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悬疑武幻>旷古穿越>第336章大一统真龙定鼎

第336章大一统真龙定鼎

作品名称:旷古穿越      作者:绿叶草根      发布时间:2022-11-20 14:03:06      字数:4292

  与红巾军起义同时,又有至正八年(1348年)浙东方国珍和至正十三年(1353年)泰州张士诚的起义。方国珍出身佃农,传说他因杀收租的地主而逃命海上。张士诚以操舟运盐为业,因卖盐于富家,“富家不给值”,遂率众起兵。他们所领导的反元斗争,都牵制了元朝的军力,壮大了红巾军的声势。
  当红巾军以燎原之势向四方八面发展之时,蒙元政府派遣御史大夫也先不花前往镇压。也先不花率蒙古军三十万进驻沙河,企图一举扑灭刘福通领导的红巾军,但慑于红巾军的声威,元军夜惊,尽弃军资器械逃走。元朝政府又派丞相脱脱率军攻徐州芝麻李,元军会集徐州,这就使红巾军的两支主力得到发展的机会。
  至正十二年(1352年),徐寿辉、彭莹玉领导的红巾军攻占了杭州。他们在杭州等地,纪律严明,不淫不杀,只把归附的人登名于户籍,得到人民的拥护,队伍很快便增加到百万人。徐寿辉领导的红中军经过多次血战,许多地区得而复失,彭莹玉也在战斗中牺牲。以后徐寿辉又派部将明玉珍攻取四川,四川和云南一部分地区也被红巾军控制。至正二十年(1360年),徐寿辉为其部将陈友谅所杀,陈友谅即位做了皇帝,国号大汉。明玉珍不服陈友谅的领导,不久也在四川重庆自立,国号大夏。
  徐寿辉本人能力一般,但是所部诸将实力很强,其中傅友德更是传奇将领,后跟随朱元璋大将冯胜伐元,以五千部众横扫大漠,连胜七战,堪称传奇。另一员将领丁普初更是在鄱阳湖水战中捐躯死战,壮烈牺牲。还有一员大将双刀无敌赵德胜,在洪都保卫战中牺牲。
  徐本人最大的业绩就是发现并提拔了陈友谅,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笔。这些统帅与将领,或与朱元璋为敌,励其志,或与朱元璋为君臣,扩充其实力,均为明朝的建立立下功勋。
  元末农民起义,读者的视线一般被朱元璋义军所吸引。明朝的创立就成了推翻元人统治的代名词。因此那段战国时代的主流历史有很多被遗忘的但重要的篇章。朱元璋加入濠州义军,当女婿,成头目,独立一军,下采石,得浙东文人拥护高筑城广积粮,鄱阳湖大战,灭张士诚、方国珍,北伐大都。这些都是大家熟知的历史。但在北伐之前朱元璋军很少和元军主力作战。鉴于他建立了明朝,做了皇帝,故不把他列入英雄榜。
  姓名 、简介
  方国珍 :反抗元朝的第一条好汉。起义最早,至正8年。是刘基的死对头。刘伯温和他打仗积累出的经验写了部兵书。并且为以后辅佐朱元璋发挥了重大作用。两人似乎是温州人。
  刘福通 :元廷最大的敌人,刘福通。以河南安徽山东为基地和河北山西陕西的元军对抗。消灭了元军主力。迫得元廷依靠民军才打败龙凤政权。情况有点类似太平天国。
  韩山童 :元末红巾军领袖,出生于一信仰白莲教的家庭。成年后一边务农,一边传播白莲教,宣传“弥勒降生”、“明王出世”,主张推翻元朝统治,并结识了安徽阜阳人刘福通。起义后自称宋徽宗八世孙。
  郭子兴 :江淮地区的红巾军领袖。响应刘福通起事,攻据濠州,自称元帅。朱元璋当年便是他的部下。后来与某些将帅不和,愤恨而死。朱元璋称帝后,追封他为滁阳王。
  张士诚 :对元作战的盖世功臣。当第一阶段反元大起义进入低潮的时候。百万元军已经打破了红巾军长江防线恢复了南北元军的联系。作为非红军系统的张军在高邮的围城战坚守导致脱脱率领的元军主力崩溃。从此开始了各路反元义军的第二次高潮。
  毛贵 、刘福通以汴梁为中心,指挥和元军的正面战场。最出名的就是三路北伐。基本上经过北伐之后,元军折损已尽,无力和义军再作战了。东路军主帅毛贵是其中成就最大者,收复了山东。是三路北伐军中唯一建立了政权又打下根据地的。其他两路经过奔袭作战都失败了。毛贵一度打到过蓟县。差点提前让元顺帝回老家放羊去。这人是芝麻李手下。
  芝麻李 :明教首领,刘福通起义后三个月攻下了徐州。呼应刘福通、徐寿辉,三家鼎足屡败元军,形成第一次反元高潮。濠州在芝麻李的义军庇护下才得以生存。李部有位赵君用,此人一到濠州就差点杀了郭子兴。朱元璋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后来赵君用去了山东,又红眼病发作杀了山东红军主帅毛贵。导致山东战场溃败,中原红巾军战场随之瓦解。
  彭莹玉 :西路红巾军始祖。东西两路红巾军大起。彭系红巾军向南方活动势力从江淮扩展到两湖两广福建和川贵滇。其中最著名的将领就是天完帝徐寿辉和陈友谅。要不是朱元璋,恐怕统一天下的就是西路红军了。
  布王三 :布王三等起义军虽然不是很重要,占领的地理位置很重要。襄阳,就是郭靖大侠苦守的地方。南北琐红军在这里和元军多次拉锯战。
  明玉珍 :因为信奉明教,姓都改了。老朱也只敢把国号叫明而已。本是西红军大将。陈友谅篡党夺权后,自己在重庆独立。建国大夏,以明教为国教攻下了四川。当了元末的刘备。是早期红军将领独霸一方者唯一善终的。一生和云南元军作战。大理段氏的一阳指传人段功的孔雀胆故事就是和明玉珍同志作战时期发生的。
  元末农民战争,北方红巾军之所以功败垂成,主要是三路北伐缺乏统一指挥,各路大军互不协调,没有明确的战略思想。加之主力远离中原,后方空虚,汴梁为元军袭取,使形势急转直下进入低潮。刘福通所领导的北伐虽然未取得预想目的,但其横扫元统治的北部广大地区,沉重打击了元军主力,为南方各起义军的发展以及最后推翻元王朝创造和奠定了条件和基础。朱元璋趁元军疲于对付北方红巾军,无暇南顾之机,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逐渐发展壮大起来。采取先西后东,先强后弱的战略,在具体作战中,稳步推进,集中优势兵力,先剪枝叶,然后动摇其根本,从而削平群雄统一了江南,为北上灭元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军事基础。
  元末农民起义的主要问题有:
  1、起义军内部不团结。红巾军旗号虽多,但是大都不服调遣,就像徐寿辉,张士诚,名义上是起义军,但是只顾自己抢地盘,根本不配合北方军的行动北伐,各自为战的结果是只有北方红巾军迎战元军,甚至还相互攻打;
  2、起义军发展太快,没有自己的地盘。尤其是北方起义军虽然占了江淮一带,但是根据地不稳固,而且南方的起义军不支援他们,等于是以江淮之力对抗北方元军,实力上受了影响;
  3、北方军有白莲教背景,被儒家视为异端。所以之后朱元璋把白莲教称为异教这有很大原因。
  北方起义军是失败了。但是南方以朱元璋陈友谅的起义军还没失败,当时他们两大势力是南方的主要势力,不管谁战胜都将一统南方,以南方之力对抗当时四分五裂的北方元军都将统一天下,之所以朱元璋胜利那是军事上的战术问题了。本来朱元璋只在应天府江苏江西一带,但是打败陈友谅,两湖在其手中,本来他是兵精,如今粮也足了,南方已在其手,之后抓准时机,乘北方元军内部自相残杀之即,假道山东,直取大都水到渠成了,这其中很大的缘故在于,南方当时已经是中国经济的重心,南方包括江淮在朱元璋手中、元军已经没了粮饷的来源,尤其当时明军已经拥有火器和大量的骑兵,本来北方对南方最有利的骑兵优势也不复存在了。加上民族矛盾,元朝之灭在所难免。
  元末农民起义在世界历史上也具有一定地位。成吉思汗及其子孙在中亚、西亚、东欧建立的钦察汗国、伊儿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中国的蒙元皇朝名义上是这些国家的共主。元末农民起义推翻了蒙古人在中国的统治。蒙元帝国的崩溃客观上起到牵制蒙古殖民者镇压各国人民的作用,支援了各国人民反抗蒙古贵族统治的斗争。
  元末农民起义历时1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唐朝末年黄巢起义之后又一次全国性的大规模农民起义。经过这次起义,自北宋以来长期积累的土地兼并和土地集中问题得到较大幅度的调整和缓和,从而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导致了明初的“移民垦荒”运动。明初阶级矛盾之所以得到一定程度的缓和,正是拜元末农民起义所赐。
  其次,在这次大起义中,大批奴婢得到了解放。奴婢在斗争中获得解放的事实,具有普遍意义。《大明律》规定:“庶民之家,存养奴婢者,杖一百,即放为良。”这说明了奴婢在起义中获得解放已为法律所肯定。
  这次起义是古代中国最有典型的一次起义,一来他起义有宗教背景,二来他不单是农民起义,更是民族起义,第三个就是他是最成功的一次北伐,其他各代大都是南征,只有朱元璋的北伐成功而且还建立了长期政权。元朝末年政治腐败,民族分等级的政策已经造成极大的民怨,而元朝内部还四分五裂,争斗不止,这样的政权灭亡是迟早的事,就算朱元璋不北伐,陈友谅也会北伐,何况北方元朝内部的争斗的胜者最终也会篡权。不过这次起义军的战略还是很值得借鉴的,一开始韩刘两人用白莲教和民族矛盾做背景,声势极大,各地起义军都打红巾军的旗号,北方军一度在汴梁建都,三路北伐军还曾打到大都。
  元末农民起义的最大赢家、最后赢家,乃是和尚出身的元帅朱元璋。
  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自称吴王。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朱元璋把兵锋转向苏州张士诚。他采取了“煎其肘翼”的军事部署,派将攻占久被张士诚控制的高邮、淮安等地,一面又东向湖州、嘉兴和杭州,歼灭张士诚军的主力,然后进围苏州。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吴元年)九月,苏州城破,张士诚被俘自缢而死,三吴平定。据守庆元、温州、台州一带的方国珍也遣使归降。同年,又分别派将攻取广东、福建,朱元璋已据有东南半壁。进攻张士诚时,朱元璋在檄文中已公开骂白莲教是“妖术”,说红巾军“焚荡城郭,杀戮士夫,荼毒生灵,无端万状”。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冬,他派人在瓜步杀了韩林儿,这时的朱元璋显然已成为地主阶级的代理人,新封建政权的统治者。
  朱元璋既打败江南的各个割据势力,更积极准备北上伐元。此时,蒙古统治者更加腐化堕落,元顺帝信任喇嘛僧,朝夕逸乐,宫廷的政变不断发生,军力也一蹶不振,只有倚靠扩廓帖木儿和孛罗帖木儿等人的地主武装支持残局。扩廓帖木儿守河南,孛罗帖木儿守大同,李思齐、张良弼等守关中,他们彼此连年交兵,到处掠夺屠杀,给人民带来深重的苦难。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吴元年),朱元璋决意北伐。在宋濂等人草拟的一篇声讨元朝的檄文中,提出了“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口号。檄文中责备扩廓帖木儿、李思齐等“假元号以济私,持有众以要君”,指出这些人相互吞并是人民的巨害。同时更指出蒙古、色目虽不是汉族,只要“愿为臣民者”,皆与汉人同等对待。表现出朱元璋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
  由徐达、常遇春等人率领的北伐军先后在山东、汴梁、潼关等地打败扩廓帖木儿、李思齐、张思道的军队。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明洪武元年)七月,徐达会诸将于临清,连下德州、通州等城,元顺帝率后妃、太子和一部分蒙古大臣从大都北逃。八月,北伐军进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这一年,朱元璋已建立了明朝,改元洪武,是为明太祖。之后朱元璋用了近20年的时间,消灭其他农民军,击溃元朝残余势力(北元),完成了中国的统一。轰轰烈烈的元末农民起义结束。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