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军事历史>富士山の雪>第一章 风萧萧兮易水寒(上)

第一章 风萧萧兮易水寒(上)

作品名称:富士山の雪      作者:靰鞡草      发布时间:2022-10-02 17:56:46      字数:4453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这首《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乃南宋辛弃疾所作。辛弃疾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人。是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辛弃疾生于金国,早年与党怀英齐名北方,号称“辛党”。青年时参与耿京起义,抗金归宋。先后在江西、湖南、福建等地为守臣,平定茶商赖文政起事,又创制飞虎军以弹压湖湘。由于他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故而屡遭劾奏,数次起落,最终退隐山居。开禧三年,辛弃疾抱憾病逝,年六十八。宋恭帝时获赠少师,谥号“忠敏”。辛弃疾一生以恢复宋室江山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但他始终没有动摇恢复中原的信念。
  这首词作于一一八八年,气势恢宏,慷慨激昂,构思奇特,结构奇变。当时辛弃疾被免官闲居江西带湖。布衣陈亮“为人才气超迈,喜谈兵,议论风生,下笔数千言立就。”
  辛弃疾和陈亮两人才气相若,抱负相同,都是力主抗金复国的志士,慷慨悲歌的词人。一一八八年,辛弃疾和陈亮两人鹅湖相会议论抗金大事,一时传为词坛佳话。这首词辛弃疾写于鹅湖之会,和陈亮分手之后,书写了他梦寐以求、终生不变的抗敌救国的理想,书写了壮志不酬的悲愤心情。辛弃疾和陈亮也许没有想到,在他们之后的七百四十多年,一群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毅然奔赴抗日救国第一线,前仆后继,不惜殒身碎首,以死抗击侵略者。
  哈尔滨是一个世界闻名的神奇世界,虽然已经是立春时节,却依然玉砌翠琢,银装素裹,晶莹剔透,溢光流彩。但是,哈尔滨这一年的立春却要比以往更加寒冷。天越来越暗,不知什么时候,下雪了。先是小朵小朵的雪花,柳絮般轻轻地飘扬,然后越下越大,一阵紧似一阵。继而,一团团一簇簇的雪飞落下来,仿佛无数扯碎了的棉花球从天空翻滚而下。民间素有“冬至落雨星不明,立春下雪步难行”的谚语,看起来,哈尔滨的春天是个多雨的季节了。
  哈尔滨火车站俗称“老站”。站前的三公街上,平时人来车往,熙熙攘攘。这里纯粹不是中国味儿,街上满眼都是大鼻子、蓝眼睛的洋人。尤其是走着的、坐车的洋女人比哪儿似乎都要多些。据《哈尔滨特别市市政报告书》统计,哈尔滨那时的人口只有三十四万,而来自欧洲四十多个国家的侨民就有十四万。其中,尤以白俄和犹太人居多。三公街上,也就不乏俄罗斯著名画家伊万•尼古拉耶维奇•克拉姆斯柯依的名画《无名女郎》中穿貂戴金那样的高冷女郎了。放眼望去,满眼金发碧眼的“玛达姆”,绝对是贼啦养眼。
  哈尔滨原本不过是松花江边的一个小渔村,直到中东铁路建设局勘探到此,才开始了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也就是说,哈尔滨这座城市因修建中东铁路而兴。火车站前的“三公街”,最初叫做“车站街”,又改称“霍尔瓦特大街”,小日本鬼子侵占哈尔滨之后,这条街才被汉奸改为“三公街”。“三公街”这个名字充满了殖民地色彩,是对哈尔滨人民以及全体中国人民最大的侮辱。这里的“三公”分别指的是小日本鬼子大特务头子土肥原贤二,小日本鬼子的师团长多门二郎,以及投降小日本鬼子的大汉奸张景惠。战犯和汉奸被称为“公”,真的可以说是对当时现实的最佳讽刺。在新中国成立时,为庆祝哈尔滨解放并由此回到中国人民自己的手中,这条对于哈尔滨人民意义非凡的大街,才被改名为现今的红军街。
  突如其来的鹅毛大雪,显然让行人有点猝不及防,人们纷纷一呲一滑的加快了脚步,艰难的跋涉着,向家中赶去。肆虐的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凛冽的寒风一阵一阵地吹过。路上都是缩着脖子,拉紧了衣服的领口急匆匆地的行人,空气中到处膨胀着寒冷和干燥。“老站”前,没有揽到生意的马车、人力车纷纷散去,只有一些汽车还在大雪纷飞中傻了吧唧的停在那里。乱糟糟的车流中,两辆人力车逆流而行,顶风冒雪,向老站奔去。
  前面拉车的是一个二十岁左右精壮的小伙子,他浓眉大眼,头戴狗皮帽子,身穿露出雪白的棉花,破了好几个口子的黑棉袄,和一条油渍麻花、系腿儿的黑棉裤,脚蹬一双“棉靰鞡”,把人力车拉得飞快。人力车上坐着一个头戴黑色牛皮鸭舌帽、身穿黑色牛皮夹克的人。也许是冷的缘故,这人把皮夹克的领子立了起来,用戴黑色羊皮手套的左手掐住,遮住了半啦脸,看不清长相。后面拉车的拉的是辆空车,看上去年纪稍大,生得不像前面拉车的人精壮得就像头张广才岭大林子里边啦的豹子,倒像是从广西跑来,精明伶俐的猴子。
  人力车上坐的不是别人,正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也就是成立还不满一年的“军统”滨江组组长,被小日本鬼子哈尔滨宪兵队队长岛本敬二大佐称为“毛二赖子”的毛大明少校,代号“白狐”。“毛大明”这个名字是小日本鬼子哈尔滨宪兵队和警察厅档案中记载的。小日本鬼子只知道毛大明在军统的军衔是少校,其真实姓名和来历无人知道。“毛二赖子”这个绰号,到不是说毛大明就像《水浒传》所描写的开封府街头一地痞流氓,泼皮无赖,人称“没毛大虫”的牛二一般平日里最喜欢在街头耀武扬威,四处为恶,有事没事儿就拿把刀到处唬人,官府也不管。岛本敬二大佐和哈尔滨宪兵队特高课课长横田正雄少佐是骂毛大明真的就像一头白了毛的狐狸,刁钻古怪,不按常理出牌,奸同鬼蜮,行若狐鼠,什么稀奇古怪的阴损招数都能使得出来,十分下作。岛本敬二大佐和横田正雄少佐本来有几次机会可以抓住“毛二赖子”,可惜都被这头“白毛老狐狸”从手指缝里逃掉了。
  两个人力车夫,长得很精壮的年轻人公开的名字叫做谭庆林,是军统滨江组少尉情报员,代号“旱魃”。年纪稍大的化名侯殿臣,是军统滨江组中尉情报员,代号“山狸子”。
  “朝焼けの下、はるかにはるかに望む、起伏無限の山河、吾人精鋭軍威壮、盟邦衆庶永康寧、満載光栄、関東軍!”忽然,伴随着一阵声嘶力竭的《关东军军歌》声,风雪中一队小日本鬼子关东军的宪兵“咵”、“咵”的踢着正步,瞪着牛蛋一样的眼睛,肩扛三八式步枪,旁若无人的从“老站”沿着三公街走来。这队小日本鬼子应该是巡逻的关东军宪兵。关东军的宪兵全副武装的在插满膏药旗的哈尔滨街头巡逻,那是稀松平常的事。可是,在哈尔滨的街头高唱《关东军军歌》,踢正步,这可是新鲜事儿。行人虽然感到很好奇,都想停下脚步看看热闹,可是在小日本鬼子的淫威下,行人还是纷纷躲避。也许,这帮瘪犊子揍儿的小日本鬼子正在向世人宣示他们才是这块黑土地的主人,或许,牛气冲天的这帮小日本鬼子关东军正在显摆皇军的赫赫军威,借此震慑沦陷的这块土地上的人们。
  毛大明阴冷的目光犹如刀子般恶狠狠的盯着这帮不可一世的小日本鬼子,直到他们目不斜视的从人力车旁走过,沿着三公街向俗称“喇嘛台”的圣•尼古拉大教堂方向走去。毛大明鼻子里“哼”了一声,不屑的嘀咕了一句:“臭嘚瑟啥呀?不知死的瘪犊子!”
  在艰苦卓绝的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岁月中,中华儿女在战场上威武不屈,用血肉筑起新的长城。在战场之外,一大批隐蔽战线上的特殊战士,以非凡的勇气和智慧用鲜血和生命换来及时准确的情报,影响了一个又一个战局,甚至改写了一段历史。这些战士面对的,是一个不见硝烟的战场。他们的一生,注定默默无闻,胜利不能宣扬,失败无法解释。
  军统滨江组组长毛大明少校亲自出马,带着他最得力的部下谭庆林和侯殿臣,赶往老站这个日伪宪兵、警察、特务呜泱呜泱极度危险的地方,虽说艺高人胆大,可实在是不得已。那小日本鬼子宪兵队特高课和哈尔滨警察厅特务科的特务可绝非善茬。因为毛大明接到了军统掌门人戴笠戴老板亲自发来的密电,命令他来老站接军统一处副处长兼军情科科长,绰号“活二阎王”的余震铎中校和一处军情科情报员,人们背地里称之为“鬼子六”的解耀先上尉。毛大明久闻“活二阎王”的大名,他不敢怠慢,几乎把军统滨江组所有能调动的人都派了出去,务必保证余震铎中校和解耀先上尉的安全。
  以心狠手辣让人生畏的余震铎中校和以阴险狡诈让人头疼的解耀先上尉在军统内那可是大大有名。尤其是“活二阎王”余震铎中校,更是军统中的元老级人物。余震铎中校也毕业于黄埔六期,和戴笠还是同窗好友。受戴笠的影响,余震铎中校很早就参加了军统的前身“复兴社”,成为老资格特工。余震铎中校杀人如麻,双手沾满共产党人的鲜血。
  那“鬼子六”解耀先上尉也非同小可,他还有一重绝密的身份,知者寥寥。解耀先是受红色苏维埃共和国国家政治保卫局局长林毅密派,潜伏在军统内部硕果仅存的隐蔽战线战士,代号“风鸢”。红色苏维埃共和国国家政治保卫局派遣到国民党内部的情工陆续暴露,大都牺牲或叛变,能够撤回来的少之又少。为了保证幸存下来的解耀先安全潜伏,他的所有档案资料都已经被林毅命令销毁,只和政治保卫局局长林毅保持单线联系,成为政治保卫局的绝密。林毅给他的命令就是十六个字:“隐蔽精干,长期潜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
  也就是说,解耀先的庐山真面目除了林毅,就没有第三个人知道了,他从此进入了“休眠”。政治保卫局机构被撤销后,就连中央政保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也只知道在军统中有一个我们自己的同志,而且这个人很重要。政保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别说不知道这位同志的公开身份是什么、叫什么名字、长什么样,或是联络方法,就是这位同志的代号也不得而知。
  一九三八年八月,军统成立之后,解耀先经党同意,和余震铎与军统内志同道合的杨铁锋、毕剑涛、徐万山、侯明奇、项怀仁、曹福厚八拜为交,结为兄弟,盟誓效忠戴笠,以驱逐倭寇为己任。八人开始时被人合称为“军统八兄弟”,后因屡立奇功,军统内部的人这才尊称八人为军统“八大金刚”。“八大金刚”中,余震铎中校排行第二,解耀先排行老六。
  接应余震铎中校和解耀先上尉的地点就是老站前“大和旅店”,也就是今天的哈尔滨火车站广场东侧龙门大厦贵宾楼的门前。大和旅店原来曾经是老毛子军官的俱乐部,所以,老哈尔滨人都称其为“戈比旦乐园”。后来,又改为老毛子的总领事馆。直到一九三七年小日本鬼子又把这里变为接待军政要员的大和旅店。整个大和旅店建设得非常奢华,英国人在一八八九年发明的抽水马桶在仅隔十二年就进入到了这个旅店里。在大厅的一侧,有一个巨大的取暖用的壁炉,在壁炉的上方有一个梳妆镜,镜框上面精雕细琢的木饰十分别致。楼梯是用昂贵的胡桃木制作而成,扶手按照人手掌把握东西的尺度所精心打造,手握在上面十分的自如和舒服。在楼梯的上方有一个巨大的座钟,座钟据说是当年英国维多利亚女皇送给慈喜太后的。有人说“越危险的地方越安全”,余震铎选择在大和旅店和毛大明接头,虽说是灯下黑,但是他这份胆略绝非常人所能及。
  虽然大雪纷飞,可大和旅店门前依旧是车水马龙。离大和旅店越来越近了,毛大明抬起眼皮,鹰隼般的目光透过风雪和比肩接踵的人流,向大和旅店门前望去。见蹲在大和旅店门前擦皮鞋的小贩摘下棉帽子,拍打了三下帽子上的雪,毛大明这才放下心来。擦皮鞋的小贩是他的部下小赵,他拍打了三下帽子上的雪是告诉自己一切正常。毛大明探出身去,拍了拍谭庆林的后背,谭庆林的脚步慢了下来,把人力车停在距大和旅店门前大约五六十米的道牙子边上。谭庆林警惕地扫视了一眼周围,这才放下人力车车杆。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