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军事历史>一片丹心照大明>第二十二章 计斩王湖(上)

第二十二章 计斩王湖(上)

作品名称:一片丹心照大明      作者:阿圣      发布时间:2022-04-24 17:46:14      字数:5101

  宁王知道皇上对王爷们颇有戒心,为了明哲保身,从此不理政事,而专情于山水娱乐,吟诗作赋中。谁想竟着了迷,每年春秋两季总要邀请名人文士,择一名山胜地,或吟诗作对,或撰文作赋,设置奖品,对优胜者给予奖励。
  时值菊月,暑气已退,秋高气爽。宁王定下庵山山顶的庵山寺作为今岁秋游之地,并备下十颗明珠,作为本次的奖品。江西名士闻知,纷纷云集庵山,都想一展胸中所学,争占秋游鳌头。附近百姓,亦蜂拥而至。
  寺庙门前的平地上,早已搭起大棚,摆上桌椅备好文房四宝,以供文人挥笔吟诗之用。
  于谦来到寺庙,笔会已经开始。诸多文士挖空心思,搜肠刮肚,竭尽所能,颇想博得宁王赞赏,只可惜宁王满腹诗书,眼界颇高,这些文人冥思苦想的诗文,在宁王的眼里,都不过是些无病呻吟的平庸之作,并无一首能合心意。心中对这次秋游的诗会,不免滋生出一种失落,要知道举行一场如此盛大的诗会,如果不能得到几首像样的诗词,那么这次的诗会就是一种失败。可现在已经收了上百首诗,十颗明珠一颗也没有送出,宁王心中不免焦虑起来。
  就在这时,一名府吏来到宁王耳边,轻声禀报道:“江西巡按于谦大人叩拜王爷,现在寺门外候命。”
  王爷一听,喜道:“于谦此时此刻此地来见本王,倒是颇有情趣,早就闻知于谦有神童之称,自小极善作对,其学识过人,文才非凡,少年所作的《石灰吟》本王就十分喜欢,看今天他能不能给本王带来意外惊喜。”于是对世子朱磐烒吩咐道,“你去传达父王之命,令巡按大人先游山吟诗,以助秋游之兴,再行会见。”
  朱磐烒来到寺门外,只见于谦一行站在一旁候立,态度十分恭谨,暗忖:曾听长史王湖云,于谦年轻气盛,傲气十足,目空一切,轻慢王室,可今天一看,并非如此,于谦虽然年轻,可态度谦恭,满脸正气,绝非骄横之辈。于是上前双手一拱道:“于大人,宁王世子磐烒有礼。父王吩咐,请于大人且先观景赋诗,再行相见。”
  于谦说:“王爷亲办秋游诗会,下官理应助兴,只是才疏学浅,难入王爷法眼,还请王爷与殿下海涵。”
  朱磐烒笑道:“早就听说大人乃钱塘神童,少年所写的《石灰吟》,父王就十分喜欢,亲手书写,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悬挂在一起,可见父王对于大人之推崇备至了,在下亦想看到于大人之佳作。”
  于是领于谦来到棚中坐定,说:“父王规定,凡来赋诗者,当饮酒三杯,以助诗兴。”说着,命人斟酒三杯,端于于谦面前。
  于谦也不推辞,当即一口一杯,三杯饮毕,这才步出棚外。张目环视庵山,但见满目葱笼,峰峦起伏,蓝天如碧,白云轻飘,不觉心动神怡,诗兴大发,当即回棚中坐定,略一思考,泼墨挥毫,不消半个时辰,已书就十首秋诗。
  其一:《秋风》
  萧萧入夜动清商,披拂园林草木黄。快意扫除天下热,可人吹送枕边凉。
  荻花枫叶愁江渚,莼菜鲈鱼忆故乡。万里碧天云散尽,冲开征雁不成行。
  其二:《秋光》
  秋水无痕彻底清,秋山如画更分明。雁鸿影里云连塞,砧杵声中月满城。
  映日丹枫辉锦树,傲霜黄菊绽金英。不须频上高楼望,此景由来恼客情。
  其三:《秋峰》
  浮云散尽雨初晴,天际群峰削不成。万朵芙蓉相掩映,九华仙掌自分明。
  幽崔树色经霜古,鲍顶松涛入夜警。日暮南楼增爽气,可能相对豁吟情。
  其四:《秋波》
  雨足江湖水色新,碧琉璃滑净无尘。潮回万顷铺平谷,风过千层簇细鳞。
  野鹭沙鸥争出没,白蘋红蓼倩精神。个中浩涛无穷趣,都属中流举钓人。
  其五:《秋鸿》
  相呼相唤过南楼,叫破江南万里秋。有足不传云外信,无端偏惹客中愁。
  影横斜月天连塞,梦绕黄芦雪覆洲。霄汉翱翔应有自,生平不为稻粱忧。
  其六:《秋花》
  几朵亭亭靓晚芳,无端浅碧间轻黄。山墙零露开时好,野馆临风嗅处香。
  冷艳不问桃李笑,幽情肯惹蝶蜂忙。霜禽错恨韶光晚,碎语枝头怨夕阳。
  其七:《秋林》
  一簇高低近翠微,碧云红树静依依。枝垂硕果霜初落,鸟露危巢叶渐稀。
  僧寺楼台临竹坞,人家烟火隔柴扉。半竽落日斜明处,又见松头一鹤归。
  其八:《秋夜》
  残鼓声传夜未央,松荫满地露华凉。苦吟不觉银灯尽,无寐偏警玉漏长。
  风静半空闻过雁,堂虚四壁听啼螿。壮怀不任伙凌逼,起向瑶堦步月光。
  其九:《秋声》
  月淡星疏夜气清,忽闻何处动商声。初疑风雨冲愁至,复讶波涛入梦警。
  寥泬似随征雁叫,凄凉如和草虫鸣。不须更读欧阳赋,感慨令人白发生。
  其十:《秋月》
  冰轮涌出海东头,光映珠帘不上钩。丹桂婆娑微有影,琼楼高爽不胜秋。
  空遗灵兔千年药,不尽妲娥万古愁。时缺时圆成底事,金樽有酒且相酬。
  于谦每书罢一诗,朱磐斌令人送呈宁王观看。宁王观第一首《秋风》,只觉一扫平庸之气,顿感耳目一新。暗忖:这于谦果真名不虚传,不负才子之名,的确字字珠玑,语出不凡。
  刚阅完第一首诗,第二首《秋光》又递呈过来,宁王一看,忍不住赞道:“好诗!”竟不知不觉地读出声来。当第三首《秋峰》送进,宁王看后,情不自禁地站起来,手持诗稿,遥望山峰,叹道:“真乃绝妙诗句!这于谦一时之间,如何拥有如此多的奇思妙想。”
  宁王在这边赞不绝口,诸子及府中属官自然啧啧称奇。各地名士此刻也无心构思,都围在于谦四周,都想先睹为快。围观的人太多,后面的人看不到,就大声叫着请前面的人念出来,前面的人倒也十分听话,真的高声读了出来。
  于是,在棚中出现了从没见过的情景,于谦每书一句,众人就高声读一句,宛如学堂先生教学童读书一般,里里外外皆是吟诗之声。于谦写完《秋月》之后,正欲进去拜见宁王。
  谁知宁王看完后,拍案叫绝:“真是当今奇才呀!”于是迈步走了进来,于谦正好在门口相见,当即行跪拜之礼道:“微臣于谦拜见王爷。”
  宁王上前一步,双手将于谦搀扶起来,夸奖道:“于大人果然才思敏捷,十首咏秋诗,一气呵成,而且学识渊博,意境高远,真是天下奇才呀!”
  于谦自谦地说:“王爷过奖!微臣实不敢当。承王爷之命,只是微臣诠才末学,难有惊人之语,只不过是抛砖引玉而已,还诚王爷不吝指教为感。”
  宁王喜道:“皇上圣明,慧眼识人。于大人年纪轻轻,但思维敏捷才智过人,实大明社稷之大幸!今日于大人在瞬间之间,即作十首秋诗,且句句珠玑,曲曲珍品,真可谓妙笔生花!本王有言在先,若作得好诗,赏给宝珠。于大人所书十首秋诗,皆今岁秋游佳品。本王备下十颗宝珠,皆赠于大人收纳。”言罢,令世子朱磐斌捧出一盘宝珠。只见那十颗宝珠,透明晶亮,灿灿发光,令人羡慕。
  于谦一见,忙起身施礼,说:“微臣深感王爷厚意,只是如此厚礼,于谦万万不敢接受。微臣奉皇命钦差,理应为圣上分忧,为百姓解难,可到江西半年之久,尚有诸多疑案未破,上愧对圣上王爷,下羞见黎民百姓,无功焉能受禄,故不敢受王爷宝珠赏赐,惟请王爷予以指教,使微臣能在江西建功立业,上不辱使命,下恩泽百姓,期望王爷成全。”
  宁王一听,深知于谦定有所指,于是说道:“于大人有话但讲无妨,本王一定鼎力相助。”
  于谦深施一礼,说:“微臣深感王爷厚爱,现有要事向王爷密保。”
  宁王一听,知事关重大,便吩咐诸子及府中官吏前去游山,留下于谦入寺内密室详谈。
  来到密室,于谦施礼后说:“臣将实情禀告王爷。江西近来狱案颇多,堆积如山,许多冤案已上呈御案,尤其是新淦百姓将县丞押往京师一案,惊动圣上。皇上深感忧虑,特命微臣巡按江西,并赐尚方宝剑,嘱臣用心办事,察明狱案。臣奉圣旨不敢耽搁,马不停蹄来到江西,为了及时处理新淦一案,微臣来到南昌未敢停留,急赴临川新淦,经查实此案纯系县丞厉中贪赃枉法,暗杀前任知县,害怕露出马足,意欲借机杀害知情人。微臣到新淦幸不辱命,几日之内已将厉中正法。正法之余,微臣浮想联翩,厉中不过是区区的一个县丞,为何竟能在新淦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甚至一个堂堂的朝廷命官不知去向,竟也没人追究,却原来厉中是临川知府的小舅子,而且还是江西按察司佥事高第的姻亲。就因为有着这样的裙带关系,他就能够弄权枉法,草菅人命。由此可见,江西官场何等昏暗,官吏之昏昏,致使贪赃枉法,徇私舞弊,阿附权贵,黑白颠倒之事比比皆是,又焉能不造成重重冤案,导致民怨沸腾。故此微臣仅在赣南,就勘察狱案百余桩,而且多为冤案。”
  于谦说到这里,长长地叹了一声,满眼溢满悲愤之情。稍稍停顿一下,又接着说道:“近日来到南昌,微臣接到近百份诉状,均是状告王府长史王湖抢占田地;强抢房屋;讹诈钱财;奸淫妻女等等。事涉王府,微臣不敢贸然行事,多次来到王府,想拜谒王爷,当面禀告,可是均被门人挡住,或是说王爷偶遇风寒,卧床不起;或是说府上来有贵客,不便相见;或是说王爷外出,不知何时能回,微臣一直未能相见。”
  宁王愕然道:“岂有此理,本王近来天天都在王府,既未染病,也没宴请,更没有外出呀,本王岂有不见钦差大人之理,门人为何如此胡说八道。”
  于谦说:“微臣开始也未引起警惕,以为王爷的确有事,一连几次未能进入王府,便恍然大悟,微臣在宜春曾过问了董山冤案,将赖人钱财的王江给予治罪,这王江是王湖之兄;在于都破获新郎投河之案时,将设计害死新郎的奸夫淫妇绳之于法,被斩的富家公子彭大富,正是王湖的外甥。因此,王湖一定对微臣怀恨在心,一定想伺机报复。如果微臣没有猜错,定是王江有意阻止微臣拜见大人,一则害怕微臣向王爷揭发他的诸多罪行,再则就是想借助此事,大做文章,在王爷面前告微臣一个轻慢王室之罪。”
  宁王点了点头,说:“于大人所料不差,王湖这厮的确在本王面前搬弄过是非,不过,本王当时就对他予以警告,不允许他干涉钦差办案,想不到他竟然阻止本王与钦差见面,真是胆大妄为,无法无天。至于王湖诸多不法之事,本王的确不知,请于大人详细告知。”
  于谦当即将百姓状告王湖的诉状呈上,每个诉状上都有归纳好的提纲。
  宁王不用详细看诉状,看了提纲便已知道了大致情况。宁王一目十行扫视下去,越看双眉越皱越紧,那火气就如干柴韧劲火堆里,火苗噌地一下窜得老高。看完之后,将诉状退还过来,问:“于大人对这些事是否查实。”
  于谦答:“王湖犯案太多,有些案件一时之间,难以完全核实,故而微臣择其近期重大之案予以细查,目前已经完全核实清楚。”说着,将邵清莲的血状拿出来,并将秦龙、张虎等有关签字画押的证据呈上,说,“王爷您看,仅凭此一案件就可以将王湖凌迟处死了。王湖为强娶李瑞兰姑娘,竟然买盗诬陷武举李华武,此人至今还在县衙大牢,强抢李瑞兰姑娘,李姑娘被抢去王湖大院已有月余,至今生死下落不明,杀死了李姑娘的父母和弟弟,已经是血债累累,罪无可恕了。”
  宁王看完这些证词,不觉勃然大怒,愤愤说道:“想不到王湖这厮此阴险毒辣已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是可忍孰不可忍也。也怪本王,成日里醉心于山水诗文之中,疏于过问府中之事。将大小诸事尽付王湖打理,岂知他瞒着本王,打着王府的牌子,干着伤天害理的勾当,胆大妄为,无法无天。如此一来,岂不置本王于火炉之上,朝廷因此将对本王生疑,百姓因此将对本王生怨!这该如何是好。”说着,已是满脸焦虑地看着于谦。
  于谦劝慰说:“王爷不必过虑,王湖之所为,确使王府蒙尘,只是清者自清,浊者自浊。王爷胸襟坦荡,闻过即改,知错必纠。只要王爷不生偏袒之心,不讲个人情面,依法严惩不法之徒,朝廷自会释疑,百姓也会消怨。不知王爷意下如何?”
  宁王一听,朗声道:“王湖之事,全凭于大人处置,本王绝不袒护。而且,于大人审理之时,本王将亲自到堂旁听,一则助你一臂之力,再则以显本王之清白。”
  于谦大喜道:“有王爷鼎力相助,微臣已无后顾之忧,这就下山,准备将王湖传拿归案,审理明白,还百姓一个公道,还王爷一个清白。”说完,即告辞下山。
  宁王独坐寺中,思绪联翩,想到自己这几年来,守住清静无为四字,追求山水诗书之乐,就是想远离是非,求得平安与宁静,哪知道树欲静而风不止,自己想守住平静,属下却不甘寂寞,尤其是王湖,深受本王器重信任之大恩,不思知恩图报,反而狐假虎威,到处仗势欺人,自己触犯明律,还牵连本王遭此鱼池之殃,真是气煞人也。想到这里,宁王恨得牙痒痒的,如果王湖就在跟前,他真的会咬他两口,方才解恨。
  思绪一乱,哪还有游山玩水的心情,也不可能静下心来在寺中安坐,当即下令摆驾回府。一进王府,立即将门卒叫来,厉声骂道:“大胆刁奴,为何捏造假话,胡言乱语,阻扰巡按大人与本王相见。”
  门卒一听,吓得魂飞魄散,双膝一软,跪道:“王爷,奴才冤枉,此是长史吩咐,奴才不敢不听从。”
  宁王怒道:“虽是王湖所为,可明明是滔天谎话,你为何不禀报本王一声。来人,拉出去重打二十,让他长长记性,看你以后还会不会空口白牙讲假话骗人。”
  家丁进来将门卒拉了出去,宁王心中的一口怨气,依然难消。立即吩咐道:“来人,快叫王湖来见本王。”
  侍从立即走了出去,半个时辰后,侍从进来禀报:“长史王湖卧病在床,无法起来觐见。”
  “什么,卧病在床,无法觐见。只怕是心中有鬼,不敢相见吧。”宁王恨恨地说道,“多去几个人,就是抬也要将他抬过来。”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