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军事历史>万历大忽悠>第四十三章:又见忽悠

第四十三章:又见忽悠

作品名称:万历大忽悠      作者:周不通      发布时间:2022-04-19 10:26:53      字数:3910

  小西飞眼巴巴的等了两个多月,方才拿到大明核发的入境勘合。遗憾的是他不认得汉字,勘合上他内藤忠俊的姓名已经被落笔为小西飞。
  宁边大都护府的官员们还是很机灵的,按照沈使臣的要求,一丁点也没打折扣,好吃好喝好玩地伺候着这位日本外交界的明日之星。让他在中朝边陲不至于度日如年。
  取得通关文牒后,小西飞在翻译和随从陪同下,越过朝鲜国境,顺利到达双方约定的义州驿站。
  困在宁边两个多月,双方再见时,小西飞感觉终于找到了大部队,激动之情难以言表。
  沈惟敬也是丝毫不敢怠慢,力所能及的盛情款待,甚至拉上了义州最高父母官方知县。
  几番来来往往,几度杯酒交错之间,小西飞又在义州稀里糊涂的呆了半个月。沈惟敬不动声色的用着拖字诀,拖一天是一天。
  好不容易在义州拖上了一时半会,沈惟敬眼见拖不下去了,便陪着小西飞一路游山玩水的往京城而来,依然是哪里好玩就打哪里过。总之走走停停、忽忽悠悠的,十来天的路程竟然走了近三个月。
  等沈惟敬一行踏入京城,已是春暖花开的季节。
  这一路行来,收获最大的莫过于吴嫦娥、苏小仙、小翠三人组,唧唧喳喳、热热闹闹的,直到进了德胜门,心思还放在沿途的风景上。
  鸿胪寺里安顿好小西飞,沈惟敬第一时间去找宋应昌报告情况。
  宋老爷最近正烦躁得很,神宗为立嗣之事,一直无法与众臣达成共识,神宗烦躁,众臣也不好过。宋应昌两次上奏对日议和之策,神宗也没个说法。
  所以今天见到沈惟敬来报,宋应昌心底也没有明确的对策,只是问问目前谈判的进展。
  令宋应昌没有想到的是,沈惟敬直接就呈上了自己私下拟定的三条,姑且称之“沈三条”。
  看来,这次,沈惟敬已经打定主意,连恩师都要隐瞒实情了。
  宋应昌看了一眼“沈三条”,再定睛瞧瞧自己的学生,实在是想不出来,这沈惟敬带着袁坤仪,一无所有的去了趟日本,竟然搞定了国际大事件。而且还是在晋州屠城,日军气势正盛之时。
  宋应昌见沈惟敬如此淡定,就没有多问,他也懒得问,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决定先报圣上裁决。
  宋应昌当即穿戴整齐,紧赶慢赶的去明神宗那儿上奏疏,确认了这一伟大的胜利。
  要说,神宗还算是有大智慧的,他总觉得哪里出了问题,内心不断反问自己:日本劳民伤财、穷兵黔武,什么也没捞着,怎么就那么轻易的开出如此优惠的条件,怎么就那么容易的甘心俯首称臣?
  神宗思来想去,楞是没往沈惟敬、小西行长这两位忽悠宗师身上想。他总觉着是不是沈惟敬和袁坤仪没怎么搞过外交,在理解上出了什么偏差。
  思前想后,神宗心里有了主意,便交代宋应昌:“爱卿,你明天跟日使方面聊聊清楚,带上赵志皋吧,他懂日语。既然沈半仙他们能谈出这么个框架,那么你还可以收收紧,把朝贡一事去掉吧,看看他日本到底是不是真的畏惧了我大明天军?”
  宋应昌暗想,皇上毕竟是皇上,整个大明都是他的家业,能省的地儿他绝不放水。
  得旨告退后,宋应昌瞬间轻松了许多。皇上拉上谁,谁就自然替他分担了责任。
  神宗提到的这位赵志皋,按照职务来排,正好是沈惟敬的顶头上司,官拜翰林院大学士。他既懂日语,又擅外交辞令,确实是不二之选。
  第二天下午,为了宣示大明王朝的权威,宋应昌不仅奉旨叫来赵大学士坐镇翻译,还特意邀请了其他五大部委办的主要领导到场。
  面对一位年纪轻轻、资历尚浅的外交新星,大明王朝的文官精英几乎倾巢而出。
  宋应昌不愧为万历老臣,眼见那么多同僚看戏,早就拿定主意,要彰显一下威严。所以,开门见山,直接以不容置疑的态度提出了议和三条,沈惟敬在旁边听的真切,竟然不是“沈三条”原版,而是精练版,令沈惟敬大感意外,直冒冷汗。
  “宋三条”同样简明扼要:
  第一条、日本须在规定限期内从朝鲜半岛全部撤军。
  第二条、册封丰臣秀吉为日本王,不入贡、不通贡。
  第三条、日方盟誓永不再犯朝鲜国。
  令沈惟敬汗颜的是,他最希望保留的通贡一项,竟然被否了。
  看到赵大学士翻译完“宋三条”,宋应昌甚至没有给小西飞辩解的时间,紧接着就义正词严道:“使者先生,以上三条,为钦定,无商量余地。同意,便有和平;拒绝,咱接着打。”
  几大部委的头头脑脑,也是难得一见宋老臣的强势,内心纷纷叫好。
  此刻,听完两段翻译的小西飞内心是崩溃的,整个人也是懵圈的。
  接这趟活之前,小西飞获得的信息是,沈使臣已经接受了“太阁七条”,他的主要任务就是来取割让朝鲜四道的文书,运气再好点的话,甚至还能带走一位明朝的公主给天皇老子做媳妇。
  这样,他内藤忠俊,就可以在自己的外交履历上添彩增色。
  现在,一切都没了。
  朝鲜四道没了。
  明公主赐婚没了。
  太阁册封为大明王没了。
  应该说,这位被大明错称为小西飞的内藤忠俊,还真是个人物。虽然内心无数遍的升腾着绝望,但是一点没有表现出来。而且,连沈惟敬也没料到,他完完全全就是一个日本版的沈惟敬。
  自古能成大事者,先天的优势、后天的努力暂且不说,机缘巧合却是必不可少。
  中日之间关于万历朝鲜战争的议和外交,怎么就这么的巧,一桌子人竟然有三位各具特色的忽悠大师碰到一起?
  面对宋应昌的咄咄逼人,小西飞冷静地回了四个字:“完全同意。”
  这四个字,经赵志皋准确无误地翻译出来,包括宋应昌在内的所有官员大感意外、却又大感惊喜。
  这可是大明外交史上重大的胜利!
  沈惟敬快要惊掉了下巴。
  沈惟敬条件反射地感觉到,小西飞说这句话,是在忽悠宋老爷。
  至于为什么要忽悠,沈惟敬脑子加速运转起来,虽然一路上没有直接点破太阁七条的可行性,但是沈惟敬一直都在有意无意向小西飞透露出所谓的议和,就是作为中间人的使臣,一定要两头和和稀泥,和着和着说不定哪一天真的就看到了和平曙光。
  可是现在,中方抛出的“宋三条”,与日方的“太阁七条”,一个天一个地,根本就没有和稀泥的空间,再怎么使劲拉也拉不到一块去。况且宋尚书非常明确表态,“宋三条”钦定不议;而“太阁七条”日方同样也是不议。如果让日本官方得知这样的结果,小西行长威信扫地不说,他小西飞也会背上重重的黑锅,以后再也别奢望在日本外交界有所作为。
  小西飞快速回味了小西将军行前交代他的那些话,再抬眼看了一下在左侧就坐旁听的沈惟敬,蓦然间,灵光一闪,心里就跟明镜似的亮堂起来。他料定,沈惟敬和小西将军,肯定在这个议题上做了手脚。
  此时此刻,面对阵容如此强大的谈判对手,他已经没有这个必要去做无畏的抵抗。这可是人家的地盘,现在不合时宜地抛出“太阁七条”,怕是要落个“两国交战,先斩来使”的下场;如果在这里给光荣了,就别指望什么日本政坛未来之星了。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委曲求全,先把大明的“宋三条”暂且应承下来,回家再找小西长官商议。
  小西飞冷静的说完这四个字后,在对面一片错愕的表情中,开始了他的表演,不余遗力地盛赞大明天军举仁义之师、为藩邦小兄弟两肋插刀;而他们进军朝鲜,只是因为这个邻国之前的所作所为太不地道、屡次三番冒犯日本天皇,是可忍孰不可忍,现在彼此罢兵言和,对三方都是最好的结果,云云。
  小西飞的语言天赋,再加上翰林院赵大学士精彩绝伦的翻译,现场的官僚们,当场就认定小西飞这名使者,确实是真心诚意来议和的。
  对于这等心甘情愿臣服于天朝的青年才俊,朝廷应该给予重赏!
  于是,中日双方关于朝鲜问题的议和阵营里,又冉冉升起一位忽悠之星。
  相对于沈惟敬和小西行长两位宗师,内藤忠俊大有后来居上之势。如果稍加磨砺,他日自不可限量。这就是所谓的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拍到了沙滩上。
  按照天朝的惯例,只要你自愿当小弟,并且表现出臣服的姿态,那么天朝在真金白银的赏赐上,自然是不在话下的。
  要不周边的那些小国,怎么会争先恐后的自愿加入藩邦,还不是为了每年派几波使臣,朝贡些土豆、囊饼、木瓜、大米等土特产,主子一高兴,开口一个“赏”字,就能带回去满车满载的金银珠宝、绫罗绸缎。任何一样物件,随便运到哪个欧洲国家,都会被黄头发白皮肤蓝眼睛的家伙们视为珍宝。
  所以,趁着宋老爷心情大好,按照惯例询问日使小西飞还有什么要求时。小西飞顺势呈上了拿一份要求封赏的名单。
  这份名单,是由小西行长草拟的,大都是自己阵营里的将领。小西行长一再嘱托,一定要等时机成熟的时候再交出去,以确保大明能顺利封赏。
  小西飞还真的就在最合适的时间,做了这个最合适的动作。并且无比虔诚的向宋应昌及诸位领导表白:“这份名单上都是日本的忠义良将,都对大明天朝怀揣着无比的敬意,希望能得到封赏,以资鼓励。”
  小西飞不余遗力的要求封赏,也还是私心作怪。他在宁边等入境批条的时候,擅自将名单重新誊写了一遍,不动声色的做了一处小改动,那就是把内藤忠俊的名字加了进去。
  要说,小西作为忽悠之星,还真是实现弯道超车,竟然把自己都给忽悠进去了。
  谈判到了这个节骨眼上,现场的诸位大臣,简单一合计,便一致认为,“宋三条”能不能落地,名单上的这批人员是关键,只要把他们安抚好了,后面的事情水到渠成;同时,他们急迫求赏,也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议和达成是真实存在的。
  所以,众大臣们当场拍板,照单全收,同意对名单上的日本忠臣进行封赏。
  待小西飞痛痛快快的在根据当日谈判内容整理而成的“伏降书”上签完字后,众大臣们决定对这位配合度极好的日使才俊小西飞给予单独奖励。
  这是中日朝之间,最滑稽可笑的一次外交事件。
  事件的起因,从宋应昌病急乱投医,选中沈惟敬赤手空拳入朝开始,杨知府、宋应昌、李如松、神宗帝、李国主,柳成龙、丰臣秀吉、小西行长、安倍晴明、内藤忠俊等等高干,自愿或被动的卷了进来,争先恐后的扑腾在忽悠或者被忽悠的漩涡里,或随波逐流、或上下翻滚、或同流合污、或见风使舵;沈惟敬、小西行长、内藤忠俊这三位宗师级、大师级、新锐级的忽悠高人,经过不三不四、不中不西、不伦不类、不破不立、不屈不挠的不懈努力,终于将中、日、朝三国杀,把皇帝、君主、太阁一干人等都装了进去,并最终达成了两份相差十万八千里、互不相干的议和协定,实在是可伶可俐、可丁可卯、可喜可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