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军事历史>一片丹心照大明>第二十九章 祈雨救百姓(中)

第二十九章 祈雨救百姓(中)

作品名称:一片丹心照大明      作者:阿圣      发布时间:2022-05-20 18:04:19      字数:3178

  走出太行山,天才微微发亮,于谦就在路边的茶棚里坐着休息了一阵,当天色大亮,让梅校尉告知县衙,让他们速派人去山中取回强人所遗兵器,尔后又急急赶路。
  一路上穿城跨县,行色匆匆,不敢耽搁,只是在干旱严重之处,略事停顿,现场考察。这日于谦一行离开平遥,往北而行,沿途涓涓细流的小溪现已断流干枯,田土里的谷子、玉米已呈枯萎,赤日炎炎,有如火烧,百姓顶着骄阳,或担水交苗,或焚香祈雨。于谦立即下马向百姓了解旱情,这样边走边问,行程自然慢了许多,不觉已近黄昏。
  于康一见天色将晚,想到这几日连日奔波,没有安稳地睡上一觉,义父太过劳累,于是提议道:“父亲,今晚就在城里住一宿如何。”
  于谦点了点头,抬头西望,见日已西垂,回首遍观群山,心中有感轻声吟道:
  峰峦重叠树微茫,回首清源道路长。僧房数椽临野水,人家一半住山乡。
  龙归洞口云烟湿,麝过林阔草木香。随处停骖词民俗,不知归鸟背斜阳。
  于谦吟毕,这才催马直奔交城。
  找到一家客栈住下,用过晚餐,于康打水服侍洗漱完毕,数日奔波,浑身疲惫,于谦也就早早地躺在床上,只是一合上眼,脑中浮现出禾苗干枯,农夫挑水抗旱,跪拜祈雨的场景,久久不能入睡,于是披衣而起,踱出门外,仰望长空,但见满天繁星点点,天边出现鲤鱼斑云,想起了一句农谚:天上鲤鱼斑,明天晒谷不用翻。天啦,明天又是一个大艳阳天,想到田土一片枯黄,百姓挑水抗旱,汗流浃背的情景,忍不住手指太空大声呼道:“苍天啊,何以独不怜三晋苍生呢?”
  回到室内,并无半点瞌睡,想到明天还得赶路,这才躺下就寝。只听一声鸡鸣,天要亮了,于谦站起来,走出屋外,举目远眺,只见天边一片曙光,忍不住轻声吟道:
  闻鸡推枕起,曙色渐分明。树映旌旗影,风传鼓角声。
  云霓常在望,天地岂无情。坐待甘霖降,群黎各遂生。
  吟罢,意犹未尽,回到房中挥笔记下,刚搁下笔,于康已经端着一盆水走了进来,于谦匆匆洗涮毕,带了一些干粮,一路晓行夜露,日夜兼程,终于在六月十二日未时,赶到太原。
  山西省左布政使柴车率员于按院迎接,叙礼完毕后,于谦直奔主题,询问旱情。
  柴车回答说:“山西旱情,唯有太原旱情最为严重,太原府十三县旱情极重,平定州、忻州、代州属县及榆次、太谷、祁县次之,受旱百姓多达七十余万。只有平阳、汾州、大同、潞安四府及泽州、沁州、辽州,皆报无旱象。”
  于谦问:“州县所报,可曾核实?”
  左参政王来答:“三司已派吏核查,确实如此。”
  于谦点了点头,问:“旱情如此严重,大人可有解救七十万饥民之良策。”
  柴车说:“我们模仿巡抚大人河南赈灾的办法,一是遣吏到外购来米麦,充盈官仓,以备秋后救荒;二是晓谕各州县受灾百姓,将旱死谷物改种甘薯、萝卜,可缓解受灾程度;三是晓谕十三县百姓采煤炭伐树木,实行生产自救,以备秋后青黄不接时换些口粮;四是对豪门富户晓以大义,劝其义捐,并刻碑赠匾以资奖励。因此,山西目前旱情虽重,不会有大的饥荒发生。”
  说到这里,柴车面带忧色地接着道:“只是目前久旱不雨,有些地方河、井干枯,百姓饮用水十分困难,因此闹得人心惶惶,安定民心乃是第一要务,明日即是雨节,此地民谚道:‘大旱三年,勿忘六月十三。’因此,明日辰时三司官员及上万百姓将至晋祠祷雨,于大人能否亲往一求。”
  于谦朗声道:“为民祈雨乃莫大之好事,于某何乐不为。倘若本院诚感上天,普降甘霖,解得数十万百姓之困,岂不是莫大好事。”
  柴车见天色已晚,邀于谦等共进晚餐,王来知道于谦极喜擅饮酒,说:“大人,山西乃是名酒之乡,汾酒、竹叶青都是上乘好酒,我命人去取两坛来。”
  于谦谢道:“王大人,有饭即可,酒就免了吧。”
  于康道:“我家大人自踏入山西之境,就已戒酒,说是天不降雨就不饮酒吃肉。”
  柴车等一干官员,叹道:“于大人真是一心忧民呀。”
  于谦笑道:“只要明日我等祈雨,诚感动天,垂怜百姓,普降喜雨,泽润苍生。本院就陪众位大人畅饮一夜,吟诗作贺如何。”
  柴车、王来等一干官员齐声道:“明日定当陪大人尽一夜之欢。”
  吃晚饭,大家各自散去,于谦回到按院,思考明日祈雨之事,脑中浮现出晋祠的历史:
  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而建。在“周公摄政”期间,实行土地分封制,把周室子弟,族属功臣,根据军政需要,分别封给一定的土地去做诸侯。据说周成王的胞弟虞被封为唐国诸侯还有一个十分动人的故事。成王继位之初,唐国发生武庚叛乱,周公亲自带兵到唐国平息了叛乱。有一天,成王与弟弟叔虞在院子里做游戏,成王随手从地上拾起一片梧桐树叶,剪成玉圭的形状,对叔虞说:“给你这个玉圭,封你去做唐国的诸侯吧!”站在一边的史佚听到了,就请成王选择良辰吉日举行分封大典。成王说:“我是和叔虞做游戏呢!”史佚却说:“天子无戏言,既然说了,就要用史书记载他,音乐歌舞庆贺他,举行隆重典礼成全他。”于是成王就把叔虞封到唐国做了诸侯。
  叔虞来到唐国以后,励精图治。利用晋水,兴修农田水利,大力发展农业,使唐国百姓从此安居乐业,生活富足。形成日后七百年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一派兴旺景象。叔虞死后,人们为了纪念他,就选择了这片山清水秀的地方,修建了祠堂供奉他,取名唐叔虞祠。因境内有晋水流淌,于是,将国号“唐”改称为“晋”,祠堂改名为“晋王祠”,简称“晋祠”。
  晋祠内有一股长流不息的难老之泉,清澈见底充满灵气,不仅养育了一方儿女,也为晋祠增添了几分江南水乡的秀色,尤其是祠内参天而立的周柏隋槐,更使晋祠锦上添花。唐代大诗人李白游晋祠时写下了:“时时出向城西曲,晋祠流水如碧玉。浮舟弄水萧鼓鸣,微波龙鳞莎草绿。”的美妙的诗句。千百年来,晋祠以其悠久的历史,奇特的景观,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也招徕了历代的帝王将相,为其吟诗作文。唐太宗李世民御驾东征高丽归来途中,率群臣重游晋祠,想起当年发迹神祠,保佑他夺取江山的唐叔虞,不禁浮想联翩,感慨万千,于是,亲撰铭文,,留下《晋祠之铭并序》碑,乃成千古名碑。
  于谦就是带着对唐虞叔无比崇敬的心情进入梦乡的,在梦中他看见一位白发银须满面红光的老者,步履蹒跚的一路走来,从紧锁的双眉之中,表现出对晋国境内的干旱十分忧虑,只见老人时而低头沉思,时而举目望天,从满目的茫然之中,看出了老人心中的焦虑。忽然,老人目光一闪,面露笑容。老人从袖中取出一管硕大无比的毛笔,疾步来到难老泉旁,俯身用毛笔蘸满泉水后,不停地甩动着,就见从毛笔中甩出的滴滴水珠,纷纷扬扬漫天飞舞。那硕大毛笔的一蘸之下,仿佛已与难老之泉连为一体,那水珠再也取之不尽,甩之不竭,老人甩动笔管速度逐步的加快,那水珠先还是点点滴滴,继而已连成一片,随着笔管甩动频率的加大,老人手中的毛笔竟然发出隆隆响声。蓦地,老人手中大笔脱手飞往空中,那管笔宛如一只雄鹰在空中盘旋,先还能看见大笔盘旋的轨迹,继而大笔疯也似地旋转起来,竟然带动云雾腾腾,乌云翻滚,老人“哈!哈!哈!”大笑三声,笑声竟然直冲云霄,就听“噼啪——”一声霹雳震天响,一道剑光由空中劈来,顿时雷鸣电闪,暴雨倾盆而下,老人的脚步变得矫健起来,只见他一路哈哈大笑,一路疾步而行,一会子就不见了身影,唯有这场大雨,还在不停地下着、下着……。
  “好啊,天降甘露,百姓有救了。”于谦是从兴奋地欢呼之声中惊醒的,回顾梦境,心中略有所悟,灵思一动,但觉思如泉涌,于是挥笔一气书就了祈雨诗文。
  “父亲,这么早就起来了。”于康端着水走了进来,看到桌上写好的诗文,惊讶道:“父亲,你一夜没睡。”
  于谦笑道:“睡了一觉,而且还做了个好梦,梦见普降大雨,一高兴可就睡不着了。”都起来没有,我们早点去晋祠吧。
  于康说:“他们已经准备好啦,我去叫他们。”
  晋祠位于太原城西南五十里悬瓮山下,于谦一行策马疾行,不到两个时辰就已到了晋祠。于谦一行来到祈雨仪式场所,一切准备工作已经就绪,柴大人一行尚未来到。于谦看看时间尚早,想想昨夜的梦境,于谦便让梅校尉、贾瑀在祠门前等着柴大人,自己领着于康来到晋祠难老泉亭。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