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军事历史>一片丹心照大明>第二十四章 明察辩诬(下)

第二十四章 明察辩诬(下)

作品名称:一片丹心照大明      作者:阿圣      发布时间:2022-05-06 18:47:43      字数:5128

  那人用乞怜的眼神看了梅云杰一眼,说:“老朽儿子从军守长城,今日是他的生日,老朽特地给他送了一碗长寿面,不想回来时走急了,摔了一跤,扭伤了左脚,再也动弹不得。这地方原本人烟稀少,很少有人经过,老朽以为今天已是大限到了,想不到却听到义士的脚步声,这才拼命哼出声,果真将义士引来。”
  梅云杰俯身一看,只见那左脚已经红肿。练武之人,原本就懂一些治伤知识,梅云杰常在江湖走,对疗伤之术更为精通,只见他双手在扭伤之处一阵拿捏,老人就觉得痛感减轻了许多。梅云杰又从身上取出一贴膏药贴在伤脚上,老人顿觉一股凉气传来,痛感立消。
  梅云杰扶起老人,说:“老伯,天色将晚,我们得赶快下山,我扶你起来,看能不能走。”说着将老人搀扶起来。
  老人试着将脚落地,奇怪的是,虽然不能用力,可是踩在地上,已经不感到疼了。
  于是,梅云杰扶着老人走一步歇一气,慢慢地走到山下,梅云杰将老人安置在一棵大树下,立即来到寄马处,将马牵到大树旁,将老人抱在马上,两人一骑来到客栈。
  梅云杰说:“今天天色已晚,老伯的脚又不方便,不如就在这里歇一晚如何。”
  老人点了点头,说:“老朽也只好打扰义士了。”
  梅云杰立即叫来店小二,叫来几盘菜两壶酒,两人对饮起来。
  老人端起一杯酒,说:“感谢义士救命之恩,老朽白山已,请教义士尊姓大名。”
  梅云杰笑道:“白老伯,举手之劳何足挂齿,在下梅云杰。”
  白山已眼睛一亮,说:“莫非就是江湖上鼎鼎有名的一枝梅大侠。”
  梅云杰抱拳施礼说:“大侠不敢担,在下不过是江湖一介武夫而已。”
  白山已说:“江湖侠士,行侠仗义,杀富济贫,救危扶困。贪官豪强闻之胆战心惊,无不畏之如虎,唯有黎民百姓视之若大救星,无不拍手称赞。其实侠士之行,自古就有,风萧萧兮易水寒,荆轲大义刺秦王。豫让为报故主恩,漆身吞炭敢献身。舍身取义,杀身成仁。何等的英勇悲壮,可钦可敬。”
  梅云杰一生最是佩服那些大忠大义的侠士,因此白山已的话正对胃口。他一拍桌子说:“痛快,老伯说得真好,,在下真希望效法前贤义士,杀尽天下贪官,为百姓伸张正义。”
  “唉——当时老朽如果就认识你,也许不会弄得现在这么惨了。”白山已欲言又止。
  “白老伯,到底是怎么回事,说说看。”梅云杰催道。
  “往事不堪回首,提起徒惹心伤,三年了不提也罢。”白山已似乎不愿提起那伤心之事。
  “说说吧,也许在下能够为老伯做点什么,再说将心中的怨气发泄出来,也许会好受些,总比憋在心里强呀。”梅云杰劝道。
  “好吧,既然义士这么说,老朽就说说吧,也许真能一吐为快。”白山已喝了一口酒,润了润喉,这才继续说道,“其实老夫原是京官,曾在都察院担任御使之职,三年前因查处一件县令贪贿陷民案,老朽上奏朝廷革去县令之职,谁想到这位县令竟是都察院右都御使顾佐的小舅子,顾佐为报私仇,经使用卑鄙手段,给老朽安了一些莫须有的罪名,将老朽充军辽东,连老朽的儿子也受到牵连,被从军守长城去了。你看看这是怎么一回事,好人被判罪,坏人反倒官运亨通,如今已是二品大员了。”
  梅云杰一拍桌子,怒道:“这个奸贼,太令人气愤了,老伯这奸贼的家在哪里,在下去宰了他!”
  “不,不,杀害朝廷命官,这可是诛九族的大罪,千万使不得。”白山已阻止道。
  梅云杰凛然道:“不妨,我一枝梅浪迹天涯,一直是我行我素,我想干的事,谁也阻止不了,老伯你放心,既然我知道他的名字,就不怕找不到人,只是多费些时间罢了。”
  白山已见梅云杰这么一说,便将顾佐的住处画了一张图给了梅云杰。
  梅云杰酒足饭饱,安排白山已睡下,穿上夜行衣,借助夜色直奔顾府。在他的心里,这位顾佐既然是二品大官,其住宅一定十分豪华,谁知道来到顾家门前,却是一个十分普通的院落,心中有些疑惑。来到门前朝里一望,里面别说护院武师,就是仆人也没看见几个。莫非是找错地址了,退出来拿出路线图再次核对,的确没错。管他进去再说,一纵身跳过院墙,翻身上了屋顶,揭开瓦朝下一看,却看见一位老妇人端着三盘菜摆在桌上,口里喊道:“老爷,吃饭吧!”就见一位满头白发,身子瘦削的老人走了出来,说:“夫人,辛苦你了。”
  梅云杰吊着眼睛朝下一看,只见桌上摆着三盘菜,一盘炒鸡蛋,一盘小葱拌豆腐,一盘白菜。梅云杰心中疑虑更深,如果按白山已所说,这顾佐是一个大贪官,可是哪有如此寒酸的贪官呀,吃饭就只有三个菜。正思虑时,就听顾佐说道:“夫人,你怎么又多炒了一个鸡蛋呀,其实有这个豆腐和白菜就足够了。”却听老妇人说道:“老爷,你天天这么熬夜,身子骨怎么能熬住呢,家里也没别的,这鸡蛋是我喂的鸡下的,又不花钱,你吃了补补身子。”又听顾佐说道:“夫人,你也帮忙吃点吧,我一个人吃不了我。”老妇人道:“老爷,就一个鸡蛋你就吃了吧。”就见老妇人一边抹着眼泪一边说,“老爷你得早点休息,每天就睡一两个时辰,这么大的年纪了,能撑多久呀。”顾佐说道:“没办法呀,都察院人手少,案件多,老夫上不敢辜负皇上的恩宠,下不敢辜负百姓的期望,可不敢怠慢呀。”
  梅云杰听到这里,完全明白,自己是上了白山已的当,这位顾大人绝对不会是贪官。于是,放弃了刺杀顾佐的念头。正准备下放离去,却听老妇人又说道:“老爷你吃完饭,歇歇气喝口茶再进去吧。”顾佐说道:“不了,等会茶泡好请夫人送到书房来吧。”
  梅云杰心中一动,蹑手蹑脚跟着来到书房的屋顶,却见书案上堆着厚厚地一叠案卷,顾佐正一本一本的细细翻阅,一会儿说:“这个案子有些蹊跷,一个女子怎么能将一位彪形大汉杀死,其中定有隐情,得发回去重审,人命关天,岂可儿戏。”
  梅云杰这时完全明白,这位顾大人是位清官廉官,幸亏自己没有贸然下手,要不然可就铸下千古大错,悔之晚矣。于是将瓦复原,纵身跳下,准备回客栈好好地盘查一下白山已,为什幺要颠倒是非,蒙骗自己。刚走了几步,又想到:不行,这位姓白的十分狡诈,今天怂恿我来杀顾大人,明天说不定又会请别人来杀他,我得给顾大人提个醒。于是打开火镰写了“谨防暗害”四字,返身来到顾家院落,用飞刀将纸条钉入顾大人书房的门上。
  听完梅云杰的叙述,于谦陷入沉思,他在书房来回走几圈,心中暗忖:据白老头的说法和他对都察院熟悉的情况来看,这人定是三年前被弹劾的御史官员之一。想到这里他问:“这白老头长得什么摸样?”
  梅云杰答:“中等身材,年约五旬有余,面目瘦黑,左腮生有一颗黑痣。”
  “左腮生有一颗黑痣?”于谦复述了一句,似乎曾听人描述过这种形象,想了一下记起来,不错,是听石亨提起过,那位给他递交密奏的也是这么一个人,可是他是谁呢。他的思绪里走马灯似地闪现出三年前被处罚的官员,尤其是御史官员。忽然他的脑子掠过一个身影,难道是他,严皑。皑,白山已,不错,正是他!
  于是问道:“你可知道他在什么地方么?”
  梅云杰从身上拿出一张纸条,说:“我从顾大人家里出来,心中十分气愤,想回到客栈质问白老头为什么要用假话蒙骗我,谁知回到客栈,白老头已不在,但在桌上留下这张纸条。”
  于谦接过一看,只见上面写道:“梅义士:恭祝马到成功。老朽突然想起有一件重要之事,故此无暇等及义士凯旋,再次对义士的搭救之恩深表谢意。老朽此去,行踪飘忽,倘若有事找老朽,可传信至白云观,老朽自会与你相见。”
  原来这白山已,正是严皑,他巧舌如簧将梅云杰蒙骗,唆使梅云杰去杀顾佐,以报当日之仇,以雪心头之恨。眼见梅云杰穿上夜行衣,穿窗而出,心中暗暗高兴,原本想在客栈美美地睡一觉,坐等一枝梅传来佳音,可严皑最是多疑之人,忽然想到万一这位一枝梅,发现受了蒙骗,回来找自己算账怎么办。到底是作贼心虚,严皑可就坐不下去了,立即起床准备离开。可他又想到,如果一枝梅没有发现,将顾佐杀了,自己也得知道这一喜讯呀,于是便留条告知。
  于谦看完纸条,暗暗思忖了一阵,心中已经有底,于是让于义、梅云杰带着二十位锦衣卫,连夜将白云观团团围住,这个时候严皑正躺在床上做着顾佐被杀的美梦,正在梦入佳境时,锦衣卫一拥而入,演绎了一段梦中就擒的佳话。
  经过审问,严皑唆使蒋祚、臧清诬告顾佐,欺骗梅云杰暗杀顾佐一案尘埃落定,严皑当即被打入大牢。于谦当即草具奏章,向皇上奏报缉查严皑诬告之案。写到一半之时,他想顾大人一生清廉,朝野皆知,可是一个罪犯略施小计,竟连皇上也为之惊动,倘若此风一长,正直清廉之臣岂不常有被诬之忧,又如何能一心一意处理政务,应向皇上陈上止谤之策。想到这里,他搁下笔,在书房来回走动,走了十来圈后,已感文思泉涌,这才走下来,提笔饱蘸浓墨,一挥而就。
  于谦先将奉皇命密查顾佐受诬一案的破案经过细述一遍,并对案犯的处理提出意见,尔后笔锋一转,阐述道:“皇上任用顾佐掌都察院事,时仅数年。审理狱案千余起,罢黜放归降职监察御史三十有一,整肃朝政,成效显著。然诬谤即起,令人忧虑。臣观前朝之史,诬谤风兴,国无宁日。自春秋至元,数百将相枉死狱案,死于诬陷者。十有四五。春秋之伍员、商鞅,秦之蒙恬、李斯,汉之晃错、李广利,晋之杨骏、卫罐,南北朝之檀道济、斛律光,隋之高颖、薛道衡,唐之杨炎、颜真卿,五代之郭崇韬、安重海,宋之曹利用、岳飞,元之贺胜,脱脱,皆是名将名相,德高望重,忠直贤良,功劳盖世,社稷栋梁。呜呼!皆毁于诬谤,死于非命,岂不令后世扼腕悲叹!”
  于谦引经据典,历数历代忠良贤士死于诬谤之下,又进一步归纳:“臣察诬谤之害。谓之五乱。其一,乱君臣之义。其二,乱臣臣之情。其三,乱正邪之争。其四,乱公私之分。其五,乱法纪之界。”在奏章中,于谦不厌其烦,逐条进行论证,笔锋又转阐述道,“有此五乱,不可不慎。诬谤之风,宜严令禁绝。”
  并提出:“臣认为,止谤之策,可有其五。前朝曾行诬告反坐之法,我朝宜须令行之,此其一;朝野弹劾之奏,宜先着有司勘察真伪,据实奏闻,方议论处,如皇上理顾佐案,此其二也;有司理狱奏报,须依大明律法论议,不可倚轻倚重,肆意妄奏,此其三;有司理狱失察,致案冤枉,宜究其责,治其罪,此其四;都察院职专纠劾百司,辨白冤枉,提督各道,为天子耳目风纪之司。其职已有定制。乃是勘察诬谤之首司也。然定员甚紧,难司其职,不胜其任,且自罢黜放归降职监察御史三十有一,未曾递补。故宜增其吏卒,尽行其职,此其五。臣孤陋寡闻。学识疏浅。所奏偏颇,恐违圣意,惊恐战栗,伏惟皇上圣裁。”
  第二天上朝,宣德帝听完于谦所奏,龙颜大悦,当即准奏刑部将严皑、臧清斩首于市。继而又颁布“止谤诏”:
  “奉天承运,皇帝诏日:朕受命于天,统驭万方,夙夜勤劳,勉图治理,立纲陈纪,教谕百宫,清正吏治,循礼守法。治国安民。然不法之徒,趁机挟私诬陷贤良,以混淆是非,搅扰朝纲,乱我社稷,为害甚烈。今后凡弹劾奏章,务要真实准确,妄奏者究其罪。凡诬谤者,王公侯伯七卿司吏及庶民百姓,皆罪以反坐。有司须勤细慎密,据实勘察。如若失察,致成冤案,治以重罪,轻则发边充军,重则处死。钦哉,故谕。”
  此诏布示天下,朝野震动。贤臣良将及善良百姓欢欣鼓舞,加额庆贺。奸佞小人胆惊心寒,畏首缩尾。诬谤之风收敛。宣德年间,没有发生重大冤枉之案,清明吏治,史称“宣德之治”。
  于谦见宣德帝英明无比,心中喜悦,倍受鼓舞,想到当日顾佐私遣仆吏归耕之事,实因官俸窘迫所致,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提高官员俸禄,实施高薪养廉的办法。于是他从朝中诸司私遣仆吏归耕,以补官俸不足这下普遍现象入手,指出:“臣认为,朝中诸司今行此法,后必生诸如此类聚财之法,各地官吏亦必仿效朝官而行。臣忧可生三弊:其一,聚财敛钱名目繁多,必扰天下百姓,滋长民怨;其二,经年日久,诸司及各地官府蓄有钱财,贪贿之徒必会乘隙私占,滋长贪贿之风;其三,诸司及地方官府以其职权聚财敛钱,久之可滋长法废纪松之风。臣才学疏浅。只虑及此三弊,未能虑及其它诸多弊端也。臣认为,防三弊之策,莫过于厚禄善廉。”
  于谦对现行的官俸进行了分析,指出:“自古官俸之薄,未有如此者。臣认为,宜增官俸,且皆宜以米折钞,以便通用。厚禄之后,禁绝朝中诸司及地方官府以任何名目聚财敛钱。倘若有违,处以重罪,不可宽贷。所奏当否,伏惟圣裁。”
  奏本呈达御案,宣德帝阅完后叹道:“日前于爱卿曾言及朝臣禄薄,今又细奏,是实也。厚禄养廉,重刑惩贪,宜是良策。”于是传旨令户部拿出改革方案。
  很快户部根据现有情况拿出方案,将一品至九品官员之俸禄,按照现行的俸米量,折钞供给。而对宗室及王公侯伯之俸禄,因原来待遇较丰厚,则不再增加。
  方案报上,很快得到宣德帝的批准,于是增加了百官俸禄。百官欢呼雀跃,皆感皇上恩泽,自此百官勤政廉明,宣德年间,朝臣未发生重大贪贿要案,形成大明王朝历史上著名的宣德之治。
  只可惜户部尚书夏原吉完成百官增俸之事不久,因病逝世,享年六十有五,他自永乐朝担任户部尚书,亦为洪熙、宣德朝重要内阁大臣之一,一生兢兢业业克勤克俭,待人谦和谨慎,宽厚仁慈,尤持大体,有古大臣之风,颇令人尊敬,也算善始善终吧。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