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悬疑武幻>旷古穿越>第64章尧舜禹时代变迁

第64章尧舜禹时代变迁

作品名称:旷古穿越      作者:绿叶草根      发布时间:2022-03-09 09:22:59      字数:3289

  盘古圣殿。主席团,盘古居中,两边是归绿、寿闯。盘古主持“尧舜禹讨伐三苗”历史事件研讨会议。
  盘古:“根据文更星汇报的情况,由他主讲的三界史,已讲完开天造人一章,炎黄蚩一章,听讲的学员都说搞懂了天地人三才联系紧密、炎黄蚩三祖共荣的道理,看来效果不错。而尧舜禹一章,四件大事讲了三件,就是帝俊腐败、后羿射日、大禹治水,最后,还有尧舜禹讨伐三苗一章,在备课时遇到了困难,今天宇宙高层和邀请来的相关人员就来聚一聚,厘清史实,搞清来龙去脉。现在请归绿大圣先给我们一个提纲挈领。”
  归绿大圣:“尧舜禹讨伐三苗,是史前时期中国境内著名的历史事件,其影响并不亚于涿鹿大战。古史传说时代,中国境内的人群存在三大集团,其中,尧舜禹讨伐三苗被看成是华夏集团和三苗集团的生死对决。”
  智慧神诸葛亮:“古史传说时代的尧舜禹,与考古学上的龙山文化相对应。尧,号陶唐氏,曾经生活在山东定陶和河北唐县一带。‘陶’在古代发音‘窑’,与‘尧’音义相通,因此,古代‘尧’即‘陶’。定陶的地名,很明显与制陶有渊源关系。所以,尧的兴起,与制陶有关,特别是与龙山文化黑陶相关。”
  寿闯:“距今5000年前,中原地区开始流行黑陶。到距今4600年前,龙山黑陶文化进入鼎盛时期。黑陶文化的兴盛,在长江以北找不到渊源,似乎很突然。然而,从更广阔的视野来看,有一件事不应忽视,就是江南太湖地区良渚文化北上。良渚文化从距今5300年前兴起后,北上的动力长盛不衰,其陶器以黑陶为主体。到距今5000年前后,良渚文化几乎覆盖了海岱地区。所以,龙山黑陶文化的兴起,是良渚黑陶文化向北传播的结果。”
  正义神左宗棠:“良渚黑陶文化北上,不是一种单纯的文化传播现象,而是与大规模的人群迁徙相联系。海岱地区的黑陶生产者来自太湖地区制作黑陶的人群——良渚平民。只有这个种群,才对黑陶如此钟情,从距今8000年前开始就一直延续着制做黑陶的习俗,才有兴趣将黑陶推广到海岱地区。”
  盘古:“尧的祖先来自良渚平民,随着良渚文化北上,经江苏高邮到达冀豫鲁交界之地,最后在古冀州一带生活下来。皇甫谧在《帝王世纪》中说,‘尧初生时,其母在三阿之南,寄于伊长孺之家,故从母居为姓也’。这就是说,尧的出生地在‘三阿之南’。在历史上,只有高邮才有‘三阿’地名,而高邮正是良渚文化北上的必经之地。”
  智慧神诸葛亮:“尧最初落脚山东定陶,后来又迁到河北唐县。随着黑陶的迅速传播,尧的事业也急剧地膨胀,由平民变成暴发户,最后成为黄河流域部落联盟的政治领袖。尧后来死在山东荷泽,尧陵在荷泽县东北五十里旧雷泽城西,所以,《吕氏春秋》说‘尧葬谷陵’,《汉书•地理志》谓‘成阳有尧冢灵台。’”
  盘古:“尧的儿子丹朱缺乏尧的智慧和才干。于是,在尧的晚年,部落联盟的权力转移到了来自山东有虞氏集团舜的手里。这就是倍受先秦诸子称道的中国古史传说时代的第一次‘禅让’。”
  智慧神诸葛亮:“关于舜,《孟子•离娄下》说:‘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诸冯、负夏等与舜关系密切的地点,均在古濮水流域,鲁国和卫国境内,今豫东、鲁西南一带。孟子是鲁国邹人,其说必有所本。”
  寿闯:“舜为东夷人,来自有虞氏集团。这个集团存在了一千六百余年,舜在这个集团中担任过首领。根据楚地出土战国文献《容成氏》提供的古史传说信息和《史记》的记载,可以排列出有虞氏的君王世系:颛顼……幕……迥—尧一舜,和舜的先祖世系:穷蝉一敬康一句芒—蟜牛一瞽叟一舜。”
  很明显,尧舜并不来自同一个部落集团,也不属于同一个族群。
  舜老了以后,又让位于禹。这就是古史传说时代的第二次“禅让”。
  正义神左宗棠:“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王朝的创始者。夏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中原地区。”
  归绿大圣:“在关于大禹出生地的各种传说中,西部的基础最深厚。”
  寿闯:“最早说大禹的出生地在西方羌人之地(即今天的甘青川交界处)的,可能是孟子。子夏与荀子也表示过大致相同的观点。到汉晋时期,禹兴于西羌差不多成为共识。”
  智慧神诸葛亮:“与这一说法相呼应,岷江河谷羌人居住区弥漫着浓厚的大禹崇拜意识。这里的羌人认为,北川县石纽刳儿坪是大禹圣地,刳儿坪周围百里之内不能砍柴、放牧。这种对大禹顶礼膜拜,将之奉为神明,避之百里,崇拜敬畏达于极致的现象,在中国其他地区绝无仅有。”
  正义神左宗棠:“与刳儿坪遥遥相对的,是汶川县威州镇的浅山,又名涂禹山,传说是禹之妻涂山氏族的原居地。”
  盘古:“在岷山东麓的北川禹王沟外,有巨石纽结如女阴,石上所刻“石纽”二字,相传为汉代扬雄所书。禹王沟溪中产一种表面有鲜红如血的‘血石’,传说为禹母生禹时所流鲜血,极为神圣,远近村民采回供奉以求大禹母子佑助。”
  归绿大圣:“西部大禹的传说,留下了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如,在中国境内,只有两个地区被指认与‘禹生石纽’相关,一个在古蜀岷江流域,一个在中原河南嵩山地区。《尚书•禹贡》说‘岷山导江,东别为沱’。就是说大禹治水是从岷江开始的,这条人工河道被指认为是‘江沱’,它在都江堰南马尔墩分流了一部分岷江之水,向东汇入沱江。所以,关于大禹的出生地,人们比较认可西部地区。”
  文更星:“所以,先秦儒家极力推崇的尧舜禹,来自三个不同的族群。这意味着,尧舜禹‘禅让’,是部落联盟的权力在不同族群之间的更替。”
  盘古:“推论成立。”
  归绿:“考古学上的龙山文化相当于尧舜禹时期。这告诉我们,从尧、舜到禹,文化一脉相承,并没有因为尧舜禹来自三个不同的族群而发生根本性变化。”
  盘古:“三苗生活在江汉平原。湖北天门石家河文化,被看成是古史传说时代的三苗文化。在石家河文化出现之前,江汉地区曾经出现过大溪文化和屈家岭文化。”
  智慧神诸葛亮:“以重庆巫山大溪遗址命名的大溪文化出现于距今6400年前,消失于距今5300年前。大溪文化晚期出现了黑陶,这与良渚文化北上在时间上相吻合。大溪文化晚期黑陶的出现,是良渚平民向大溪文化区域渗透的结果。正是这些良渚平民,最终完成了大溪文化向屈家岭文化的过渡。”
  寿闯:“屈家岭文化因湖北京山屈家岭遗址而得名,分布范围西至宜昌,北达南阳盆地,东到大别山,南抵洞庭湖一带。屈家岭文化以黑陶为特色,三足器较多,陶鼎为主要器具。距今4600年前,屈家岭文化被石家河文化取代。”
  归绿:“早期石家河文化出土的红陶缸上有类似于文字的刻划符号,其中‘牛角杯形’刻画陶符和描绘‘稻草人形’的陶符,表明石家河人盛行‘灌褅’崇祀‘帝’礼。而‘帝’是人祖至上神。这种祖先崇拜与双墩文化祖先崇拜极为相似。石家河古城内邓家湾社祀中心还出土了陶祖,说明石家河人有生殖崇拜现象。在史前文化中,淮河中游安徽蚌埠双墩遗址曾发掘出土了作为鼎足的陶祖,也是典型的生殖崇拜的表现。所以,早期石家河文化与双墩文化之间不仅存在着文化的交流,而且还伴随着人群的迁徙。换言之,早期石家河文化的主导人群是从淮河中游迁徙而来的双墩人。”
  智慧神诸葛亮:“晚期石家河文化出现了瓮棺葬成为唯一的墓葬形式,同时存在着玉敛葬现象。石家河文化瓮棺葬特别是底端穿孔是半坡文化姜寨人的一种习俗,瓮棺葬成为唯一的葬式意味着姜寨人曾经主导了晚期石家河文化。石家河玉器深受良渚玉文化的影响,玉敛葬是良渚文化贵族大墓的普遍现象,特别是石钺的出现,具有明确的太湖地区钺文化印记。这又昭示,良渚贵族后来取得了石家河文化的主导权。所有这些现象显示,晚期石家河文化出现过两个主导人群,即北方的姜寨人和南方的良渚贵族,而且是从姜寨人过渡到良渚贵族。”
  文更星:“由此可知,三苗人群主要由本地土著、从淮河中游迁徙而来的双墩人、从渭河流域迁徙而来的姜寨人和北上的太湖地区良渚贵族组成。由于来源不同,三苗内部人群之间文化视野差异较大。但是,他们在文化传统上如祖先崇拜等方面有诸多的共同之处。”
  盘古:“石家河文化早晚两期主导人群的渊源不同,从而导致石家河文化早晚两期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换言之,生活在江汉地区的三苗集团内部曾经发生过权力更替,集团权力从双墩人转移到姜寨人,最后转移到良渚贵族手里。”
  文更星:“两位大圣,妲己呼叫我,我去不去?”
  归绿:“去吧!”
  盘古:“散会,明天续会。”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