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悬疑武幻>旷古穿越>第252章唐诗兴文采灿烂

第252章唐诗兴文采灿烂

作品名称:旷古穿越      作者:绿叶草根      发布时间:2022-08-24 08:04:24      字数:5870

  武则天被女娲、羲和、观音接到天庭,径直来与唐高宗李治相见;本以为二圣和好如初,岂知李治见面就骂武则天篡夺了唐朝江山。羲和请唐太宗李世民出面讲和,李世民正说清官难断家务事,盘古、任烛、归绿、寿闯、文更星早已到来。女娲把各方做了介绍,任烛就把各方请到了光明殿。李治、武则天一看任烛是个凡人,就异口同声要盘古评判。
  盘古:“我不行,你们找宇宙最高领导归绿大圣吧!”
  归绿:“我原来以为古有伏羲女娲,如今有武则天、李治二圣,岂知武则天、李治枉得二圣之名,对天地人网四界一无所知。”
  归绿让寿闯给武则天、李治讲了天地人网四界,讲了盘古、任烛、李世民主持的学习人类工程,讲了唐朝研讨会。
  盘古:“连归绿大圣和我都要向四界大元首任烛学习,谁知你们夫妇还是井底之蛙!”
  李世民:“任烛和四界大元首府都对你们有了公正评判,你们现在愿不愿听四界大元首的?”
  武则天、李治双双跪地,磕头如捣蒜:“愿意听,愿意听!”
  任烛急忙扶起武则天、李治:“现在已不兴这个礼节,大家一律平等,人神一律平等!人也好,神也好,身居高位也好,普普通通也好,都根据同一条标准来评判,看你的言行对人民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在实质上有没有贡献。唐太宗李世民贞观之治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值得肯定;唐高宗李治延续了贞观之治,实现了永徽之治,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值得肯定;武则天改唐为周,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上续永徽之治,下启开元之治,同样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同样值得肯定。你们懂了吗?”
  武则天、李治异口同声:“懂了,懂了!”
  任烛:“懂得不透彻也不要紧,以后慢慢会融洽的。现在,你们自己决定,怎么办?”
  李治:“我愿意和好如初!”
  武则天:“我也愿意和好如初!”
  任烛:“这就对了,我们的唐朝研讨会还要继续举行,你们懂夫妻俩都要出席,都要积极发言。全部都有。现在,我们就到长安大慈恩寺去!”
  长安大慈恩寺须臾就到。
  任烛:“唐诗泛指创作于唐朝的诗。唐诗是汉民族最珍贵的文化遗产,是汉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同时也对周边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唐代被视为中国各朝代旧诗最丰富的朝代,因此有唐诗、宋词之说。大部分唐诗都收录在《全唐诗》中,自唐朝开始,有关唐诗的选本不断涌现,而流传最广的当属蘅塘退士编选的《唐诗三百首》。按照时间,唐诗的创作分四个阶段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唐代的诗人特别多。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是世界闻名的伟大诗人。唐代不仅在经济上昌盛繁荣,而且在文化方面也是成就辉煌。我国古典诗歌发展到唐代,进入了辉煌灿烂的全盛时期,不但名家辈出,佳作如林,数量超过了西周和南北朝历代之总和,而且在反映现实的深度和广度,题材领域的拓展,创作方法的多样化,体制的完备成熟等方面,也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境界,百花齐放,蔚为大观。”
  黄帝:“唐代诗歌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突出的地位。唐代诗人有23000余人,诗歌近48900余首,其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题材之新颖,风格流派之多样,都是前代无法相比的。”
  秦始皇:“唐代诗歌空前发展的原因很多,其主要的有三个方面:一是唐代经济的昌盛繁荣,为诗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汉武帝刘彻:“二是庶族地主登上了政治舞台,他们的革新精神,突破了六朝以来的浮糜文风,把诗歌创作推向新的发展阶段。”
  文更星:“三是唐代科举的诗赋取士,封建帝王对诗歌的提倡,刺激了士人对诗歌的创作。”
  李世民:“除此之外,国内各民族的融合,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也都为诗歌增添了新的营养。”
  盘古:“唐代(公元618-907年)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许多诗篇还是被我们所广为流传。”
  正义神左宗棠:“唐代的诗人特别多。李白、杜甫、元稹、白居易、王维是世界闻名的伟大诗人,除他们之外,还有其他许多的诗人。就像满天的星斗一般。这些诗人,今天知名的就还有二千三百多人。他们的作品,保存在《全唐诗》中的也还有四万二千八百六十三首。”
  智慧神诸葛亮:“当然,《全唐诗》并非‘全’,也有很多华丽的辞藻,脍炙人口的诗篇,在那隐士之间流过,或者不予正面对待的消失在历史的长廊之中了。唐诗的题材非常广泛:有的从侧面反映当时社会的阶级状况和阶级矛盾,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有的歌颂正义战争,抒发爱国思想;有的描绘祖国河山的秀丽多娇;此外,还有抒写个人抱负和遭遇的,有表达儿女爱慕之情的,有诉说朋友交情、人生悲欢的等等;总之从自然现象、政治动态、劳动生活、社会风习,直到个人感受,都逃不过诗人敏锐的目光,成为他们写作的题材。在创作方法上,既有现实主义的流派,也有浪漫主义的流派,而许多伟大的作品,则又是这两种创作方法相结合的典范,形成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
  李治:“唐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唐代的古体诗,主要有五言和七言两种。近体诗也有两种,一种叫做绝句,一种叫做律诗。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所以唐诗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这样六种: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
  曹操:“古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宽:一首之中,句数可多可少,篇章可长可短,韵脚可以转换。近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严:一首诗的句数有限定,即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每句诗中用字的平仄声,有一定的规律,韵脚不能转换;律诗还要求中间四句成为对仗。古体诗的风格是前代流传下来的,所以又叫古风。近体诗有严整的格律,所以有人又称它为格律诗。”
  武则天:“唐诗的形式和风格是丰富多彩、推陈出新的。它不仅继承了汉魏民歌、乐府传统,并且大大发展了歌行体的样式;不仅继承了前代的五、七言古诗,并且发展为叙事言情的长篇巨制;不仅扩展了五言、七言形式的运用,还创造了风格特别优美整齐的近体诗。”
  盘古:“近体诗是当时的新体诗,它的创造和成熟,是唐代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把我国古曲诗歌的音节和谐、文字精炼的艺术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古代抒情诗找到一个最典型的形式,至今还特别为人民所喜闻乐见。但是近体诗中的律诗,由于它有严格的格律的限制,容易使诗的内容受到束缚,不能自由创造和发挥,这是它的长处带来的一个很大的缺陷。”
  任烛:“初唐时期的代表作家是‘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此外,还有陈子昂也是初唐有名的诗人。在文风上,初唐时期的诗人作品中气象万千,雄浑博大,已经从南北朝争相纤构狭小的宫体诗中逐渐走了出来,开辟了新的世界。”
  寿闯:“盛唐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唐诗发展至顶峰时期,题材广阔,流派众多,出现‘边塞诗派’与‘田园诗派’等。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和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即是这一时期最杰出的代表。他们的诗雄视千古,为一代之冠,在他们的笔下,无论五律七律,五绝七绝、古风歌行皆达到很高的艺术成就,正如韩愈所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杜甫的《三吏》、《三别》等;另有王维、孟浩然代表田园诗派和高适、岑参代表边塞诗派。”
  武则天:“在中唐时期,诗人各有成就。但成绩最卓著的要数白居易,他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进步理论主张,并亲自参加领导‘新乐府运动’,白居易的诗明白晓畅,通俗易懂,深受群众喜爱,代表作有《长恨歌》、《琵琶行》等;此外,刘禹锡,李贺之诗也颇有成就。”
  盘古:“晚唐诗人较著名的有:温庭筠、李商隐、杜牧、韦庄等。其中,李商隐和杜牧被人们称为‘小李杜’。”
  任烛:“李白(公元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他经历坎坷,思想复杂,既是一个天才的诗人,又兼有游侠、刺客、隐士、道人、策士等人的气质。儒家、道家和游侠三种思想,在他身上都有体现。‘功成身退’是支配他一生的主导思想。”
  文更星:“李白留给后世人九百多首诗篇。这些熠熠生辉的诗作,表现了他一生的心路历程,是盛唐社会现实和精神生活面貌的艺术写照。李白一生都怀有远大的抱负,他毫不掩饰地表达对功名事业的向往。”
  任烛:“李白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彩、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韵致的原因所在。他的语言正如他的两句诗所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明朗、活泼、隽永。”
  李治:“杜甫(公元712—770年)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出身于富有文化教养的家庭,祖父杜审言是著名诗人。他青年时期正值‘开元盛世’,游历过南起吴、越,北至齐、赵等地。35岁到长安求官,过了10年穷困落拓的生活,最后才得到一个八品小官。安史之乱爆发,长安沦陷,杜甫曾陷城中,后逃出投奔肃宗李亨,任左拾遗。49岁时,弃官携家入川,在成都郊外建草堂定居,由好友严武保荐任过一段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常被称为杜工部)。流落四川八年,57岁时出川,辗转流徙于湖北、湖南各地,59岁时在岳阳附近病死于一只小船上。”
  盘古:“李、杜齐名,但他们的性格和诗风却很不相同。李白像狂放不羁的骏马,杜甫像忍苦载重的犍牛,各具风范,各有价值。杜甫诗风老成稳健,倾向现实主义。他的全部诗作,一方面反映了一个诚实的知识分子一生的遭际,同时也是唐帝国由盛转衰那段历史的真实写照。杜诗又被后人称为‘诗史’,即本于此。”
  周文王:“杜甫的诗歌体现了古代优秀知识分子的良心。立身群众中,与百姓同忧乐,替人民呼号,为黎庶请命,在这方面他是中国知识分子永久的楷模。他一生心血都用在写诗上,其诗具有坚实的内容,纯真的热情,深沉的激愤,凝重的格调,从这方面说他又是诗人学习的榜样。他‘读书破万卷’,善于学习和继承传统;‘语不惊人死不休’,写诗态度严肃认真,无论古体诗和近体诗,都臻于妙境和化境。所谓‘诗圣’,就是诗歌领域的圣人,中国3000多年诗歌史上得此殊荣的只有杜甫一人。”
  归绿:“中唐时代成就最高的诗人是白居易。白居易(公元772—846年)字乐天,半生为官,与好友元稹齐名,被称为‘元白’。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即诗文要为时代服务,为现实服务。这种明确的理论是相当进步的。他熟悉和同情百姓疾苦,他的政治讽谕诗《新乐府》50首和《秦中吟》10首,都是为民请命的好作品。”
  盘古:“李商隐和杜牧是晚唐诗人中的佼佼者。杜牧的清新明丽的抒情小诗,广为人知。李商隐擅长律绝诗,常以歌咏历史题材来讽谕现实。”
  任烛:“从可考的历史来看,《诗经》应当算是中国诗歌的源头。唐诗,则毫无疑问是中国诗歌的巅峰。”
  文更星:“从诗三百到我们熟读的唐诗三百首,基本上经历了整整一千年的发展。在这一千年时间里,诗歌发生的变化是巨大的。”
  任烛:“《诗经》的主要成就在于国风,风真实反映了当时劳动人民的心声,较之于雅、颂都更加富有感情。因为是民间传唱,因事而发,所以《诗经》体现了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
  曹操:“《诗经》里的题材主要有两种,一是关于爱情的或者期盼或者哭诉,二是对于困苦生活的描述。开篇第一首《关雎》便营造出一个‘悠哉悠哉,辗转反侧’的君子形象,而《氓》则描写了一个被丈夫无端抛弃的女子。《硕鼠》、《伐檀》等篇是从自己穷苦生活出发,表达了对于统治者的指斥。这些都是民歌经采风官员记录、修改之后得来的,创作经历比较复杂,等到了屈原的出现则是将个人诗歌创作推向了历史的舞台。”
  武则天:“屈原的《离骚》是最著名的一篇,全文长达三千多字,多用楚语,变《诗经》的四言为杂言。除此之外还有《九歌》、《九章》等篇,想象奇特,开创了浪漫主义的先河。这和《诗经》一起成为中国诗歌的两大源头,对于后世的影响是巨大的。”
  盘古:“等到秦朝时候,因为焚书坑儒、抑制文化的缘故,诗歌发展一度出现停滞,没有任何优秀作品问世。等到汉朝建立,这种现象才得到一定的改观。汉武帝独尊儒术,文化事业随之发展。但这个时候的文人大多作赋,少有诗歌。如司马相如的《上林赋》、《大人赋》,枚乘的《七发》等。”
  李治:“汉朝时候的诗歌作品尽在民间,汉乐府便是对这些作品进行采集整理,成为《乐府诗集》,与《诗经》颇为相似。《陌上桑》、《十五从军征》都是反应劳动人民心声的佳作,而且是以五言的形式出现,是对《诗经》的革新和突破。这时候还出现了长篇叙事杰作《孔雀东南飞》。”
  任烛:“等到东汉末年,古体诗的发展已经日渐成熟,以建安七子为代表的文人诗具有较高成就。曹操、曹植父子都善于作诗,如曹操的《龟虽寿》、《观沧海》都是以乐府旧题来写新篇,曹植的《白马篇》更显文人诗成熟。”
  寿闯:“西晋时有阮籍、嵇康等人继承了建安风骨,但是等到东晋时候,黄老之学的盛行以及佛教的传入使文人诗蒙上了一种消极玄学的色彩。等到南北朝,更是片面追求词句堆叠,言语华丽却空洞无物,与风骚文章背道而驰。但是这段时期对于音韵和结构的研究是有明显进展的,沈约提出了四声八病的永明体,绝句、律诗的格式都确立下来,为唐诗的繁荣提供了基础。”
  李世民:“初唐时候陈子昂大力提倡向《诗经》和汉乐府学习,韩愈的古文运动更是大力反驳南朝时候艳丽空虚的宫体诗,加上唐朝时候经济、政治的繁荣,终于将诗歌发展推向了高峰。”
  李治:“李白继承了屈原浪漫主义的创作,《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以新奇卓绝的想象成为千古名篇。杜甫则以现实主义反应人民生活,《兵车行》、《石壕吏》等写出来劳动人民的困难。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终于从《楚辞》和《诗经》这两大源头达到了李、杜的盛唐高峰。”
  盘古:“唐代(公元618-907年)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尽管离现在已有一千多年了,但许多诗篇还是为我们所广为流传。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空前强大的统一的帝国(疆域约1100多万平方千米)。并在当时的世界上是最先进、文明的国家!在唐鼎盛时期不仅物质富庶繁华,而且文化也极其繁荣,而诗歌尤其得到发展。”
  李世民:“是中华诗歌史上高度成熟的黄金时代。据全唐诗不完备统计,有唐朝代,二百八十九年中,至少产生了有名记载诗人就有两千三百多位,近五万多首诗作。这与西周至南北朝一千六七百年遗留诗歌总数比较还超出两到三倍!”
  任烛:“在两千多有名望的诗人中,特别突出的属世界级的大诗人就有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等以外独具风格的著名诗人五六十名,这一数字也大大超出战国至南北朝著名诗人的总和。连鲁讯也说:‘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朝已被做完,此后倘非翻出如来掌心之‘齐天大圣’大可不必再动手了’。”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