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军事历史>一片丹心照大明>第四十七章 计擒喜宁(中)

第四十七章 计擒喜宁(中)

作品名称:一片丹心照大明      作者:阿圣      发布时间:2022-07-22 14:44:58      字数:4317

  于谦于是提笔写道:
  余自弱冠登第,历官台宪,寻奉恩命出抚河南、山西。以寒暑失调致疾,每每发作,咳嗽不止,气喘吁吁,胁下剧痛,坐以达旦,终难成眠。虏寇犯京,奉旨督军,数月劳神,旧疾复发,自思己命将绝。蒙圣上隆恩,降旨命御医董宿诊视,探出病源,以竹沥、茌梨汁调和白芥子诸药,服六剂即愈。董宿见理明而操术精,诊候正而取效速。投剂之余,厥疾应手而愈。既而欲酬之以财而弗纳。不责其报,不受其直,其用心何其厚耶?与屑屑然较辎铢之利,而不以济人,利物为心者,有不可同日而语矣!昔人有种杏挥金而责报者,董宿其近之也。他日术鸣于时,名播于后,必然矣。顾余受董宿之惠而乏报也。固书此以致意云。
  董宿大喜,千恩万谢。自此其名大振,终成一代名医,后世皆赞。
  于谦病愈后,急于整顿军备,以强兵安邦。想到土木堡大明五十万大军,张辅、邝埜等当代明将,为什么如此不堪一击呢。其原因是三大营自成一体,各不相干,号令不一,军纪各异,兵不识将,将不识兵。临战之中,遇敌冲阵,则不可约束,不战自乱。而在九门决战时,由于将不离兵,兵不离将,见阵不乱,厮杀不散,九门之战这才大获全胜。因此,兵制改革势在必行。于是,于谦亲自起草疏章,奏请改革兵制。很快景泰帝降旨:同意兵部所奏罢京军三大营,置十团营的兵制改革方案。
  于谦当即着手组建京军,设置十团营,每营二万人,设都督一人,号头官一人。每五千军士设都指挥三人,每干军士设指挥一人,每五百人设把总五人分管,带领在营操习。各各营皆配置火器,由都督掌管。京营之制为之一变,体统相维,号令一统,兵将相识,行伍整严,士气大振,军力骤增。这个团营制大明沿用了近百年,直到明朝的败家子皇帝嘉靖时,倒退回三大营。
  却说也先逃回塞外,损兵折将,大为恼火。盛怒之下,不禁动了加害明英宗的念头。好在伯颜素来通晓大义,不赞成穷兵黩武。一见也先起了恶念,便好言相劝说:“太师息怒,中国天子乃九五之尊,倍受上天护佑,岂可肆意加侵?况且南朝兵多将广,实力雄厚,俺若杀了天可汗,俺们一无所获,反倒与南朝结下深仇大恨,招来无穷祸害,不如对天可汗妥善处置,从而化害为利……”
  也先听伯颜这么一说,心中一动,问:“如何化害为利呢?”
  伯颜略一思忖,便回答说:“可请天可汗与咱立约盟誓,两国长久和好,然后送他回国,这样两国从此免去干戈之争,而南朝还会盛赞太师的仁德,这岂不是化害为利了么?”
  喜宁这时插言道:“咱们送明朝天子回国之前,何不再向明朝多要些金帛彩缎,珠宝珍玩,要足了东西,再送他回去也不迟呀!”
  也先听喜宁这么一说,大笑道:“这主意不错,再向南朝弄些金银宝贝来。”
  于是,也先调集了三十万大军,打着送太上皇回国的旗号,浩浩荡荡直逼大同城下。在也先的胁迫下,英宗命近侍袁彬上前叫城,讨取金帛犒赏。
  大同主帅郭登在城上见也先毫无恭敬之色,心中生疑,料是其惯用的欺诈把戏,便在城头向太上皇躬身施礼说:“太上皇帝陛下,恕臣郭登重任在身,未能出城恭迎。”
  喜宁扯着尖嗓阴阳怪气地喊道:“郭登,你没听见万岁爷的旨意?还不快快献出金帛彩缎、牛羊美酒,犒赏大军。再磨蹭一会儿,万岁爷可是要生气啦!”
  郭登—听喜宁的话,就明白也先的意图,马上回答说:“太上皇帝,臣郭登职在守边拒敌,哪来的金帛?只有此箭供奉太上皇帝了!”声未落,早已弯弓开张,弦如满月,箭似流星,就听“嗖”地一声,一道寒光射出,天上应声落下一只苍鹰,坠于英宗驾前。那箭正中鹰头,瓦剌兵齐声喝彩。原来郭登心知也先来意不善,正巧一只苍鹰从天空飞过,故此郭登露了一手震惊三军的精采箭术。瓦剌人尚武好斗,尤其崇拜神射手。郭登这一箭力道足、瞄头准,令瓦剌将士大为折服。也先一见也吃了一惊,暗想这郭登太厉害了,看来这次交手又占不了什么便宜,只得引兵撤退,转奔紫荆关。
  到了紫荆关,也先故伎重施,又叫袁彬叫城。守关士兵既不敢施放箭炮,又不敢下关开城。袁彬心中着慌,只得用力擂门。擂了一阵,城门仍紧紧关闭,袁彬竟以头撞门,并将英宗的驾牌向城上亮出。城上兵将见真是英宗驾牌,乃放下吊桥让袁彬由城门闪人城内。守关将领曹泰见了袁彬,一把将他抱住,两人相视良久,泪如雨下。袁彬对曹泰说:“也先并非真心送圣上归国,况且还有个不怀好意的奸宦喜宁在一旁挑拨教唆,曹将军切莫上当,还须早做准备为好。”
  曹泰一听,又悲又愤。袁彬见时候不早,忙说:“下官得尽快出城,以免耽搁久了令也先生生疑,望曹将军好自为之!”
  说完拜别离去。曹泰佯装盛怒,在城头大骂袁彬:该死的袁贼!挟天子以索金帛财宝,真是狗彘不如!我守边将士哪有钱物?惟有赤心烈胆!”
  也先大怒,下令放火烧关,在烟雾之中,拥着英宗车驾远远离去。
  也先再度叩边,引起了九边将士的高度警觉,顿时烽烟四起,急报频传,震动京畿。于谦闻警,当即入朝上奏皇帝说:“也先专以假送上皇为名,索取金帛,抢掠边关。乞请圣上允臣于谦亲赴边塞,督励将士,以图方略。”
  景泰帝闻奏大喜:“得卿亲往,朕复何忧!”当即下旨令于谦往大同、宣府等地巡视边关。
  于谦风尘仆仆,先到大同,与镇帅郭登相见。郭登治边有方,战守得法,于谦见了大为赞叹,于是对大同守备状况不再担心。随即赶赴宣府、独石等地,指点筹划,帮助镇守将帅整顿守御事宜。边关将士见于谦不辞劳苦,亲临边关巡视,人人振奋,抖擞精神,士气倍增。
  于谦针对也先挟上皇劫掠边塞的诡计,传下命令:边关将士军民人等,若见敌军拥太上皇前来,以我大明已立新君多日,我等守边将士不敢开关,亦无金帛奉送之语答复敌军。违者以军法论处。九边军民闻令,心绪这才稳定。于谦记挂京中事务,安排已毕,启程回京。
  也先得知于谦到了边关,关寨将领不再茫然无措,心知于谦已作详尽安排,原定依靠英宗掠取财宝的美梦已破。心道:这于谦是自己的最大克星,懊丧之极,只得暂停骚扰明朝边境的计划。得知于谦回京的消息后,也先这才才深深地长出了一气。
  十二月初,也先在喜宁的挑拨怂恿之下,又纠集了十五万兵马,闯奔紫荆关而来。
  守关总制曹泰见上皇车驾又被推到敌军阵前,心如刀绞,大叫开关迎敌,点齐一千人马就要下关。广宁伯刘安急忙劝阻道:“上皇虽陷敌营,只当徐图设法救驾。现在关下贼兵人多势众,怎可舍命冒险出关?”
  曹泰性格刚烈,一见刘安不同意他出关迎敌,虎目圆睁,须发倒竖,大声说道:“刘帅何言!自古道:主忧臣辱,主辱臣死。上次见到上皇,未能迎驾还朝,竭尽臣子之道,我已寝食难安,今日又见上皇蒙尘受辱,我即便拼就一死,也要迎回上皇。”说完,不顾刘安劝阻,打开城门,拍马冲出关来。
  喜宁一见曹泰跃马横刀,含怒而来,忙对也先说:“太师,我看这明朝蛮子来势汹汹,恐怕是要来劫驾,须得用心提防于他。”
  也先一听,立即吩咐瓦剌兵卒施放乱箭,挡住明军。曹泰见敌军万箭齐发,连声喊道:“我来参驾上皇,不要放箭——”
  只可惜晚了,话音未落,身上已中三箭,其中一箭射穿脖颈。可怜曹将军未能和上皇说上一句话,一缕英魂早已陨落黄泉。袁彬眼见曹泰惨死,悲痛交加,与通事岳谦来到也先面前,厉声诘问道:“太师既然有心与中国天子通好,如何又令人射杀中国将官?如此出尔反尔,反复无常,岂能取信于人!”
  也先也感理屈,张口结舌,无言以对。喜宁却上前狡辩道:“此将官之死,怨不着俺家太师。他出城之时气势汹汹,哪里是来参驾,分明是想劫驾,怎能不加提防?况且太师下令放箭,只不过是警告于他,要他勒马缓行。谁料他天生薄命,竟撞在箭矢上,也是非天意?”
  袁彬一听,气得七窍生烟,怒火中烧,一时竟说不出话来,只得和岳谦忿忿退下。回到英宗的行帐之中,岳谦对袁彬说道:“也先原本就是一只凶狠虎,该天杀的喜宁则是一只狡诈的狐狸,狐假虎威,虎借狐诈,狼狈为奸,危害匪浅。若要万岁爷平安归国,非得除去喜宁这条狡猾的狐狸不可!”
  英宗目光含泪,轻声说:“朕早已察觉此逆贼为虎作伥、卖主求荣,如果不除此贼,朕与卿等皆难安生。袁爱卿可悄悄代朕写上两封书信,一封奉与太后,一封奉与当今皇帝。将朕之处境详细说明,也好让他们妥为筹划回銮之计。”
  袁彬领旨,暗中将信写完。英宗肴罢,差岳谦带信秘密离开,送往京城。
  岳谦带了数人,风餐露宿,昼伏夜行,十几日后潜行至居庸关。到了关前,城上兵卒远远望见几个人身着胡人装束,以为是瓦剌奸细,未加询问梗搭弓放箭。岳谦见乱箭射来,正要向守军通报自己的身分,却已被二支箭射倒在地,饮恨身亡。其余两三个随从逃回塞外。向英宗诉说了岳谦的死讯。
  英宗闻知岳谦身死,黯然神伤。他思归心切,又命袁彬密写旨书二封,准备扈从总旗高磐送回朝中。高磐原为边卫忠勇总旗j擅长走路,一日能步行二百余里。英宗时常派他秘密潜行于塞外之地,打探瓦剌及明朝国内的各种消息。高磐听了英宗的吩咐,面带难色,上前奏道:“圣上容禀,此旨微臣实难带还朝中。”
  英宗一愣,问道:“这是为何?”
  高磐说:“上次岳谦送书,不幸被居庸关守军误伤而死。奸宦喜宁得知后,断定所送旨书对他无益,因此在也先跟前进言:‘再有人回返南朝,必要搜检全身之后,才能给予号箭放行,而且途经各路口,军兵都将仔细盘查。若无号箭,即是私逃,径直拿去剥皮抽筋!’故而此旨书实难蒙混过关。臣并非怕死贪生,只恐耽误圣上大事。”
  英宗这才恍然大悟,沉吟半晌,无计可施。高磐见上皇苦恼,又启奏道:“若定要带书回朝,臣请劳烦袁彬重以小纸细字作书一封,臣已思得带书回京之密法。”
  英宗于是命袁彬依其所言,重写一书。袁彬精于笔墨,方寸片纸书上小字,顷刻写完,递与高磐。高磐跪地捧接,又用薄羊皮一块将御旨密包好,抽出腰间尖刀,将刀尖以火灼过。就见他左手持刀,目光如炬,手起刀动,在自己右臂上划开了一个足有半尺长的口子!顿时鲜血如泉淌了出来。可高磐面不改色,手不发抖,慢慢将羊皮旨书纳入肉中,再用金疮药敷上伤口。外表看去,只见血迹刀伤,不见藏书痕迹。英宗与袁彬不禁连连叹息,不忍再看。临行之时,英宗嘱咐高磐:“爱卿一路小心。回至朝中,若皇上不坐朝时,务必见尚书于谦陈明朕之情形。此人足智多谋;令其设计除去奸宦喜宁,也先无人引导教唆,朕归国有期!”
  为了取得令牌号箭,英宗让袁彬到也先那里,谎称太上皇要派高磐等返回京师,诏谕朝中君臣多送金银珠宝厚赠也先。也先一听要为他索取财物,正是求之不得,非常痛快地应允下来,将令牌号箭给了高磐。高磐有了令牌号箭,一路畅通无阻。沿途遇上瓦刺兵将盘查,高磐便哄骗他们说:“我此去南朝,带回的全是金银宝贝,自然少不了送些给你们。”
  钱能通神,即便是空口打哇哇,也使得那些瓦剌兵将十分欢喜,对高磐毕恭毕敬。高磐就这样顺利通过了瓦剌军士上所设关卡,进入明朝境内。过了边境,高磐快马加鞭,忍痛奉御旨驰还京城。
  高磐来到皇宫外面,本欲先去上朝面圣,因景泰帝已经退朝,想起太上皇有话在先,于是径直奔兵部堂而来。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