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军事历史>一片丹心照大明>第二十六章 救灾良策(下)

第二十六章 救灾良策(下)

作品名称:一片丹心照大明      作者:阿圣      发布时间:2022-05-12 18:08:56      字数:4534

  这位姓吴的差役,也曾练过一些拳脚功夫,虽说不过是些下三滥的三脚猫,可在衙役之中却也算得上是一位打遍衙役无敌手的佼佼者了,要不然冇良心也不会将他视为心腹了。只是今天这位无敌手大侠,却遇到了克星,他一拳击出,的确打到了对方的身上,只是那拳怎么也收不回来了,他使劲全身想拔出拳头,可那拳头仿佛已经长在了对方身上,将吃奶的气力使出来,依然纹丝不动,这下吴差役可急坏了,大声喊道:“弟兄们快出来帮帮忙。”
  不一会从里面又跑出来三名差役,一个个口里喷着酒气,还有两人手里还抓着一个鸡腿,一边走一边口里还不停地嚼着。
  于义一见这些差役如此模样,那股无名火又冒了上来,心忖得想个法子好好地治他一治。
  正思忖时,就见那三人已经来到跟前,问吴差役:“大哥,叫我们干嘛。”
  吴差役骂道:“你们他妈的不长眼睛,还不过来帮我将拳头拔出来。”
  三人一听,连忙上前,伸出手抓着吴差役的胳膊,使劲往回拽,拽了一阵,也没拽动。
  于义心中一动,暗忖:“有了,就让他们都吃点苦头吧。”于是长纳一口气,运之于胸,往外一鼓。只听“唰——”地一声,四名差役就如四颗弹丸,忽地一下飞向半空,翻了两个筋斗,又是“叭!叭!叭!叭!”四声,四个人先后摔倒在地下,一个个“唉哟、唉哟”的叫个不停,想站起来,可刚站立一半,撕心裂肺的疼痛,又将他们拉回了地上。
  于义走上前,骂道:“你们这群丧尽天良,没有人性的东西,让你们来赈灾济民,你们却克扣赈灾的粮,让难民喝清水,自己却偷着喝酒吃肉,本大侠今天就让你们到阎王爷那里去吃个够吧!”说着扬起手来,作欲击状。
  吴差役连忙喊道:“这位大侠还请手下留情,这事还有隐情,还请大侠容小的禀告。”
  于义这才收回手,说:“好吧,本大侠就让你多活一会,有什么隐情,说说看。”
  吴差役结结巴巴地说:“大、大侠,克、克扣赈灾粮的事、事,并,并非我们所为,我,我们只是受命而为,听人指使的。”
  “受谁之命,听谁指示,那些克扣的粮食都在哪里去了,快说!”于义圆瞪双眼,怒目而视,目光中闪烁出一股杀气。
  吴差役吓得浑身颤栗,哆哆嗦嗦地说:“这都是冒县丞指使,粮食也是他拿走了。”
  “好,你就领我去找那个冇良心。”
  “好吧!”一见对方有如利刃般地目光,吴差役不敢不答应,只得老老实实点头答应。
  于义飞起几脚,地下四人这才站了起来。于义招手请柱子爷爷来到粥棚里,对差役命令道:“熬粥之事一切由他作主,如果不听就如此石。”说着扬掌朝前面的一块石头击去,就听“叭”地一声,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已被击碎。
  差役一见,吓得胆颤心惊,哪还敢说个“不”字,只能俯首贴耳,连声说是。
  于义这才押着吴差役往县城走去,走了个多时辰,这才来到县衙,冒良新一眼望见从外走过来的吴差役,连忙迎上前去,问:“小吴,今天粮运回来了么?”
  于义走上前,指着冒良新的鼻子说:“你就是那个丧尽天良,坏事做绝,克扣赈灾粮的罪魁祸首冇良心么。”
  冒良新在这个小县城可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人物,他虽是一个小县吏,可有了知府大人的靠背上,就是县太爷也得看自己的眼色行事,又何曾有人敢在他的面前吆三喝四,可今天突然冒出一个百姓装束的小子对他大声呵斥,心中顿时火冒三丈,凶狠霸道地说:“哪里来的不知天高地厚的狂小子,敢来本县闹事,简直是找死,来人,给我用乱棍打出去!”
  顿时,涌出四名手持长棍的衙役,扬着长棍往于义的头上扑来。
  于义心中冷哼一声:好一群蛮不讲理的衙役,今天本校尉可得让你们吃点苦头了。眼见长棍打来,于义不慌不忙,身子一偏躲过打来的乱棍,伸出双手朝长棍抓去,也不见他作势,四根长棍已被抓在手里,宛如生了根,四名衙役使尽气力,竟无法将长棍夺回,衙役们暗道不妙,心想这长棍既然夺不回,就不要算了。四人虽说没打商量,可却是心有灵犀一点通,都同时将手伸开,奇怪的是那棍上似乎传来一股吸力,将他们的手牢牢吸住,就是想松也松不开,想丢也丢不了,只能十分狼狈和尴尬的僵持在那里,仅仅是僵持倒没什么,这四人只觉得那长棍上似乎传来阵阵魔力,时而传来一股热浪,先是有如炎炎夏日的烈日,令他们热得难受,继而又是烈焰腾空的大火,将他们炙烤得满脸通红;时而又传来一股冷气,开始不过是寒冬的凛凛冷风,浑身索索发抖,很快宛如堕入冰窖之中,被困在严酷的寒气之中,脸被冻得苍白苍白。
  围观的人只见四根长棍打对方一人身上,被打的人没有什么感觉,倒是持棍的四名衙役脸上时红时白,时而大汗淋漓,时而浑身哆嗦,都疑惑不解这是为什么。只有吃过苦头的吴差役心中明白,四位同事这下可受罪了。
  就在这时,只听“哗啦”一声响,四名衙役都倒在地上爬不起来,四根打人的长棍成为一寸一寸的木屑跌落在地。
  冇良心顿时大惊失色,连声喊道:“大胆刁民,竟然殴打朝廷差役,来人呀快将这凶徒拿下。”只可惜冇良心喊破嗓子也无人敢上,衙役们亲眼目睹对方的神威,谁还愿意去用鸡蛋碰石头。何况冇良心平常为人十分霸道,大家对他只不过是表面逢迎,心中十分反感,谁肯为他去卖命呢。
  于义哈哈一笑,从身上掏出御赐铜牌,说:“本官乃巡抚六品校尉于义,奉命察视赈灾情况,今查得县丞冒良新利用职务之便,贪污赈灾之粮,实属罪大恶极,现将押往开封交由巡抚院处置,捕头何在,速取大枷给他带上。”
  有道是官大一级压死人,六品校尉比他们的县太爷还官大一级,岂敢不听。当即有人取来大枷给冇良心戴上。于义将他押入囚车,亲自押送着往开封走去。
  通过审讯,果然拔出的萝卜带出了泥,冇良心固然罪该万死,而归德府的知府大人指使大舅子克扣赈灾粮暗中分利也是罪在不赦。
  于谦立即草疏奏章,派快马飞报京师。京师亦特事特办,从重从快,立即批示将归德知府及冒良新斩首示众。并通报各省。杀鸡儆猴,威慑四方。无论省、府、州、县官吏,对于赈灾之事,无不尽心尽意,竭尽全力,由于上下同心,群策群力,赈灾工作在短期内就取得了巨大的成效。
  再说两省豪门富户读了于谦的告示后,被告示中真诚的劝谕,透彻的道理所打动,纷纷捐款捐粮。河南省开封富户赵守贤,一直崇尚义德二字,家资巨万,良田百顷,年近七旬尚无子男。自于通衢见了告示,深为感动,请人将告示抄写下来,拿到家中反复阅读,越读越觉得字字真情,句句在理,读了数遍之后,顿却神清气爽,胸中豁然开朗,自忖:佛言: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平日里吃斋念佛做功德,莫如灾荒之际救助黎民百姓,自己广有良田万顷,家财万贯,可是没有子嗣承继,百年之后又不可能带去,莫若按照巡抚大人所言,捐献出来救苦救难,帮助黎民百姓。想到这里,便亲赴巡抚院拜见于谦。
  得知赵员外来访,于谦立即出来十分热情地将将老人迎入内堂。
  赵守贤老人一落座就说:“老夫昨日仰观大人告示,凛凛大义,款款真情,感人至极,令人心向往之。老夫有百万家产,岁岁闲置,又有何用?昨夜老夫与内子商议,莫若悉听大人劝谕,捐资赈济,以救灾民。老夫决意,捐资银万两、米万石,以充义仓,且免收今年百顷田地之租,略表老夫尚义之心。望大人指教。”
  于谦大喜,赞道:“老丈崇尚义德,响应本院告示,垂怜百姓,捐资巨额,真是流芳百世的义举呀!”
  说着喊道:“于康,快到开封酒楼定桌酒席,并将三司及开封府官吏邀来作陪,本院要簪花赐酒,宴请赵员外。”
  于是,巡抚于大人,首次在酒楼设宴。吃完后,又叫来一乘大轿,轿上扎着大红花,插着彩旗,抬着横匾,敲锣打鼓,吹着唢呐,一路热热闹闹的从大街走过,来到赵府后,又以花红羊酒彩缎犒赐其家。
  于谦星夜具本奏闻。且将赵守贤捐资之事,晓谕两省府州县。不到月,皇上降旨,让朝廷有司,为赵守贤建坊旌表,冠带荣身,月给俸米,以褒其义德。
  赵守贤诚感皇恩,便冠带到巡抚院拜谢。
  于谦亲扶落座,说:“这可是皇上旌表尚义之典,也是您老崇尚义德应当获得的此殊荣,怎么能拜谢本院呢?”
  赵守贤谢道:“老夫获皇上恩宠,全赖于大人的劝谕啊。”
  于谦问:“老人家贵庚几何?膝下有几子?”
  赵守贤摇摇头轻声一叹,说:“赵某今年正七十岁,并无子嗣。”
  于谦说:“我看您老素来崇尚义德,今又捐资巨额,阴德不小。您虽年七旬,但体貌健壮,气色颇佳,并非无子嗣之相。”
  赵守贤说:“老夫一生淡泊,不好女色,自娶内子,厮守相依,并未娶妾。内子一生未孕,也曾劝我纳妾,生子续后。赵某思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命中无子,何必强求?故未纳一妾。”
  于谦劝说赵老再纳一妾,以生后嗣,同时又托里老择一贫家女子到院,命赵守贤纳之。赵守贤拜谢领回。不及一年,其妾果生一子。七十公公生一娃,乐坏河南十万家。都是赵守贤捐资赈灾救民,积下的功德所致。至今河南仍以赵守贤行德晚年得子的故事,教人行善呢。
  河南、山西两省富户,闻得赵守贤捐资受封,皆羡慕无比,多有效法。于是,河南又有富户高从善、孙祖祜、刘德宏等,山西有富户杨有年、王永、李文科、邵成芳、朱朝卿等,皆捐银数千两,米数干石。于谦又令官府具奏,冠带荣身,立坊旌表,予以褒赏。两省府州县富户争相捐资,蔚成风气。
  于谦遂令各州县设置义仓,储藏富户捐献米谷,立碑刊捐献富户之名,又各给予褒赏。又有诸多悭吝富户难舍财产,愿将米谷借贷官府。于谦令府州县登记发给明记,以待日后偿还。总计捐贷米谷三十万石,银十--TJ"两。各州县官仓始有储粮。陕州、怀庆乃朝廷之仓。于谦令两府重修仓壁,以备储粮。
  于谦考虑到两省州县赴四川、湖广、广东、江西等省籴米麦,恐怕会遭到阻碍,又发公文往广东等省。同时还遣吏卒往各州县督察赴外省籴买米麦之事。南方各省得知闻河南、山西二省灾荒,又见于谦公文,皆发公文至州县,令各官吏协助。广东省巡按杨信民接于谦公文,还亲督购白米十万石,遣吏急运至河南。于谦大喜,令将白米分储于陕州、怀庆两仓,修书致谢。于谦始知杨信民之贤名。江西省左布政使刘中敷见到公文,方知于谦擢任河南山西二省巡抚,便令有司及州县速购米麦十数万石,屯于鄱阳湖口。等河南、山西省派人赴江西籴米麦时。当即装船,当日即起船北上。同时,又从湖广、四川等省调来米麦。不到两个月,二省从外地调运米麦三十五万石,加之朝廷恩拨及捐贷共筹粮八十余万石。各县通衢粥缸供给不断,逃荒百姓陆续回乡,重修旁屋,还田耕耘。
  于谦又遣吏卒察访各州县救灾诸事宜。并在各州县设置了一院一局一馆:悲天院。凡鳏寡孤独老人,都送往悲天院里奉养,月给米粮,半年给布匹,无有遗漏;医药局。凡有伤病时疫者,都送医药局进行医治,所有治病医疗费用,都由州府负担;义学馆。凡孤寒子弟,都送往义学馆读书,就读者不仅读书习字,而且学习洒扫应对、出恭入敬之礼,由州府聘请教书儒生,每月给米一石、银一两,作为教育子民之报酬。
  于是,仅在二月之内,二省鳏寡老人有所养;生病受伤者得所医、孤寒子弟受所教,自此以后,在于谦巡抚河南、山西的十多年里,这些院馆越办越好,深受院局馆之惠的百姓当以万计。
  于谦一心为百姓谋幸福,深受人民的爱戴。许多地方百姓自发地立生祠祀奉于大人。河南、山西还广为流传着这样一首动人歌谣:
  凶年饥岁贫无粟,处处人民皆枵腹。儿女卖与富家翁,一男止换六斗谷。
  舂来只有四斗粮,兼粞夹糠煮薄粥。夫妻共食一月馀.面渐尪赢皮搭骨。
  引领看看作饿莩,精液耗干无泪哭。忽闻巡抚至此邦,开仓赈济饥与荒。
  示民出粟自捐俸,谆谆复谕富贤良。幸蒙尚义诸耆俊,贷资输谷到官仓。
  大家小户俱得食,顷然面色生容光。鳏寡孤独俱有养,医药调理救灾伤。。
  赵父杜母今复见,天遣恩官拯二方。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