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悬疑武幻>旷古穿越>第201章长城大运河

第201章长城大运河

作品名称:旷古穿越      作者:绿叶草根      发布时间:2022-07-03 15:01:25      字数:3224

  钱塘江潮是世界三大涌潮之一,是天体引力和地球自转的离心作用,加上杭州湾喇叭口的特殊地形所造成的特大涌潮。余亚飞诗云:“钱塘一望浪波连,顷刻狂澜横眼前;看似平常江水里,蕴藏能量可惊天”。潮头初临时,江面闪现出一条白练,伴之以隆隆的声响,潮头由远而近,飞驰而来,潮头推拥,鸣声如雷,顷刻间,潮峰耸起高高的水墙直立于江面,喷珠溅玉,势如万马奔腾。
  中秋佳节,白天同凡人观潮,晚上在钱塘江北岸观潮台开会,为了学习人类,宇宙高层日夜繁忙。万里长城、中国大运河,都是世界级别的浩大工程,是中华文化中华文明的样板和象征,宇宙高层对长城大运河的研讨,在余杭中国潮乡盐官古镇观潮台举行,任烛主持。
  任烛:“长城在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长城的产生和发展和中国古代的整个军事发展同步前进,对于研究古代军事作战思想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修筑长城,是针对西北边地军情所采取的积极措施,是化被动为主动的事前防御。需要强调的是,长城的防御作用不是一般人以为的‘不被攻陷’;其真正的用处在于——入侵者或许能集中力量偶尔攻破一两个关口、闯入内地,但只要整段长城还驻守有强劲的军队,入侵者就始终面临被阻击、伏击而无法回家的危险。尤其是,长城扼住了燕山和太行山北支各个交通要道,游牧民族的骑兵纵然破关而入,但只能对内地实施骚扰,而他们的后勤根本无法通过关口输送进来,故而无法在内地立足、从而动摇中华帝国的根基。癣疥之疾再重,也侵入不到膏肓,这是长城存在的根本意义。大运河如同长城,饮誉世界,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运河的开通,促进了城市发展,江都、余杭、涿郡等迅速繁荣;维护了国家统一,促进了中央集权稳定。”
  正义神左宗棠:“长城(theGreatWall),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事,是一道高大、坚固而且连绵不断的长垣,用以限隔敌骑的行动。长城不是一道单纯孤立的城墙,而是以城墙为主体,同大量的城、障、亭、标相结合的防御体系。”
  秦始皇:“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发生在首都镐京(今陕西西安)的著名典故‘烽火戏诸侯’就源于此。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互相防守,长城修筑进入第一个高潮,但此时修筑的长度都比较短。”
  汉武帝刘彻:“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明朝是最后一个大修长城的朝代,今天人们所看到的长城多是此时修筑。”
  文更星:“根据文物和测绘部门的全国性长城资源调查结果,明长城总长度为8851.8千米,秦汉及早期长城超过1万千米,总长超过2.1万千米。现存长城文物本体包括长城墙体、壕堑、界壕、单体建筑、关堡、相关设施等各类遗存,总计4.3万余处(座/段)。”
  李世民:“1961年3月4日,长城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12月,长城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2020年11月26日,国家文物局发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长城重要点段名单。”
  盘古:“泥土、石头、树枝、砖头,塑造了形态各异的长墙,无数个零散而普通的个体凝聚成一个两万千米长的强大整体,这大概就是中国人说的‘众志成城’。”
  正义神左宗棠:“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吞并六国,统一天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国家。为了维护和巩固空前统一的大帝国安全,秦始皇陆续采取了一系列国防建设和边防守备的重大战略措施,其一就是大规模修建万里长城。秦始皇三十二年(前215年),大将蒙恬率30万大军北击匈奴,取河南地,其后筑起‘西起临洮(今甘肃山尼县),东止辽东(今辽宁省),蜿蜒一万余里’的长城。自秦始皇筑长城之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
  妇好:“根据当时的历史环境,长城确保了边防的巩固和国家的安全,给中原农业的生产提供了一个稳定的环境,就如《过秦论》中所说:‘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抱怨。’”
  智慧神诸葛亮:“汉初,匈奴乘华夏战乱,越过秦大将蒙恬所筑长城,和汉帝国以战国秦、赵、燕长城为界对峙。由于长城年久失修,北方守军稀少,因此,强大的匈奴不断进入长城以内掳掠。但是,就是这样一条破烂不堪的长城,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军事防御作用。程不识是驻守长城的名将,治军严厉,只要他戍边匈奴就不敢来犯。其后卫青、霍去病、公孙贺、公孙敖等出击匈奴,均以秦、赵长城为进攻退守的主要据点。”
  曹操:“汉武帝登基后,连续发动多次对匈奴的战争,将其驱逐至漠北,修复了蒙恬所筑秦长城,又修建了外长城,筑成了一条西起大宛贰师城、东至鸭绿江北岸、全长近一万千米的长城。此时战国时期的秦、赵、燕长城才被放弃,其军事防御作用也随之终结。汉武帝修筑长城驱逐匈奴,对维护西汉帝国的安全起了很大的作用,同时也维护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和安全,有着非凡的历史意义。”
  妇好:“为了对付来自漠北突厥的南下袭扰和掠夺,隋文帝杨坚自建国伊始,就把修筑长城、巩固边防,视为重要国防政策。隋炀帝杨广即位以后,除了继续防御北方突厥的袭扰之外,还要着力对付来自西北方面吐谷浑的侵袭,为此曾先后两次修筑长城,动用劳力之多隋代前所未有。”
  盘古:“自开皇元年至大业四年的28年中,隋朝两代统治者先后7次调发近200万劳力,于北部和西北部边境修筑长城、增建城垒,在前代北魏和周、齐修筑长城的基础上,使东迄紫河,中经朔方、灵武之境,西至榆谷以东的长城、筑垒,基本连成一线。”
  李世民:“长久以来,‘唐代无长城’在学术界已成定论,但唐代确实修过长城,不过与传统意义上的‘拒胡长城’不同,建筑这条长城是为了统一战争。”
  任烛:“宋长城西起山西省岢岚县青城山,东至荷叶坪山。岢岚境内现存的38千米宋长城墙体全部由片石砌成,保存完好处高约4.2米,顶宽约1.6米,有些段落保留着30厘米左右的女墙,有的地段还有炮台遗迹。附近散落有大量宋朝瓷片,有的地段发现有炮台遗迹。”
  寿闯:“金长城开始修筑于明昌五年(1194年),因旱灾及张万公等大臣反对而停建。”
  李贽:“明长城是明朝在北部地区修筑的军事防御工程,亦称边墙,区别于由秦始皇所修的万里长城。”
  盘古:“虽然清代有过康熙的‘不修边墙’令,但只是形式大于意义,实际上清代长城的规模相当大,且地域跨度之大空前,其修筑范围基本包括了淮河以北所有省份,黄河以北尤为密集。清长城与明长城及历代长城不同,是用于对内血腥镇压农民起义和民族起义的工具,对内而不对外。清长城相对粗糙且保存不多,作用单一,故而很少提及,更无法同明长城比肩。”
  李世民:“在辽金时期,为了防御蒙古人以及其它游牧民族的侵掠,在北方草原上挖掘了好多条壕堑,以阻止骑兵的逾越。由于草原地区多沙无法夯筑,不宜修筑长城,故而挖掘壕堑,在《金史》中明确地称之为壕、壕堑或界壕。在壕堑附近筑有城堡以屯军,由壕堑和城堡组成完整的边防体系。”
  任烛:“王国维撰写《金界壕考》明确指出,金代只称之为界壕、边堡,后人才把边壕称作长城。《新中国的考古发现与研究》、《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卷》等权威著作,均称金边壕,而不称金长城。现在有些人故意把边壕称作长城,如称:‘为了防止蒙古族的侵袭,金开始在北部边界修筑长城,历史上称之为界壕’,‘金朝所修长城,史称之为界壕或边堡’。”
  文更星:“这种说法不仅违背了历史记载,而且混淆了长城与边壕的界限。长城与边壕在构造上是不同的,长城是在地面上修筑的高墙,以墙体阻止骑兵前进;边壕是在地下挖掘的深沟,以壕堑阻止骑兵逾越。长城与边壕都属于边境地区的军防工程,其功用相同,然而性质却不相同。将边壕说成是长城,完全混淆了长城与边壕的不同性质,仅功用相同即视为长城,显然于理不通。”
  任烛:“长城大运河的重大意义不言而喻,但是秦朝、隋朝都是二世而亡,不是长城大运河不好,而是统治者未能量力而行。”
  李世民:“秦朝修筑长城,本来已过度消耗国力民力,还有修筑秦始皇陵墓,人民怎么承受得了?隋朝修筑长城、修建大运河,还要对外发动战争,岂不天怒人怨?”
  盘古:“过犹不及,千古哲理。”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