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军事历史>一片丹心照大明>第三十二章 勇斗权阉(上)

第三十二章 勇斗权阉(上)

作品名称:一片丹心照大明      作者:阿圣      发布时间:2022-05-27 16:03:04      字数:4416

  当京城被王振弄得乌烟瘴气之时,于谦依然奔走于河南、山西两省之间,十余年如一日的为百姓的安居乐业,昼夜操劳。
  于谦勤政爱民,廉洁奉公的高风亮节,已获得两省百姓和地方官员的交口称赞,人人颂扬。两省吏清明安,风调雨顺,官仓丰足,储粮数百万石,百姓家有余粮,生活富裕。两省盗贼匿迹,官吏遵法,百姓安居乐业,呈现出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河清海晏的太平景象。百姓赞道:“这都是于青天的勤政爱民的功劳呀。”
  于谦一心扑在政务上,成日东奔西跑,来回穿梭于梁晋两省之间,无暇他顾,消息也相对较为闭塞,只能偶尔得到一些外界的消息。
  英宗元年,顾佐奏请罢黜御使不称职者十五年,英宗听信王振谗言,不仅没有批准,反而降旨切责。顾佐知道英宗年幼无知,任由王振把持朝政,自己性格刚直,与王振等阉党水火不相容,迟早难逃宦贼之手,自己年岁已大不如辞官回乡,落得清静。于是上奏请辞,王振对顾佐,原本又恨又怕,见其主动请辞,心想轻易地去了一个心腹大患,十分高兴,当即怂恿英宗准其所奏,无知的英宗小儿,哪里懂得王先生的花花肠子,对这位王先生,无论是屁是话,他都是言听计从,当即予以批准。顾佐便回到了老家河南太康。
  于谦当时正在巡抚河南洛阳,听到顾佐致仕回乡的消息,即对顾佐激流而退的作法表示赞赏,又为朝廷失去忠良正直大臣而感到惋惜,叹息之际,只觉思潮如涌,乃有感而发,作《闻都御使顾公致政有喜》一首:
  天上归来两鬓苍。故园草木尽辉光。功成却喜恩荣厚,身退从知姓字香。
  林下且消闲岁月,台端犹忆旧冰霜。春风诗客从容处,重睹群英会洛阳。
  并抽时间,亲往太康拜访顾佐,顾佐简述了王振专权之事,并告知说:“顾某所料,大明七八年内必致混乱,十五年内必有大祸。此时若不趁早脱身,他日必将身首异处,不得善终。这才上奏请辞,幸得皇上恩准,还能魂归故里。于大人性格与老夫类似,也是刚正无私,不屈不挠,不善结党营私,阿谀奉承之辈,这可是王振最为记恨的,因此亦须谨慎为之。”
  于谦拜辞而出,与顾佐挥泪而别,回到开封按院,依然是浮想联翩,心中久久不得平静,恰好盐津县尹莫文渊致仕归乡,前来辞行。莫文渊是钱塘人,同乡辞归,心中亦有所感,于谦于是题诗《送知县莫文渊致仕归钱塘》以赠:
  解徂还乡未白头,身安意适复何求。六桥籍路闲来往,万事无心任去留。
  阖境吏民思旧泽,入门儿女具新篘。明朝我亦休官去,同向西湖理钓舟。
  英宗五年,于谦得知曾任南京户部尚书黄福正月病逝,悲痛万分,回顾当年在安南共事期间,两人肝胆相照的情景,心情激动万分,乃撰文赞之:“躯干玉立,标格冰清,既屹然而山峙。亦浑然而天成。扬厉显要,遭际圣明,奉使南交,布恩信于远夷;赞画机务,作屏翰于上京,行诸事业,轩豁俊伟,存诸方寸。正大公平。被宠荣于身后,谥以表乎忠贞。锦农犀带,俨然平生。然而一点灵台,矩然长城而并乎。光岳之精者,又非丹青之所能仿佛而赞述之,所能重轻也。”字里行间,充满着对黄福的真情。
  英宗十一年,于谦在河南、山西任巡抚已有十六个年头,这日于谦巡至山西太原,连续几天,总觉得心神不定,恍恍惚惚,心想莫非家中有何事故发生。正思虑时,却是兵部有使至,禀报道:“董夫人病殁,朝廷已遣行人司往祭,会知公子于冕回京料理丧葬之事。”于谦听了,大叫一声:“夫人!”顿时昏倒于地。
  原来这董氏还只有四十四岁,由于多年来终日里都是她一个人操持家务,过度的劳累使她心力交瘁,身体日见虚弱。这天晚上,董氏吃完晚饭,感觉心口有些痛,便早早的安歇,谁知这一睡竟然再也没有醒来过,董氏就这么匆匆地走了,来不及给与夫君、儿子见上一面,甚至也没有对身边的女儿留下一句话,更谈不上给亲人们留下片言只字了。
  于康一见义父昏倒在地,忍住泪水,叫人将父亲抬到床上,伏榻声声呼唤。半晌,于谦方醒,捶胸痛哭,泪如泉涌,尽湿衣襟,泣道:“董氏自入我门,勤敏孝道,温顺贤惠。夫妻近三十年,相聚未过一载,岂非悲凉哉!”言罢。又泪流满面。起身至案边,且泣且书,草就《祭亡妻淑人董氏文》。祭文云:
  哀哀我妻,既淑且贤。归于我门二十余年,柔婉贞顺,委曲周旋。上奉舅姑,下睦渊族。庭无闲言,家道雍睦。女红之暇,诵读书诗。每有所得,辄为文辞。吾家素贫,日用节俭,子能安之,淡而不厌。吾忝国恩,列官朝行,巡抚两阃,久阅星霜。子居京师,弱女相随,幽闲之操,人所共推。子当盛年,忽遘气疾,发作无时,动经旬日。去岁之秋,疾执颇张,以书告我,我以为常意者。天相吉人,当不久而康复。胡造物者之不仁,遂遽然而风烛。呜呼!死生世之大,故夫妇人伦大纲。子之疾也。吾不得为之诊视。子之逝也,吾不能与之永诀。生死异路,各天一方,虽有子而不得见。遗弱息兮!谁与将翳秋雨兮!残灯掩春风兮!洞房妆台静兮!月冷缣帏悄兮!夜长讣音远来。摧裂衷肠。吾今年濒五旬,须发苍苍,聪明弗及于前时,视听日就于渺芒。既往之日多,方来之日少,而罹此不幸,愈加痛伤旦夕。男冕来京,当扶柩以还故乡,庸择吉地,以妥灵光。待吾暝目而后,与子同穴而藏。此谓吾之本心。而人道之常。子如有灵。当于冥冥之中,阴骘子女而盛而昌,俾吾老不失断子于春秋。祭祀亦有望。吾以使命,未即还京。因遣于康,奠此一觞。言有尽兮,哀无穷。身虽远兮,情弗忘。淑灵不昧,来格来尝。
  写完,让于康在台案之上,立董氏灵牌。亲自焚香祭奠,边读边哭。尔后又令于康携祭文赴京,于灵柩前祭读。并协助于冕将灵柩扶运钱塘,择地安葬。于康领命泪别而去。于谦面向京师,叹道:“贤妻归天,我皇命在身,未能亲睹其面,不得诀别,负疚终生矣,言罢,泪流不止。于是又含泪题诗《悼内》六首,句句泣血,字字溅泪:
  (一)
  垂老光阴两鬓皤,细君弃我竟如何?夫妻一旦世缘尽,儿女百年恩爱多。
  晓阁空悬台上镜,春衣谁试箧中罗。客边闻讣肠先断,泪落西风鼓缶歌。
  (二)
  世缘情爱总成空,二十余年一梦中。疏广未能辞汉王,孟光已先弃粱鸿。
  灯昏罗幔通霄雨,花谢雕阑蓦地风。欲觅音容在何处,九原元路辨西东。
  (三)
  缥缈音容何处寻。乱山重叠暮云深。四千里外还家梦,二十年前结发心。
  寂寞青灯形对影,萧踪白发泪沾襟。箧中空有遗书在,把玩不堪成古今。
  (四)
  尘寰冥路两茫茫,何处青山认故乡。破镜已分鸾凤影,遗衣空带麝兰香。
  梦回孤馆肠千结,愁对残灯泪万行。抱痛苦嫌胸次窄,也应无处著凄凉。
  (五)
  东风庭院落花飞,偕老齐看愿竟违。幼梦一番生与死,讣音千里是耶非。
  凄凉怀抱几时歇,缥缈音客何处归。魂断九泉招不得,客边一日几沾衣?
  (六)
  房栊寂寞掩春风,百岁情缘一旦空。世态不离生死内,梦魂都在别离中。
  可怜孤馆月华白,犹忆香奁烛影红。老眼昏昏数行泪,客边从此恨无穷。
  自董氏去世之后,于谦十分思念,脑子里时时浮现出妻子的音容笑貌,一合上眼,妻子就来到身边,可眼睛一睁开,温顺的爱妻就消失不见了,为了留住妻子,他常常闭着眼睛,舍不得睁开,只是虚幻的梦影终究无法久留,那种刻骨铭心的爱意,反倒因为倩影的飘逝,变得越来越浓,只可惜阴阳两隔,让爱无法找到归宿,深深地爱,带来的却是无比的惆怅和难以愈合的悲伤。
  悲情是伤人的软刀,爱妻逝世的过度悲伤,使于谦成天茶饭不思,渐渐染得咳症,每日咳嗽不已,经宿不止,常常彻夜难眠,卧榻不起,眼见得身体一天一天的消瘦下去。人在病中,最是思念亲人。躺在病床上的于谦,不仅十分思念父母子女,也在担忧着朝中之事,思绪纷至沓来,于是抱病下床,挥毫写下一首《嗽疾达旦不寐》诗:
  寒疾攻人寐不成,惺惺欹枕候天明。十朝九病非无药,一刻千金浪得名。
  恋阙心驰京国路,思亲肠断武林城。男儿此外无他事,莫笑浮名绊此生。
  于康和于、梅两校尉见于大人一病如此,遍请山西郎中诊治,然而虽服了不少药,非但不见好转,病情反倒越来越重,便劝大人上奏皇上,回京延医诊治。于谦不肯,心想熬过十天半月,也许就会有所好转,过了月余,病情更为加剧。柴、王两位大人,看了后心急如焚,亦劝于谦请旨回京治病。
  于谦见自己病体难支,常常卧病不起,耽搁巡抚之事,这才上奏,恳请回京治病,并荐孙原贞代理河南巡抚之职,王来代理山西巡抚之职。不久,皇上降旨,批准了于谦所请,于是于谦让于康收拾行装,准备赴京。
  王来及山西有司官员前来送行,只见于谦一行,除了换洗衣物和书籍外,并无他物,讶道:“大人返京,难道就这么两手空空么?总得备些薄礼,拜见诸司吧。”
  于谦淡淡一笑,说:“本官入仕二十余年,一直奔波于地方,每每回京,又何曾带过一分一文奉送官吏,清白做人乃本官奉行之本,今天亦难改其志。”
  王来劝道:“大人不知,此刻朝廷今非昔比,下官听说朝中忠良元老或亡、或病、或退,朝中大权被阉宦王振一人把持,此人最是贪婪无度,听说外官入京无不携重金敬献,否则将大祸临身,故已形成惯例,今大人空手上京,恐惹祸上身。”
  于谦凛然道:“本官一生唯重名节,廉洁自律,岂可迎垢纳污,自毁名节。”
  王来一叹,说:“大人不愿随波逐流携带金银珠宝,但可备些土产进京呀,山西有手帕、蘑菇、线香、澄泥砚等土物,皆名闻天下,大人可带数件,亦不为过。下官已为大人备了一些山西土物,就请大人带去如何?”
  于谦一笑,将双臂朝上一举,说:“谁说本官进京没带东西,这双袖之中藏有无价之宝。”
  王来上前朝双袖瞅了一眼,只见两袖空空,并无一物,疑惑不解地问:“袖中并无物品。”
  于谦又笑道:“内藏两袖清风,何谓无物?”说完,随口吟出一首《入京》诗来:
  手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吟罢与王来及山西官员拱手道别,翻身上马,绝尘而去。
  王来等一众官员,无不肃然起敬,由衷赞道:“好个两袖清风,令人佩服之至。”
  这首《入京》诗,不胫而走,传遍河南、山西二省,很快又传入京师,流传千古。
  于谦返京回到屋里,只见屋在人空,物是人非,可在整个房子里,无不充满着妻子的信息,睹物思情,凄凉之情油然而生,忍不住抱头低声悲咽,这种被压抑的痛苦更令人伤心痛绝。加之路途的劳累,病情加剧,竟然倒在床上,无法起来。
  于康和于、梅两校尉,急请京师名医诊治。孙太后听说后,即派金英登门慰问,并令宫中太医上门精心调治,身体才渐渐康复。
  静养之时,朝中大臣王直、魏源、邝埜等朝中忠良之臣,纷纷前来探视。于谦问及朝中之事,可大家避而不谈,总是王顾左右而言他。于谦心中起疑,便让于义、梅云杰四处打探消息,这才知道,阉宦王振把持朝政后,陷害忠良,堵塞言路,横行不法,唯我独尊。朝中忠良之臣,多为王振所陷害,或蒙冤下狱,或谪戌边关,或罢黜边关。尤其是翰林院侍讲刘球,遭遇更惨,就因上奏两份奏章,违背王振之意,便因此含冤下狱,尔后即被丧心病狂的王振派人在狱中将他杀害,并将尸体肢解。
  于谦听到此处,勃然大怒,拍案而起,气愤地说:“刘大人刚直无阿,嫉恶如仇,博学多才,见识过人,阉宦王振居然如此疯狂,擅杀忠良,天理难容。”言罢,即领着于、梅两校尉前往刘球府中拜访。
  刘球死后,府中两个儿子,从此闭门谢客,再也不与人来往,朝中官员,知道王振耳目众多,也不敢来府探望,三年以来,府前冷落,门可罗雀,倒也落了个安然无事。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