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青春校园>校园你我他>064 难忘那童年牧歌 065 端午时节寄哀思

064 难忘那童年牧歌 065 端午时节寄哀思

作品名称:校园你我他      作者:顾昊岳      发布时间:2013-02-04 23:56:15      字数:3221

  064 难忘那童年牧歌
  于是想起我小学时学唱歌,那是我一生难忘的美好记忆。
  那是我大约读小学三年级时,有一天,我们那年轻的女教师上课时突然对我们说:“今天,我教你们唱一支歌吧,我先给大家唱一遍。”说完,她就放声唱起来:“高楼万丈平地起,蟠龙卧虎高山顶,边区的太阳红又红,咱们的领袖毛泽东……”老师唱得很投入,表情很丰富,很感人。我们那是第一次听到,也是第一次看到有人站在面前唱着那么好听的歌曲。没有任何伴奏,我们却听得很入迷。老师见我们喜欢,就把歌词写在了黑板上。那一堂课,我们真是开了眼界。我们一句一句学唱得非常认真,因为在那之前,我们根本没正经唱过歌。
  我们的年轻女教师叫胡铁军,她的名字同她的歌声一样着实让我们惊奇。但我在课余习惯叫她大姐,因为她家就借住我家的东屋,她是从城里随父母一起作为“五.七”大军下放到我们农村来的。铁军大姐作为知识青年被安排在缺少师资的村小学当老师。学校当时没有音乐老师,大姐就在教我们算术语文的同时,有时就教我们唱歌。
  铁军大姐的父母都是知识分子。他们刚搬来时着实让我好奇了好一阵子。我至今还记得我家那两间东屋被他们收拾得那么整洁雅致:对门的墙角下放着一张带抽屉的写字桌,桌子上放了一台当时最高档的电器——收音机。桌上边的墙上贴着一大幅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中吴清华单腿点地的剧照。我至今也忘不了吴清华那一脸让人捉摸不透的表情,就像我永远也忘不了铁军大姐那整日微笑的面容一样。记忆中,铁军大姐似乎没有批评过我们任何一位同学,因为再淘气的学生在她的课堂上也都会被她所吸引。她那蒙娜丽莎式的微笑和高雅的柔声慢语常常引起我们对那“高楼万丈”的城市的向往。那时,我不知道她们为什么到农村来,我更不知道为什么后来他们又搬回城里去了。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这期间,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铁军大姐当年为我们描绘的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城市生活,已经变成了现实。如今,我每当听到孩子们大唱流行歌曲时,我心中总想起自己的少年时代,想起那一首老歌,想起铁军大姐。虽然大姐从回城后,我们再没有见过面;虽然大姐教我们数学、语文的情景我都记不清楚了,但不知为什么,她第一次教我们唱歌的情景,我总是记忆犹新,永远也忘不了。
  多少年来,从中学到大学,流行歌曲听过无数,唱过无数,也淡忘了无数。如果问我什么歌曲最感人,我会说:“什么歌曲都感人,只要是在特定的环境下,演唱者唱得特别真诚,特别投入!”
  时光的背影匆匆,往日的岁月朦胧。铁军大姐,您当年培养了我们对领袖的感情和对音乐的兴趣,同时也赢得了我们的尊敬和爱戴。如今,您在城里还好么?您可知当年的山村发生了多大的变化?乡亲们都很想念你们啊!多么希望,什么时候您能够带着城里的孩子,回到那并不遥远的小山村,让我们拉着你的手,再唱一遍“咱们的领袖毛泽东”!我想,歌声会穿越时空,把我们带回那逝去的岁月之中!
  不知道铁军大姐回城后是否还当老师,她真是我所见过的最好的老师。如果她还能继续做老师,那她的学生可真是幸运了,她应该桃李满天下了。现在,她自己的孩子也应该大学毕业了吧!
  想起一些学生迷恋自己年轻的女教师,很多人不理解。其实,我们都曾有过那样的经历,那是童年对美好的崇敬,那是少年对美丽和慈爱的本能憧憬,那是对青年时期爱情的提前接种和免疫。
  可是,现在的孩子们大多数都喜欢唱流行歌曲,却对音乐课不太喜欢,是不是音乐课太古板或者太专业了?那些节拍啊,降几调啊,休止符啊,对大多数将来不可能搞音乐的学生来说,又有多大的用处呢?我觉得很多东西的学习,前提是要培养兴趣。那些想在某方面有所成就的人,自己就会继续在那方面不断研究和深造了。我对时下的流行歌曲虽然也不反感,但是,我还是喜欢我读书时流行的校园歌曲。或许每一代人都有他们自己的音乐记忆,那是一代人的青春旋律和情感符号,会永刻心中,是很难忘记的!
  065 端午时节寄哀思
  今年,由于闰三月,端午节来得比较晚,阳历都快临近七月了。周四下午,正赶上有一节体育课,老师有事儿没来上课。又是端午节,学生就要求室外活动。我说都快期末了,还不抓紧学习,怎么总愿意出去玩呢?他们就说是为了纪念屈原,就沿着河边走走。我觉得这也是一个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机会,就答应了他们。但是,我不放心他们自己去,怕他们在河边出问题,就跟着他们沿着校园外的小河往西边的坝上走去。
  大家一边散步,一边欣赏沿河的景色。芦苇已经长得很高了,今年包粽子苇叶应该充足了。河岸边的老柳树枝繁叶茂,绿得正是时候。没有一丝风,空气清新,一切仿佛都静止了似的。柳条倒映在河水里,像一幅杨柳青的年画。温暖的阳光照在我们的脸上,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恩赐是那么地慷慨。是啊,每天在教室里上课,学生们就像是关在笼子里的鸟,怎能不郁闷呢?现在放出来了,他们一下子好像还不适应似的,一个个都默默无声,沿着河流走着,似乎在寻找什么似的。
  只有郭晓玉爱说话,她弄了一张苇叶,在手里编成一个小舟,然后放进河里,说是可以赛龙舟。她又说:“老师,我们纪念屈原,就在河边举行一个悼念仪式吧。”
  我说:“可以啊,那大家对着河流默哀三分钟吧!”
  于是大家对着河流站好,默默地伫立。我知道他们的心情很复杂。自然总是那么美好,人生总是那么艰辛,学习总是没完没了。期末考试即将来临,又一个学期就要结束。逝去的一切都是美好的,即将面对的都是让人担忧的。看到学生们很沉闷,我说:“我给大家朗诵一下屈原的《橘颂》吧!希望你们能像橘树一样坚贞不屈,积极向上!”大家说好。我就边走边朗诵,他们听了心情好多了。
  石小梅说:“老师,我还带了粽子呢,你尝尝我家包的粽子吧!”我听了很高兴,说:“我还是头一回在河边吃粽子呢!”我打开粽子叶,掰开一块儿放进嘴里,还真的好吃。我说:“你们都吃一点尝尝吧,真是别有滋味啊!”我想起石小梅去年的新年晚会时,她从家里还带了油炸大麻花给同学们吃。她的父母虽然是聋哑人,可是,还会做很多吃的,生活的技能一样不比别人差。他们是怎么学的呢?而学生们学习点知识为什么那么费劲呢?
  就听有的同学就说:“别吃太干净了,留一点扔进河里给鱼吃吧!”
  春燕用一条苇叶包了一个泥土的小粽子,扔进河里。其他人看了都纷纷效仿,有的说,我的粽子里面包的是草和土;有的同学说,我的粽子里面包的还有苣荬菜花。我说:“你们还真有创意!”王翠丹说:“我把烦恼连同一块小石头都包了进去,扔进河里了。以后不再有烦恼!”有学生问,为什么端午节要包粽子?有学生知道,说最初人们包粽子是为了扔进河里让鱼吃的,后来就演变成民间习俗了。是啊,在南方,端午节时还有赛龙舟、喝雄黄酒的风俗呢。对了,还有白蛇和许仙的故事,那是西湖的传说。我听了学生们的谈论,就说:“你们知道我国四大民间传说都是什么吗?”有同学很快就说出来了。
  四大传说都跟爱情有关,难道美好浪漫的爱情就只能是一个传说?或者简单地说,爱情难道就只能是一个传说?因为,在生活中,还真难看见那些小说里描写的动人情感。我读书时有同学搞对象的,最终也很少有结为连理、白头到老的。
  我们走了不远就返回了学校。虽然,很多同学仍然恋恋不舍的,很不情愿地往回走,但是,他们还是按照要求快速回到了教室,准备好上下一节课了。后来,听上课的老师说,那一节课讲课效果非常好。我想,适当地让学生放一放风,对课堂教学也是有好处的。
  晚上,我想起白天在堤坝上的情景,很有感慨,就写了一首小诗,准备明天读给学生听听。
  端午节,说给屈原
  端午节,
  我站在河边,
  想起一支哀伤的歌,
  思绪飞入战国。
  
  两千多年前
  一个漆黑的夜晚
  已无国无家的你
  走得很疲乏
  你不再问天
  天上连个星星都没有
  听那呜咽的江水
  唱着哀伤的歌流去
  想那白发的渔夫
  消失在烟波浩淼中的情景
  泪珠落入江中
  
  从此以后
  每逢槐花飘香的季节
  人们便想起你心地的洁白
  你那上下求索的诗篇
  化作江南的梅雨
  一直飘洒到今天
  你永远不会被世人遗忘
  只要江河边还有那青青的苇叶
  就会有百姓书写你的史册
  于是
  你拥有了千家万户
  因为爱国精神
  已形成了一种生活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