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军事历史>一片丹心照大明>第二十六章 救灾良策(中)

第二十六章 救灾良策(中)

作品名称:一片丹心照大明      作者:阿圣      发布时间:2022-05-11 18:06:45      字数:4963

  于谦朗声念道:
  其一,速于灾荒深重之州县通衙设置饥民粥缸,以救饥民之性命。朝廷拨给两省米二十万石,六万石与山西,十四万石与河南,速分发州县及乡里,先作粥缸之用。州县须尽力自筹米谷,以足粥缸之米。
  其二,速发银两济民,还耕于田,以免逃荒。朝廷拨银十三万两,山西与五万两,河南与八万两,由州县分发灾民,用于置买耕牛、谷种等物。凡返乡耕种者,免税粮7年。
  其三,速于州县设置惠民药局、悲天院、义学馆。务使疫病患者有所医,鳏寡孤独者有所养,孤寒子弟有所教。各府州县不得隐瞒虚冒,须一一开报明白,分轻重缓急造册,限半月之内将册籍俱送本院稽查,本院亦不时察访。
  其四,各府州县应速往谷物早熟之四川、湖广、广东、南直隶、江西等地购买谷物,或平价、或低价、或先赊,供给百姓。此事宜遣干练官员亲往督办,多多益善。倘有剩余,储于官仓,以备今后。各府州县若有怠慢者、抗拒者,皆严惩不贷。
  其五,今正值灾荒深重之际,百姓生死之时,豪门富强者应崇义为首,体恤百姓,切勿趁机渔利。倘有借机哄抬米价,从中牟利之豪强奸民,则重罚不恕;倘有恃强挟逼赈济银两米谷以偿还往日拖欠私债者,则严惩不饶。
  其六,富门豪户历年月日逋欠甚多,官府便将逋欠转令百姓缴纳,故致百姓不堪负担,民怨逃亡。各府州县须速查明逋欠,凡欠逋税之富门豪户须限月内足额缴纳。今后须按其田亩按时缴足。若有违抗者,必按律法以惩之。
  其七,省府州县官吏须忠心报效朝廷,悉心体察民情,宜应节衣缩食、省费略仪,所省费用以资饥民。倘有渎职失职者,贪赃枉法者,定当具本弹劾。
  其八,自古贫富相周,有无相济,乃是一乡一邑邻里之通义也。省府州县里应善言劝谕豪富之家,仗义济贫。或低价粜米与百姓、或捐献银两谷米、或收养孤儿,皆是义举。官府应视其所为,或给与冠带荣身、或免其终身差役、或奏请建坊旌表。
  其九,我朝洪武时,太祖曾令府州县设置预备仓,广蓄米谷,实乃良策,后渐废弛。河南、山西二省各府州县须重修预备仓之政。或丰年多储,或予外地购进。自今日至五年内,县储米不足五万石者,州府储米不足十万石者,岁考不得升迁离任。
  其十,治理黄河,消除水患。黄河决日历来为中国之心腹之患,治之则利,废之则患。今岁千里河堤,决口五六十处。祸及数十州县数十万黎民。治理黄河,工程浩大,须待本官察看明白,具本奏报朝廷,方可行之。眼下宜做勘察等准备事宜。
  于谦本就声音洪亮,此刻又是激情朗诵,更是声声入耳。于谦读完,诸位官员还沉浸在十条良策的意境里。只待于谦问道:“诸位大人,还有何补充。”大家这才回过神来,同声赞道:“真是万全良策。”
  于谦见大家没有异议,便宣布道:“既然诸位大人都赞同,就请回去立即照此行事。亦请告谕各州府县,同时劝谕豪门富户竭尽所能,周济灾民。此是十万火急,请诸位大人速速回去安排,今天就不耽搁大家,他日灾情缓解,本院设宴犒劳诸位。”说着,于谦拿着左布政使的大印,来到李昌祺、孙原贞跟前,双手奉上大印,说,“李大人、恩师,河南的赈灾大计就全靠两位前辈了。”
  转身朝柴车、王来拱手道:“两位大人,山西就拜托两位操心了。”
  李、孙、柴、王四人拱手,同声说道:“有于大人的十条赈灾良策,我等定当同心协力,全力以赴,帮助黎民百姓,渡过面临的灾荒。”说罢,一起告辞出门。
  出得门来,李昌祺说道:“这位于大人才智过人,年轻有为,皇上圣明,任命他巡抚河南、山西两省,真是所用得人,亦是两省百姓之福。”
  柴车说:“李大人所言极是,久闻于大人贤名,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王来问孙原贞:“孙大人,于大人为何称你为恩师呀。”
  孙原贞说道:“于大人幼年之际,就被称为钱塘神童,那年下官曾任浙江主考,他十岁那年就已擅对闻名,下官曾出联试他,他果然机敏过人,才智非凡,出口成章,当日就曾预言日后必为国家栋梁。今日之见,果不出所料。”
  四人谈论着走出了巡抚大院。
  却说于谦送别两省官员,这才来到书房,于康忙将小米粥热好端来,于谦这才感到肚子有些饿,几口吃完。却见于义、梅云杰站在外面,便招手让他们进来,说:“本院想带头捐银二千两,二位可有办法为我筹借,不过本院需得一年时间才能还上。”
  于义笑道:“大人,区区小事何足挂齿,下属代劳了。”说着从身上掏出一张二千两银子的银票,递过去说:“大人,有了么?”
  于谦惊道:“于校尉,你这银票,从何而来?”
  于义说:“这是属下大舅哥要属下带在身边的,他说大人是清官,免不了会有缺少银两的时候,有道是一文钱难道英雄汉,你带些银票在身边,如果大人急需用银两的时候,你就可以助他一臂之力,因此属下就带在身上,今日果真派上用场了。”
  于谦感叹道:“李兄果然有先见之明,可惜他不愿意涉足官场,不然倒是本院一个极好的帮手呀。”
  于谦想到这里,叹息一声,这才对于义、梅云杰说:“二位先去休息吧,本院还得起草一个告示,明日一早就会有你们的忙的了。”两人应声而出。
  于康已将文房四宝准备好,拿了上来,于谦提笔在手,略一沉思,只觉思绪潮涌,顿时笔走龙蛇,一笔挥就:
  河南山西巡抚、都察院佥都御史兼兵部右侍郎于谦,为承奉朝命,抚济饥荒事:照得河南、山西二省,饥荒为甚,贫民流散,缺食嗷嗷。本院莅任,即将皇上钦赐米银,尽行赈散,以济其急。此虽可解燃眉之急,然犹恐杯水车薪,难以久支。昔尧有九年之水,汤有七年之旱,民无枵腹而啼饥号寒者,其故何也?能预为备也。今本院即捐俸资二千两,复有省府州县各可捐俸,略表恤民之心。然国库官仓空虚,倘遇凶年,何以周济?本院悉访民情,颇知闾阎之事。今特出榜劝谕贤良富家巨室:有能捐二百金以上者,当即与冠带奖励;有能捐四百金以上者,当即奏闻,录为义民,官府建坊旌表;本身原有官职者,即荣封其祖、父,或录其子之名,衣巾寄学;有昔年贱价籴入粟米,今肯输千百石仍照昔日贱价卖于民间者,亦同前样旌奖。或收留遗弃子女五六口并十口以上者,或肯减一二钱时价粜卖者,皆照前给赏旌表。有贤士大夫能捐贷者,亦即保奏,不时擢用。本院每思:富贵之家,如有三千金家资者,可捐贷百金,有万金者,可捐贷三百金,亦不过三十分中出其一分。况捐一分之资,而活数千人之命,阴功岂浅浅哉?后必有报之者。本院常见有司因饥荒之岁,每令州县督察里胥勒报大户,其富豪大户不知捐贷赈济之德甚洪,而反百计夤缘,用钱贿赂,求其脱免。里胥得遂其奸,脱上户而报中户。有司不查其实,又不再三开谕,往往转相扰害,亦何上下之愚哉!用于夤缘贿赂孰若捐贷以赈饥民?上舒朝廷之隐忧,下为子孙之积福,中又不致为里甲之科需。本院今谕捐赈济,实劝汝等为此好事,汝等反吝财难舍,及一闻僧尼说法化缘,遂能舍大资财以邀来世福德,岂非妄谬乎?孰若捐数十百金,以济嗷嗷饥苦之民,实有现在无量之功德。故西蜀张咏能立法捐资济贫,子孙数世荣贵;浙江蒋氏以平粜贱谷,兄弟三代为神。所谓仁人者,其利甚薄,其报甚隆,生前则万人感戴,死后则百世流芳。多有富豪之家,平昔悭吝,不肯捐资赈济,行此美事,是诚愚而不悟者,嗟乎!渺渺一身,在世食用有限,死又将不回去,且终日营营,千谋百计作牛马,不肯少输一二为此美事,是诚何苦!今本院每县置二仓:一曰尚义仓,二曰平准仓。义仓即贤良捐资输谷之仓,平准仓即丰年贱价买进。若遇凶年照昔贱价平粜者,即于仓前立牌,勒铭大书:某人捐资若干,某人输粟麦若干,计全活人若干。不但立碑建坊旌奖,亦在口碑为人传颂。贤良仁富见此荒年,岂无恻隐良心捐输济困?倘有奸徒不思本院推诚劝谕。反设言阻塞人士尚义良心,或言今捐百金不难,恐他日又有别项大役,又有言捐资不难,倘又要人去买谷输仓,则人财两为赔累。今本院一心为贫民苏困,劝尔贤良既肯捐贷资谷,又岂复劳汝买输?决无是理,切不可听奸徒惑阻。本院所以立碑勒名留后者,一则旌贤良尚义之功,二则杜后不许再将尚义之家有别项大役索扰也。本院亦思,尔等富家巨室,皆辛苦营生成家立业,必不强致之。本院推诚待人,谆谆劝示,尔众当以本院之心为心。待后米熟,必计数给还,安肯欺谬?今出示后,尔众若不体本院之诚,他日有州县官详实,报名到院,是顽民也,反为不美。故示。
  于谦写完后,又看了一遍,这才搁笔。于康连忙端来水,于谦洗完脸脚,这才上床睡觉。连日来为着赈灾之事,根本就没有好好地睡上一觉,此刻事情已有眉目,心中稍安,躺在床上,只觉阵阵倦意袭来,没多久便进入梦乡。
  第二日清晨,于谦命院吏速请几十名缮写书生,先抄写百来份送到驿站,交给山西布政使柴车带到山西,尔后又抄出数百份,交给河南三司,并命他们速速贴出。
  当日下午,二省通道到处都贴满了告示。省府州县官吏见巡抚亲捐俸银二千,尤其是听说巡抚大人一怒之下夺去河南左布政使的大印,都知道这位于大人可是言出必行,一心为民的清官,于是纷纷效法争相捐款,多的捐俸资千两,少的也捐俸资百两。于谦又令各地官府大开仓廪发粟出谷,赈济饥民。并按照里甲分布,设施粥棚于路口通道。规定每一饥民来就食者,第一次限吃四碗,尔后行动半日后,才能继续进食,以防久饿之人饮食过度伤胃损命。
  在于谦亲自督促之下,各地的赈济饥民工作轰轰烈烈的开展起来。官府在各地贴告示、搭粥棚、支上大锅,向饥民施粥放银。广大饥民,纷纷成群结队,前来就食。于谦还怕下面官员差役救灾不力,不仅亲自骑马巡察,还命于义、梅云杰持巡抚令四处察视,一遇官吏贪污救灾物质者,就地正法,绝不姑息。
  却说于义奉命视察,心里惦记着黄村百姓,驱马直奔黄村,来到离黄村不远的衢道口,果见一个搭了一个极大的施粥棚,奇怪地是就食的难民并不多,只有一些老人与小孩。于义心存疑惑,走近一看,却发现那粥清清的,就如清水一般。他想问问身旁的老人,于是看了老人一眼,却发现这老人十分面熟,想了一下,这才记起,正是那天晚上在黄村遇上的柱子爷爷,便问:“柱子爷爷,这里的粥怎么这么清呀,好像里面没有放米呀。”
  柱子爷爷叹了一口气。说:“谁说不是呢,别的地方一锅放一斤米,这地方一锅只放一两米,这粥能不清么。”柱子爷爷说到这里,看了于义一眼,却没有认出来,说:“这地方年轻力壮者都跑到三十几里地的刘庄施粥棚去了,那里的粥稠,一次能吃四碗足可吃饱,这地方的粥清谈如水,而且只能喝两碗,也只有我们这些走不动的老人孩子才留在这里,你年轻力壮,怎么不去那里呢。”
  于义又问:“好像巡抚有告示,不得克扣济灾之粮,这里如此做法,岂不是顶风作浪么?”
  “唉——天高皇帝远,这地方地处偏僻,又远离官道,巡抚大人纵然英明,又如何会来到这里呢,而且主管这里施粥的叫冒良新,就是归德府知府大人的小舅子,有知府大人这张保护伞罩着,姓冒的怕谁呀,听说他将用于施粥的粮,拿去高价卖换银子去了,因此这里的老百姓都管他叫冇良心。”柱子爷爷恨恨地说道。
  于义听到这里,一股怒火猛地窜出,问:“柱子爷爷,你可知道那冇良心现在何处。”
  柱子爷爷这才认出于义,于是问:“你莫不是巡抚大人身边于校尉,请恕草民老眼昏花,一时未能认出恩公来。”
  于义问:“柱子他们都去了刘庄么?”
  柱子爷爷说:“村里的壮劳力并没有去,自从恩公那次将马施舍给黄村,村民们在里正的带领下,实行了捕鱼自救,虽然到处设置了施粥棚,里正说现在难民和太多,大家应该走自救之路,将粮食省给别人吃,所以黄村只有我们这些老老小小的在这里吃粥。那个冇良心的从没在这里露过面,只派了四个差官两个伙计在这里施粥。”
  于义心中暗自思忖:“既然找不到冇良心,那么只有去逼他出来了。”于是,直往施粥棚里走去。来到跟前,指着锅中的清水汤大声喝道:“谁是这施粥的管事人,你们这哪是什么粥,明明是清水呀。”
  只见一位凶神恶煞的差役走出来,厉声吼道:“你是哪里来的混账刁民,白施粥给你还挑三拣四,你他妈的想吃就吃,嫌清谈你他妈的去找稠的去呀,你他妈——”
  “啪——”那差役话没说完,就听震天一声响,就感到脸上火辣辣的,愣了一阵才知道是挨了别人一巴掌。这家伙所说只是一个普通的差役,可他仗着是冇良心身边的一条中试的狗,深得冇良心信任,平日里在百姓面前也是作威作福,横行霸道的,可现在居然有人敢打他一巴掌,而且还是前来就食的灾民,这岂不是天大的怪事,简直是翻了天了,于是,怒气冲冲来到于义跟前,恶狠狠地说:“好哇,你小子竟敢殴打朝廷差役吴大爷,破坏施粥赈灾大计,你是活得不耐烦了,老子今天就让你站着进来躺着出去,没法看到今晚的月亮。”说着,捋起衣袖握紧拳头,朝着对方的胸膛狠命击出一拳。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