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军事历史>万历大忽悠>第四章:神宗钦命

第四章:神宗钦命

作品名称:万历大忽悠      作者:周不通      发布时间:2022-04-13 14:10:15      字数:4647

  兵部尚书宋府内宅书房。
  黄昏时分,已掌灯。
  宋应昌着便服,闲坐太师椅上。
  沈惟敬快步进来,躬身行大礼:“学生沈惟敬拜见恩师宋老爷。”
  宋应昌眼神满是关切,展颜笑道:“免礼免礼,惟敬,来,坐这边说话。”
  沈惟敬再度躬身行礼道:“恩师,大和文化研习所聆听您的教诲一晃十五年,学生无时无刻不在思念恩师,奈何我始终不成气候,混迹于市井,有愧于您,所以一直不敢登门叨扰。”
  宋应昌笑盈盈道:“前些日子老夫也掐指一算,料定你正是市井好风光。杨知府来报,说你在嘉兴号称沈半仙,你能在街头巷尾测字问卦十余年而不翻车,足以说明你胸有成竹、左右逢源吧?”
  沈惟敬谦逊道:“恩师问话,学生不好隐瞒。这些年混迹江湖,应对三教九流,全凭嘴里的三寸不烂之舌、肚里的奇门遁甲之术,聊以自保。”
  宋应昌频频点头赞许:“很好,很好。你这三寸不烂之舌,可是要派上大用场了...大致情况杨知府已经跟你有所交代吧?”
  沈惟敬恭敬地道:“小的已经略知一二。”
  宋应昌神情肃穆道:“朝鲜国胜败并不关我大明甚事,只是老夫担心那个丰臣秀吉野心太大,妄想吞并朝鲜不说,还有意染指我大明疆土。我大明哪怕一寸热土被东瀛小儿恣意践踏,那老夫这兵部侍郎可就要成为千古罪人啊!”
  沈惟敬胸有成竹道:“恩师,对付东瀛小儿,不劳您费心。您只管吩咐,学生愿见招拆招、该诓就诓、该蒙就蒙、该摆龙门阵的、就不跟他们侃大山,定能忽悠他个昏头转向、天翻地覆慨而慷。”
  宋应昌大喜:“惟敬,有你这番话,就不枉老夫举荐了...俗话说知彼知己,老夫问问你,可了解丰臣小儿?”
  沈惟敬稳稳回道:“回恩师,杨知府交代完差事,我就到处搜罗东瀛材料。丰臣秀吉年轻时候被人称为‘猴子’,系农家子弟,完全是靠战争才爬到关白之位。如今,那些跟随他打天下的功臣旧部都需要分封土地,可是东瀛本岛就这么点大,挤不下那么多诸侯。所以,丰臣才急于发动侵略来获得更多的土地,这首当其冲的就是咱们的附庸国朝鲜。”
  宋应昌频频点头:“你分析的有道理。”
  沈惟敬义愤填膺道:“此番入侵朝鲜国的,是丰臣的左膀右臂小西行长,他领兵十万登陆釜山,那可是丰臣手头近一半的精锐部队,对付李国主简直是杀鸡用上了牛刀,所以在下觉得他们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我听闻日本天皇甚至要任命丰臣为‘大唐关白’,那个意思再明白不过,那是在觊觎我中华疆土。”
  宋应昌频频点头:“日方目前在朝鲜势如破竹、气势汹汹;反观朝鲜国的军士,一两百年没打过仗了,比农民好不了多少。你此去朝鲜国,首要任务就是拖字决,只管想尽办法,拖他三个月,确保这三个月内小西行长能按兵不动,让朝鲜李国王喘过气来,也让我可以部署李家军东进。当然,如果真能直接促成和谈,那更是天大功劳,老夫定禀明圣上加倍犒赏。”
  沈惟敬义正辞严道:“恩师,学生不求任何犒赏,只想不辱使命、以报师恩。”
  宋应昌大为感动:“好,你可真是争个气的孩子。你父亲泉下有知,也当欣慰。”
  沈惟敬把握十足道:“恩师放心,学生研习过大和文化,知道他们的套路,了解他们的弱点,我定当竭尽全力。”
  宋应昌叮嘱道:“记住,不到万不得已,尽量不打。当真要打,必须要等李如松将军从宁夏班师。”
  沈惟敬借机问道:“恩师,学生斗胆问问,为何非要等到李家军出征?”
  宋应昌感慨道:“不瞒你说,我大明过了这四十多年的太平日子,原来的武将大多做了各方诸侯或布政使,当起了地方父母官,手下的官兵也大多解甲归田,参与到各地囤田垦荒、农业水利等劳作,大多就地娶妻生子、安居乐业。现在真刀真枪的能拉得出来的,唯有李成梁老将军,一门忠烈,依然驰骋疆场、征讨四方。”
  沈惟敬不由笑道:“怪不得咱民间有传...”
  宋应昌问道:“传什么?”
  沈惟敬脱口而出:“说大明猛将皆姓李,桃李九虎,李门十将。”
  宋应昌点头应道:“没错,这桃李九虎,说的就是李老将军育有的九子,长子李如松,封宁远伯勋爵,骁勇善战,授辽东总兵;次子李如柏,曾任贵州、宁夏总兵,进右都督;三子李如桢,任指挥使,锦衣列环卫;四子李如樟,任都指挥佥事;五子李如梅,也曾任辽东总兵;其余诸子如梓、如梧、如桂、如楠皆官至参将。”
  沈惟敬由衷言道:“李家军随便拉个出来,都是一支虎狼之师啊。”
  宋应昌以心声道:“这些年,老夫任职兵部,也全仰仗李成梁兄给我的几分薄面,让我随时能调得动他的队伍。”
  沈惟敬借机又问道:“恩师,学生听说李老将军的三子李如桢是您的乘龙快婿。”
  宋应昌应道:“如桢确实老夫爱婿。”
  沈惟敬无不羡慕的语气:“那敢情好,您和李老将军亲家公,一家子人不用说两家子话。”
  宋应昌笑道:“呵呵,这公是公,私是私。这次东征朝鲜,老夫还是要等如松挥师回京。其他几个弟兄,包括如桢,都难当此重任。”
  沈惟敬轻声问道:“请教恩师,学生此次出使朝鲜,如果能跟东瀛小儿谈的愉快,彼此就谈和了,还需要出兵吗?”
  宋应昌坚定回道:“圣上既然已经定发兵朝鲜,不管是不是去征战的,让如松带兵进朝鲜,首先可以扬我国威,让朝鲜国民见识见识我大明天朝的军威;同时也是给朝鲜李国主撑撑腰。这李国主生性比较软弱,尤其是这个时候,更需要我军去站站台;当然,还有更重要的,发兵入朝,就是为了震慑震慑东瀛小儿。”
  沈惟敬大悟道:“学生明白了。一旦李将军带兵入朝,学生去谈事情,心里也更有底气。只要恩师支持我,我定能在东瀛小儿那捞回所愿。”
  宋应昌语重心长道:“惟敬,这也是老夫此番在圣上面前极力保举你的原因。当下朝廷的官员们,大多患得患失,思想固化,办事循规蹈矩,对付那帮东瀛无赖,除了开战,在谈和这件事上,朝廷还真一时找不出合适人选,也使不出什么损招阴招。所以老夫寄希望于你啊。让你出使朝鲜国,不论平地与山尖,不论大道还是羊肠,只要达成目的,尽可以不择手段,朝廷这边一切由老夫给你兜底。”
  沈惟敬连声答道:“学生明白。学生愿倾尽全力,促成和谈,力争不开打。因为一旦开打,我方的补给会是大问题。朝鲜国无能,短短两个月就被打垮,举国沦陷,所以入朝明军如果开打,不仅要拎着脑袋在一线拼杀,还要自己解决粮草问题。”
  宋应昌若有所思道:“嗯,惟敬,你,比朝堂上那帮子人看得更远些。万历神宗帝最近也是愁云满怀,正在为如何说服群臣立朱常洵为太子而苦恼。为了这件事,已经先后有申时行、王家屏两位首辅去职,罢官庭杖者不计其数,几乎满朝官员都在为‘立嗣’而大吵大闹。圣上为此很少上朝,即使不得已摆摆架子,也只有在疲惫的时候,才会偶尔抬起头,略微扫一眼各地来的奏章,看看辽阔的大明土地上究竟发生了什么状况。所以你觐见的时候,态度要坚决、语气要鲜明,一定要果断、利落。切忌顾左右而言他。”
  沈惟敬起身深深鞠躬道:“恩师就如再生父母,学生纵使肝脑涂地,也会不辱使命。”
  宋应昌对书房外唤了一声:“管家。”
  王姓管家应声入内。
  宋应昌指了指身边:“你跟管家下去休息,明天一早随老夫入朝觐见圣上。”
  沈惟敬鞠躬退出。
  第二日,卯时。
  万历皇宫太和殿,金碧辉煌,色彩夺目,威武雄伟。
  早朝。
  神宗御门听政中。
  宋应昌语出恭敬:“启禀圣上,赴朝鲜国使臣沈惟敬在殿外候旨。”
  神宗朱翊钧平静道:“宣。”
  画外音:宣沈惟敬上朝。
  沈惟敬战战兢兢进殿,规规矩矩跪拜在地,边叩边禀:“小民沈惟敬觐见圣上,圣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神宗朱翊钧面带慈笑,朗声道:“抬头说话。”
  沈惟敬心神未宁,恭敬应道:“是。”
  神宗朱翊钧试探着道:“沈惟敬,民间都称呼你是沈半仙。是也不是?”
  沈惟敬躬身回道:“老百姓随口那么一说,让圣上见笑了。”
  神宗朱翊钧微微笑道:“那朕且考考你。”
  沈惟敬沉着应道:“小民斗胆请圣上出题...”
  神宗朱翊钧随口问道:“你可知道周瑜母亲的姓氏?孔明母亲的姓氏?”
  众大臣一片错愕...
  沈惟敬心头暗道,神宗皇帝看来是真懂民间幽默?便试探性回答:“回陛皇上,周瑜母亲‘既’氏、孔明母亲‘何’氏。”
  神宗会意,轻声一笑。看看诸位大臣还在错愕之中,觉得有必要再点拨一下,便问问:“何以知晓”?
  沈惟敬回:“既生瑜、何生亮呗。”
  众臣恍然大悟,原来圣上幽了一默。
  神宗渐渐收起了笑容,沉声问道:“朕再问你,这大明天下谁最大?”
  沈惟敬抬头仰望圣上,欲言又止...
  神宗朱翊钧展颜笑道:“你宽心作答便是,不论对错,朕都恕你无罪。”
  沈惟敬左右环顾,只听的两旁的大臣窃窃私语,大多都说:天下自然是皇上最大,皇上最大。
  还没有开口的大臣也都纷纷附和着。
  沈惟敬定了定神,尽管心惊胆战,仍然义正辞严地清了清嗓门,坚定地道:“回圣上,小民以为,天下道理最大。”
  神宗朱翊钧听完,面露喜色,点了点头:“答的好,答的好。朕刚才听到两边的大臣私语,说是天下皇上最大,你们这是在恭维朕。天下无论是谁,都必须要讲道理,不讲道理的人就是行为有失、不守法纪。就连朕也得讲道理,朕再大,也大不过道理。你好个沈半仙啊。”
  沈惟敬心头落地,听得皇上此言,又灵光一闪,想起了之前书里说的见缝插针的典故,便不断叩头:“小民领旨谢恩。“
  神宗疑惑不解道:“朕这儿还没赐赏呢。”
  沈惟敬赶紧补充道:“皇上方才亲口御封!谢皇上亲封小民为沈半仙。斗胆恭请圣上为小民提字,小民纵然肝脑涂地在所不辞。”
  神宗朱翊钧兴致正好,便应了声:“好,好!笔墨伺候。”
  侍主太监端上笔墨,神宗现场挥毫,潇洒写出五个字:嘉兴沈半仙。
  吏部尚书田乐眼见神宗对一江湖混混如此礼遇,倍感蒙羞,声嘶力竭道:“圣上,圣上,想我大明王朝,人才济济、英才荟萃,我等臣子,均历经寒窗苦读、考取功名,自县、府、道,一步一个脚印升迁至今日之职位;此番出使朝鲜国、调停战端,本该在我等臣子中遴选才俊,不该冒险启用这样的江湖术士啊。圣上!”
  宋应昌立即据理力争道:“启禀皇上,沈惟敬并不仅仅只是江湖术士。他在志学之年,就已为抗倭屡建奇功。”
  神宗朱翊钧一惊:“哦?”
  宋应昌挺直了腰杆,声音也洪亮起来,似乎遥想起了当年纵横抗倭时的豪迈:“臣当时主理浙江朝政,倭寇屡次恣意来犯浙江沿海,臣均亲自组织抗倭,主战场就在嘉兴平湖港口。沈惟敬以志学之年,献出良策,和他父一起扮成邻县犒军义士,持公文驾商船,沿着倭贼防线往我大营送给养,被抓后表现沉着获得释放,给养全被扣押。这船给养除了载有猪羊肉等犒劳品外,还装上了近百坛药酒,结果撂倒了近千名倭贼,令我不战而胜。”
  神宗朱翊钧听得真切,由衷赞叹道:“计出非常,年少有为。”
  宋应昌连声说道:“经臣推荐,少年惟敬参加了大和文化研习班,期间刻苦钻研,潜心向学。后因回乡为父守孝,错过了考学晋升的机会。”
  神宗朱翊钧由衷赞道:“沈惟敬以志学之年,献良策、送药酒,沉着冷静、不战而胜,后又研习大和文化、熟悉东瀛习性。此等才俊,必有所为。非常时期,用非常手段,选非常之人,做非常之事。朕心意已决,尔等不必再议。”
  宋应昌恭敬禀道:“圣上英明!我等臣服。”
  神宗朱翊钧厉声道:“东瀛以弹丸之地、薄寡之兵,竟敢弃我大明颜面于不顾,悍然侵朝,气焰甚嚣尘上。他们攻王京、毁坟墓、劫王子、绑陪臣,剽掠府库,荡然一空,八道几几尽毁没,鸭绿江危在旦夕。朝鲜李国主‘请援之使、络绎于途’。朕以为,朝鲜属国,为我藩篱,乃我大明‘必争之地’。我大明始祖洪武帝有遗训:犯我强汉,虽远必诛!大明近五十年来,天下太平、一团和气,尔等诸位,循规蹈矩、黑漆皮灯,放眼朝堂,请问谁愿意去孤身涉险、冒死谈和?”
  众臣唯唯诺诺道:“我等有负皇恩...”
  神宗朱翊钧朗声道:“即日起,朕封沈惟敬为朝鲜国使臣,全权处理东瀛和谈事宜,劳烦宋尚书负责协调,并嘱李如松将军速速领军回朝,休整后即挥师朝鲜,扬我大明恩威;着宋尚书、李如松做两手准备、先礼后兵,以谈促和、以武促谈。其他诸公全力配合。退朝。”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