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军事历史>一片丹心照大明>第二十五章 梁晋巡抚(中)

第二十五章 梁晋巡抚(中)

作品名称:一片丹心照大明      作者:阿圣      发布时间:2022-05-08 17:32:17      字数:3818

  “为父熟读史书,且见你祖为官艰难,一生有如绳索绑缚一般,从此便断绝仕途之念,不求功名和显达,但求宁静与安稳。一生自娱于诗书山水之中,到老归葬于西子湖畔。我儿出世,为父只希望我儿成人,娶妻生子,阖家欢聚,粗茶淡饭,共享天伦之乐。我儿自幼聪慧过人,志向高远,为父已知难以如愿。如今果然,我儿入仕仅数年,就已官拜三品,深得皇上恩宠。我儿现已身不由己,只能顺其自然了,既然已经步入仕途,就得学那先朝贤哲,忠心报国,尽力抚民。知子莫如父。我儿志如泰山,义如长虹,节如脆竹,故其所长。但性情刚直,清高孤傲,惟谋其事,不谋己身,则其之短。若遇明主贤僚,以儿之长,可成世间伟业;倘逢昏君奸佞,以儿之短,枉遭杀身之祸。为此为父嘱你四件事:其一,我儿谨记八个字:激流勇退,功成抽身;其二,为父与你母即回钱塘;其三,我儿宜将家眷妻小留居京师,不宜携眷赴任。”
  于谦一听,大惊失色,未待父亲讲完,便急问道:“父亲何故急归钱塘?儿身为朝廷命官,奉旨出京,不能在父母膝下日夜侍候,乃儿不孝。但父母留居京师,儿媳宜可代儿尽孝。而父母急归钱塘,将陷愚儿于不孝,还望父母三思,收回成命。”
  董氏亦含泪相劝。
  于彦昭说:“我儿不必再言,为父意已决,不可改变。父母皆年过七旬,若再留京师,倘遇不测,我儿千里返京,又千里归葬,岂不贻误政事?我儿不可再劝,劝亦无用。”
  于谦无奈,只得将泪眼望着董氏。
  董氏上前一步,说:“父母既已决计回钱塘,儿媳与一双儿女随同回归,乃是两全其美之策。父母和夫君意下为何?”
  于谦道:“夫人所言,正合我意。”
  于彦昭道:“不可。一则我儿眷属入京,乃皇上恩赐,离京归故,须奏明恩准。皇上岂能准奏?擅自归故,有违旨之罪,岂可为之?二则儿媳贤惠至孝至情,数年来,只身孝父母,抚儿女,积劳成疾,多病染身。倘若再归故土,伺候我夫妇,其力难支,为父于心不忍。留居京师,负担减轻,延医诊疗,可望康复。三则我儿巡抚两省,三年二载,奉旨回朝述职,奏报民情,夫妻亦可相聚一二。”
  于谦及董氏执意举家回归,双双跪下。
  于谦含泪求道:“儿可奏明实情,皇上定可恩准遣归。望父亲大人应允儿媳随归。”
  于彦昭怒道:“我儿若有孝心,便听为父之言。为父归乡,我儿不必忧虑,家有老婢一人,照料我夫妇,亦可不受劳苦。”
  此时,于冕带着妹妹璚英依偎在爷爷奶奶身旁。
  于谦心中一动,说:“雇用仆人,虽能代为其力,但未能代替亲亲之情,冕儿年已六岁,不如让他陪父母回钱塘,日夜伴于父母身边,也算替儿略尽孝心。”
  于彦昭一听,面有喜色,便将眼睛看着儿媳。
  董氏见机连忙跪下,说:“夫君所言极是,冕儿跟着爷爷奶奶,既可慰父母亲情,又可就近入学,还可得到爷爷指点,并能代我夫妇尽孝,可谓一举数得,还请父母应允才是。”
  冕儿见父母跪在爷爷奶奶前,也跟着跪在地上,说:“爷爷奶奶,孙儿要跟你们去。”
  于彦昭大喜,上前将儿、媳扶起,又将于冕抱着身上,说:“好!为父答应就是。”
  于谦问:“父亲还有何吩咐?”
  于彦昭说:“为父还有第四件事:于康系一孤儿,五岁时冻饿于我家门外,为父将他收养,一直作为书童陪伴于你,此儿聪明伶俐,品行端正,勤奋好学,忠诚朴实,而且一直跟随于你,为父之意,你不如收他为义子,今后东奔西跑,有他日夜为伴,也可聊解寂寞之苦,不知我儿意下如何?”
  于谦当即应允,于彦昭让于冕将于康叫来,就在房中行了跪拜之礼。
  家事安排妥当,于谦将于义、梅云杰叫来,说:“二位校尉明日一早准备车马,将我父母等送往钱塘后,于校尉即赴河南、梅校尉则去山西,分别巡察灾情,并在河南与我会合。”
  于、梅两人当即领命而去。
  于谦对于康说:“康儿,去帮你义母安排酒菜,今晚为二老饯行。”一见家事安排完毕,看看天色还早,便直赴户部拜见尚书郭敦。
  郭敦系朝中老臣,久闻于谦精明干练,又得皇上宠信,也是十分看重。得知于谦来访,忙出门相迎。
  寒暄之后,于谦直奔主题:“下官明日即离京去两省赴任,今登门拜访,一则向大人辞行,二则有劳大人相助。”
  郭敦深知于谦之意,十分钦佩,说:“八省受灾深重,河南尤甚,且有黄河泛滥之患。蒙皇上恩准,共拨银三十万两、粮五十万石,用于救八省燃眉之急。部议:河南山西两省拨给银一十三万两、粮二十万石。皇上已准奏。于大人认为如何?”
  于谦抱拳谢道:“天下百姓,皆朝廷之赤子。河南山西两省粮银皆占十之有四,已是尽力而为之也。下官代两省黎民谢皇上隆恩,亦谢郭大人垂怜。只是有一事,还望大人格外开恩惠顾。黄河流经数省,历来为中国心腹之患。下官认为,黄河乃华夏摇篮,治之则其利无量,弃之则其害无穷。今黄河于河南境内决口数处,泛滥数州府,百姓流离失所,背井离乡,苦不堪言。水患不除,灾害难消,百姓难宁。下官意欲效前朝贤哲,治理黄河。根除水患。万望大人于朝中周旋,予以资助。”
  郭敦一听为之动容,说:“于大人所虑深远长久,令老夫折服。治理黄河,朝廷屡拨银两,然未根除水患,岁岁泛滥,堪令人担忧。于大人有此宏志,乃天下百姓之福。以老夫之见,于大人可先行赴任,勘察实情,具本另奏。老夫定然转奏皇上,乞请恩准。于大人意下如何?”
  于谦说:“大人所言极是,下官谨记。”
  郭敦又嘱咐说:“于大人此行责任重大,非同小可。朝廷虽拨银十余万两,拨粮二十万石,然欲救数百万黎民之灾,亦是无济于事。于大人宜访求乡间父老,会地方三司共商,别求良策。老夫学浅,所言非是,于大人见谅。”
  于谦深鞠一躬拜谢道:“大人教诲,实金玉良言。下官定然谨遵,不负大人一片苦心。”说完,这才告辞归府。
  于彦昭夫妇、于义、梅云杰、于康、于冕、董氏抱着璚英,早已围坐于桌。一见于谦回来,于康忙上前一一斟酒。酒桌上自然少不了劝慰与祝词,更有深深地嘱托。
  当夜宴毕,各自回屋。董氏问:“夫君这次擢升,父亲不喜反忧,而且执意回钱塘,又不让为妻同去伺候,不知究竟是何原因?”
  于谦叹道:“父亲所虑极远,自古官场多磨难,忠良贤臣鲜善终。钱塘历来就有‘有儿读书莫做官,有女莫嫁为官男’的歌谣,其原因就是为官若要清正廉明,就容易遭人嫉妒,被小人陷害。远的不说,就说岳父吧,一生清廉,公正无私,可是刚渉官场,就无端遭谗,屈受贬职,乃至病死赴任途中,岂不悲哉。就拿为夫而言,成日东奔西跑,你我结为夫妻至今,同床而眠,同桌而餐,同侍父母,同戏儿女的日子又有几日,远不如田间百姓,樵夫渔夫过着夜夜共枕,日日同食,父母儿女,欢聚一团的生活过得安逸、快乐。”
  “唉——”于谦长叹一声,说,“只是为夫现在已是身不由己,走到这一步,脱身已艰难,下须为黎民,上则报君王。我怎能只能为了自己的利益,上负皇上的恩宠,下负百姓的期望呢。我自幼立志就是一片丹心照大明,要留清白在人间。因此,我的所言所行就是按照这种目标,而奋进,目前数省遭遇大灾,黎民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我又怎能不挺身而出,竭尽全力拯救黎民呢。”于谦说到这里,稍稍平息激动地情绪,轻轻地拍了拍依偎在身旁的董氏,十分体贴地说:“只是苦了夫人,上孝父母,下抚儿女,操持家务,竟将本由为夫的责任一肩挑上,为夫的真是愧疚呀愧疚。”
  董氏道:“夫君不必将此放在心上,为妻自入于家,父母知书达礼,善良厚道,儿女聪明伶俐,逗人喜爱,夫君才学超众,品德高尚,全家和和睦睦,欢欢乐乐,有家如此,夫复何求,为妻一生足矣。夫君明日即赴两省,勿要牵挂为妻,当以国事为重,只是为妻不在身边,无法侍奉夫君,康儿虽然勤勉心细,但到底还是男儿,不能知暖知热,还请夫君善自保重,为妻亦得宽心。只是父亲那里,为妻不能亲自侍奉,心中总是放心不下。”
  于谦说:“我家老婢,自入于家,勤恳谨慎,甚是辛苦,近几年独守钱塘故居,亦是寂寞可怜。今又要侍候二老,我心甚是感激于她。我意欲题诗以赠,聊表心意。”
  于谦沉思片刻,坐了起来,研墨展纸,挥毫题下《忆老婢》诗:
  吾家有老婢,行年近五十。虽云极丑陋,所幸少过失。
  我昔少年时,垂髫发如漆。锐意取功名,辛苦事纸笔。
  双亲命老婢,给使读书室。余时方气刚,未知抚爱术。
  斯须不如意,骂詈信口出。老婢受不辞。未始怨且泣。
  我壮忝科名,旋登显要职。老婢亦欣慰,且言所愿毕。
  家人自南来,致意我家室。此意久未报,我心恒郁郁。
  作诗寄所怀,相见应有日。
  写完,细读一遍后,又递给董氏看了后,这才吹灯,相拥而卧。
  第二天一早,于义、梅云杰已将马车备好,于门外相候。于谦、董氏行过跪拜之礼,搀扶父母上车。于谦亲牵缰绳,一直送出皇城。直至车行渐远,这才回家与董氏告别,和于康翻身上马,正准备直奔河南而去。
  就听一阵急促地马蹄声传来,于谦寻声看去,却是宫中司礼太监金英。急忙翻身下马,问:“金公公是否是找下官。”
  金公公亦下马问:“于大人莫非就准备赴任。”
  于谦说:“正是,若不是适才送父母归故土,下官早已远离京师了。”
  金英说:“果不出皇上所料,这才催洒家急急赶来,皇上有密旨,请于大人接旨。”
  于谦跪下双手接过,待金公公走去,这才展开.原来,宣德帝昨夜记起一件旧案,太宗爷在位十二年时,曾夺朱济熺晋王之爵,废为庶人,立其弟朱济蟥为晋王,乃是一桩冤枉之案。济蟥骄横暴戾,屡受弹劾,太祖爷已察知,原想纠正,却因北伐而耽搁,父皇亦曾数次书谕,欲纠此案,又因病故未成。朕即位初,济嫫与汉王共谋反叛,然未得其实据,故未予问也。朕思太原乃重镇,京师之屏障,非等闲之地。倘若济蟥果有异志,必为朝廷之大患,其害甚于高煦。爱卿此行,暗查晋王济蟥所为,密奏朕知。卿须谨慎勘察,不可打草惊蛇。
  于谦心中了然,朝皇宫方向,拜了三拜,这才与于康上马,往河南方向驰去。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