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军事历史>明明白白我的清系列第一部>第二十九章 机缘巧东林党初缔 乱世子耍滑获新生

第二十九章 机缘巧东林党初缔 乱世子耍滑获新生

作品名称:明明白白我的清系列第一部      作者:历史粥      发布时间:2022-12-06 06:41:05      字数:3719

  前文说了半天东林党,相信大家心中定然有个疑惑,东林党具体是什么样子的呢?他的出现对于明朝是福还是祸呢?在此我将抽出一部分篇幅来隆重介绍一下东林党。
  东林党主要指明朝末年以江南士大夫为主的官僚政治集团,这里的“党”是朋党之意,并不是我们想当然的政党。
  我们素知学术是严肃谨慎的,而政治则是复杂黑暗的,充满了尔虞我诈,明眼看来二者似乎没有交集,更有甚者,“高冷”的学术界更是反感与政治搞在一起。我们经常会听到某某学者对某高级官员闭门不见。但我们的东林党却颠覆了我们的认知,成功地将学术和政治结合在了一起,并且毫无违和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着实让后人叹服。
  东林党的大boss是顾宪成,是东林党的领袖人物。顾宪成,字叔时,号泾阳,常州无锡人。万历八年(1580年),进士及第。先后在户部(财政部,民政部)、吏部(人社部,中组部,编委)任职,后外放到桂阳(今属湖南)、处州(今浙江丽水)等地为官。后来又奉调回到户部,任户部主事(正六品,中央部委内处级干部)。无论在中央还是地方,也不管在哪个部门,无论是什么岗位,他都不谄媚权贵,不阿谀奉承,而是秉承着自己做人、做官的原则,公正廉洁,正直无私。
  初涉官场的顾宪成,把他那胆大包天的愤青角色展现地淋漓尽致。当时正是张居正改革的黄金时期,其时言论纷杂冲突频仍,但凡是有反对声音的地方就会有大棒、有辞退令,所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张居正完全配得上“铁血宰相”的称号。
  我们的主人公顾宪成就是众多反对者中的一员,一门心思地要与首辅张大人对着干。他才不去管张大人的主张和决策对不对,反正你说好的我就说不好,你支持的我就坚决反对,你做出的指示,我就进行严厉的批判。
  就这样一个人,居然没有得到张居正大人的处罚。肯定有人会有疑问,张大人那么不留情面,辞退了那么多中下级官员,怎么会让顾宪成这样的愤青存在呢?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当时的顾宪成仅仅是个六品小官,与张居正大人差着十万八千里呢!他说的话对于万里之外的张居正(内阁首辅,相当于宰相)来说,只是蚊子在嗡嗡扇动翅膀罢了。
  按理说,他这样的愤青应该是很不招人待见的才是。可事实恰恰相反,他在户部结识了许多与他志同道合的愤青,大家因愤世而惺惺相惜,因才华而齐济一堂。
  时间转眼到了1582年,这一年,张居正病重,文武百官为了讨好这位“铁腕宰相”,竞相为他求神祷告,顾宪成才不去跪舔这位张大人呢!同僚怕顾宪成日后遭张居正嫉恨,悄悄地在来宾名单上签了字。这顾宪成是多好面子的一个人哪!天天说着张居正的坏话,到头来却给张居正祷告,那真有点儿让天下人笑掉大牙的意思了。于是骑着马,到了张居正府上,二话不说就把自己的名字划去了。这充分展示了他不依附权贵的耿直性格。
  亏的我们的顾大人运气好,不久之后,张居正命丧黄泉,顾宪成并未因此而受到追究。
  俗话说:“身死债灭”。如今张居正已经死了,顾大人与张大人之间的糊涂账应该一笔勾销了才是啊!顾大人也应该能消停一阵子了。可事实并非如此,原来我们的顾大人是对事不对人的。就算没有了张居正,他依然会履行自己直言忠谏的责任的。他调转枪头,将目光投向了新的内阁。
  张居正死后,次辅王锡爵成功上位,成为新任内阁首辅,同时也荣升为顾大人新的征讨目标。这番征讨,与铁腕宰相张居正不在一个水平线上的王锡爵完全没有能力应对。他的拥护派和反对派很快闹的不可开交,这就是大明党争的开始。
  此时的党争初见端倪,并不是高潮。高潮则是万历二十一年(1594年)的“京察”。
  “京察”是明朝吏部考核京官的一种制度,每六年举行一次,以“四格”、“八法”为升降标准。
  “四格”即:守、政、才、年。每格按其成绩列为称职、勤职、供职。列一等者记名,得有升任外官的优先权。守即操守,分廉、平、贪;政表政务,分勤、平、怠;才分长、平、短;年则指年龄,分青、中、老。
  “八法”为:贪、酷、无为、不谨、年老、有疾、浮躁、才弱。分别给以提问、革职或降级调用的处分,年老有疾者退休。
  “京察”本身看来是好事,但既然涉及了官员的奖惩和升迁,势必会造成结党营私和徇私舞弊的情况。到了明朝末期,这种势头愈演愈烈,最终闹的不可收拾。
  1594年的顾宪成,已经升任吏部文选司郎中(专司百官的任免、升迁,是个肥缺,正五品,司局级)。这一年,大家迎来了大明王朝六年一度的“京察”,对于这个绝佳的排除异己的机会,官员们岂会放过?那一年的“京察”异常混乱,这次京察成了党争形成的标志,也给明朝的灭亡埋下了祸根。
  时任吏部文选司郎中的顾宪成,在这次“京察”斗法中表现异常突出。《明史》中有这样的记载:“二十一年京察,吏部尚书孙䈁、考功司郎中(专职百官的考核、黜陟,正五品,司局级)赵南星尽黜执政私人,宪成实左右之。”什么意思呢?就是说那一年的京察,吏部尚书孙䈁将不是自己的人都给黜免了,实际上是顾宪成暗中左右京官审核的。从这一点来看,顾宪成还是有些人脉的,身为正五品的小官,居然能左右由部领导亲自主持的京察这等大事,趁机扶植自己的势力,剪出敌方羽翼,他是如何做到的?你们也不必问我,因为我也不知道,但我知道一个结果,那就是他成功了。
  成功后的顾宪成愈发地肆无忌惮了。正是因为他的肆无忌惮使他卷入了晚明规模最为巨大的政治斗争---国本之争。这次他反对的人不是别人,正是大明王朝的CEO---万历皇帝。在国本之争的问题上,大多数言官倾向于立皇长子朱常洛,然而万历皇帝却并不钟爱于朱常洛,而是对他的三儿子朱常洵情有独钟。
  万历皇帝才不愿去掺和这乌七八糟的东西呢!而是消极的选择了怠政,你们慢慢去吵吧!我去我的后花园逍遥了!这给了顾宪成错误的信号,他以为皇帝也对他有所忌惮呢?殊不知皇帝只是不想与他们动口舌罢了。
  俗语有云:“常在河边站哪有不湿鞋。”顾宪成这种天不怕地不怕的愤青行为终于有一天在前进的路上马失了前蹄。前文说到他的朋友圈很广泛,上至六部之首的吏部尚书,下至各部郎中主事,这些朋友可以让他在与朝臣争论时顺风顺水,但万一碰上总不出现的皇帝就不好使了。恰巧这个事儿就让他给摊上了。
  我们都知道以前的人事工作几乎是皇帝一个人的意思,吏部只不过是走个过场而已。然而让万历很不高兴的是有一次他的意志居然完全被吏部这群人给违拗了。要提拔的没提拔却被降了职,要降职的没降反升,更可气得是该开除的居然还在原位上晃悠。这让万历皇帝的面子很挂不住啊!这还了得?于是龙颜震怒!
  这次的人事工作又和顾宪成扯上了关系!好你个顾宪成啊,你这是连命也不顾了呗!这个是抗旨你晓不晓得?是明显地不想要项上人头了有木有!
  万历皇帝决定出手了!念在顾宪成还是有几分才气,万历只是象征性地处罚了他。这时候,传说中的猪队友(暂且称之为猪队友吧!其实也都是出于好心,只不过办了坏事)出现了,一窝蜂地去找万历求情,奏疏足足有几尺高。这一求情更让万历皇帝火不打一处来,好你们这些百官,吃着皇家的俸禄,却去替一个无名小官求情,眼里还有我这个皇帝吗?一个个的活得不耐烦了!
  于是乎,顾宪成的官路就走到头了。你想啊!一把手发怒了,你还有好果子吃?万历皇帝盛怒之下,将顾宪成从正五品的厅官贬为了庶人。
  本人以为顾宪成也算是罪有应得,搅得六部之首的吏部敢公开与皇帝叫板,我再不治了你,真拿我当病猫呢!这算是万历收拾党争的一种表现了。
  被革职为民的顾宪成并没有改变他愤青的本质,罢官后的第十年,他出资修复了一个破旧的书院---东林书院。并在那里讲学,讲的是孔孟之道,但多少夹杂着他多年在官场摸爬滚打的一些经验。东林学院因为有了顾大人的存在,俨然失去了学术交流的作用,而成了士子们议论朝政的所在。随着成员越来越多,成分也越来越复杂,东林书院有了更霸气的名字---东林党。后来的党争就有他们浓墨重彩的一笔。
  东林党我就先介绍到这里,下面我们谈一下晚明另一个“传奇人物”,也就是前文提到的江湖小混混---“九千岁”魏忠贤。
  说起魏忠贤,大家应该都不陌生,但凡涉及到明朝的东西,不管是正史还是野史,还是评书小说影视剧,总少不了魏公公的身影,都说他是晚明政治的一颗导火索,引发了晚明党争,促使了大明亡朝。然而大家只是记住了他“成名”后的样子,并没有想过他最初只不过是一个市井街头混吃等死的小混混、小瘪三,斗大的字不识一斗,穷得就差当裤衩了,可以说是垃圾中的战斗机了。
  为了生活下来,他选择了别人认为屈辱的方式,把自己由一个真男人变成了不男不女,然后光荣地成为了那个时代的公务员。
  平常人一定对靠这种屈辱的方式获得新生的做法嗤之以鼻,而我们的魏公公却恰恰相反,他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甚至可以说是甘之如饴。
  按理说,这种零件不全的男人应该不会收获爱情。可我们的魏公公就是不按套路出牌。他还真就找到了属于他的爱情,这段爱情的女猪脚是天启帝朱由校的乳母,人称客氏。天启帝对他这位乳母关爱有加,所以这客氏在宫里混得可谓是风生水起。只不过那会儿客氏还没勾搭上魏忠贤。她经常来往的那个人叫魏朝,因为得到太监头头王安的宠信,魏朝很有地位。
  恰巧这时,魏忠贤进了宫,靠着他那阿谀奉承的基本功,很快就攀附上了魏朝,这也就为他接近客氏提供了方便。
  试问魏忠贤巧遇客氏之后发生了哪些事?他又怎么会扯入明末党争的洪流中?明末党争又是怎么一档子事?请看下回分解。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