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军事历史>一片丹心照大明>第三章 十岁生员(上)

第三章 十岁生员(上)

作品名称:一片丹心照大明      作者:阿圣      发布时间:2022-03-11 20:42:33      字数:3967

  于谦自从蓝古春相面之后,心中十分喜悦,不几日眼疾也就好了,自然又回到学馆,重温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的生活。
  不知不觉中,已学了一年,这天正是永乐七年初一,家家户户都在庆贺新年,于谦按照父亲的吩咐,前往亲戚家拜节。
  这日晴空万里清风阵阵,沐浴着明媚阳光,穿着叔父送给他的圆领小官服,骑着白色的骏马,一路上时而扬鞭疾驰,时而碎步慢行,好不惬意。突然他想起了辛弃疾的那首《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忍不住大声吟道: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点秋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的词,让他心潮澎湃,一股豪情油然而生,纵马往前冲去,忽然一乘巡按大轿在一干人等的簇拥下,从旁边走了过来。待于谦醒悟想拉住马时,已是回避不及。
  坐在轿子里的张代巡一见马上是个孩童,忙令手下不得惊吓孩子。又见于谦仪表堂堂,相貌不凡,虽然冲撞了官轿,仍然神态自若,并无畏惧之感,心中暗暗称奇,故意板着脸厉声问道:“孩童,为何冲撞本官仪仗。”
  于谦答道:“骏马眼望大道,正欲急奔前程,恰逢大人过来,故收缰不住,还请海涵。”
  张代巡见孩子口齿伶俐,出言不凡,且惊且奇,道:“听你说话,一定是读书人了。”
  “也曾读了几本书。”于谦谦虚地回答。
  张代巡点了点头,说:“好,你既然读了书,我出一个对子,你如果对得好,我就重重赏你,如果对不出,我可要加倍处罚哟。”
  于谦十分爽快地回答说:“就请大人出题。”
  张代巡见于谦穿一身红衣,朗声吟道:“红孩儿骑马过桥。”
  “赤帝子斩蛇当道。”于谦应声而答。
  张代巡大惊,问从役:“这孩子真聪明,是谁家之子?”
  一从役答道:“这是太平里原兵部主事于彦昭之孙,于彦昭之子,于谦。”
  陪同张代巡一起来的布政使范公理一听是兵部主事之孙,心里一动,想起几年前曾在于家阶檐躲雨,一个婴儿诞生的往事,心道真是有缘,当年来不及进屋一看的婴儿,今天竟不期而遇。
  正思忖时,却听张代巡说道:“范兄,这孩子如此聪明,真是神童。”
  “这孩子本就是钱塘闻名的神童,当年出生时,还是三司把门的呢。”范公理笑道。
  “哦,还有这么一段轶事,请范兄道其详。”张代巡说。
  “是的,大人。”范公理便将几年前三司去拜见巡抚,骤遇大雨,孩子出生的一声啼哭,雨过天晴,以及钱塘三月不开花,当年早春花灿烂的奇闻异事一一道出。
  张代巡听后,略一沉思,对范公理说:“这孩子如此聪颖,将来定是国家栋梁之才,既然有缘相见,本官就得有所表示。”于是,命人取出十两银子,赏给于谦作为读书学习的费用,并推荐参加提学考试,补录弟子员入学。
  于谦拜节回家后,便远离家中的热闹之地,在山中寺庙,觅一安静之室,心无旁骛,专心致志读书吟诗。
  日月如梭,转眼清明节又要到了,于谦要回家祭祖,只得下山回太平里。路过昭庆寺时,看到寺前有军士站岗,心中奇怪,上前一打听,原来是三司在里面饮酒。
  于谦也曾风闻自己出生时,三位大人曾在阶檐避雨,心想上次只见了布政使范大人,按察使崔大人、指挥使张大人却缘吝一面,既然都在里面,何不前去一拜。想着便往寺里走去。
  来到寺门,被守门军士拦住。于谦双手一拱,道:“请军士大哥禀告一声,学生于谦欲拜见三司大人。”
  两位军士刚从外地调来,并不知道于谦的轶事,心道一个小孩居然大咧咧地要见地方首脑的三司大人,真是自不量力,非疯即傻。于是,一挥手道:“去!去!去!要玩明天再来,今天不得进寺。”
  于谦大声斥道:“寺庙乃百姓祈福求善之地,凭什么阻挡别人进寺拜佛。”说着昂然而闯。
  军士被于谦的凛然气势所惊,一时愣住,忘了阻拦。待于谦进了寺门,这才醒悟到:两个大男人,怎么被一个小孩唬住了呢。疾步追上,欲将于谦拉出。
  于谦横眉冷对,厉声喝道:“大胆军士,敢对本学生非礼用强么。”声音洪亮,庙宇回响。
  三司边饮边谈正在兴头,忽听到吵闹之声传来,布政使范大人一怔,放下酒杯问身边衙吏道:“怎么回事,是谁在此喧哗。”
  那衙吏立即走了出来,认得是于谦,连忙喝退军士,嘱咐于谦稍等,疾步来到三司面前,禀报道:“是钱塘神童于谦,他想入寺庙,被门外军士阻扰,遭到训斥。”
  指挥使张大人讶道:“神童,这孩子多大,竟敢训斥军士。”
  衙吏道:“八、九岁左右吧。”
  按察使崔大人道:“神童于谦,就是代巡大人送提学考选进学的小秀才吧,早闻这孩童之名,可惜无缘相见,快叫他进来。”
  布察史范大人笑道:“三位难道还记得九年前我们拜谒巡按,途中遇雨之事么。”
  指挥使张大人道:“那当然,那次本指挥遭雨淋湿一袖,还被巡按大人笑话了几句呢。”
  崔大人笑道:“范大人怎么捡起十年前的陈芝麻来了?”
  范大人道:“不是陈芝麻,是新西瓜,因为当年我们把门出生的婴儿,就是这个于谦。”
  “是这小子,我倒看看到底是何许模样。”
  张指挥使话音刚落,衙吏领着于谦走了进来。
  于谦上前道:“学生于谦拜见三位大人。”言毕,正欲行大礼。
  崔大人道:“长揖即可,不必行大礼了。”
  于谦依言,行了揖礼。
  三司见于谦年纪虽小,可举止得当,不卑不亢,风度不凡,倒是十分喜欢。
  张指挥使口快,问道:“你就是张代巡送考的小孩童么?”
  于谦道:“学生正是。”
  崔按察轻声对布政使范大人道:“传说这神童百年难遇,其思维敏捷,尤擅长作对,范大人你书读得多,想办法试他一试,也让老夫开开眼界。”
  范大人点点头说:“好,老夫就让你见识见识神童的神通。”于是转向于谦道,“向闻生员才思敏捷,我这里有一个上联,请你对个下联如何?”
  于谦双拳一抱道:“就请大人示题。”
  范大人略一思忖,指着佛座说道:“三尊大佛,坐狮、坐象、坐莲花。”
  于谦当即对道:“一介书生,攀凤、攀龙、攀桂子。”
  三司一听,啧啧称奇,当即赏银五两,送于谦回家。
  于谦辞谢走出寺门,两位军士得知这小孩作对得到三司的奖赏,十分羡慕地问:“小先生你作的什么对,得到三司大人们的奖赏。”
  于谦答道:“三司大人出了一个上联:‘三尊大佛,坐狮、坐象、坐莲花。’我答道:‘两个军士偷狗、偷鸡、偷苋菜。’”说完,扔下目瞪口呆的两个军士,大笑而去。
  2
  于谦兴冲冲地回家,向父母禀告寺庙得遇三司受赏之事,父母自然高兴万分。于彦昭进一步勉励道:“孩子一定要努力学习,报效国家,方不辜负大人们对你寄予的殷切希望。”
  于谦有力地点了点头,从此,读书更为刻苦。
  春去秋来,童试日子已经临近,于彦昭收拾好书籍领着于谦,早早地来到杭州参加考试。
  这一天杭州考场热闹非凡,浙江全省数百名童生云集于此。任浙江提学的叫孙原贞,也是苦学成才,为人正直之辈。这天,他拿起考生名单一一审核,却发现有个叫于谦的只有十岁,心中疑惑。因为按照惯例,学生启蒙读书,能学有所成参加考试者,一般都在十四五岁,最早也得十二三岁,可是这于谦只有十岁。
  孙原贞自己也是读书考试步步艰辛走过来的,他想即便再聪明,也得读完那些书,而那一本本厚厚的书,没有个十年八年,别说读懂弄通,就是全部看一遍也很困难,可这于谦这么小的年纪就将这些书读完了么,莫不是有人作弊。心存疑问,质询杭州考官。那位考官想了想道:“这个于谦是张代巡推荐的,据说这是钱塘的神童。”
  “哦,是神童,本提学倒要看看这位神童的真才实学,如果确具才学,自然当尽力推举,倘若徒具虚名,无论有什么关系,也不准进入考场。”
  领取考状的这一日,孙原贞一大早来到考场,目的就是要见识一下十岁神童。这时,于谦手持考状准备进考场,验状官员查看了考状后,说:“提学大人要见你,随我进来吧。”
  于谦跟在那人后面,来到后院的一间房子,一位慈眉善目,颇具儒雅风度的中年人端坐其上。暗忖:这一定是提学大人了。趋步上前施礼道:“学生于谦拜见提学大人。”
  坐在上面的正是孙原贞,一见考官带着一名孩童进来,心想这就是于谦了,一眼看去,于谦眉清目秀,内含英气,就有三分喜欢,及至于谦不待人招呼就进来施礼,举止得体,口齿伶俐,又有五分喜欢了。于是说道:“于谦,本提学听说你极擅作对,适才进来时,看见院内水池中一条小蛇蜿蜒游过,偶得一上联,却一直没有续出下联,你能帮我续出么。”
  于谦道:“请大人出示上联,学生愿听教诲。”
  孙原贞道:“蛇游水面,斜弯一似草‘之’形。”
  于谦即刻续道:“雁飞天际,倒写两行真‘个’字。”
  孙原贞暗惊,这孩子神童之称确是名不虚传,立即又吟道:“六艺文章华国宝。”
  于谦对道:“五经才调治安书。”
  孙原贞又惊又喜,感觉这于谦,不仅思维敏捷,而且学识渊博,还待再问。就见一考官进来报告道:“童试考生全部到齐,平均年龄十四岁,年龄最大的十五岁,还有一名年龄最小者,仅仅只有十岁。”
  孙原贞问道:“最小者何名。”
  考官答:“钱塘县太平里于谦。”
  孙原贞指着于谦说:“就是这位孩童。”考官惊异地看着于谦。
  孙原贞温和地嘱咐于谦道:“回考场去吧,一定要好好努力,考出最佳成绩来。”
  于谦深鞠一躬,这才拜别而去。
  孙原贞目送于谦往前走去,心道:这钱塘可谓钟灵毓秀,山美、水美,尽得山水之灵气,方能产生如此之神童,今岁童试,此神童必中无疑。
  于谦进入考场,十分笃定,头脑尤其清醒,试卷下来,展开一看,试题都在意料之中,微一思忖,顿觉文思泉涌,笔走龙蛇,文不加点,一气呵成。将试题做完,又详细地检查了一遍,自觉再无差错,这才封笔交卷。
  考官大人,虽然面对近四百名童试考生,可眼睛却盯着于谦一人,一是年龄最小,引人注目;二是神童名声在外,令人瞩目;三是提学预言,使人拭目。果然,于谦不负众望,竟是第一个交卷,一位考官展卷看了看,只见卷面十分工整,其字龙飞凤舞,力透纸背,给人的第一印象十分良好,再看内容,却是才思敏捷,字字珠玉,文章雅致,层次清晰。这考官看后,拍案叫绝,当下断言,今岁童试,该生定在前三名。
  半月之后,童试发榜,于谦果然高中第一名,喜报传来,于彦昭全家欢天喜地,十岁中秀才,古今罕见,于谦为钱塘人增了光,因此,钱塘全城都为之庆贺,亲朋好友,左邻右舍,甚至陌生人家,纷纷前来祝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