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军事历史>一片丹心照大明>第十五章 推荐高得旸(下)

第十五章 推荐高得旸(下)

作品名称:一片丹心照大明      作者:阿圣      发布时间:2022-04-07 18:49:29      字数:4026

  杭州府台大人说:“常言道鲲鹏不止园池,骐骥志在千里。高先生抱经济之才,当展经纶之志,何苦非要隐居在此呢?你这样上辜负了朝廷对你的隆聘之盛典,下辜负了良友为你特疏之美举。而且朝廷征聘先生,目的也只是修撰史书而已,高先生执意不肯为官,也可以先应征将修撰之事完成,那时,既报答了圣上隆恩,又答谢了朋友之德,大事竟成,恩德已报,你欲进欲退,大可随心所欲了。”
  高得旸听了府台大人一席话,沉思良久,方拱手答谢道:“多谢大人指教,高某谨记大人指教之德,即刻略作整理,明日一早即应征赴京。”
  朱通判一行官员一见使命完成,心中大喜,这才起身告辞欲走。
  高得旸道:“各位大人莅临寒舍,就留下吃一顿便饭如何?”
  朱通判抱拳谢道:“先生谢了,下官初来杭州,尚未报到,就匆匆来到高先生处,宣读敕昭,现在大事已毕,下官就得回杭州报到了。”
  高得旸见各位大人,执意要走,便说:“各位大人可否听高某讲个故事再走。”
  朱通判等一行官人听高得旸说要讲故事,都不由自主地止住道:“先生请讲。”
  “南宋时,有宋氏兄弟两人,颇有学问,但不愿为官,因而隐居江湖,靠打鱼为生。当地有一恶霸,名赵大官人,他见宋嫂年轻貌美,便施阴谋害死了宋兄,欲霸占宋嫂。至此,宋家叔嫂祸从天降,悲痛欲绝。为了报兄仇,叔嫂一起到衙门喊冤告状,哪知当时的官府与恶势力一个鼻孔出气,告状不成,反遭毒打,把他们赶出了衙门。回家后,嫂嫂只有让弟弟远逃他乡。叔嫂分手时,宋嫂特用糖、醋烧鲩鱼一碗,对兄弟说:‘这菜有酸有甜,望你有出头之日,勿忘今日辛酸’。后来,宋弟外出,抗金卫国,立了功劳,回到杭州,惩办了恶棍,但一直查找不到嫂嫂的下落。一次外出赴宴,席间得知此菜,经询问方知嫂嫂隐姓埋名在这里当厨工,由此始得团聚。于是,‘叔嫂传珍’这道美菜,也同传说一样在民间流传开来。而与宋嫂在一起的厨师姓高,就是高某的祖宗,而宋嫂的西湖醋鱼也成为高家祖传之菜,因此高某想请诸位大人尝一尝正宗的西湖名菜——西湖醋鱼,这可是在外面吃不到的哟。”高得旸亮出最有诱惑力的一招。
  果然几位大人,目光一对撞,相继点了点头,高得旸便赢得了大展厨艺的机会。
  第二天一大早,高得旸来到杭州府与朱通判和府台大人告别后,日夜兼程往京城驰去,不几日京城已是遥遥在望。
  高得旸性喜游山玩水,北京原本就是繁华之地,自成太祖将京都迁往北京,京城更是锦上添花繁华异常了,因此倒激起了他的游兴,恨不得早睹为快,于是快马加鞭,直往京城飞驰,还算幸运,终于赶在关城门之前,进了京城。将马匹交还给驿站,直身一人来逛夜市。
  只见舞榭亭台,灯红酒绿,车水马龙,热闹非凡。高得旸被眼前的繁华景色所迷惑,信步往人多繁华的闹市中走去,走了一阵竟然迷了路,分不清东南西北了。他想找人问问路,可惜满口的吴越土语,竟使京城人氏茫然不知所云。
  高得旸暗暗一笑,后悔来之前没有学学京城的语言,致使自己陷在进退两难之境。想想天色已晚,莫若找家客栈住下再说,好在语言虽不通,文字却是统一,而且各个酒肆客店的招幡之下都有红红地大灯笼高高挂起,令人一目了然。
  只是这一路的店铺虽多,却多是小吃丝绸店居多,并无客栈酒店。走了一阵,感到有些疲劳,便在路边的小吃店吃了一碗炸酱面。略略休息一阵,来到街上继续寻找客栈。就听身后有人喊道:“高兄,你怎么在这里,害得小弟好找。”
  回头一看,却是于谦笑盈盈地来到身后,高得旸一见,颇有他乡遇故知的喜悦,急忙迎上去双手一拱道:“贤弟如何到了这里。”
  于谦笑道:“我知道你就是这几天会到京城,所以一直留心你的消息,刚才我到了城门旁的驿站,得知你已经进了城,我根据你的性格,分析你一定来到繁华闹市看热闹去了,因此我便往闹市中寻你,一路找来,没想到却在这里逮住了你。”
  高得旸笑道:“知我者贤弟也。说真的一进京城,我就被灯火辉煌的夜景所吸引,也就忍不住想先睹为快,便往热闹处走去,看了一阵觉得有些疲劳,想找一家客栈,-一路上却没有找到,原想找几个京城人打听一下客栈的位置,谁知道愚兄的吴越土语,根本无法与京城的人沟通,只好看着招幡一路寻找了。幸亏贤弟了解愚兄,不然说不定愚兄今夜就得露宿街头了。”
  于谦说:“高兄今晚就住在愚弟家中,而且还得尽早学会京城的日常用语,免得今后又会重蹈今晚的覆辙。”
  高得旸道:“只是太过打扰,愚兄心里过意不去,再说学这京城语言,亦非一日之功所能奏效,还是以后再说吧。”
  于谦说:“那可不行,此事万万不可耽搁,杨阁老所荐胡俨,蹇尚书所荐李勉俱已到京,因此,后天将同去觐君,明天一天的时间,你必须学会京城语言。”
  “明天一天,就能学会么,贤弟你这不是为难愚兄。”高得旸质疑道。
  “放心吧,凭着高兄的聪明才智,我保证你一天就能初窥门径,继而登堂入室。”于谦说得信心十足,也让高得旸紧张的心理,放松了许多。
  第二天一大早,高得旸就起了床,当然,不仅仅是因为换了一个环境的缘故,更多的却是来自于地方人沟通的压力。
  于府的院落并不大,与自己的湖畔别墅相比起来,不知小到哪里去了,因此不到一炷香的功夫,已将整个院子游览完毕,终于在院落旁的一个偏房里,看到了正在读书的于谦。
  于谦诧异地望着高得旸:“高兄,怎么就起床了,昨天那么辛苦,不多睡一会儿?”
  高得旸说:“京城这地方天亮得早,我早就醒了,醒后再也睡不着了。”
  “寒舍没有高兄的独门大院舒服,不习惯吧。”于谦问。
  “倒不是不习惯,而是心里有事睡不着,怎么样贤弟教我学京话吧。”高得旸催促道。
  “高兄还是老习惯,心里就搁不住事儿,好吧,我就告诉你学会京话的方法,这可是我到京城自己琢磨出来的,虽然谈不上很好,但是对于南方人还是十分管用。”于谦说到这里,从书中拿出一页纸,递过去说,“这上面就是学习的主要办法,你按这方法,很快就能掌握。”
  见高得旸拿过纸条,于谦介绍道:“南方人学京话主要存在着音准的困惑,比如平翘舌音,鼻音就很难掌握,还有轻声音、儿化音和语速节奏较快,构成了京话的特点,你只要把握了其中的诀窍,就能迅速掌握,当然还得掌握一定的方法,就是五多:多说、多听、多练、多模仿、多琢磨,你只有按照这个方法,相信就能事半功倍。”接着,于谦又将家乡话与京话读音差别大的发音,示范了几遍。高得旸果然聪慧过人,尤能举一反三,不到三个时辰就已掌握了基本方法。
  于谦又带他去了说书场、菜市口、茶馆,让他亲儿听听当地人的对话场景,还有意识地在菜市口与小菜贩子讨价还价,这么一来二往,不仅已经能够听懂京城的语言,自己说的话,当地人也就能够听懂了。
  第二天去宫中完成了皇帝的觐见仪式,很快朝廷就对这批征聘而来的人员作出了任命,太傅杨荣推荐的胡俨被任命为翰林检讨;尚书蹇义推荐的李勉被任命为国字监学录,这两人一则因为是重臣推荐,且两人均年近半百,委以重任倒在情理之中,而高得旸虽然年轻,却因他的灵机应对、文才焕发得到宣德帝的赏识,被任命为宗人府经历。同时,朝廷任命在京学士刘穆之、杨士奇等为总裁,礼部尚书蹇义和检讨胡俨、李勉、高得旸等人为副总裁。
  高得旸从此便在翰林院里一心编纂史书,翰林院可是文才济济的地方,坐在里面的花白头发长胡子的饱学老夫子居多,高得旸在里面只不过是一个毛头小子而已,不过他虽然年轻,却以博闻强记,见多识广,文理纯正,议论合宜,而博得了大家的敬重,就是总裁刘穆之、杨士奇以及蹇义、夏原吉等重臣,也对他刮目相看。
  高得旸闲常时,常常和于谦议论政事,商讨国策,其见识的确高人一筹,具有经营国家,安邦济世的雄才伟略,只可惜他不乐仕进,厌恶官场,常常吐露辞官回乡的心思,无论于谦如何想法设法引经据典为他洗脑,可无法打消他的回乡念头。
  高得旸的题咏之作,脍炙人口。京师盛传于谦、高得旸两人的诗词有如诗坛上的两朵奇葩,文词清丽,意境深远,京城文人为能得两人的一诗一词者,欣喜若狂,胜如得金。高得旸的诗词颇多,尤为令人备受推崇的则是以下三首:
  其一:【雅集分韵】
  帝里春风早,金河冻雪消。暗黄初著柳,新绿已平桥。
  东阁情何限,西园景倍饶。朋簪喜相盍,歌咏乐清朝。
  其二:【春夜次韵】
  柳叶蛾眉绿,花枝粉脸红。金鬟笼细雾,绣幕护香风。
  夜气三更后,春光二月中。梨云随蝶梦,来往绕帘栊。
  其三:【晚春曲】
  香雨飘红换新绿,雏鸾怨咽参差玉。画阑坠露泣残妆,远翠愁山蛾黛蹙。
  劳劳乳燕说乌衣,海天凝云烟草迷。东流苦长西日短,惆怅花前思畐卮。
  绣幕深沉雨声小,梦入神山良夜悄。镜里韶华又一年,曲渚鸡鸣锦屏晓。
  此诗传出,京城文人争相抄阅,一时之间,竟使京城出现了洛阳纸贵的局面。
  光阴易逝,转眼已是大半年过去,高得旸他们纂修国史已完成,朝廷对在纂修史书中贡献卓越者,给予了升职奖励,高得旸得升为编修可他再三固辞,不肯就职,叩乞准予辞职回归故乡,朝廷见他态度坚决,终于批准他的要求。高得旸终于如愿所偿,大喜过望,特来到于谦家辞行,准备第二天一早就起程。于谦仍想劝说高得旸留在京城就职。高君说:“愚兄蒙贤弟误荐于朝,现国史已纂修完,又怎敢妄贪天禄?愚兄主意已定,贤弟无须苦留。”
  于谦见高得旸决心已下,知道无法挽留,便设席款待,为高饯行,在席间两人各诉衷曲,并高谈阔论,推心置腹地议论起国家政事。
  高得旸说:“我昨夜观天象,就在二十年之间,朝廷将遭遇大难。非济世之才,不能砥定。而这位济世顶梁柱,就落在贤弟身上。幸朝廷洪福齐天,有贤弟力挽狂澜,非贤弟不能匡时救世,贤弟可牢记之。”酒毕这才相辞而去。于谦再三嘱咐,明早当亲往寓所相送。
  第二天天刚拂晓,高得旸就已起床,让仆人驾好车辆,留下一封书信交给房东,嘱咐道:“等会于御史来时,请你将这封书信呈上。”说完,不等于谦来送行,便登车疾驰飘然而去。
  于谦到衙门处理完公务,急忙来到高得旸所居寓所。房东禀告道曰:“高爷天微微亮就已走了,留了一封书信,当即呈了上来。于公急拆开一看,却是一首诗:
  兴在思鲈不可留,严滩孤月照羊裘。昨宵已定将来事,今日难羁欲去谋。
  报国丹心君自得,栖岩素志我何求!谨将治世安民策,付与金兰细玩筹。
  于谦看完诗,暗叹一声:“高兄果有严陵之志,自己却是望尘莫及了!”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