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人生>【绿野荒踪、小说戏剧】第三章坎坎坷坷的青年时代1

【绿野荒踪、小说戏剧】第三章坎坎坷坷的青年时代1

作品名称:人生      作者:夕阳无限      发布时间:2012-10-07 18:18:05      字数:3067

1968年农场为安置知识青年,把就业工人赶出农场,有的遣送回老家,有的被送到附近的农村。玉秋家被送到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十月二十八号那天,汽车在坑坑洼洼的路上颠簸了三个多小时,开进了一个偏僻幽静的小山村。村子被东西两面山夹着,南面是公路,在北面大约离村子二里地的地方有滔滔的嫩江水流过。这是个少数民族村,达斡尔族鄂温克,蒙族和汉族等杂居。有两个自然屯,前后屯相隔有二百多米。前屯是一队,大队部所在地,玉秋家被落在后屯。两个屯中间有一趟房子,这就是学校。车 在大队办公室的门前停下,从屋里走出来一个人上了车,把车带到一个农户家门前停下了。农场来送人的干部下车对玉秋的爸爸说,以后你们就在这里安家了,好好在这生活吧!帮着把东西从车上卸下来,车就开走了。就这样玉秋一家人被送到了农村,看样子就得在这里扎根了。
这时有几个人围过来看热闹还嘀嘀咕咕的,说什么四类分子,地主,和两个姑娘等等的一些话,然后就嘻嘻哈哈你推我搡的,说起了少数民族话。然后进屋就和女主人边开着玩笑边动手动脚的。玉秋她们把行李搬进屋里,出来搬箱子,主人不让搬,说屋里放不下,土豆萝卜就堆在外边让鸡吃猪啃。妹妹赶猪,主人还不高兴得说三道四。这家是从吉林移民来的,汉族,男主人有四十多岁,细高个子,长了满脸的红豆,两只大眼睛充满了红血丝。女主人倒是有几分姿色,很会说话套近乎。晚上这家男主人告诉玉秋的爸爸有值钱的东西放在他们炕上,放在北炕不安全。爸爸说没什么值钱的东西,他又向爸爸借钱,爸爸说没钱,他张嘴就骂爸爸是四类分子没改造好,你等着挨斗吧。妈妈做好饭也没吃,憋屈得跑到后树林子里嚎啕大哭,边哭边叨咕:“天哪,这是把我们送到什么地方来了,我们在这里可怎么活下去呀?第一天就这样对我们,以后还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呢?我们可怎么办啊.....”爸爸很生气的对妈妈:“你哭什么,人家怎么你了?借钱不借就拉倒呗,又没抢你,你这是干啥呀?让人听见多不好,我明天找大队长,让他批咱们在山坡挖地窨子。”第二天爸爸找大队长,可大队长不同意,说上边不让下放户住地窨子,说再给你找一家。
过了两天爸爸回来说搬家,玉秋家又搬到一个富农分子家。这家是达斡尔族姓吴,男主人五十多岁,魁梧的身材,浓眉大眼,只是头发胡子有些花白,与他的年龄很不相符。听说他以前当过银行主任,家是富农,社教时被弄回来劳动改造,成了富农分子。虽然是四类分子但对人很和气,也很善良。玉秋就叫他吴大爷。这家房子大,还是土改时留下的三间大房子。东屋住着一个八十多岁的老人,是男主人的父亲,还有老人的两个儿子和一个孙子,一个儿子是哑巴,一个死了媳妇的也是富农分子,孙子三十多岁了也没结婚,他们都和男主人一起过日子。西屋有三铺炕,主人一家住南炕。吴大娘也很好,刚生了个女孩满月还没几天,孩子睡在悠车里,悠车很浅但很漂亮,这是有少数民族特色的悠车。北炕也住着一家两口人,还有主人家的两个大姑娘,让玉秋家住西炕。主人帮他们把东西搬到屋里,给安排好放东西的地方。被鸡吃猪狗啃剩的土豆萝卜也安放好了,这回爸爸妈妈总算踏实了。
安顿下来了,爸爸准备送妹妹去上学。妹妹看着只有一趟房子的学校,又听人说,四类子女在学校挨欺侮,不想上学了。爸爸不同意说:“这么小不上学干什么去?以后当文盲啊?没文化你就在这呆一辈子吧?”妹妹还总是跟爸爸制气,越说越不听。妈妈看了看爸爸又看看妹妹,生气地对她说:“这可是你自己不想念的,以后别说家不让你念的,别后悔别埋怨就行。”妹妹也铁了心,就是不念。就这样妹妹不念了,和姐姐一起到生产队劳动了。
第一天干活就是掰苞米,玉秋和妹妹挨着别人掰过的垄每人拿一垄就开始掰了。妹妹从小在农村长大,对干农活不打醋,一会就掰出好远了。这时来了两个女的让玉秋她们串垄,妹妹回过头来对她们说:“你们刚来,到后面拍垄去呗,我都掰这么远了,我才不串呢?”那两个女的不干还狠狠地瞪着妹妹说:“你们上这来就是来改造的,还不老实,没改造好。想找挨斗了吧?”妹妹急了说你们骂谁,再骂一个,边说边往她们跟前凑。玉秋一看要干仗,硬是把妹妹拉到后面去,重排垄了。
晚上开社员会也让玉秋和妹妹参加,爸爸和另外三个四类分子还有一个“牛鬼蛇神”在草棚杂草。社员会散了,他们才可以回家。爸爸每天还要给出外工的,和有病的贫下中农家挑水,谁家有活就找爸爸帮干。天天重复着如此的劳动,难道玉秋一家人真要在这样的环境中永远的生活下去吗?难道这就是玉秋的前途吗?
有一天,农场的徐蒙城来了,看到玉秋家没有房子,住在别人家,没说什么,住了一宿就走了。谁知道过了一段时间他又来了还买了些东西,对玉秋说:“我很喜欢你,你也喜欢我,你回农场咱们结婚吧!”玉秋一听这个气呀,觉得好笑,坚决的对他说:“谁喜欢你了?我想你一定是误会我了。我给你粮票是同情你,可怜你,帮助你,你帮我干活是对我的答谢。我不懂什么是爱情,可我知道我并没有爱上你,更谈不上结婚了。你要知道我们之间有的只是友情,并没有爱情,你这样不是要毁了我们之间的友情吗?请你以后不要再提这件事了。”他的脸腾地一下红了,什么也没说出来,第二天早上就走了,玉秋送她到公汽站,他走后再也没来找过玉秋。
第二年春天玉秋家要盖房子。上年玉秋爷仨在生产队挣的工分,扣除了全家的往来费用还存了二百多元钱,爸爸用这钱买了生产队放排用过的两个大招做柁。爸爸妈妈以他们的正直和善良赢得了人们的好感,大家都来帮忙,檩子和椽子都是一些屯邻送来的杨木杆凑的。爸爸找了几个人帮助脱了些大坯,生产队给拉了些土,就开始盖房子了。屯邻们先把把房架帮着竖起来了,剩下的活就是爸爸妈妈自己干的。砌后墙大坯不够用了,西院邻居家的二哥就让扒他家坍塌的围墙,用围墙的垡子砌墙。(他家祖上有人在朝廷当四品官,住的是郷窑。围墙很高很厚,都是用垡子砌的,有很多都已经坍塌了。)西院二哥家也是达斡尔族,家有七口人,有父母,两个弟弟和两个妹妹。二哥有一个哥哥在部队,是军医。二哥在齐齐哈尔民师毕业,现在生产队当会计,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在队里劳动,还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在上学。全家人都很善良,乐于助人。不到一个月房子盖成了,还没有门窗呢,人就搬进去住了,挂上帘子。爸爸又买了几根门边,找木匠给做了一个外边的房门。窗户是爸爸用杨木干自己做的,糊上窗户纸。西院二哥路过时看见窗户就好奇的问爸爸是哪个木匠做的,怎么像个舞台道具呢?爸爸说是本木匠做的,二哥听了哈哈大笑。房子盖好了有人说,这房子能住人吗?还没有仓房大呢?又没有正经的房木,能结实吗?房子虽然小,没有好木料,可总是自己的家呀!爸爸对妈妈说:“咱盖这房子要没有大家的帮助是盖不成的,还是好人多啊!妈妈又去割苕条,夹帐子。把院子弄得规规矩矩,干干净净的。房子也抹得平平整整有棱有角的。又开始种园子了,妈妈把园子翻得宣宣的,土捏得碎碎的,把垄背的直直的。种上了菠菜,小白菜,水萝卜,香菜等青菜。妈妈和邻居的关系处得也挺好,西院的大娘虽然汉话不通,和妈妈交流就用手比划着,也经常上她家来串门,经常给她家送菜。大娘看妈妈也抽烟袋,就送给妈妈一个很精致很漂亮的烟袋锅,外面是雕刻得非常精致的花纹,里面镶上铜锅。妈妈特别喜欢这个烟袋锅,每天都用干净的细布蹭几遍,把烟袋锅蹭得铮亮。妈妈把小园子伺弄得很好,一棵草都没有,几天园子就绿了青菜也都下来了。该栽秧苗了,西院大娘家系了秧苗,告诉妈妈什么时候栽,上她家去取,茄苗,辣椒苗,西红柿苗都有。大娘又给妈妈一些烟苗,妈妈又栽了些黄烟,妈妈每天都在园子里侍弄。秋天黄烟打下来,留够自己抽的,还卖了二百多块钱呢!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