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剧本连载>四明女侠——肖东>第二十一集:打入电台学报务

第二十一集:打入电台学报务

作品名称:四明女侠——肖东      作者:张良芳      发布时间:2022-03-25 21:27:29      字数:3821

  团司令部。白天。
  董鹤棣与邵杏菊、周惠娣在设在李家塔祠堂的团部各部门看看,团部机关里也都是男兵。在一个厢房里,有人在打电话,哇哇地叫着;有人站在一张桌子前看地图;有人在一张桌子前抄抄写写。走出外面,在一个大厢房里,见五六个伙头军在那里煮饭炒菜;还有几个兵在祠堂的大院里喂马。看了这些等等行当,她们觉得没有什么适合她们干的,喂马当马夫是男人干的行业;烧饭当伙夫太辛苦;抄抄写写,她们是当老师出身的已经干够了,也不怎么感兴趣。鹤棣想这些工作也得不多什么信息。后来见在一个小厢房里,有滴答滴答声音响出来,她们悄悄去张望一下,见有一个男兵戴着橡皮碗似的大耳机,坐在一台小小的机器前,那机器有许多旋钮,小红绿灯闪闪砾砾。邵杏菊问董鹤棣:“这是什么机器?这么小,这么精致?”董鹤棣摇摇头说:“我也不知道。”但见那个士兵左手小心地握着机器上的旋扭,右手在一张纸上快速地抄写着;一会,他把一张纸抄好交给在门口站着的一个士兵,那士兵就急急忙忙地把那张纸送到另一个厢房去了。董鹤棣看了一会说:“这大概就是电报了,那小小机器可能就是电报机。”周惠娣和邵杏菊点点头说:“是收电报的。这个工作好。”鹤棣听了心里说:“这真是我们要掌握的东西。”
  三个姑娘商量了一下,大家都感到学电报较好,于是鹤棣就代表三人向团长提出来:
  “团长,那个滴滴滴地响的是不是收发报机,能不能让我们也学这个?我们女的扛枪打炮的力气小吃不消,养马、煮饭更不行。但我们心细,我们也有点文化,干这个动动手指头的工作正合适。”
  夏法枝一听吃了一惊,望望三个姑娘心想:“好家伙,这些姑娘野心不小,一来就要当机密的报务员,怀疑她们是有目的而来,听说四明山有共产党,这些个姑娘们会不会是共产党?他现在有点后悔,当时不该对她们说让她们自己随便挑一项行当的,但是既然答应她们了,也不好意思收回来了。”于是他对她们说:“这是个很复杂的技术,这个报务员原来是高中毕业,在电报学校里又学了两年才学成出来的,你们能学得会吗?”
  董鹤棣说:“同样是人为什么我们就学不会?我们也是学校里的高材生,人家学得会我们也能学得会的。”
  夏法枝说:“你想学电报得要向老报务员们拜师傅,不是有文化就能学得好的。我听他们说有的高中毕业的学生学电报也不行,干这工作头脑要灵,反映要快,字要写得快,思想要高度集中。而且学习时也很辛苦,还要学英文,你们学过英文吗?没有学过英文,那就更困难了。还有许多电码符号都要死记硬背的,你们不嫌麻烦不怕辛苦?”
  董鹤录说:“我们不怕辛苦,英文我们也可以学的,我们愿意跟老电报员学。”
  夏法枝说:“就算你们愿意跟他们学,还不知道老报务员肯不肯带你们呢。他们自己工作也够忙的,要带你们学习报务,那就更辛苦了。”
  董鹤棣说:“那就仰仗团长给他们说说了。你团长的话他们还能不听?”
  夏法枝望望董鹤棣,感到这姑娘说话口气不小,还带着挑战性的。但他实在喜欢这几个姑娘,他想把这三个姑娘留在身边,于是就去做报务员的工作。
  
  团部报务室。白天。
  夏法枝给情报股李参谋兼报务组长说:“部队来到这里后,你们工作很忙吧?每天电报很多是不是?”
  李参谋说:“忙呀,两个人二十四小时不脱空。尤其是因为我们刚到这里,纵队部一份份来问我们在这里怎么样怎么样,电报多着呢,一人要值勤十二小时的班。”
  夏法枝望着李参谋说:“再给你添三个怎么样?”
  李参谋说:“好呀,把不得再两个呢?”
  夏法枝说:“得要你们自己培养。”
  李参谋说:“啊?刚从电报学校出来的?”
  夏法枝说:“不是。是从地方上招来的,完全是新手。我看你们虽说是个情报组,电台的报务员只有你两个人,如果打起仗来分三班也忙不过来,电台又是重要通讯部门,再给你们培训三个新手,你们以后日夜三班人手就够了,你这个情报组长自己就不用上台了,你只要排排班管管他们就行了。”
  李参谋说:“是这样呀,团长,我宁愿忙一点了,自己辛苦一点,不想带新手。培训新报务员可不容易!这不是教打枪扔手榴弹那么简单。”
  夏法枝说:“你不培训你就永远这样辛苦下去。”
  李参谋说:“那你向纵队部再要两个来嘛。”
  夏法枝说:“你说得轻巧,我去哪要呀?给你两个报务员纵队司令部已经对我团额外照顾了。万一一个生病了,就你们两个人顶替24小时,你吃得消吗?”
  李参谋说:“我宁可自己忙一点了,在电台上带新报务员可不好带。培养新报务员人家是有专门学校的,人家航海学校、航空学校才有报务专业的,他们一学就是三年,我高中毕业在学校也学了一年多。如果没有学过英语,还要先学会英文26个字母,而后要牢记电码,还要背会上百个英文勤务符号,他们一下子能记得牢吗?背会了电码符号,然后发讯号让她们在震荡器上从几个字到几十个字地开始学抄收电报,循序渐进地一步一步学,然后还得手把手教他们一长一短地在震荡器上打电键学发报,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学得会的,得要一两年才能带出来。我们自己都甭工作了。”
  夏法枝说:“是三个小姐,都才二十岁左右姑娘,你没有看到吗?就上午才进来的那三个年轻姑娘。她们原来都是小学老师,都很能干的,她们不会拖累你的。开头没有学会前,你们教她们是需要花费一些工夫的。但她们在学习的时候也能帮你们一些忙的,如给你们削削铅笔呀,给你们倒倒茶水呀;甚至也可叫她们洗洗衣服,对你们有什么不好?你有空你再教教她们学电报。至于要培训多长时间,我没有给你们下时限,半年一年都可以,你只要能教会她们就好。”
  李参谋一听是三个小姐,他刚才是看到了三个姑娘进来,觉得当报务员一天到晚戴着耳机在机器上默默地工作,实在很枯燥,有个姑娘陪在身边一道工作也开心一点。而且团长说得对,在这同时,可以叫她们做些日常电台上的辅助工作:削削铅笔递递茶水呀什么的。他不再推辞了。于是对团长说:“那叫她们来试试吧,看她们学得会学不会。”
  
  女兵宿舍。白天。
  下午,吃过饭后,夏法枝告诉董鹤棣她们:“我给情报组李参谋做了好多工作,总算同意你们学报务了。但学电报是很不容易学的,你们得要认真学,要虚心地向老报务员们学,要舍得下功夫苦学。在没有学报务技术之先,你们得先学习英文,要先把英文26个字母学会。学了这26个英文字母之后,然后再学电报技术。你们能做到吗?”
  肖东听了高兴地说:“团长,我们一定会好好地学,一定要把它学会,不忘团长对我们的栽培。”
  团长望了她们一下又说:“你们向老报务员学,老报务员一面自己要工作,一面又要带你们学,是很辛苦的,你们也要体谅他们一些照顾他们一些。也就是说你们拜老报务员为师了,你们就当他的徒弟了。当徒弟的日常就要照顾一下师傅了:在工作的时候比如给他们削削铅笔呀,倒倒开水呀,或者有空给他们洗洗衣服呀什么的。日常要要多关怀师傅一些,你们能做到吗?”
  三个姑娘说:“这是理所应该的,我们会这样做的,请团长放心,我们会对他们服务得体体贴贴。”
  团长听了点点头说:“那好,你们从下午开始就到报房去吧。我已经给要参谋说好了,他会安排你们的。”
  笔者画外音:“电报是由英国人摩尔斯发明的,从1844年5月24日,人类第一条从华盛顿到巴尔的摩正式在一条铜线上通电报。又过了半个世纪——19世纪底,意大利人马可尼,发明了无线电,(一说是俄国波波夫)无线电波滴答一秒钟能绕地球七周半,非常迅速;在当时民间还只有电报局里才有。电报就是用摩尔斯符号,把对方发过来的长短不一的电磁波用阿拉伯数字记录下来,然后用四个阿拉伯字为一组的小码拼成一个中文字,然后再连成句子,这就是中文电报。不发短码,只发几个英文(或汉语拼音字母)也可以作为无线电讯号。军队司令部的电台还可用无线电讯号来指挥战斗,司令部电台报务员打几个特别讯号就可使飞机立即起飞,高炮立刻发射,坦克马上出动。这是当时19世纪末发明的先进的无线电通讯技术。现在的手机通讯技术也是从当年无线电报和无线电话发展起来的。
  但要学会收发电报,首先要学会收发报时用的从1到0的10个阿拉伯字的摩尔斯符号:滴哒—1,滴滴哒—2,滴滴滴哒—3,滴滴滴滴哒—4,滴滴滴滴滴—5,哒滴滴滴滴—6,哒滴滴滴—7,哒滴滴—8,哒滴—9,哒—0。然后再学26个英文的摩尔斯电码:如哒滴—A,哒滴滴—B,哒滴滴滴—C,滴滴滴——哒哒哒—滴滴滴—COC—遇难求救讯号等电码和由英文电码组成的通讯勤务符号。
  
  团部报房里。白天。
  董鹤棣她们在学校里都没有学过英文,当年的小学都没有学英文的,现在只得从ABCD开始学起。鉴于团长一定要把她们教会的命令,老报务员只好耐心教她们。董鹤棣早起晚睡,死记硬背,和邵杏菊、周惠娣一起用了一个月时间终于记住了这10小码和几十个英文通信勤务符号:如“你好!”“你是谁?”“请收报。”“给你收据。”“结束联络。”等等这些工作习语的英文勤务符号,并且能够默写。然后在震荡器上学抄报,由老报务员在震荡器上发给他们听写,从1分钟收10几个小码起,而逐步达到1分钟能抄写90多个甚至100多个小码。又拿起电键,在震荡器上学发报。学发报时由老报务员手把手地教她们。她们日夜手握着小小的乳头状的电键,练得老是按在电键上的右手中指第一节指关节都起了老茧,鹤棣终于学会了发报。从1分钟只能打出五六个字到1分钟能打出100多个字。一般人要学一年半的无线电通讯技术,她们只用了四五个月时间就能戴起耳机独立上机联络了。然后老报务员还让她们学了简单的收发报机故障判断,以及如何更换电子管等机务技术。邵杏菊和周惠娣比她晚一些,七八月后也能勉强上机工作了,而董鹤棣心灵手巧很快就成了一个独立操作的报务员。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