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成败人生路>第七章、徐晓云有意来沿江 向河渠违心娶凤莲

第七章、徐晓云有意来沿江 向河渠违心娶凤莲

作品名称:成败人生路      作者:赵安庆      发布时间:2022-06-29 08:10:20      字数:10918

  曹老师回校不久,就让褚国柱送来好些书。
  这一天,向河渠正在队里锒垡(用钉钯碎土),虽说大队宣传队根据老营长的提议,两次让他去宣传队编写文艺宣传材料,他都谢绝了。严峻的社会现实使他不敢到宣传队去过那莺歌燕舞的生活,他是个“历史反革命”的儿子,社队两派夺权斗争还没结束,要是自己到宣传队去,万一有起事来,家庭出身正好成为人家攻击的目标,自己何苦寻那个虱子头上挠呢,这是第一;第二,凭现在的心绪,编节目更是编不出个好节目来,长歌当哭,要是让他大哭一场也许能泪流成河,然而泪水聚起来还是泪水,不是戏。
  队里照顾他跟老年组拾拾拣拣棉花,干不了几天又觉得闷得慌,当然那闷的主要原因是内伤还没痊愈,但精神的内伤永无愈日也是原因之一。他想挑担,队长无可无不可,可劳力组的社员都不肯他挑,说是伤不养好是一世的害。箩儿簸箕说了许多,才让他浇浇粪、锄锄草塘泥。锒垡的活儿说重不重,说轻不轻,沙壤土一钉钯,泥就碎了;死黄泥天干一钉钯,铛的一声,如锒头打铁,震得手臂生疼,一块大垡头碎不了四分之一,潮的一钉钯一个坑,非千刀万剐就没法弄碎。这块田是沙壤土,向河渠又跃跃欲试,劳力们才吸收他入了伙。
  褚国柱的到来,被民兵排长周兵看见了,说:“小叔台,街上那个姓褚的来了。”向河渠转身一看,可不是么,褚国柱正从田埂上走来呢。于是将钉钯往田里一竖,对周兵说:“我回去一下就来。”就向田埂走去。
  人还没到田埂呢,褚国柱就关切地问:“伤好了吗?”
  “谢谢你,好多了。学校情况怎么样?”两人汇合到一起,然后向北回家去。
  “学校里的形势一直很好,经过较量,对方……”一条五十多丈长的田埂上只听得褚国柱在滔滔不绝地说着。得知原来跟他走的一群同学都安然无事,使他内心有所安慰,至于两大派的斗争,他已无所谓了,输又如何,赢又怎样?
  到家了,向河渠开门让进褚国柱,边给他倒开水边说:“褚主任光临寒舍,可真难得啊,请坐,喝水。”
  俗话说听话听声,锣鼓听音,褚国柱还不知道向河渠为什么要这样说么,他也是哑巴吃黄连,有说不出的苦哇。他很注重跟向河渠的友谊,一方面母亲不知多少回给他讲过向先生在反动派的杀人场上保下他爸爸的故事,固然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另一方面他本人与向河渠从小学到高中十几年的同窗之谊也起着重要作用。褚国柱不止一次告诉妈妈,他同向河渠最要好,不过也同他母亲一样非常怕事。徐晓云被诬陷为“特嫌”时,他恳切地要求向河渠与徐晓云划清界限;向河渠的爸爸被揪进牛棚,并扣上“历史反革命”的帽子,又吓得他疏远了老朋友。两年多的特殊运动使他认识到政治舞台上的戏不好唱,他必须像鲁迅先生说的横站。对方的人们到处在找岔子,自己内部张仕飞一伙也在虎视眈眈。他也想过不当这个梦主任,可又怕真的不当了,他得罪的那些人以莫须有的罪名肆意整他,三人言市上有虎就有虎,到那时自己手上再没权,很难设想情况将会怎么样。
  另外说句不可告人的话,假使将来能因此当上革委会主任、付主任的,留在学校里,转为国家干部,也不是不想的。因此他处处小心,不让那帮乌眼鸡也似的家伙们吃掉他。向家出事以来他心里想来又不敢来,这一回要不是曹老师请他捎书,徐晓云盯着他要插到沿江来,还不一定来呢。向河渠的话,他不怪他,各人自有一本难念的经。他将曹老师的信递给向河渠后就去把自行车上的大书包拎到桌子,从中取出一本又一本各式各样的书:《红楼梦》《镜花缘》《唐宋传奇》《今古奇观》《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怪现状》《反杜林论》《自然辩证法》《怎么办?》《法德农民问题》《卡尔•马克思》《马恩书简》《费尔巴哈哲学史著作》《诸葛亮传》《孙子兵法》等等。
  他边取书边说:“哎唷,河渠,曹老师就差没把他的书橱给你搬来啦。”
  向河渠正在专心致志地阅读老师的来信,没有搭话。
  其实老师信上的话并不多,最重要的内容是“古人说得好,‘公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在社会上争生存求发展,就必须认识社会,把握规律,而要做到这一点,仅凭自我实践还不够,还得靠理论的指导。理论是暗夜行走的灯塔、大海航行的罗盘,也是入山取宝的钥匙。请记住斯大林的这句话‘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其余的就是上次谈话的要点。当然信末的那句话“奉上五十元,聊助油盐酱醋之费,望勿拂却我们(我和倩云)兄嫂之意。”也是重要内容之一。
  向河渠读完信,看看桌上二十多本书,他百感交集,激动地说:“回去替我郑重地向曹老师、任老师说声谢谢。我不写回信了,他们的深情不是片纸之书可以说清的。钱请璧还,我还能过得去。”
  “曹老师知道你会推辞,但不许我带回去。他要我告诉你,他的工资已恢复了,钱,他不缺。我说你就收下吧。”
  “我——”
  “曹老师问,在他被关押期间,你借看守之机给他送吃的,送‘参三七’‘云南白药’,他拒绝过你吗?你不肯收,他心里会好过?”
  向河渠无可奈何地说:“哪能这样有来有往呢?也罢,我给他回封信。”
  在向河渠写回信的工夫里,褚国柱内疚地说:“自伯伯出事以后,我还是上回捎信来过一趟,至今没来看看。大妈一定会说我忘了你们了。当然这应该怪我不好。不过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你总会知道我不是心里没有朋友,特别是没有你的人,我有我的难处。”
  “褚主任,我没有怪你。”向河渠停住笔,缓缓地说,“咎由自取,我爸爸的事怎能连累你呢?你不能常来,我能理解,不强求。要是因为我家的事影响了你的前途,那才是我终身的遗憾呢。再说了,就是你天天来,我爸的罪减不了一分,为什么要怨你不来呢?”
  向河渠的话击中了褚国柱的要害处,他咽了几口唾液,扯开了话题说:“除了送书,还有一件事要跟你商量一下。”
  “什么事?你说。”向河渠边写信边答复。
  “是这样,徐晓云跟我说她要插到我社来。”
  “喔——”
  “今年知青下插任务,我校分在袁桥、戈堡、鄂垡三社,我们公社是临江中学的知青。”
  “嗯—”向河渠叠折起写好的信,慢慢地灌进曹老师的原信封内,没说什么。
  “我问她为什么要插到我社来,她反问我‘怎么了,不欢迎’?我说不是欢迎不欢迎的问题,是县里没有这个计划,除非是投亲靠友,她说:‘就投亲靠友呗。”我问投靠谁?她说:‘投靠你。’你看,真抓不上手。我把她找到没人的地方问她:‘你告诉我老实话,可是插到河渠家去?’她还是不直接回答,反而问我:‘是怎样,不是又怎样?’我告诉她:‘真插到他家去,我头叩肿了也要让你去。’她眉毛一竖说:‘你不要这样坏。上回人家要揪我,你问他可在同我谈恋爱,这回我要插到沿江去,你又来跟我说这一套。我不和你说别的,只说我不插到他家去,但要插到沿江去。你这个主任说起来不忘友谊,我到要看看你是嘴说的还是屁眼儿说的。’你看她。曹老师也对我说,说是你让我照顾安排一下,让她插到我们沿江来。”
  “是的。她认为沿江比那几个公社经济条件好,希望到这儿来。我什么时候能见到你,不知道,所以曹老师来时我就拜托他跟你说一声,方便呢,照顾照顾,有困难呢,不勉强。”
  “这么说是真的了?”
  “什么真的假的,我就是这样说的嘛。”
  “不是,我说的是你俩的事。”
  向河渠苦笑笑说:“说什么呢,没有的事。”
  “这又何苦,到现在还瞒着,其实我早就看出来了。这样吧,”褚国柱作结论似地说,“我到公社出个东西,点名要她,校里再向县里打个招呼,是不是一下子就插到你家来?”
  “我们队是全大队有名的后进队,插到这儿不害了她?到跃进、新建、曙光找个条件好的队为宜。”
  “又何必再烦两回手脚呢,叶世兰就准备直接插到沙忠德家去嘛。”
  “人家是人家,我们不行,我们同人家不同,我们不是……”越想解释就越解释不清,向河渠真有些急了。
  褚国柱呢,偏又想岔了,以为向河渠是因为眼下家庭处境太差了,徐晓云插到他家来会委屈了人家,于是说:“别说了,我理解你的意思,这样也好,我去跟公社商议一下,看能不能插到红旗去,那个大队收入高。”
  褚国柱走后,向河渠又回到田里干活儿。晚上放工后找了一块二尺多长五六寸宽的木板,取了两根七八寸长的短棍钉在卧房前壁上,将板放到棍子上,再用两根细麻绳拴在短棍头上,络住木板,吊在边檐上,成了一个简易书架,然后将曹老师的书一本一本地排列在书架上。边干边想梨花要晓云当替身,曹老师的话,褚国柱的话;回忆着徐晓云跟他的接触,同学的玩笑;回忆着晓云的泼辣劲儿和这次强迫他离开工地宿舍的情景,心头不禁激起一阵阵热浪。说真的,向河渠不是圣人,他的情感也很丰富,正如徐晓云有一次叹着气为向、王两人的好事告吹所评价的:“你呀,道人,不少人说你呆板、没感情,我看啊,你才真是个多情痴情的人呢,可惜呀—”他确实是个多情人。要是实事求是地发掘他对徐晓云的感情的话,他在真诚地爱恋王梨花的同时,也将徐晓云刻在了肺腑上,甚至有过与晓云相爱的念头。
  说向河渠会丢下王梨花爱上徐晓云,好像与他的为人全然不合,可却是事实。原来王梨花为避人耳目躲到宣传队后,委托徐晓云转达她的情感。谁知没多少时日徐晓云对向河渠的好感日增,越走越近,常常形影不离。一远一近,感情这东西自能乱人心智,以致动了爱晓云的念头,直至互聊家庭情况时得知晓云已许配了人家,对方家长是她爸的领导,对方也很喜欢她,并于六五年考上了大学,才打消了念头,就是这会儿也正想着她呢。不过想尽管是想,但一想到现实,就只好无可奈何地摇摇头,似乎要将这不切实际的想法甩出脑海之外去。
  一直是愁眉不展的向妈妈这几天也露出了笑容,原来向河渠已答应了与童凤莲的亲事,长期以来母子间的争执结束了。知儿莫如母,自老头子被那些没良心的家伙关到牛棚以后,特别是从北边那个叫梨花的姑娘家回来以后,孩子整天眉头紧锁,心事重重。妈妈知道老头子的遭遇在儿子心头罩上了阴影,几次在夜里听得儿子在梦中说“不能连累她”“不要瞎想,韩家好的,没罪受,还能救你爸”“我,你别管,有法子的。”……虽然不太明白,但也能猜得出梨花姑娘的父亲跟这儿一样也遭了难,有个什么韩家能救,但要梨花的人,儿子在劝那个姑娘。
  妈妈很担心这样下去儿子会被忧愁拖垮,老头子的事情一时无法可想,不用说劝儿子,自己还劝不了自己呢;对女朋友的想念,既然姑娘另嫁能救她父亲而我家却不能,儿子知道这一点,那么这时重提凤莲的亲事,儿子就会答应了,答应后就早点娶过来,一结婚就能医好儿子的心病了,儿子的心病一好,那点内伤算不了大事,容易好。再说这事一了,姐姐的担心、莲子的疑虑就全没了,还能得到一个帮手,真是一举几得。只是怎么跟孩子说呢?她踌躇了几天。因为过去总是一提就火冒三丈,想从那姑娘家处境入手,又怕触动儿子的痛处,想来想去,还是从凤莲本人的好处说起,这样可以借儿子梦中的秘密来探探儿子的心思。
  其实向妈妈过虑了,因为向河渠早已打定了主意,还用得着老人家宣传凤莲的好处吗?这时的向河渠只有一个想法:答应妈妈的要求,从而切断梨花的犹豫,解除她的后顾之忧。
  母亲胜利了。不过当妈妈的从儿子的神情上明白儿子的心病还在。凭心而论,那姑娘断文识字,来就帮自己烧火、切猪草,秀气又懂事,老头子成了反革命,她倒更亲热了,确实是个百里挑一的好姑娘。只是自家是泥菩萨过河,自顾自还顾不过来呢,哪来的力量去顾她家,而那儿又有个韩家能帮她家,自然是到韩家去胜过到我家来了,于是劝说道:“渠儿,别难过,我知道你的心。那姑娘是不错。”她说了她许多好处后说,“假如我家娶了她,哪个去救她爸?我们总不能只顾自己,对不对?你梦中说的韩家能救她爸,自然是去韩家好了。她去韩家,你娶凤莲,两全齐美。姑娘是好,莲子也不差呀,除了不识字,哪一桩也不比她差。”
  “妈,答应你了,还要我怎样呢?”向河渠烦躁地打断了妈的话头。
  “好好,好,妈不说了。呶,这是她的照片,你看看。”说罢她上街卖蛋去了。
  趁热打铁是向妈妈的想法,她当天就到姐姐家去了,饭后不一会儿就到了家。一到家就把儿子从地里叫回来,说:“孩子,也怪妈和你丈母太封建,你俩的亲事订下二十多年了,两人还不认识。刚才跟你丈母商议了一下,今天你就同我去,你俩见见面,见了面你们就知道不是妈妈骗你们的了。”
  “你看着好就好,我用不着看。”早上妈妈将凤莲的照片放在他面前,虽然没有仔细端详,但也看了一眼。假如照片是可以信赖的话,应当说各有千秋。凤莲面容偏圆,梨花略长,凤莲身形不像梨花清瘦,说不上谁更漂亮,只在心里有情无情,在他看来即便是天上仙女也比不上他心中的梨花,正如他在诗中所说的:
  冰清玉洁雪样白,淡淡香气透胸怀。虽无牡丹骄贵容,雅、素楚楚惹人爱。
  古典书籍、孔孟之道对向河渠的影响是很深的,浓妆艳抹的女人他不屑一顾。广泛的求知欲促使他在书海里遨游,连与本班的女同学接触都不多,要不是这场运动,他跟本班的凌紫娟、叶世兰等女同学异日相逢,也只能形同路人,更不用说与王梨花这样低年级的同学谈情说爱了。正因为如此,当王梨花闯进他的视野并潜移默化,在他心中占据位置后,这个形象就再也无法磨灭。有人说过感情不是评先进,哪个先进就跟哪个感情好。这是真的,再漂亮的女人也换不去他心中的她。
  可是妈妈似乎不怎么了解儿子的心,她坚持要儿子马上就走。其实不是妈妈要儿子去相亲,而是凤莲要看看这位即将成为丈夫的男人究竟是个什么模样?是不是如同这两三年来好鼓唇弄舌的人所嗤笑的一粪桶高两粪桶粗的斜头老儿;还有近来听人说向河渠有了对象,说得有鼻子有眼儿的,有人亲眼看到那女生来看人家。凤莲跟妈吵了一通,说这家教师托人提亲,那家木匠求人做媒,都被你回掉了,说什么姐妹之间说好了的,不好改口。现在呢,人家有了对象,我这儿错过了良机,不害了我一世吗?虽然说姨娘让她吃着定心丸,说是除了她,谁也进不了她家门;虽然说慧姐也极力劝告她,说她弟弟是个书呆子,除了书,谁也不会爱,请她放心,但她还是不放心。
  痴心的女子负心的汉,谁知道这个姓向的是个什么样的人?要是真有情,为什么不来?自己倒渴望见到未来的丈夫,他就不想见见他的未婚妻?她不识字,听说识字的人肚子里墨水一多就变坏,会耍手段出鬼点子。她怕“痴婆娘等汉,越等越暗”误了自己终身。老实说,她对向河渠什么感情也谈不上,姨丈变成历史反革命被关了起来她也知道,但是一个从小受到严格管教,心目中谁的影子也没刻上的姑娘,除了安于命运,你说她又能怎么的?姨丈被揪她流过泪,向河渠不上学了她无所谓,反正种田也吃饭,关键的问题是她记忆中只有姨娘来去,向慧、向霞也常来,就是见不到向河渠本人,心里总觉得不踏实,成与不成都无所谓,但得下个结论。今年二十五了,在队里算大龄女孩了,不能再拖下去。
  这一回姨娘来跟母亲叽叽咕咕的不知说了些什么,妈妈只是连连点头,凤莲忍不住了,她说:“姨娘,风言风语的我听了不少,强摘的瓜不甜,你不要逼他。”
  向妈妈满面含笑说:“莲子,我没有逼他,真的,是他自己同意了的。”
  “他怎么不来的?”
  “这个——”
  “姨娘,你疼我,我知道。”凤莲红着脸说,“不是侄女儿不懂规矩说些不该说的话,结亲这样的大事,他是个男子汉,也像我们女伢儿一样不见世面,没有个态度和说法?再说人家说的闲话……”她把人们说的有对象的事情说了一遍。
  向妈妈承认到她家来的学生中有男有女,是听说老头子出事了,前来了解情况的,不是来相亲的。他们来后还帮出了主意进行解救,不是他们帮忙,老头的事也没有这么缓和得快,至于他本人没来,向妈妈转向凤莲妈说:“他姨妈,孩子间不让来往可是你先提出来的,说是不要好在前头,我们有什么呢?只要你叫他来,他还不连跑带溜的来了?”
  凤莲母女俩都知道这是真的,童妈妈说:“那倒也是。好吧,叫他今天就来。莲子,你上街去看看可有肉卖……”
  叫向河渠下午就去,就这么定下了。
  向河渠不想去,无奈向妈妈只好把实情说了出来,向河渠又好气又好笑。是啊,新社会成立都快二十年了,这儿封建堡垒还依然故我。亲事说了二十多年,双方当事人还不认识,怪谁呢?要是小两口从小就亲亲热热地相处,像书上说的耳鬓厮磨、青梅竹马的话,也许与王梨花的这一幕悲剧就不会发生呢,事到如今也只得这样了。妈妈叫他换身衣服,特别是下身穿的那条打了补丁的罩裤。记得王梨花也曾叫他不要穿了来校里,他俩要拍张合照,罩裤上打补丁,拍到照片里,是有些不好看。那一次去校里自然没穿那条裤子。今天呢?他却不高兴换,说是“她看的是人还是衣服?看衣服到街上看去,供销社里有的是”。硬是没换。
  黄昏前娘儿俩来到童凤莲家。向河渠还是十多年前姨爹去世时来过,那房前的柿子树还依然健在。自那以后,每年只有姐姐向慧妹妹向霞,或者妈妈从这儿将柿子带回来,而那柿子树却只在吃柿子时才偶尔想起。当年爬树摘青果的小家伙第二回经过柿树下时已长成小伙子了,如今他百感交集地跟在妈的身后从树下经过,向站在门前欢迎他的姨妈、姨兄、姨嫂和姨妹走去。眼前都是熟悉的亲戚,那位当年用竹竿捅他,不许摘青果的小姐姐到哪儿去了呢?
  姑娘家,特别是农村里没见过世面的姑娘家是相当害羞的。虽然在姨娘面前说了硬话,但当对方真的来了,她又羞的躲到锅堂门前只顾烧火了。暗影中窥见这位当年跟她抢灯的小冤家,自大婆婆死后快十年没见面了,他并不像个别人所嚼舌的那样长得丑,面容比哥哥要好看,同哥哥站在一起,个子差不多高,而自己比哥哥矮半头呢。见侄子在他膝盖上坐着,两手像爬树那样勾着他的颈子,他耐心地回答着小家伙的怪问题,同时也亲热地跟哥嫂攀谈着,内心的疑虑就消释大半。
  饭菜都煮好了,她仍然坐在灶门口,嫂嫂小声叫她坐到桌上一起吃,她怎么也不肯去。嫂嫂悄声说:“傻妹子,人家来了,你总不能不露面吧。”
  她也悄声说:“现在就坐在一起吃饭,不羞死人啦。至于露面——”她沉吟了一下,耳语说,“你让哥哥把碗送进来,然后你喊我搌桌子。”
  嫂嫂笑点着她的额头说:“鬼丫头,点子不少。”
  凤莲的嫂嫂来到堂屋,她满面笑容地对向妈妈说:“姨娘,刚才我去喊她来吃晚饭,她怕丑,说是难为情死了。真没出息。”
  向妈妈赞赏地说:“这正是惹我欢喜的地方,我家莲子庄重、稳重,不是草头神。不过都是家里人,不必怕丑。莲子,过来一起吃嘛。”
  “姨娘,您先吃吧,还有蛋汤没打呢。”凤莲喜孜孜地答应着。
  童大妈见景抄起筷子说:“随她去好了,她姨娘,渠儿,我们吃。”
  送蛋汤上桌,算是两人重逢后的第一次见面,搌桌子是第二次露面,凤莲心头“怦怦”直跳,满脸通红,低头而来低头而去。不露面她怕河渠生气、见疑,真见面又确实难为情。其实她不能理解此时此地向河渠的心情。他无意端详未婚妻的芳容,来的任务是为给人家看,让人家放心,他是为完成任务而来的,如此而已。
  第二天不见了像章和钢笔,这可使向河渠大吃一惊。他告诉妈妈,妈妈却不重视地说:“像章有什么用,你那么一大堆,能当饭吃。钢笔嘛,现在也用不上。”
  “可能掉在姨妈家床上了,像章大概是小祥拿去了。不行,这两样东西很重要,妈,你一定要帮我把它找回来。”
  “别没事找事做了。去,把你爸喊回来,我有事跟他商量。”向妈妈不满意地吩咐说。
  向霞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哥哥对几样东西特别宝贝,那钢笔她曾在桌上见过,是一支她没见过的好笔,上面刻着“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锲而舍之,朽木不折。吾儿勉之父字”,估计是王梨花的爸爸送给女儿的,王梨花送给了哥哥。现在见哥哥焦急万分,更使她坚信不移,于是顽皮地笑着说:“哥,我包你物归故主,你谢我什么?”
  “你——”向河渠有些不信。
  向霞说:“不信我们走着瞧。”随后她对妈说,“妈,我看嫂子去,问她这下子可放心了?”
  向河渠答应了亲事,并与凤莲见了面,让母亲放了心。她知道儿子不是在哄她开心,而是因为那姑娘为了她父亲只能嫁给救她父亲的人。除开那位姑娘,凤莲是最合适的人选。当然那个常来的胖姑娘也是儿子所喜欢的,但人家有对象,而且在上大学,比儿子强多了,所以儿子只能选凤莲。不过什么事情都是可能发生的,要是两个姑娘中的任何一个有了可能嫁给儿子的条件出现,儿子的悔婚还是可能的。
  这几个月来的观察,她对儿子跟两位姑娘的感情深浅了解得太清楚了,现在最好的办法就是尽快地把喜事办了。她将她的想法跟老头子说了,一个没法克服的现实就是没有钱。大女儿出嫁虽说没有置办嫁妆,但或多或少总要用几个,老头子工资被卡住后,家中真是连买油盐也难了。娶人家姑娘,就是姐姐不争彩礼,总不能一个钱不花吧?还有拿什么办喜酒哇?另外儿子的内伤还没好呢。老医生说,从河工上回来的李医生告诉他,儿子好像受精神上的刺激,在寻求用拼命干活来排解内心的痛苦,建议要劝劝他。老医生说:“看来受刺激不是我的事情导致的,估计是因为同王庄那位姑娘的分手造成的,这种事急不得,得慢慢来。”向妈妈把和儿子去看凤莲的经过细细说了一遍,老医生说:“现在看来孩子还没有走出分手的阴影,别说没钱,就是有,眼下办喜事也不是时候。这孩子不是喜新忘旧的主儿,不可能同意在这当口结婚的,还是等一等吧。”向妈妈想了想,觉得也只好等一等了,即使将来有变化,只能听从命运的安排了。
  谁知这一等就是一年。这一年中,向河渠的伤渐渐好了,从下半年起又进了劳力组干起了力气活儿。大家挺照顾他的,比如挑粪,总是让他出池,不让他直接挑;犟不过时,路远一些的必定有人跟他挑串担。
  这一年中徐晓云在红旗九队过得也挺开心的,每个月总有一两回来看望向河渠,给他带来王梨花的消息和自己在队里的趣事。
  王梨花那儿呢,父亲的境遇大为改善,只是不能自由。向老医生呢,除了劳动还是劳动,住在牛棚里,每周允许回家一次,临时有事也肯请假,从六九年一月份起发给工资的一半。日子就这么平平淡淡地往前过着,向河渠为老爸伸冤的信函也在定期往外寄着。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中秋节就快到了,依据老两口的计议,向河渠的婚事今年是一定要办的。为这事向妈妈已说过好多回了,起先向河渠总是以各种理由来拖延,再后来不吭声。进了农历的八月,向妈妈要老头子正式跟儿子谈这事,意想不到的是儿子竟然爽快地答应了,这到让老两口有些意外。
  还是儿子给解开了这个谜。原来韩立志知道了向王之间谈过恋爱,只是迫于救父才同意嫁给他的,为防止有变化,因而催婚催得急。王梨花因为向河渠有那句“情愿独身也不爱别人”的话,担心他真的会独身不娶,所以要徐晓云转告,他不结婚,她也不。了不起就是父亲出不了牛棚,反正不挨打挨斗了,出不出牛棚也没大碍。徐晓云说:“既然当初你们牺牲婚约为的是救老人,现在你就不能影响老人出不了牛棚。”所以他除了同意结婚,就没办法帮助梨花摆脱困境。
  老两口听儿子说了这番经过,再联想到为反抗李腾达一伙的迫害,姑娘所出的主意和所做的努力,都感动了。老医生说:“真是世上少见的好姑娘啊,只是我向家没福,唉——”
  向妈妈说:“是啊,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呢?这就是命中注定的,哪个也没办法。算啦,孩子,认命吧,即使是为了那位姑娘,你也要和莲子处好关系,免得人家为你担心啊。”
  向河渠说:“我知道,你们放心吧。”
  老医生突然想到一事,说:“哎——慧她妈,这个与王梨花没成功的根由可不能让莲子知道,不然可是将来淘气的由头。”
  向妈妈说:“上次去我已经把姑娘来的原因说清楚了,是不放心来探望,有男有女,不是相亲。你们知道招候的姨娘和保候家姑妈都同姐姐家一个队,两个姑娘来的事情肯定会传到五案上去的,我这么一说,就破掉了流言。这么多年来,特别是她们有疑虑时,我总说随便什么人,除了莲子,谁也别想进我家门,哪怕是仙女也不成,别人再好,也没有自己的姨侄女儿亲,是不是?今后提到话头上,还这么说就是了。除了我家两个丫头,谁也不知内情,只要吩咐她俩咬定是我俩只要莲子的,怕什么呢?那个胖姑娘又不会说。”
  老医生笑着说:“说得不错。”
  接着又说到介绍人的事。谁来当这个介绍人呢?向河渠问当初是谁当的?老医生说:“当初就没个介绍人,只是你丈人在酒席上这么一说就定下的。”
  向河渠苦笑着说:“随口一说就定下了,多荒唐啊。”
  老医生说:“荒唐倒不荒唐,你丈人对你丈母说:‘你这个妹子啊,待人太热情啦,留我可是真心地留,屁股扎下来拖住不让走,你俩从小就处得好,不如把小丫头给她吧。’就这么定下的,双方知根知底的,可不是随口一说就定下的。后来还是他家叫紧房的哥哥来当了现成的介绍人,这个现成的介绍人又死了十几、头二十年,所以就没了介绍人。介绍人家与我家从没来往,嫂子和儿子也没了,只剩下年英一个媳妇,叫一个寡妇做介绍也不怎么妥当。叫谁来当呢?让他四舅来,哎呀,不行,他是现行,出不来;小舅更不行,运动刚起来就被揪了,你们说叫谁来当呢?”
  向妈妈说:“这事不是大事,送礼那天我们娘俩去,听听他姨妈的主意。”
  尽管凤莲的母亲是个封建礼教比较严重的人,大闺女出嫁时,除一切按当地的高标准收礼外,迎娶的轿夫人马到了,还什么开门封、踏轿礼等等一项不肯缺。她是个寡妇,不肯让人瞧不起,但对凤莲的亲事却是异常地开通。她想开了,一来跟这个堂妹妹关系好,自从丈夫去世后,一个寡妇带四个孩子,真难啊。妹妹尽力帮助她。那一年龙卷风将她们家房子刮倒了,亏着妹妹妹夫帮买砖买芦苇请匠人将房子重新建起来,起得比原来的还结实,当年又帮衬着将儿媳娶了回来。虽说后来孩子们都大了,工分多了,挣来的钱都陆续还了妹妹,但这情忘得了吗?正因为不忘情义,所以才不管多少风言风语都顶着。
  “宁可妹妹负我,我决不负妹妹。”这是她的决心。这决心没有因高门显户求亲而动摇,没有因儿女抱怨而犹豫。妹夫被揪斗,她不信他真是反动派,别的事她不懂,但对帮共产党区长脱险的事她是清楚的,因为那区长可是她当时的未婚女婿戴志雄啊,那可是杀头的罪,有这样的反动派吗?她不信,仍然对来提亲的人封死了门。姐姐不嫁耽搁妹子,以致小丫头也二十一了,小女婿催着结婚,也因凤莲未嫁而搁着。别说妹夫被揪家庭经济困难,就是还像从前,她也不会争什么彩礼;还有大女儿的教训一直使她难以忘怀:大女儿碧莲出嫁时因坚持高标准让女婿家多花了钱引起人家的意见,再加上碧莲本来与戴志雄相爱不愿嫁到姑母家去,前后吵了五年,以致气出精神病,终究还是散了,记不得花了多少钱才治好她的病。又重找了个人家,把她远嫁到江南去了,这是她的一块心病,只要触及总觉得疼。
  同时她也忘不了三年前她气的不吃妹妹家的晚饭事情。那是暑假的一天,她去看望妹妹,姐妹闲谈中扯到彩礼,她羡慕地说到马塘的杨家,单四季礼就花去二百四十元。向河渠插话了,说是:“那不是在卖人吗?像这样的亲事啊,不结的好。”粗浊的言语明显是冲她而来的,气得她二话没说,放下正包着的饺子就跑。慌得妹妹连忙拉住说好话,并要儿子赔礼。可这犟头越摁越犟,终于没吃饭气走了。尽管妹妹赔了里把路的情,也没回头。不过事后想想,孩子的话不等于没道理,连女儿也向着他,说是:“本来嘛,结成亲就合个心,尽讲彩礼多哇少的,不是在做生意?”
  所以莲子的亲事她就想通了,用句新式话说,她也紧跟形势走。当妹妹征求彩礼怎么送法时,她很开通地说:“她姨娘,就别说什么彩礼不彩礼了吧,就是你接了来我还是给丫头带回去,最好还是不要图那个面子的好。莲子说得对,做个亲就合个心,不是做生意。”
  当妹妹很过意不去地说:“这怎么行呢?不但对不起莲子,而且让人家说起来……”
  她连忙打断妹妹的话说:“你家也难煞了,不要管别人说什么,等他们日后日子过好了,再孝敬我也不迟啊。说真的,她姨娘,只要伢儿他们合得好,比多少彩礼都强啊。”妹妹被感动得眼眶一红,不知不觉就流下了眼泪,以致由谁来当媒人一事也忘了说。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