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十里坊人>第1章 怪老头

第1章 怪老头

作品名称:十里坊人      作者:辉荣珍      发布时间:2022-10-22 16:06:43      字数:4761

  十里坊出了个怪老头。面庞干瘪,眼窝深陷,颧骨隆起,鼻梁突兀……一切都像刀刻似的,样子有点狰狞。他手持油布雨伞,身着手工缝制的老布衣,脚穿圆口土布鞋,在十里坊小学门前晃悠。嘴里念叨: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冯陈褚卫,蒋沈韩杨……养不教父之过……养女不可不教也……
  无独有偶,有位稍有点文化的二号老头,似乎也懂得一点之乎者也,回家翻箱倒柜找到几本被虫驻了发了霉的老古书,他记住开头的一句,然后拉着孙子去考老头。
  二号老头只要念出百家姓、千字文、三字经或大学、中庸、论语的开头一句,老头竟然能道道不绝地全文背诵。二号老头感佩老头的记忆力,便教育孙子说,你不能老是想着玩,痴子都能熟记这么多东西,聪明的孙子可不能不如痴子哟。孙子却说,老头背的都是老古董,爷爷是老头第二,也是老古董,我学的是《科学的春天》,让我们张开双臂,热烈地拥抱这个春天吧。二号老头不知所云,红着脸挠挠头说,时代变了,而围观的群众向他孙子投去了赞许的目光。
  傍晚,学校放学铃声响了,同学们三三两两地离开教室。有一个头扎两个羊角辫子的女孩一边走一边唱着童谣,其他几个女生也就跟着唱和起来。
  一人巷,二沟头,三里墩,四步井,五步桥,陆洪闸,七佛殿,八里庙,九华山,十里坊。
  这是海通城的十个地名,女孩们唱着地名童谣,跳跳蹦蹦地走出学校大门。
  老头感兴趣了,尾随其后。开始还保持着较远的距离,后来越跟越近,已经接近女孩们了。
  老头说:“老三,等等,爹给你送雨伞。”
  扎辫子女孩闻声转头,说:“老头,跟着我们干什么?”
  老头说:“老三,爹给你送伞。”
  哈哈哈,孩子们笑得前仰后合。扎辫子女孩挥挥手说:“快跑,我们去玩单脚跳格子的游戏。”
  女孩们一溜烟走了。
  一人巷,二沟头……女孩们唱着童谣,无忧无虑地玩起了单脚跳。
  突然,老头仿佛从天而降,抱住扎辫子女孩拔腿就跑。喃喃道:“老三,爹接你回家。”
  “救命啊,救命啊……”扎辫子女孩声嘶力竭,而其他女孩傻愣着不知所措。
  恰巧,扎辫子女孩的爸爸与老头撞上了,老头抱着孩子转身想溜。她爸爸扔掉自行车,一手揪住老头的头发一手朝着他的面部就是两拳,老头被打得鼻青眼肿,虽踉踉跄跄,但仍不肯放下女孩。
  扎辫子女孩的爸爸是公社的范主任,非常重视孩子的成长,望女成凤是他最大的心愿。
  让孩子就读于十里坊小学也是经过一番踌躇的。该校创办于宣统元年,百年历史传承,文化底蕴深厚,又与关帝庙共址,更显灵气。从这里走出去的名人众多,其中最炫目的要数总参谋长和交通部长两位。
  自打女儿就读十里坊小学后,他就把该校申请上报的事项列入自己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对学校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不小的作用。
  他把受到惊吓的女儿带到学校。校长知道是兴师问罪来了,只是寒暄,不敢多说话。范主任像倒蚊蛤壳似地宣泄一通。
  怎么出了这等事?偏偏碰上范主任的女儿。校长十分紧张,他倒不是唯唯诺诺怕领导,哎,做操场的那五千元拨款还能批下来吗?校长陪笑道:“领导,对不起,我向您保证,以后绝不会再出现这种事。”
  “你看着办!明天孩子请假,调整一下。”范主任拉长了脸边说边搀着孩子走。
  “领导,吃完晚饭再走,食堂已经准备了。”
  范主任没有回头,也没有吭气。校长一直送到大门外,并久久地站着目送着他们,直至范主任父女俩的身影消失。
  老头依旧在学校门外晃悠。校长无奈,请求派出所和老头所在生产队帮助。人家还是给校长面子的,说话比较客气,但弹性很大,说白了就是不帮忙。一个小学校长的分量,人家心中还是有杆秤的。
  问题解决不好,公社拨款就会泡汤,操场修不好,体育达标验收又成问题。于是,校长把防止老头伤害学生问题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大量缩减课程,抽调老师组成巡查组、看守组、调研组分头开展工作。
  看守组的措施最为得力,在放学时段,把老头拽到学校,吃饭、休息安排得妥妥当当,待同学们安全到家后再还老头自由。
  调研组认为,这样做的效果虽然不错,但既费人力又费财力,更为严重的是,限制老头人身自由是违法的,被家属追究可不是小事。
  校长要求巡查组和调研组联合攻关,限期拿出解决办法。
  其实他们早已有了主意,只等校长发话,因为只有这样,他们的解决方案才可以作为教研成果。
  经过数天的观察和研究,老头并没有伤害同学的意图和举动。问题出在地名童谣上,他们进行了多次实验,只要女生吟唱童谣,老头必定尾随甚至拦截。
  二十多年前,老头的三女儿也是该校学生。他视为掌上明珠,平时爱称她为老三。在那个时代,一对夫妇生育少则两三个,多则四五个,甚至更多的孩子,学校放学后家长哪有时间接孩子?可老头不一样,每逢刮风下雨,他再忙总要亲自来学校接老三。老三扎两个羊角辫子,总喜欢吟唱地名童谣。老头失忆后,什么都忘记了,唯独老三的童年形象记忆深刻。
  老头袭击小学生的事件迎刃而解。
  他日,乌云翻滚,电闪雷鸣,大雨滂沱。老头冒着雨奔向十里坊小学。大门不远处有个自行车行,修车师傅一把拉住他避雨,他却说:“老三没有雨伞,我要去接她。”
  天公可怜苦命人,不一会儿风止了雨停了,太阳也露出了笑脸。老头坐在学校大门外的地上,吧嗒吧嗒地吸起水烟来。
  适逢知名校友访问学校。传达室报告,老头有可能妨碍校友的车辆进出校门。负责保卫工作的两位老师立即赶到现场劝说:“老头,天不下雨了,老三不要接了。”
  老头犟着不肯走,说:“路上还没有干,我要给她送雨鞋。”
  知名校友的车辆已经逼近校门,两位老师急得满头是汗,遂请修车师傅帮忙。修车师傅立马奔过来,说:“万侯,不要闹了,你跟我到车行去,炳侯马上要从这里走。”
  “炳侯,陈家炳侯……”老头大叫起来,喊着那位知名校友的乳名。
  修车师傅抱住他的腰朝车行走,老头转着头朝着知名校友的车喊:“炳侯,炳侯,救我……”
  知名校友见他的两个发小在扭打,立即让驾驶员停车。他箭步来到他俩面前,说:“沈家万侯是老实人,不能欺负他。”修车师傅嘿嘿地笑着说:“我没有欺负他,他失忆了。”知名校友的眼睛湿润了,他左手抓着老头的手,右手握着修车师傅的手,久久没有说话。
  老头却不客气,说:“炳侯,你帮我接老三,让她坐一回小汽车。”
  这位失忆的老头名叫沈万固,熟读四书五经,从小深受沈氏家训的熏陶。他为人守成,家教严厉,动辄以沈氏传统和家族名望教育子女。
  在海通城,沈氏可算是名门望族,世代名人辈出,不胜枚举。家规家训传为佳话,受到多方关注和赞誉。沈氏家法更是严酷,执法验刑十分严格。
  万固常用河东街沈家的案例教育子女。据说,该户是海通城有名的富户,大房的大小姐不小心碰倒二房太太,其身体并无损伤,但被视为败坏沈家门风,须以忤逆长辈之罪当众受戒尺抽打五十下的责罚。大小姐趴着被固定在刑具即红木矮桌上,胯骨搁在桌沿,两只手分别系在桌腿的扣子上。带着风声的戒尺狠狠抽打下去,柔软的臀肉瞬间凹陷进去,又在戒尺离开后弹起。两爿白嫩丰腴的屁股泛出道道血淋淋的伤痕。屋内几十人端坐观刑,谁都不敢出声,静听戒尺抽打臀部发出响亮的噼啪声。验刑是执行家法必不可少的一环,如有差池还得重打。
  在海通地域,沈氏与张氏两个家族有着深厚的渊源。且不说刺绣大师沈寿与清末状元张謇的旷世情缘,就以巨商沈敬夫为例,定会让人赞叹不已。张謇筹办纱厂,资金困顿。“告急之书,几于字字有泪”,甚至靠卖字自给,“闻谤不敢辨,受侮不敢怒”。沈敬夫用自己布庄的全部资金接济纱厂,不足部分则以布庄名义贷款。张謇曾说:“通纺业之兴,归功于燮均(敬夫)之助。”然而当纱厂获得巨大收益时,沈敬夫却坚决引退自营,此举在当时名噪奉吉黑三省。
  沈万固每每与孩子们讲到这些,眼睛里总是发着光。
  至于十里坊的沈姓家族是如何败落的,今人那就不得而知了。据说古街市被战火夷为平地,大部分沈姓人举家迁至海通城内定居,而极少数人留下来垦地复耕为生,这也许就是破败的起始吧。
  到了沈万固操持的这个沈家已贫穷到让人不堪。三间土墙麦草房,摇摇欲坠得起风用绳,下雨用盆。父母和弟弟、妹妹睡一个房间,客厅里搭了两张铺,毅虹和她姐姐毅彩一张,哥哥毅千一张。另一间房是厨房,与客厅和屋后都有门相通。厨房内有一座两口锅的土灶,旁边有一张木头板儿桌子,板与板之间有手指宽的稀缝。围着桌子摆放着四张木条凳,有的断腿用稻草绳绑着,有的看样子有人坐上去定会发出吱吱嘎嘎的声音。
  沈毅虹在家排行老三,上有哥哥毅千,下有弟弟毅里,前有姐姐毅彩,后有妹妹毅花,真可谓“毅有千里气,虹似七彩花”。因经济拮据,兄弟姐妹们都没有读过多少书,就下地干活了。聪明伶俐的毅虹,深得父亲沈万固的宠爱,平时总把老三挂在嘴边。因此一直供她上学,想培养一位出人头地的大学生。
  然而,家境贫穷,万固无奈还是决定让毅虹辍学,她哭着离开了心爱的十里坊小学。
  万固有个老毛病,复发时头颅疼胀欲裂,十分痛苦。过去,为了省钱强忍着不看医生。毅虹辍学减轻了家庭不少负担,他想着自己的病反反复复地发作也是个问题,就让毅虹陪他去镇上瞧病。途中遇上吴姓游医正在叫卖中草药,号称华佗再世,包治百病。
  游医口若悬河,说三国时期的曹操也得了像沈万固这样的怪病,除了华佗无人能治。华佗医术高明,手到病除。曹操将他留在身边,但他不愿意侍候权贵而借故还乡。曹操多次命他进京,他却以妻子有病为由拒绝。曹操十分恼怒,将其拘捕,下令斩立决。华佗临死前,拿出一卷书赠与狱吏,此人就是吴姓游医的祖上,因而得华佗真传。
  毅虹说,这是个骗子,哪有什么华佗真传?她就给父亲讲了个故事。
  相传华佗入狱后,有个吴押狱对他关照有加,华佗非常感激,告诉他有本《青囊书》还没有传到世上。就写了一封书信,让吴押狱去其家中取书。书取回后,华佗将它亲手赠与吴押狱。
  华佗死在了狱中,吴押狱买棺厚葬于他后,辞了差役回家,潜心研读《青囊书》。他的妻子偷偷焚烧此书,吴押狱发现已晚,全书被烧毁只剩下最后一两页。吴押狱怒骂妻子,她却说,纵然学得与华佗一般神妙的医术,又能怎样?最后还不是像华先生一样死在大牢之中?要书何用?吴押狱连连叹气,《青囊书》未能流传下来。
  万固岂能轻信毛头丫头口无遮拦,执意买药服用。结果,不但头痛加剧,而且还腹泻数日。
  从此他相信了毅虹的话,不再买此药服用。这倒给了万固启发,将来沈家想兴旺发达还真离不开毅虹。于是他决定,全家人勒紧裤带也要供毅虹上学。就这样,毅虹又恢复了读书,毅千、毅里、毅彩和毅花对父亲的偏心心怀怨怼,但迫于父亲的威严,他们既不敢怒也不敢言。
  毅虹很争气,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同年级前茅。尤其在高中阶段,文理兼备,老师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她考进清华、北大。
  她既才华出众又貌美如花,成了男生们心目中的女神,甚至有个别年轻教师也钟情于她。而毅虹打小就和金锁在一起,堪称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后又从小学同学到高中,爱情的种子不知不觉地在他俩心中萌动发芽深根开花。
  金锁是公认的年级帅哥,不光文化学业优异,体育成绩也很突出,篮球场上尤为耀眼。每当他参加篮球比赛时,球场上总是站满了为他喝彩加油的女生,其中当然少不了白宁。
  白宁性格内向孤僻,很少与同学交往。但读初一时遇上同学金锁,幼小的心灵就烙上了金锁的形象。她主动与他搭讪,只要是金锁出现的地方都有她的身影。然而金锁心中喜欢的是毅虹,对于白宁的献媚他无动于衷冷若冰霜。
  白宁无奈,委屈地与毅虹交朋友,以求得与金锁交往的机会。既然是毅虹的朋友,金锁只能勉为其难地与她交往。
  在同学的眼里,这个三人朋友圈,白宁只不过是一只电灯泡而已。在毅虹和金锁的眼中,白宁是他俩的好友。而在白宁的心中,毅虹仅是她追求金锁的桥梁和纽带。
  时光荏苒,转眼间三年的高中生活即将结束。毅虹被保送清华大学,金锁正以毅虹为目标,积极备考清华、北大。白宁觉得他俩拉开了差距,反倒给自己带来了追求金锁的一线希望。
  此时,毅虹做出一个惊人的决定,放弃保送清华的机会,动员金锁与自己一起回乡务农。等到大队召开欢迎大会时,万固才知道毅虹回十里坊大队当了农民,他捶胸顿足,但已经生米煮成熟饭。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