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军事历史>一片丹心照大明>第二十四章 明察辩诬(中)

第二十四章 明察辩诬(中)

作品名称:一片丹心照大明      作者:阿圣      发布时间:2022-05-05 21:28:49      字数:5899

  石亨回至牢房,面露喜色。臧清见了,甚是惊异,便询问今日审讯情况。石亨起初不肯言语,经臧清再三询问,便不觉道出真情。臧清听了,心中大惊,面呈灰色,仰望房顶,默然不语。石亨自顾心中兴奋,并未理会臧清情状。
  却说于谦回到家中,独自于书房暗忖:“石亨所言,料是真情。如此冤案,为什么拖了三个多月?顾大人历来刚正果断,为什么这么长时间没有审理结案?难道未收到石亨诉状?或是有其别因?臧清要石亨密奏皇上,为什么不直奏其冤情,反倒奏顾大人疏忽职守、不理狱案?臧清乃一重囚,为什么能将密奏上达皇上?其中可有别情?”百思难得其解。用过午餐,便独自前往都察院拜见顾佐,暗中探个究竟。
  右都御史顾佐听说于谦求见,忙出门相迎。于谦施礼道:“下官于谦拜见顾大人。”
  顾佐忙还礼,说:“于大人奉旨巡按江西,三年审理狱案数百起,皇上甚喜,朝中诸臣赞誉。自于大人巡按江西,本院再未收受江西诉状。监察御史倘若十有其三四似于大人一般,老夫也不至累成此等模样。”
  于谦说:“谢顾大人夸奖。下官蒙大人荐举,巡按江西,日夜辛劳,理当如此,上不负皇上宠恩,中不负大人荐举,下不负黎民悬望。”
  顾佐亲搬坐椅,将于谦扶于椅中坐下。于谦细观顾佐,不觉吃惊。只见顾佐发已全白,面目清瘦,双目血丝,背显微驼,好似苍老十年有余。又环视室内,公案之上卷宗两堆,皆有二尺之高,靠东西北三面墙壁之书柜,尽是卷宗陈列。于谦劝道:“大人日夜为国操劳,三年不见,今日一见,下官见大人苍老许多。大人宜应节劳才是。”
  顾佐长叹一声,说:“老夫蒙皇上隆恩,受命掌都察院院事,已三年有余。三年间,诉讼狱案猛增,且多系要案,勘察审理颇费周折。欲审结一案,多则半载,少则半月。都察院百名御史,十有六七遣往十三省勘察,京师所留者仅二十余人。罢黜免职监察御史三十余名。却未递补。老夫上书皇上,奏请任用御史数十人。皇上虑及整肃朝政,初见眉目,良莠难分,未予急任。皇上所虑极是,老夫无奈,只能日夜审阅卷宗,亲理要案勘察事宜。人非铁打,岂有不苍老之理?既然如此,老夫时常恐延误审理,尤恐勘察失误,有负圣恩。”
  于谦问:“大人为国操劳,可敬可佩。大人可曾受理大同镇抚石亨诉状?”
  顾佐将适才所看卷宗拿起,拍拍又放下,说:“这就是石亨一案,老夫接到石亨诉状,料定必有冤情,便遣院吏蒋祚前往大同,往返二次,都没有得到实情。老夫恼怒,斥责蒋祚,又罚其三个月俸禄。老夫亲书武进伯朱冕将军,嘱其将石亨之事如实报京。朱将军数日前有书报来,书中所言与石亨所诉相符,此案果是冤枉。老夫正欲奏明皇上,予以平冤。老夫又审理一冤案也。”顾佐说完,满脸露出兴奋之色。
  于谦听了,暗自庆幸道:“顾大人的疏忽职守、不理狱案之诬已可大白了。”于是又问,“下官有一事不明,敢请教大人明示。都察院吏卒缺员甚多,但是却有十多个仆隶回乡耕种。听说还是大人批准的,这是什么原因呢?”
  顾佐叹道:“于大人不在朝中视事,所以不知道。老夫此举,实出无奈呀。自洪武太祖皇帝登基,官俸全以米计,一石米折钞十贯,仅值十四五钱。老夫乃二品官,月俸米六十一石,折钞不足一千,属官则更微。监察御史月俸米十石,折钞百四五,吏、典、军、士、仆隶月俸仅四五石。如此微薄俸禄,又怎能支付勘察审理及车马的费用?老夫为此伤透脑筋,特意请教内阁杨大人。杨大人告知老夫:‘满朝文武多准仆隶回乡耕种,所省俸禄以充公务之用,何不效法?’老夫于是采用此法,允许仆隶十余人回乡,一月可省俸米近百石,以充公务之用,勉强维系支费。自古官俸之薄,未有如我朝。老夫掌都察院院事,执掌朝廷律法,理应奉公守法,不得有丝毫贪占之秽行。”
  于谦听了,暗思:“蒋祚密奏系真情,顾大人所言,亦是实情。只是未知皇上可否体察?”顾佐问:“于大人何故问及此事?”
  于谦答:“下官不便相告,请大人海涵体谅,久必自明。”
  顾佐听了,便不再询问。原来,明朝律法有规定,都察院之下设十三道监察御史。十三道监察御史职掌,即监察本辖区官吏,且分工监察朝中有司,都察院亦在其监察之列。顾佐虽身为右都御史,见于谦如此言语,故不好再问。
  于谦见实情已明,便告别出院,又径直奔往内阁,向杨士奇问及朝中诸官俸米之事。杨士奇所述,与顾佐所言完全吻合。于谦大喜,暗忖:“顾大人贪贿之诬也已清楚了。”
  回到家中,时已黄昏。于谦匆匆用过晚餐,便秉烛草章,但等明日奏报圣上。
  第二日清晨,于谦整衣冠带,入宫见驾,奏道:“臣奉旨勘察都察院右都御史顾佐之案,现已查清,草具奏疏,呈皇上御览。”
  宣德帝惊道:“仅此一日,爱卿便勘察明白,真乃神速!”说完,细阅奏疏,看了一半,轻轻一叹,“朕未知朝臣俸禄竟如此微薄,如此清贫艰难,此乃朕失察也。”说完,继续阅读奏章,又叹道,“顾爱卿如此忠心辛劳,杨卿所荐得人矣。”待阅完奏章,起身踱步片刻,说,“胥吏蒋祚明知故告,意欲相诬,着实可恨,当治其诬谤之罪。石亨虽不知真情,然属状告失实,宜应治罪。”
  于谦奏道:“蒋祚乃一胥吏,皇上不必动怒。臣意可将其密奏送顾大人,令其自行处置,皇上可收恩法并用之效。石亨乃是一勇将,立有战功,遭诬入狱。所上密奏虽有不实之词,然不知实情,非有意诬谤,故治罪似不妥。臣意可将石亨赦免出狱,官复镇抚,遣回大同,为国戍边。请皇上三思。”
  宣德帝一怔,说:“爱卿真乃直臣也,所言极是,朕准卿所奏。”
  于谦又奏道:“顾大人之诬虽已辨白,但臣觉得并非如此简单,恐怕另有阴谋。”
  宣德帝又一怔,问:“何以见得,爱卿但奏无妨。”
  于谦奏道:“几封奏章都是针对顾大人的,而且石亨的奏章为何能直达皇上呢,微臣以为此事定有幕后操纵者,其目的就是一报顾大人弹劾贪吏之仇。”
  正说着就见内侍走进来禀报:“都察院右都御史顾佐候旨见驾,有要事启奏。”
  宣德帝道:“宣。”
  顾佐走进来跪拜道:“顾佐入宫参驾!”
  宣德帝问:“顾爱卿入宫,有何事奏闻?”
  顾佐面色凝重,满脸沮丧地说:“启奏皇上,昨夜三更时分,微臣于府中审阅案卷,忽听背有响声,回首观看,只见后壁之上插着匕首一把,上有黄纸,上书:‘谨防暗害’四字。臣惊疑不定,出门察看,未见人影。臣只得坐待天明,特入宫奏明皇上。”
  宣德帝诧异道:“岂有此理,竟有这等怪事!匕首现在何处?”
  顾佐答:“现在宫门侍卫处,不敢带进宫中。”
  宣德帝对内侍言道:“速速取来。”内侍应声而退。
  宣德帝道:“近来,朕连阅两份密奏,状告顾爱卿私放仆隶,收受贿赂,疏忽职守,不理狱案。朕令于爱卿密查清楚,皆诬谤之言。卿对朝廷忠心耿耿,为国家辛勤操劳,朕心甚怜。爱卿不必过虑,尽可放胆视事。都察院胥吏蒋祚之密奏,着爱卿带回,可自行处置此人。”
  顾佐听了,方知于谦昨日所为,心中感激,忙说:“臣诚感皇上宠信之恩,定当肝脑涂地。报效皇上!”
  这时内侍进宫,将匕首及黄纸呈上。宣德帝反复细看,又令于谦观看。于谦从内侍手中接过,细细察看。只见那匕首约三寸长,寒光闪烁,甚是锋利。再看那黄纸上,中间写道:“谨防暗害。”右下角书有一枝梅花。
  于谦抬头,见皇上与顾佐皆目视于他,便道:“此事颇为蹊跷,定与顾大人受诬有关。掷飞刀之人似有护卫顾大人之意,必知内情。微臣认为,查清此事方可消除隐患。望皇上定夺。”
  宣德帝点头说:“于爱卿所言极是,此事务要查个水落石出!于爱卿,朕令你速速查明此事。”
  于谦道:“臣领旨。”说完这才和顾佐退出宫中。
  顾佐抱拳道:“感谢于大人为老夫辨明诬谤之辞。”
  于谦说:“大人日夜操劳,皆为朝廷效劳,下官为大人辨白,何谈谢字!大人入掌都察院院事,刚正不阿,惩戒奸邪,自然惹下宿怨,大人须倍加防范,深居简出。昨夜之事,宜勿张扬。下官奉旨勘察此事,定当尽力而为,迅速查清。”
  顾佐道:“多谢于大人提醒。”
  于谦将顾佐送至府邸门前,这才告辞回家。
  于谦回到家里,径直来到书房,取出匕首和黄纸,反复细看,又见刀刃与把柄接合处,亦有一枝梅图案,暗忖:“这一定是掷飞刀者的名号,只是如何下手查找呢?”苦苦思索多时,依然一筹莫展。
  突然他想到于义是江湖中人,也许能知道什么。忙大声喊道:“阿义,进来一下。”
  于义闻声走进来,问:“大人,有何吩咐?”
  于谦将手中的匕首与黄纸递过去说:“你在江湖时,对一枝梅花的标记是否有所闻楚?”
  于义接过匕首与黄纸看了一眼,笑道:“知道,大人打听他有什么事?”
  于谦将有人算计顾大人的事讲述了一遍,十分郑重地说:“此事事关皇上整肃朝纲之要,且关系到顾大人的安危,因此找到此人十分重要。”
  于义说:“放心吧,大人,寻找此人,包在我的身上。”
  一见于谦满腹疑问,于义解释说:“这人就是我的师兄梅云杰。他的外号就叫一枝梅,是位江湖义士,武艺高强,剑术精湛,轻功极佳,他嫉恶如仇,专与贪官为仇,常常夜入官府盗其不义之财周济贫民百姓。每盗一家总留下一枝梅的纸条,上面历数贪官主要劣迹,因此贪官每每被盗,却是不敢声张,贪官污吏对他畏之如虎,贫民百姓却视他为救苦救难的菩萨。只是不知道师兄为何夜入顾大人府邸,留条示警。”
  于谦一听大喜,说:“好,阿义给你两天时间,将你师兄一枝梅带来。”
  “是,一定不辱大人之命。”于义穿戴齐全,领命而去。
  且说于义出得于府,心中暗忖:梅师兄向来独往独来行踪不定,又往何处寻找,只是已在大人面前夸了海口,那么就是找得到要找,找不到也得找到。可是京城这么大,往哪里去找呢?苦苦思索一阵,突然想到师兄素以美食自负,除了练武就是品尝美酒美味,我何不到京城有特色风味的酒店饭馆找找。
  于是纵马直奔京城名牌酒家、饭馆。于义想得十分简单,操作起来却是千难万难,试想偌大一个京城,其城就分为紫禁城、皇城、内城和外城。其中紫禁城有四门,南为午门;北为神武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皇城有七门:即北安门、大明门、承天门、东安门、西安门、长安左门、长安右门。外城有七门:东便门、西便门、广渠门、左安门、永定门、右安门、广安门。内城有九门: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朝阳门、阜成门、东直门、西直门、德胜门、安定门。每个门都有几个大酒家,这一天跑下来,虽是马不停蹄,却也累得够呛,可连师兄的影子也没看见。
  好在是练武之人,坐在茶馆暗暗地调息半个时辰,这才恢复正常。算完茶钱,走出茶馆时,却见一个外乡人正打听正宗北京小吃之地,心中一动,便牵着马跟在那人后面,走了不到半个时辰,转过一个小巷,一股醉人的香味,令他口水流了出来,于是闻香而去,却看见一家不大的店里,已是座无虚席,抬头一看,店门上一个横匾:“正宗全家烤鸭店”。心中暗道:早就听说北京烤鸭系北京特色小吃之一绝,干脆也来尝尝新吧。于是举步走了进来,只见里面人很多,喝酒猜拳好不热闹。眼睛往店里扫了一圈,却没有一个空位,心中有些失望,正要退了出来。就听有人喊道:“小二,再打一壶酒来!”
  声音好熟,寻声望去不觉喜上眉梢,心道:“踏破铁鞋无处觅,得来全不费功夫!”想不到竟在这里遇上了师兄,连忙走了过去。
  却说梅云杰正在喝酒,忽感身后有一双目光盯着自己,心中一愣,正好小二将酒送来,接过酒壶,趁倒酒之际,回头扫了一眼,却看见一人朝自己走来,猛然转身,却是于师弟,将酒壶往桌上一搁,大笑着迎上去,说:“于师弟怎么上这来了。”
  于义疾步走上前,拉着师兄的手:“师兄到了京城,为何不找我,是不是将师弟忘了。”
  梅云杰忙叫小二增添一副碗筷,给于义倒了一杯酒,说:“师弟快干了这杯酒,就算师兄向你赔礼如何。”
  于义一口喝干,拿起酒壶将师兄的酒杯斟满,说:“上次给师傅办丧事时,师兄不是说去河南么,怎么到了京城。”
  梅云杰说:“我是送一位解职的县令张大人回河南的,这张大人可是一位清廉之官,为给百姓伸冤,惩治了地方上的一位豪绅,却因此得罪了权贵,这位豪绅的一个兄弟在京城为官,于是便捏造了一个罪名,将张大人削职为民。张大人无奈只得回归河南故里,可是他为官三年,却家无余财,连回乡的路费也没有,百姓闻知后于是这家凑几文,那家凑几文,要为张大人凑足回家路费,我听说这事后,夜入豪绅之家,取得纹银数百两,资助张大人回家。我想张大人秉公执法,得罪豪强,此刻解甲归田只怕豪强会趁机报复,于是在暗中保护。果然一路上遭遇了三起蒙面人追杀,都被我一一击退,这才将张大人安全的送回了河南。辞别张大人后,我想像张大人这样的为民清官如果能继续为官,那可是百姓之福呀。我很想让张大人官复原职,继续为百姓做事,可我一个草民除了一身武艺,别无所长。我一时气急之下,便想夜探皇宫,送封信给皇上,为张大人鸣冤。这才来到京城,哪知皇宫戒备森严,我又不熟悉路,摸了两次,都无法进皇宫。冷静之后我又想,即便我进了皇宫,皇上收到我的信,非但不听我的,反倒要治张大人的罪,那么我岂不是弄巧成拙,反而害了张大人。我想起了师弟你在于大人手下办差,而于大人也是好官,想请于大人帮帮张大人,可我一打听,你们还在回京的路上,我只好留在京城等你们回来。看来天无绝人之路,张大人好心有好报,必得贵人相助,不然怎么会在这里碰上你。”
  于义心道:哪是什么碰上,明明是我千辛万苦找到这里来的。不过,嘴里却说,你在找于大人,于大人也正在找你呢。
  梅云杰一愣道:“找我,于大人为何要找我呢?”
  于义问:“师兄,你是不是给一个官员留条示警?”
  梅云义点了点头说:“不错,是有这么回事,嗨,我差点上了别人的恶当。”
  “你知道那位大人是谁么,他是都察院右都御使,顾佐大人,他可是朝廷难得的清官呀,由于在三年前,顾大人上奏皇上,一口气拿下了上百名贪官,故此贪官污吏对他恨之入骨,千方百计想害他的命,如果我没有猜错,一定是有人请你去杀顾大人的。”于义说道。
  “唉,是的,这事说起来真是丢人,我一枝梅行走江湖十几年,只有我骗人的,却没想到这次却被别人骗了——”梅云杰拉开架势,正想长谈下去。
  于义打断他的话头,说:“师兄我们就去找于大人,先将此事了结,再请于大人过问张县令之事如何?”
  “好!”梅云义一口喝完杯中酒,叫小二过来买完单,便和师弟走出了店。
  点灯时分,于义领着师兄来到了于谦的书房,梅云义详细地将刺杀顾大人的经过:
  那天梅云杰打听到于谦还没到京,只得回到客栈,坐了一会,心道:于大人一两天还回不来,京城许多名胜古迹,我何不趁机出去游玩一下。听人说登上八达岭可以看到秦朝所建的长城,我何不去瞻仰瞻仰。梅云杰是一个说干就干的人,想到这里,便来到后院的马棚,将自己的枣红马牵出,问明路径纵马疾驰,不到一个时辰便来到八达岭下,将马寄存后,施展轻功登上了八达岭,纵目一望,长城就如一条巨龙守护着京城,显得尤为威武雄壮。看完长城之后,眼看天色将晚,这才举步下山,来到半山腰时,一阵呻吟之声传了过来,循声找去却见一位半百老人靠在一棵树下,不停地呻吟,满脸露出痛苦之色。
  梅云杰天生侠义心肠,连忙上前问道:“老人家因何在此呻吟。”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