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悬疑武幻>旷古穿越>第66章探访三苗后裔

第66章探访三苗后裔

作品名称:旷古穿越      作者:绿叶草根      发布时间:2022-03-11 09:46:32      字数:3037

  归绿:“禹时,三苗不服,禹与三苗进行了一场历时70天的大战,大败苗师,从此三苗衰微下去。”
  寿闯:“三苗北向发展虽然受阻,但在尧、舜、禹时期仍为华夏集团劲敌。尧曾与三苗战於丹水一带,并将其部分人放逐于三危,舜也曾对三苗进行分化迁徙,并终因南征三苗,死于苍梧,连尸骨也未运还。因而禹不能不再次征伐三苗,乘天灾人祸同时降临三苗之机,大败苗师,三苗从此衰微。在历次战争中,不少苗民沦为奴隶,‘子孙为隶,不夷于民’,被强制劳役。这些苗民的后裔,也是形成汉族的先民之一。《六韬》说:‘尧伐有苗于丹水之浦’,《吕氏春秋•召类》则说为‘尧战丹水以服南蛮’。可见三苗又被称为南蛮,夏商以后便统一用‘蛮’进行记述,而不再见‘三苗’的记载了。”
  归绿:“舜征三苗‘道死苍梧’后,禹对三苗进行了更大规模的讨伐。禹既已克有三苗,焉磨为山川,别物上下,卿制大极,而神民不违,天下乃静。《墨子•兼爱》还记录禹也征前的誓言:‘济济有众,咸听朕言:非惟小子(按即禹),敢行称乱,蠢兹有苗,用天之罚,若予既率尔群对(邦)诸群(辟),以征有苗。’从誓言来看,此时的禹不仅接替了舜的地位,而且比舜更有权威,俨然国王。这是阶级社会取代氏族社会的重要信息。经过这次摧毁性的打击,三苗后世就此衰微,即所谓‘后乃遂几’,三苗之地也纳入了夏王朝的直接控制之下,而作为三苗北疆的随枣走廊一带,自然是首当其冲了。这一变化在江汉地区原始文化发展序列中也有所表现:夏初,夏文化的影响通过南阳盆地,沿着随枣走廊,达到了长江之滨。如在河南淅川下王岗(即“丹水之浦”)、湖北宜昌白庙子、随州西花园和黄陂盘龙城等遗址中,均发现了一些早于商,晚于龙山文化而与二里头文化相同或相似的陶器。如二里头文化中比较典型析器物如橄榄形罐、口沿捏花边的(或称鸡冠形)罐、澄滤器、三足盘、四足方鼎等,在这些遗址中也能见到。这大概是禹占领三苗地区在考古上的反映。”
  盘古:“舜的功绩之一就是平四凶、惩四罪。四凶即浑敦、穷奇、梼杌、饕餮。舜均投诸四裔,以御魑魅。浑敦,黄帝不才子;穷奇,少昊不才子;欢兜即丹朱,尧不才子;梼杌,颛顼不才子;饕餮,炎帝后裔缙云氏不才子。”
  归绿:“中国长江以南的江西省境内,自从汉朝到唐朝以来,就有很多以危为姓的人家,根据历代学者的考证,他们都是三苗的后裔。东汉学者王符所著的《潜夫论》上说:‘危氏,三苗之后’,正是这个意思。”
  文更星:“随着考古学的进展,越来越多的人相信,三苗很可能就是天门石家河文化的主人。他们在长江中游建立了巨大的城市,宗教、水利设施异常发达。大约前2000年,该文化被中原龙山文化取代。门板湾古城遗址即屈家岭文化的房屋,是三苗时期居住遗址中保存最好的一座。”
  盘古:“苗族是三苗的后裔,自古以来就遍布于如今的四川、云南、西藏、贵州、湖南、广西及琼州等地,与汉人毗邻而居,关系非常密切。由《舜典》的若干文献看来,古代的三苗本来是位于江南的一个国家,是由缙云氏的后裔所建,而所谓缙云氏,则是黄帝时的夏官之名,其封地就在今浙江省缙云山的仙都山一带,算是黄帝名下的一个诸侯。如此看来,三苗在此时期有一部分与黄帝的华夏集团融合,形成后来的汉族人,所以现代汉族人的祖先并不是单一的只有炎黄二帝,还有上古时期的其他部落,同理,由三苗部落所形成的现代的民族——汉族和苗族是有着浓厚血缘关系的。江西的危姓最早就是三苗的后裔。”
  “尧舜禹讨伐三苗”历史事件研讨会议续会最后决定由盘古、寿闯、文更星等人立即做好以下三件事情:一、踏勘禹讨伐三苗战场;二、探访江西的危姓;三、探访三苗的其他后裔。
  禹征东夷其后,为免除心腹之患,以“苗顽弗其工”,不尊王、不纳贡为由,大集诸侯,宣布对有苗氏的战争。
  尧舜禹时代,华夏母系氏族联合军务酋长是全场选举而充任,为两头军务酋长制。如尧、舜两头。尧死,选举禹充任,又为舜、禹;舜死,又推选益补充,又成禹、益两头。故而,对三苗的战争初期失利,“三旬苗民逆命”,禹重新班师振旅,“益赞于禹”,表示了对战争的支持。
  对有苗氏的战争非常残酷:三苗将亡,天雨血,夏有冰,地坼及泉,青龙生于庙,日夜出,昼夜不出。
  盘古、寿闯、文更星等人探视良久,无不凄然。
  盘古一行踏勘至唐末,在南城县探访了危全讽。
  唐朝末年,黄巢起义军崛起,横行江淮,874年,江西抚州富绅危全讽、危仔倡兄弟,招募同乡青壮年,组织武装,以保家卫乡为名,筑城自卫。877年,黄巢大将柳彦璋率军从九江南下攻取抚州,因当时城中缺兵无备,经不住起义军的围攻,不多时就被拿下。不久,黄巢大军北上,危全讽协助抚州刺史钟传追击柳彦璋于象牙潭,斩其将黄可思、李道谦。因此战之功,危全讽被任命为讨捕将,盗首黄天撼、朱从立聚众起兵,在南丰、黎川、崇仁、宜黄一带活动,对抗官府,危全讽奉命前往镇压,将其收编在麾下,充实壮大了自己的军事实力,此后危全讽又在南城县修筑土城,派兵驻守,保卫赣东地区。
  盘古一行化作朝廷命官微服私访,遂全面了解危全讽保朝故事。
  寿闯:“危全讽协助朝廷镇压黄巢叛乱,可谓是汉人中的功臣。”
  盘古:“这说明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在中华民族范围内,各民族的团结是最重要的。对立必然走向摧毁,而德化则能趋向和睦。”
  文更星:“中华民族大团结,只有新中国才能完全做到。”
  盘古:“而历史上华夏族某些统治者対非华夏族实行德化政策,事实证明还是可取的。”
  盘古一行踏勘至北宋末期,在江西光泽地方探访了危翁一。
  宋代的靖康年间,徽、钦二帝被金兵北虏,江西光泽地方发生了一件十分感人的事,就是有一位叫作危翁一的老樵夫,竟然在痛哭了3天3夜之后,骨立而死,由此可见当时汉人的悲壮。
  盘古一行这次是混杂在民众之中亲眼目睹、实地踏勘的。
  盘古一行更是穿越到尧舜禹时代甚至20世纪。
  在尧舜禹时代,他们看到舜流放三苗,“以易其俗”,强迫苗民改变服饰、芦笙、语言等苗文化,但遭到了苗民的抵制。
  他们在黔北聆听了《芦笙史诗》:“……我们讲苗话,夏人要咒;我们吹芦笙夏人要骂;我们穿麻布衣服夏人要乱叨;苗家穿裙子夏人也要乱造。我们苗家伸不起腰,我们苗家抬不起头啊……”
  盘古一行一致认为:抛开历史情绪而言,史诗反映出征服之路倚仗的是武力,德化则在此之后。
  20世纪,盘古一行在川黔滇勘查了西部方言苗族的丧葬仪式《指路芦笙》,看他们怎样引导亡灵回归祖先故土:“他要带上一只管时辰的公鸡,背上驽,拿着宝剑、虎伞、穿上火麻鞋、圆底花鞋……他要过清水河、浑水河;过水溏、血溏、要爬雪山……”
  1991年,贵州省民委组织了川黔滇方言民族文化考察,在云南文山州、红河州收集到了一首《指路歌》:“你要去见祖宗,从老家(指南方)往前走,不走日出的地方,也不走日落的地方,只能往前走,前面又有一座积雪的大山,你必须踏着雪翻过去。下面是平原,你的祖宗就在那里。”模糊而条理清晰的地理坐标,提供了西部方言苗族从北向南迁徙的信息。歌中大雪山,应当是古三危以南4811米的叠山,终年积雪。
  “我们苗家的天完了!我们不愿跟夏人当奴隶!”黔北苗族史诗《流离迁徙芦笙》这样吟唱,“那些夏鬼,抢光了我们苗家的财物,烧我们苗家的房屋,血跟沟流,血跟路流。我们苗家没有住处,我们苗家没有立足之地。有个首领这样吟咏:别人有家,我们有苗氏没有家,我们像铁鹞子和燕子去游荡天涯……各个村寨扭成一路,大家朝着一个方向去……手拉着手我们去渡河,手牵着手我们翻山越岭。”
  盘古一行感受最深的是:苗家从对往古、对祖先的缅怀中,更加觉得今非昔比,更加热爱新中国,更加热爱新时代。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