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军事历史>一片丹心照大明>第二十八章 治河理狱案(中)

第二十八章 治河理狱案(中)

作品名称:一片丹心照大明      作者:阿圣      发布时间:2022-05-17 17:45:15      字数:3705

  于谦知道治理黄河,此事重大,其方案必须得到皇上的御批,方能进行。因此回到巡抚院,即伏案草具奏章,封好,叫来于义让他速将奏章送到京城,想到于义新婚之际即与妻子分别,特意批假让他回江西小住几天,并要请李华武物色一位治河高手。
  于谦想到离开京师,匆匆又是半年有余,不知夫人与女儿是否都好,本想提笔给夫人写封信,可提起笔来,却是千头万绪,无法下笔。纵然他才思敏捷,可一想到夫人,歉疚之心油然而生,苦思一阵,想到前日半晚起来所写的那首诗,便提笔抄就,加了一个题目:
  《寄内》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相好。生男与育女,所期在偕老。
  我生叨国恩,显官亦何早。班资忝亚卿,巡抚历边徼。
  自愧才力薄,无功签穹昊。勉力效驱驰,庶以赎天讨。
  汝居辇毂下,闺门日幽悄。大儿在故乡,地远音信杳。
  少女正娇痴,但索梨与枣。况且家清贫,生计日草草。
  汝惟内助勤,何曾事温饱。而我非不知,报主事非小。
  忠孝世所珍,贤良国之宝。尺书致殷勘,此意谅能表。
  岁寒松柏心,彼此永相保。
  于义欢天喜地,当即打点行李,骑马直奔京城而去。
  于谦即刻召集地方里老征集治黄意见,同时委派地方官吏详细勘察丈量河堤,落实整治的具体数据,并要求各州县即刻调集河工组织劳力,一旦圣上降旨,即可全面铺开。
  整治黄河,乃是河南官民的共同心愿,因此大家工作十分努力,不到半月,各州县上报:所有河工、劳力都已组织好,治河器具也已准备齐全了,百姓劲头极大,催着要开工。
  负责勘察的官员也将数据报来,全长一千二百里,需加宽堤坝处一百六十里;凿井塘一千六百余口;植树四十万株;垦田二万余顷。
  看完这些上报资料,于谦十分高兴,他心中涌出一种莫名的兴奋,就如大战前的将军,当派兵布阵完毕后,所期盼的是用胜利来论证自己的成功。他想起了一句古话,万事已俱备,只欠东风来。就在内心的焦虑之际,东风来了,是于义陪着钦差过来的,皇上不仅批准了治理黄河方案,而且还拨银二十万两,调兵五万,以助治河,同时从工部派来专家进行协助。
  传达了圣旨,河南官民无不欢喜雀跃,在大家的强烈要求下,借助圣旨的东风,当即在黄河之岸的长堤上,召开了轰轰烈烈的治河开工仪式,一场前所未有的声势浩大的治理黄河大战在河南全省境内全面展开了。
  傍晚时分,在治河现场劳累了一天的于谦,才回到巡抚院的书房,刚坐下于义就走了进来,细细地汇报了进京的情况。并告知大舅子李华武和妻子李瑞兰,得知河南治理黄河,准备请一个治河高手到开封,助一臂之力。
  原来于义到了京城后,想到大人为了治理黄河,日夜都在忙碌着,一定急于等待京城的消息,自己怎能回家休假呢,于是便留在京城等待消息,恰好得知有位官员去江西视察,便托官员带去一封书信,转达了于大人的意思,离开京城前,正好收到了妻子的回信。
  于义将公事述完后,说:“夫人在家一切尚好,璚英天真浪漫,活泼可爱,嘴巴也更甜了。夫人还捎来一封书信,请大人过目。”说着双手奉上|后,这才离开。
  于谦展开,是一首诗:
  妾意如冰清,妾心如石坚。良人久别离,帐望空悬悬。
  所感恩义重,岂为情欲牵。但原良人好,功名遂超迁。
  九重布恩泽,四境无烽烟。未卜会面期,先遣佳音传。
  亦是慰岑寂,何必常团圆。
  于谦读完,心中黯然,心中暗叹:“夫人深明大义,令人钦佩!只可惜我于谦虽无愧于朝廷,无愧于百姓,但是却有愧于父母,有愧于夫人!”
  月明星稀,四周寂静,已是半夜时分,可是于谦毫无睡意,眼前不时地晃动着父母、夫人、冕儿、璚英的身形,他睡意全无,知道今晚又是一个不眠之夜了……
  天一亮,于谦就骑马来到治河工地,治河工程动工之后,他日以继夜的坚守在工地,置身在这热火冲天的场景之中,眼看工程进展十分顺利,堤坝加宽、凿井塘、挖洞植树工程都十分顺利,但是塞流改河道工作却遇到了极大的阻力。
  原先制定的塞流之策是,用圆木钉入决口外侧,再投入装满石头、沙土等物的麻袋,筑填决口。这日,数万名军士、河工,集聚决口,并将一应填充之物准备齐全,只等一声令下,立即着手投填。刚开始似乎还算顺利,可投了一小部分沙石后,水流增大,投入的沙石立即就被激流卷走,甚至连原先钉牢的圆木也被连根拔起,而失去圆木栅栏保护的麻袋,即刻就随着流水漂逝而去。实践证明,这个方案根本就行不通,这一段时间为塞流工作所作的努力,完全付诸东流,不仅搭入了数万人的劳动力,还搭入了不少的财力物力,唯一令人感到慰藉的是,没有人伤亡,这当然得归功于当初的安全防范做得扎实了。
  这种失败虽然也在预料之中,但仍给人们带来极大的挫折感,除了物质上的损失外,更大的挫折,则是人们所遭受的精神上的打击。
  为了实施塞流工程,河南从三司到州县的官员,都付出了不少的心血,而且还有近五万的军民,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人们辛辛苦苦,忙忙碌碌,所追求的就是塞流工程的圆满成功,可惜的是残酷的现实,毫不留情而又十分坚决地破碎了人们心中的愿望。
  当然遭受打击最大的还是总指挥于谦,失败让他感受了难以承受的压力之重,但他抑制住心中的痛楚,用冷静与沉着应对突如其来的变故,用超人的镇静,稳定了军心、民心。
  于谦立即召集有关人员重新研究塞流方案,但是如此浩大的塞流工程,前所未有,无论是工部的治水专家还是经验丰富地水工,面对如此湍急的激流,也是一筹莫展。就在这时,于义走了过来,轻声轻禀报:“大舅哥李华武就塞流之事,有所建议。”
  于谦一听大喜,忙将李华武兄妹迎入内室,同来的还有一位银须飘飘的老者。
  李华武向于谦介绍了银须飘飘的老者:“这位李大爷是瑞兰的师傅,人称水中神仙,对治理水患有着十分丰富的经验。得知你来河南治理黄河,小妹就一直缠着师傅,要他来助你一臂之力。李大爷十分宠爱小妹,对小妹的话可是言听计从,李大爷为了了解黄河的性能,一直沿着黄河乘舟到这里,对于你们的塞流之法,李大爷有一定的见解。”
  李大爷习惯地咳了一声,说:“于大人,这塞流改道确是治理黄河水患的最佳方法,只是按照目前你们的方式,很难达到你们的目的,因为打桩填充沙包,只能在水流不急的情况下进行,这地方水流如此湍急,而且填塞物越多,水的冲击力就会更大,无论多大的沙包、木桩,在激流的冲击之下,都将变得轻如鹅毛,又如何能够达到填塞的目的呢。”
  “李大爷,是否有其他办法呢?”于谦迫不及待地问。
  “办法是有的,就是得花些血本。”李大爷微一沉吟,说,“这决口洪流汹涌,要想塞住唯一之法就是将几艘大船连成一体,船上装满石块、泥土,再将大船凿穿,让船沉下,就这么一层一层的垒叠起来,才能将洪流塞住。”
  于谦一听,大为高兴,立即将李大爷和李氏兄妹请到了会场,并当场宣布由李大爷亲自指挥塞流工程。
  于是,在李大爷的指挥下,塞流工程十分顺利地完成了,看着黄河按照原定的方案改道流入东海,终于闯过了治理黄河的最大难过,于谦感到由衷高兴,不由得长长地嘘了一口气。
  几年艰苦的治理,黄河变得老实温驯起来。于谦又加大了黄河日常性的清理疏通力度,按时派船只清理河中淤泥,保证水道畅通无阻。同时还把对黄河水患的经常性监控视为官府的重要职责,在沿河两岸设立了专门的水害警戒系统,规定在黄河大堤之上,每隔五里地的距离设立一“铺”,由就近州县派出专人看守,并建立了行之有效地紧急处理机制,一旦堤坝出现险情,立即组织当地军民修缮堤坝,及时排除险情。
  于谦还在开封城北五里处的黄河岸边,铸造了一尊高六尺、长三尺的独角铁犀牛,并亲笔题铁犀铭:百炼玄金,镕为真液。变幻灵犀,雄威赫奕。镇厥堤防,波涛永息。安若泰山,固如磐石。水怪潜形,冯夷敛迹。城府坚完,民无垫溺。雨顺风调,男耕女织。四时循序,百神效职。亿万闾阎,措之枕席。惟天之休,惟帝之力。亦尔有庸,传之无极。
  却说于谦治理黄河初见成效,自忖黄河水患,有李昌祺、孙原贞这样的老练、能干、正直、忠心的老臣主持政务,又有李大爷、李氏兄妹这样的能人辅助,可说是万无一失了,自己可以专心理一理河南狱了,于是告示各州县,将重大疑难案件速报巡抚院。
  却说于谦这日刚坐在堂上,就听到外面吵闹之声,便让于康去看看是何原因。不一会,于康过来禀报说:“父亲,外面有一位十五六岁的小后生要来告状,门吏拦着不让进,因此发生争执。”
  于谦一听,心道:大胆门吏,为何不让人进来告状呢,便让于康将门吏叫进来询问。
  门吏禀道:“大人,并非门吏斗胆不让人进来告状,而是这小后生,曾多次上告,几位老爷均给予同样的判决,可这小子依然上告不止,小人想大人日理万机,怎么能被这小子缠住呢,是以劝他不要来打扰大人,这才发生争执。”
  于是,于谦让门吏唤那小后生进来。
  后生走进来,跪道:“小人,张一飞叩拜大人。”
  于谦举目望去,只见张一飞虽一身褴褛,可却是长得眉清目秀,一脸正气,并非奸猾无赖之人。于是,问道:“张一飞你来本院到底有何冤情。”
  张一飞禀道:“大人,小人的家产被姐夫一家霸占,因此特请大人将家产判回给小人。”说着,双手将状子呈上。
  原来有一位张姓富户,妻子只生了一个女儿便死去。张老视女儿为掌上明珠,百般溺爱,女儿长大,张老选了个上门女婿。原想让女儿女婿养老送终,谁知道女儿成亲后,这对小夫妻并不孝顺,张老为此虽然伤心,但是只怪自己太过溺爱,才使女儿不懂孝顺之道,自己酿的苦酒,也只有自己喝了,好在自己广有家产,不愁吃穿,安度晚年不成问题,因此,也就容忍下来。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