”
  王在晋笑了笑:“率教啊,你也知道我们如今的情况,本官怕是一兵一卒也给你派不了哇!”王在晋的意图很明显,我打心里是想成全你的,但我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但赵率教的回答却令王在晋很是吃惊,赵率教说道:“既然大人无兵可派,那下官自己带人去好了!”
  王在晋心想,我堂堂经略手底下都无兵可派,你居然还有自己的私人武装是怎么的?于是问道:“你有多少人?”
  赵率教答道:“三十八人,加上我自己三十九人!”
  王在晋也是很无奈了,心想,算了,让这小子去吧!我倒要看看他能翻出个什么天来。
  于是,赵率教就带着这三十八个人出发了。然而此时的前屯已经被后金占领了,赵率教自然也不是那种不怕死的人。于是索性就不去了,到了中前所就停了。从此以后就在这生根发芽了。王在晋听说之后,还背地里说赵率教是胆小鬼啥的,还说不出个把月,赵率教就得屁颠屁颠回来。然而事实证明,王再进想错了,赵率教在中前所这个据点,居然囤了上万人。这让巡边的孙承宗很是高兴,当即把自己的马车送给了赵率教,并让手下人记下了赵率教的名字。
  前文说过,赵率教的运气几乎是用光了的,这次又让他用去了一点儿,可以说已经没有了。所以霉运就来了,他又让人给举报了,说他屡次逃跑,完全丧失了官员该有的品质,按律当斩。举报信一路递到了兵部,正赶上孙承宗当值。于是,孙承宗找到兵部尚书,替赵率教求了个情,救了赵率教一条小命。赵率教也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孙承宗没有救错人,这就是袁崇焕的第五个助手。
  就在袁崇焕敛才的同时,后金的努尔哈赤也没有闲着。听说辽东如今是孙承宗和袁崇焕驻守,又从侧面了解了两人的军事指挥才能和斗争策略,努尔哈赤慌了,这是他自起兵以来第二次发慌,第一次还是熊廷弼初任经略的时候。于是,决定要再一次韬光养晦,命令全军现在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马放南山,刀枪入库,致力于耕地、晒盐和放牧了。
  有人肯定会有疑问,在熊王二人主动放弃广宁的情况下,努尔哈赤为啥不一路南下,占领整个辽西,进而直逼山海关呢?你以为努尔哈赤不想吗?他其实比各位看官都要想,但是他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短短半年时间,取得了几个大胜仗,光战利品都得驮一阵子,更不用说驼回去之后收拾整理了。医书上讲究细嚼慢咽身体好,对于战争同样适用。人吃的太快,容易噎着,闹不好还会被噎死,吃的太快,定然是消化不好的,就如同当年的蒙元大军,几乎横扫了整个亚欧大陆,但如此长的战线也最终拖垮了庞大的蒙元帝国。
  努尔哈赤还是很有头脑的,他为了不重蹈蒙元帝国的覆辙。他深知在此光景下,不宜在大举进攻,而是应该尽全力消化战争成果,于是,一个大胆的想法,又在他脑海中产生了。那就是迁都,刚一提出这个话题,众大臣和贝勒都不主张由界凡迁都辽东双阳的辽阳。这让努尔哈赤很是恼火,但生气归生气,还是得给这群鼠目寸光的大臣和贝勒们讲道理的。究竟努尔哈赤是怎么劝说这些人的?后续章节会提到这章就先不提了。
  未完待续。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