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军事历史>一片丹心照大明>第五十一章 夺门之变(中)

第五十一章 夺门之变(中)

作品名称:一片丹心照大明      作者:阿圣      发布时间:2022-08-05 14:12:37      字数:4699

  许彬为官四十余年,仍居太常寺卿之职,心里对景泰帝有所不满,故而对迎复上皇非常赞同,当即说道:“迎复上皇,乃是不世奇功!可惜老朽年迈体弱,无能为力。老朽得知一人。足智多谋,有神鬼莫测之机。候爷若请他参与,可保大事一举成功。”
  石亨心中一喜,说:“许大人快说说,此人是谁?”
  许彬缓缓地说:“此人就是左副都御史徐元武。”
  石亨有些迟疑地说:“这徐有贞倒是颇有见识,不过听说他与于谦少年时就有交情,他能够与我们一条心么?”
  许彬说:“候爷过虑了,这徐有贞虽与于谦有旧,但对于谦非但没有好感,甚至还可以说有仇。候爷如果诚心去请,我想他一定会鼎力相助的。”
  石亨这才点了点头说:“好!为了上皇复位大业,石某就去徐府一趟,邀他共谋大事。”
  徐有贞坐在家里,桌上摆满了耆草、龟甲占卜之类的玩意,他正在精心地推算一卦。今日一早,许彬许大人派人送来一信,说是武清侯石亨,今晚会过来找他议事,他心中一愣,自己与武清侯并无交往,这位候爷怎么突然登门找自己议事呢。
  心有所疑,以卦决之,这是徐有贞一贯的处事方针,此刻听说武清侯要来找自己,心中无底,忍不住信手占了一卦,却是一屯卦。
  徐有贞脑中即刻浮现关于屯卦的解释:《易经》中即乾、坤二卦后的第三卦,是由八卦中的坎、震二卦组合而成,内卦为震,一阳动于二阴之下,其德为能为动,其象为雷。外卦为坎,一阳陷于二阴之间,故其德为陷为险,其象为云为雨为水。震雷动能鼓动发育万物,坎水可滋养润化万物,春雷萌动万物始生,万物初生,屯然而难。内欲动而险在外,此卦意在突出事物初生时的艰难之象,然而顺应时运突破艰难的万物必欣欣向荣,故名为“屯”。
  据卦象来看,武清侯找自己是有大事相商,而且此事担着颇大风险,但是一定能够成功,而且还有欣欣向荣之望。
  什么事将会与此卦象相关呢,徐有贞略一沉思,立即想到:武清侯找自己,一定是朝中大事,近来皇帝卧病,群臣惶惶不安,正在悄悄地议论着储位问题,莫非武清侯会与此事有关。他顿时预感到朝廷里很可能将要出现一场大的变动。他自命不凡,不甘寂寞,希望在即将到来的事变中充当一个重要的角色。他知道石亨和于谦是水火难容、势不两立的一对冤家,两人早晚要决斗一场。以往于谦深得皇帝信任,大权在握,石亨是斗不过于谦,而且在大智大慧上,石亨根本不是于谦的对手,斗下去石亨必败无疑。可现在不一样了,皇帝病重危在旦夕,于谦的靠背山已经靠不住了,更重要的是,于谦虽有大智慧,却无小聪明,石亨虽无大聪明,却有许多歪门邪道的鬼点子。两人如果是堂堂正正地对阵,石亨当然不是对手,可要是弄阴的玩损的,于谦就难以匹敌了。此时,石亨主动来找自己,一定是要与自己联手对付于谦,那么也就是说,自己即将遇到了飞黄腾达的天赐良机。理清了思路,徐有贞有一种急不可耐地感觉,一整天里心里总是感到焦急不安,直到夜幕降临,石亨、杨善、张軏登门而入,那颗悬着的心这才落了地。
  石亨知道这徐有贞诡计多端,在他的面前玩心机有如班门弄斧,因此一见面,就毫不保留直截了当地道明了来意:“石某久慕徐公大才,今欲请徐公共谋迎请上皇复位大事,还请徐公万勿推辞。”
  徐有贞听了高兴地说:“太上皇当初蒙尘北狩,并非为游猎玩乐,而是为了国家社稷,因此天下并未失去对太上皇的爱戴之心,都盼望太上皇有朝一日能重登宝位。当今皇上现已病危,于谦等一班大臣将太上皇丢在一边,却要另立他人来继承皇位,这是何居心?徐某赞成候爷所谋,愿与诸公同举大事,共建奇功!但当今皇上尚未宾天,军政大权握在于谦之手,我们欲建迎复之功,必当周密筹划,谨慎从事。倘若稍有不慎,就得搭上身家性命,以徐某之见,有三件事情必须办好。其一,须将我们的意图预先密告南宫太上皇知悉。”
  石亨赞道:“徐大人果真见识不凡,一语中的,已经派人告知南官了,第二件是什么?”
  “第二件,就是南宫与大内里都必须要有人负责内应。”
  石亨点头说:“这个石某也有安排,南宫有蒋公公与靖远伯,大内有曹公公,他们可做内应,保证出入无阻。那么这第三件事呢?”
  徐有贞十分慎重地说:“第三件最为重要,于谦以兵部尚书总督军务,京师团营人马俱在他的掌握之中。我们即使能够闯入南宫,保太上皇重登金殿,但若于谦兴兵发难,我们也难免要被他所擒,对此我们要有预防之策。”
  听徐有贞说得头头是道.石亨不禁对他产生了几分佩服之心,石亨想了想,说:“徐公之意,是要我们事先设法牵制团营人马,使他们不能干扰我们的闯宫行动?”
  徐有贞点头说:“正是此意,而且这是事关举事成功与否的关键。”
  “这——”石亨思忖一阵,一拍巴掌说,“有了,石某日前听说兵部刚刚得到急报,说鞑靼太师孛来起兵二十万进犯边关。于谦已将团营三营人马派赴边关御敌。宣府、大同、紫荆诸关边将,大多出于石某门下,我可令他们派人扮作边关探马,向兵部假报军情,诈称孛来已打破数关,逼近京师。于谦一慌,定会派出更多的人马出京师御敌。大军出京,我们等举事就无后顾之忧了。”
  徐有贞哈哈笑道:“候爷此计甚妙,于谦派兵出京,要发金牌信符,候爷总掌团营,截得兵符,正有利于调动夺宫所用军兵。我们选好日期,出其不意,突然举事,夺宫复辟便易如反掌了!”
  杨善在一旁听了半天插不上嘴,一见徐、石二人谋划妥当,便高兴地问:“三件大事均筹划已毕,现在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却不知起事日期应定于何时为好?”
  石亨说:“形势紧迫,当然是越快越好,迟则恐为于谦所乘啊!徐公通晓阴阳八卦,就请你把日子推算一下吧。”
  徐有贞两眼微闭,装模作样地掐算了一通:“今天是正月十三,起事日期可定在三天以后的辛巳。到那天天黑以后,大家都到我家里秘密聚齐,夜深之时便可开始行动了。”
  石亨等与徐有贞计议停当,这才告辞而去,临行之际徐有贞对石亨嘱咐再三,要他在这三日之内,加紧夺宫复辟的各项准备活动,所用之人必须十分可靠,千万不可稍稍大意泄露天机,并要时刻与南宫、大内保持联系。石亨一一应允,回府布置去了。
  就在石亨等人紧锣密鼓地准备夺宫复辟的时候,于谦和朝中多数大臣仍在思考着如何说服景泰帝,让他同意再立储君。
  这日,于谦率百官齐聚午门之外,打算进宫向皇帝请安,同时再次面奏皇帝请求立储。就在这时,大太监兴安从宫里走了出来,对着众人喊道:“现在是什么时候了,诸位还只想着请安的事?你们都是朝廷的股肱耳目,就不能为国家社稷谋划一下长久之计么?”
  兴安说完,转身匆匆地回宫去了。
  大家听出了兴安的弦外之音,是叫人们就建储问题商议一个统一意见,然后联名上奏,早日将皇位继承的大事确定下来。胡濙看看于谦,问:“节庵兄,你看现在该怎么办?”
  于谦说:“文武百官都在这里,大家何不就近前往朝房,把大事会议一番?”
  于是群臣跟着于谦,来到午门西面的内阁朝房。于谦等众人坐定,说:“皇上病重,多日不能设朝理政。我们身为朝廷大臣,此时正当为国分忧,共同商议安邦定国大计。大家对眼下的形势有什么高明见解,就请各抒己见!”
  礼部寿侍郎姚夔率先发言:“国不可一日无主,历代天子因病不能临朝,都由储君临国,代理朝政。我朝东宫储位久虚,根本不固。眼下当务之急,正在于确立储君,令万民心有所系,如此才能稳定大局。”
  “是啊!皇储一定,我等就无可忧虑之事了!”在场的众臣几乎异口同声地说。
  “那么,立谁为皇储最为合适呢?”胡濙问。
  高谷心直口快,站起来说:“皇储一事不必多议,其中道理谁不明白?有嫡立嫡,无嫡立长,这是古今定理。当今皇上与太上皇帝同为宣宗孝章皇帝之子,昔日上皇北狩,今上登基,奉皇太后懿旨立沂王见深为皇储,历三年改立怀献太子。怀献已薨,今上无嗣,再立太子,除了沂王还能是谁呢?”
  高谷把话一经挑明,于谦、王直、胡濙、萧维桢、商辂、姚夔等多数大臣都纷纷表示赞同,可惟有阁臣王文、陈循、萧镃等人提出了反对意见。王文冷冷地说:“立储大事,应出自圣裁。我等只须上疏请立东宫,不可妄言当立何人为储。谁知道圣上要立谁呢?”
  萧镃则说:“沂王既然已退出东宫,又岂能复立呢!”
  姚夔反问道:“不立沂王,还有谁可立为储君呢?”
  萧镃答:“依我看就如王大人所言,立谁为皇储,应当由圣上亲自定夺。”
  就这样争来争去,眼看到了中午,仍然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最后于谦只好宣布暂时休会,请大家回去好好考虑,隔日再作商议。
  却说于谦从朝房出来,直奔兵部衙门。这几天兵部屡屡接到紧急边报,说是鞑靼部孛来统率蒙古铁骑进犯边境。于谦全权负责朝廷军务,对边防情报最为关心,惟恐出现纰漏,有负皇帝的信任和重托。
  于谦一进兵部衙门,左侍郎王伟就将宣府、大同、紫荆、倒马等关的边报送到面前。王伟-禀报说:“这些都是近一、二天接到的急报,称鞑靼部首领孛来所率大军,来势凶猛,已经绕过边塞重镇大同,直逼紫荆、倒马各关。一些较小的关隘,有的已被孛来攻破,有的受到敌军围困,急待朝廷拨兵增援。”
  于谦接过边报,边看边皱眉头,思考着救援之计。前几天刚得知孛来兴兵进犯,于谦便从京师团营之中拨出了三营约五万人马,由安远侯柳溥等率领前往边关增援。想不到孛来却避实就虚,绕道紫荆、倒马等关。如果孛来攻下这些关口,便能-长驱直入,兵逼京畿了。因此眼下必须再拨派一些团营兵力去迎击孛来大军。于谦正在思考筹划增援问题时,一位官员急冲冲地走了进来说:“于大人,良乡刚刚派来一名探马禀报紧急军情,说鞑靼先锋人马已经破了倒马关,长驱而入,逼近李家庄了!”
  “什么!竟有这么快?速令探马回告指挥使胡强,相机御敌,京师援兵随后即到。传令都督孙镗、孙继宗、董兴、卫颖等各率团营一营人马,前往李家庄、马驹桥、易州等地迎敌。大同总兵郭登拨出一部人马回援易州等地。”
  若不是皇上病重,京师形势紧张,于谦本想派出勇将范广率兵迎敌。但目前朝中人心惶惶,如果把范广也派了出去,一旦京城发生意外事变,恐怕不好应付。京师重地乃国之根本,在形势动荡之际,更要注意京师的安全。想到这里,于谦又特地传令,命总兵官石亨、都督张軏等用心固守京城九门,范广、陈逵各率团营人马,日夜轮番巡视京师城内各处,弹压地面,严防有人乘乱图谋不轨。
  其实,当时的军事形势,并不像兵部所接到边报上面说的那么严重。以上情况,大多是石亨等人制造的假象。石亨一伙人为了牵制于谦所掌握的兵力,以保证他们的夺宫政变获得成功,有意假造和夸大边防敌情,他们希望于谦能够陷于惊恐之中,把京师团营的主力和范广等重要将领都调到前线去,造成京师兵力空虚,这样就可以放手大干了。果然,他们夸大其词的虚报军情,达到了预期效果,除了范广还留守在京城,多数的团营将领和兵力都被派往前线迎敌了。
  当然,孛来所率鞑靼大军进犯大明边关则是事实。原来自太上皇迎回大明后,漠北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景泰二年十一月,瓦剌太师也先将可汗脱脱不花杀死,自立为大元可汗。不久,也先也为鞑靼知院阿剌杀死,鞑靼部另一首领孛来乘着混乱,又攻杀了阿剌,立脱脱不花之子麻儿可儿为汗,号称小王子。孛来则效仿也先,亦以太师名义掌握实权。
  孛来暂时统一了北元诸部,经过数年积蓄,实力有所增强,开始觊觎中原,对明朝边塞诸关进行侵袭骚扰。最近因探得景泰帝病重,明朝将相失和,感觉有机可乘,便尽发倾国之兵,以二十万铁骑进攻中原。
  孛来先试攻大同,因那里城池坚固,防守严密,未能攻下。于是兵分两路,转攻紫荆、倒马两关。尽管孛来气势汹汹,但此时北元的军事实力与明朝相比,并不占有多少优势。蒙古骑兵檀长野战和奔袭,而明朝军队则长于固守,特别是京师团营十五万精兵训练有素,可随时派往各处边关增援救急,只要调度得当.击败孛来进犯是绰绰有余的。问题在于国君卧病,内部不和,团营总兵官石亨不但不配合于谦共同御敌,反而暗中下绊子,假传情报,制造混乱,有意利用孛来的进犯,吸引于谦的注意力,从而为他们发动政变创造有利条件。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