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军事历史>一片丹心照大明>第二十七章 题诗劝周王(上)

第二十七章 题诗劝周王(上)

作品名称:一片丹心照大明      作者:阿圣      发布时间:2022-05-14 18:21:52      字数:4925

  却说于谦因赈灾工作进展顺利,心中颇为高兴,为了进一步巩固赈灾成果,他让于义专门负责河南各地的巡察,由梅云杰负责山西各地的巡察,他只要能挤出一点时间,总要出外巡察一番。
  这天他出巡经过城南时,突然,只见一阵旋风卷来一叶冬青,十分大。便问随从:“这冬青树叶这么大,其树一定很大。什么地方有这样的大树?”
  一名皂隶禀道日:“城西南的静果寺,寺前有一株大冬青树,这树叶一定是从那里吹来。”
  于谦一听,问:“静果寺离这里此有多远?”
  皂隶回答:“离此有二里路。”
  于谦命皂隶带路,一行人直赴静果寺。果见一棵巍巍然的冬青树,皂隶摘下一叶进行对比,完全相同。于谦略一沉思,十分肯定地说:“这地方一定有冤枉!”
  正好有两个僧人出来迎接,于谦细细看去,只见二僧满脸横肉,眉骨凸出,鼻勾似鹰,目凶如豺,暗忖:这两人一见就不是善良之辈,而是亡命之徒,一定是犯了命案这才躲在寺庙藏身,只怕这佛门清静之地,已经受到玷污。本院试他一试,看他如何反应。于是上前说道:“前日有人告你们二僧谋害人命,埋此树下。”
  二僧一听,吓得面如土色,双手急拂说:“没有,没有,哪有此事。”口中虽然抵赖,可是目光闪烁,神态慌张。
  于谦一见,心中有底,当即命人在树下四边开掘。掘不到二尺,果然有一具尸体,带血喉伤,颈皆勒断,是一具僵尸。于谦十分感慨地说:“这人死得冤哉啊!冤枉!盛夏之天的尸体不朽坏,岂不是冤枉么!”心中大怒,喝令将二僧抓起,进行拷问。
  二僧不等加刑,当即招道:“半月之前,晚间见一后生,领着一妇人,在此经过。僧等三、四人在此乘凉,因见女子长得漂亮,临时起意,用绳勒死后生,埋在这树下。”
  于谦大怒,急令人进内搜捉,又拿住两个僧人。有一僧人见势不妙,跳墙而走,却被守候在墙外的衙役当场拿住。又往屋内搜索,发现屋内有个密室,进入密室,果然绑着两名女子,一问,一个正是被勒死后生的妻子。
  询问另一位女子,那女子哭诉道:“民妇因丈夫死了七日,同一个九岁的儿来这山里做碗麦饭。众僧见民妇一人独行,一齐拥上将民妇强搂进寺。三天前,一僧人告诉说,民妇儿子被虎驮去,不知真假。请大人给民妇做主。”说完,嚎啕大哭起来。
  于谦一听,十分愤怒:当即将首恶斩首正法,判从犯徒僧三人发配充军,对寺中一名烧火道人和幼徒予以释放。同时将寺中衣服、财物都给予两位受害女子作为补偿。又审出那位女子的儿子被僧人拐去卖给了别人,于谦自己拿钱赎回,让其母亲领回。并将后生的尸体,另葬于漏泽园中。自此之后,当地百姓都于谦为于青天,于城隍。
  于是,于谦的明鉴如神,家入户晓,妇孺皆知,无论谁有难解之事,都喜欢来找于青,而于谦总是想方设法,为百姓解忧排难。有一天,于谦正坐在巡抚院,就见一位老太婆来到厅前,痛哭不止。
  于谦上前柔声问道:“老人家,你因为什么在这里啼哭?”
  老太婆一边哭,一边道明了原因。原来,老太婆的儿子因欠下田租,被监禁在狱中。为了救出儿子,无奈之下老太婆只得将十岁孙儿卖给人家,卖得三两银子。老婆子一大早进城,想早点付出赎金,将儿子赎出来。老太婆给儿子准备了饭,并将银子放在饭篮里,她想送饭给儿子吃时一起将银子给儿子。走到路中,老太婆肚子忽然疼了起来,只得去东厕解手,不敢将饭篮放在坑板上,就挂在横梁之上。老太婆心里惦记着儿子,解完手急匆匆地赶路,却忘了拿饭篮。走到半路猛省起来,急急转去寻时,不知何人拿去。如今是孙子卖了,银子没了,儿子救不出来了,老太婆一想不如死了算了,于是将束腰带取下,就套在路边的树上,打了一个环,将脖子伸进去要一死了之。恰好一位樵夫挑着一担柴路过,忙将老太婆救下,问明情况后,说:“巡抚院的于大人,人称青天、活城隍,是包龙图转世,而且对老百姓极好,可说是有求必应,你何不去巡抚院找找于大人。”老太婆一听,心里又燃起一线希望,可是一想,自己不过是一个乡下老太婆,平日里见到里正心里还发怵,双腿还发软,听说这巡抚比县太爷还要大得多,自己如何敢去求他。可不去求他,银子找不回来,儿子也救不出来,还白白地贴了一个孙子,这将如何是好。想到这里,老太婆牙一咬,心一横,暗忖:豁出去了,我老太婆死都不怕,还怕见官么。于是,问明路径,直奔巡抚院而来。
  老太婆讲完经过,乞求道:“请青天大人,城隍老爷给我老婆子做主,帮助查一查。”说完后大哭起来,一边哭一边只把头在地上磕得头破血出,两边皂甲那里喝得住。
  于谦自忖:“这位老人家可给本院出了难题,既不知人姓名,又不见人踪迹。且旷野之中,又没个见证。东厕之处,又没个邻居。这样的无头之案如何来查。”
  就在思忖之际,一位衙役说:“老人家你这个案子没有任何线索,叫人如何来查。”
  老太婆一听,以为于大人不肯来查,心中一急,突然想起戏中看过的的包龙图智断无头案的故事,于是脱口说道:“城隍爷爷,包龙图曾断七十二件没头公案,爷爷是包龙图转世,如何断不出这一桩事。”
  于谦听老太婆这么一说,这才从沉思中惊醒,对老太婆说:“老人家你先起来,等我找到后还给你。”
  老太婆听于大人这么一说,心中高兴,即忙起身,朝上拜了几拜,说:“好个青天爷爷,寻到了还给我就好。”
  于谦以为老太婆已走,仍低头处理手中之事。
  老太婆坐在外面等候一阵,也没见青天爷爷帮他找银子,于是又走进来跪下,大哭起来。两边衙役大喝制止,老太婆不管不顾,依然哼哼哈哈的啼哭不止。衙役正欲上前驱赶老太婆。于谦朝衙役挥了挥手,对老太婆说:“老人家你坐在旁边歇息一会,我正在思考如何寻找线索呢。”
  老太婆这才听话的坐在一旁,眼巴巴地看着于大人。
  于谦想这三两银子倒不是什么大事,可对老人家而言,却牵涉到了儿孙两代的命运啊,干脆让于康拿三两银子,给老人赎回儿子再说。于是,吩咐于康取三两银子过来。
  就在这时,忽然两只喜鹊,从老妇身边一飞,飞到于谦书案边绕了一圈,又飞去了。
  于谦正欲低头处理公务,却见两只喜鹊又飞下来,到案桌边噪了一回。
  于谦顿悟:这厅上人役颇多,而且平日里并无燕雀到这里的书案下,今天这两只喜鹊来得十分怪异。莫非是有所启示。于是,问左右:“这里有人叫喜二的么?”
  两三个衙役齐声禀道:“是有个喜二。”
  于谦问:“这喜二是作何营生的?”
  衙役说:“是赶早卖炊饼的。”
  那老太婆听说卖炊饼的,便说:“青天爷爷,老婆子转去寻时,路上撞见一个卖炊饼的。”于谦点了点头,说:“是了,一定是他。”于是,吩咐两名衙役皂:“你们去好言好语叫喜二来这里一趟,并让他带炊饼担来,切记不可惊吓他。本院在此立等。”
  二名衙役唯唯领命,急急来到西门,见了喜二道:“于爷叫你去一趟。”
  喜二一听,吃了一惊,心中慌乱,说:“公差大人,小民一向本分营生,从不为非作歹,也没干违法之事,于爷叫我做什么?”
  衙役说:“你自己去了不就知道了,说不定是你的炊饼做得好,于大人想买你的饼,还叫你连担挑去呢。”
  喜二见说,愈加惊慌地说:“于爷那么大的官,什么好东西没吃过,怎么会要我的炊饼?二位公差大哥,我原不叫做喜二。我姓嵇排行第二,乡音叫做喜二。应该不是我,不要错了。”
  两位衙役见喜二推脱,不免焦燥起来,说:“老爷叫连炊饼担挑来,不是你,又是谁?”一边说,一边拽着炊饼担就走,喜二无奈只得跟着走了。
  不一会,两个衙役将喜二带到,喜二一见巡抚院的阵势,吓得浑身哆嗦,不敢出声。
  于谦一见喜二这模样,知道他心中害怕,便和颜悦色的说:“喜二,你并没有犯罪,不要害怕,本院问你早上曾拾到什么东西么?”
  嵇二一听,这才定下心来,说:“爷爷,小人早间上东厕,拾得一饭篮,并无别物。”
  于谦笑道:“正是那饭篮。你曾动过么?”
  嵇二道:“小人不曾动。”
  于谦说:“快取来。”
  老太婆一见嵇二从炊饼担里拿出饭篮,大喜,连声说;“爷爷,是这饭篮,正是这饭篮。”于谦就令衙役当堂开看,果然有银三两在内。于谦当即给还老太婆,问:“你儿子因为什么事被监禁,要用银子?”
  老太婆双手接过饭篮,抱在怀里,生怕再丢掉一般。见青天爷爷询问,不觉眼泪双流,说:“我儿子是周王家的佃户,因今年遭灾,颗粒无收,欠下租银三两,周王嘱县衙追逼不得,故将我儿子监禁起来。”
  于谦一听,心中可怜,忙令于康取出自己俸银三两交给老太婆。并说:“老人家我这就派人同你一起去赎回孙儿,你就带孙儿回家。本院再派人去县衙立即释放您的儿子。”
  老太婆一听,似乎不太相信自己的耳朵,一双眼睛直愣愣地盯着青天爷爷,一见青天爷爷满脸诚恳,知道不是虚言,忙跪倒于地,泪流满面的说:“青天爷爷真是我们全家的救命恩人呀,老婆子一家,世世代代不忘青天爷爷的恩德。”
  于谦忙让于康带着一名衙役,陪同老太婆赎孙儿去了。接着又用好言安抚嵇二,并给银五钱与嵇二,作为误工补偿。嵇二欢天喜地,叩拜而出。
  于谦又取出令牌,让于义快马赴县衙,将老太婆的儿子释放,使老太婆一家骨肉团圆。
  百姓听了于大人为老太婆寻找失银的经过后,都称青天爷爷神圣。老太婆还在家中给青天爷爷立了一块生主牌,日日供奉。
  于谦将老太婆事情处理完后,心中暗忖:今岁灾荒如此严重,作为王室的周王本应体恤下情,为民分忧,可他却为了逼交田租,竟使佃户卖儿抵租,如此行径,的确有损王室颜面,无论怎么样,自己得上门规劝一番才是。
  于是,便带着于义和几名公差,往周王府走去。刚走出巡抚院不远,就见路上五六名官校模样的人物,押着七八名百姓往前走着。被押的百姓一个个都是双臂倒绑,又用绳索连串缚着站在一旁。被绑着有的怒目而视、有的满目凄凉、有的张目惶恐、有的充满迷茫。
  于谦立即下马,让于义将官校叫来,问:“你们是何处官差,为何将百姓串缚起来。”
  官校回答:“我们是周王府的差役,因这些刁民拒绝缴纳房租,故奉王爷之命前往比较房钱。”
  于谦暗忖:“只有朝廷命有司比较钱粮,那有王府比较房钱之理,岂不是违法。”于谦想到上午那位老太婆的儿子因欠田租,被监禁狱中,现在又有这么多百姓遭到绑缚,而且滥用什么“比较”之法,严格追究起来,周王府有擅越之罪。想到这里,心中愤愤,可又只能按下心头之气,走到被缚百姓的跟前,说,“本院是河南、山西巡抚于谦,你们既然租赁了王府中房屋居住,怎能不缴纳租银呢,以致如此追比。”
  百姓一听眼前的官员就是青天大人,顿时哭诉道:“小人怎么敢少王府的房租呢。只因大雨成灾,家家漏雨,难以安身,天晴时王府又不予修理,小人只能筹钱自己修理。又因灾荒,田园颗粒无收,为缴纳房租,小人家中鸡鸭猪羊等物,都拿去抵租,可仍然欠租少许,无力缴纳。有时少了一二个月房银,小人住不起只能搬了出来,可王府不管我们住没住,都照收无误,王府三日一追比,小人交不起,实出无奈。还望青天爷爷作主,救救小民草命。”
  于谦一听,心中十分怜悯,当即让于义将百姓松绑,一起带往巡抚院中。
  王府官校,虽然心中不满,可摄于巡抚之威,不敢做声,只得老老实实跟随到院。
  于谦坐在堂上,又详细询问一番,提笔判道:
  丰年谅不少违,歉岁须从权免。_晴时尽收众之鸡豚,雨时却不顾屋中水漏。虽少欠一二月之房金,何必期三五朝而责限。比较尊何国法?搬移任从民便。今宗王若要房钱,等待年丰于谦任满。
  判毕,于谦即发放众人回去,并嘱咐道:“你们回家安心耕种,倘有欠纳者,限定丰年之时必须纳足,绝不能失信于人。”百姓高高兴兴叩谢而出。
  王府官校面呈忧色,说:“大人所判,合情合理,小人心服口服,只是难向王爷交代,还请大人指教一二。”
  于谦说:“你等所虑,确有道理。不过王爷系皇室宗亲,素来深明大义,体恤百姓,区区房租,岂会计较,你等将判词交给王爷,明日本院将亲赴王府,进行解释。”
  王府官校听于大人这么一说,心中稍定,这才拿着判词,回王府交差去了。
  于谦将此案了结,心中却不平静,心中暗思:皇上体恤民情,命自己巡抚河南、山西,当务之急就是要抓好赈灾大事,可周王府却对百姓如此苛刻,为了区区几个租金,竟然不惜滥用“比较”之法,虐待百姓,周王如此,河南王室宗族又何止周王一府,其他王室只怕也好不到哪里去。自己颁布赈灾十策,各地富豪纷纷捐资献粮,可王室宗族,不仅无一人为赈灾略表一点心意,而且依然对属下百姓横征暴敛,这不仅有损于王室宗族的颜面,也对赈灾工作带来阻力,如何才能说服王室宗族也为赈灾出一分力呢,于谦低头沉思一阵,忽然想道:周王是王室宗族之首,倘若他能带一个好头,也许就会带动其他王爷的。想到这里,于谦沉下心来,思索着明日如何去说服周王爷。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