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青春校园>校园你我他>037 最是难忘儿童节 038 每个人都会长大

037 最是难忘儿童节 038 每个人都会长大

作品名称:校园你我他      作者:顾昊岳      发布时间:2012-10-22 22:30:22      字数:4601

  037最是难忘儿童节
  六一儿童节,学校中小学要一起搞庆祝,举办文艺汇演。一年也没有几次这样的大型活动,不重视还真不行,再说学生也喜欢参加这些活动。可是,因为舞台每年都是借场里那年久失修的俱乐部,音响不好,表演相声、小品、唱歌效果都很差。最好的表演形式是歌伴舞,观赏性比较强。女生们非要跳《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还有什么《灰色的逃脱》,可是又没有几个有那玫瑰的婀娜天赋,跳不起来。再说上哪儿弄那些玫瑰红的舞裙啊。没办法,还是来一个小合唱吧——革命现代京剧《红灯记》李铁梅的唱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班里凡是能唱的都可以上。一向不爱说话的马小平这回也报了名,可是女生中有两个文艺尖子讨厌她,横挑鼻子竖挑眼,背地里说她五音不全,怕影响节目,就是不想让她参加。我说:“五音不全都想为班级争光,不让她参加就太伤她的自尊心和积极性了。何况不给她机会,她什么时候五音能全?我听她唱得挺好的啊!我们重在参与,不在乎拿奖。”就这样,八个李铁梅穿上红衣服,梳个长辫子(短发的就用黑色腈纶线编个假的)垂在胸前,丁字步站成一排就开始清唱。就这样,一个节目就弄好了。
  可是男生也该出一个节目啊。我早就设计好了,挑选了八名活跃的男生,来个剑舞,音乐就用《西游记》的主题歌《敢问路在何方》。每天下午,参与练习的有十一个男生,有三个是替补的,他们自愿跟着凑趣。每人弄一个短木棍,先学几个基本动作。我把青年剑术的几个套路一一教给他们。他们练得都很起劲。女生们也看好了男生的节目,春燕也在跟在男生后面学斜刺、转身下劈、进步跳跃。大家领悟很快,姿势都还可以,就是马步站得不够到位。
  别说,春燕的舞蹈表演能力确实高人一筹,不能浪费了这个材料。她也希望能表演个舞蹈。可是跳什么好呢?正巧有学生上政治课,两个男生争一把玩具枪,被娄老师给没收了。大家在办公室里都说娄老师是渔翁得利。我就突然来了灵感,给学生们编排一个歌舞小戏吧,对,就排演《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小戏。马上设计,找瘦高个子的马云帆演鹬,就让身材娇小的春燕演蚌。需要用厚纸盒做一个大蚌壳,能让春燕藏身其中。音乐就用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的片头曲,歌词和对白由我来写。
  晚上,我把脚本写出来了。第二天马上投入排练。幕后,还需要一副锣鼓铙钹及演唱者三人,总共五个人小戏就成了。
  舞蹈动作由我和春燕、马云帆一起设计,尽量表现出鹬和蚌的不同姿态和性格。同学们为这个节目能演出成功,纷纷献计献策,制作道具。不久,小戏就成形了。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歌舞小戏)
  
  舞台布景,湖光山色。一阵锣鼓声,嘀嘡,嘀嘡,嘀嘀嘡。
  
  第一段:锣鼓声停,渔翁上,唱:哎嗨呦———艾嗨呦———,东湖美景三月天,春雨如酒柳如烟。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来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白:老汉我今年七十三,腿不疼来腰不酸。每天荡舟来打鱼,东湖美景看不完,看不完。
  (又唱)哎嗨呦———艾嗨呦———,东湖美景三月天,春雨如酒柳如烟。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来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唱下)
  第二段:又一阵锣鼓声,河蚌登场,唱:东湖修炼一百年,河蚌我高兴舞翩跹。今天我登岸透透光,浑身晒得暖洋洋。白:湖里我修炼一百年,河蚌我高兴舞翩跹。今日我登岸透透光,晒得我浑身真舒畅,真舒畅!嘀嘡,嘀嘡,嘀嘀嘡。三阵锣鼓声中,河蚌舒服的晒太阳,蚌壳时张时合。
  第三段:鹬在锣鼓声中上场,一阵觅食的舞蹈动作之后,白:“我乃一只水鸟,大名叫鹬,我最爱吃水产品了。我在东湖边闭关修炼了一百年,今日出关寻觅食物,顺便欣赏一下美丽的东湖风光。”唱:“山外青山楼外楼,闭关修炼欲何求?今日出关我心情好,湖边溜达要吃个饱!吃个饱!待我看看有什么美食啊!”
  第四段:四阵锣鼓声中,鹬发现了百年老蚌:“福无双至今日至,祸不单行昨日行。想我老鹬修炼一百年,今日出关,好事就来,那边一只百年老蚌,我若吃了它的肉,功力增加一倍。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待我悄悄的过去。”鹬悄悄的走过去,看准蚌壳张开时,一口啄去。(顿时锣声四起,鹬蚌相争激烈。此时可以安排两位演员跳探戈舞步,表现相争。)
  蚌:“你松口!”鹬:“你张口!几天不下雨看不把你晒死!”蚌:“你松口,我几天不张口,看不把你饿死!”两个互不相让,直至无力挣扎,同时倒地。
  第五段:又一阵锣鼓声中,渔翁上:“哎嗨呦———艾嗨呦———,东湖美景三月天,春雨如酒柳如烟。”渔翁发现相争的鹬蚌,捉之。边走边唱:“哎嗨呦———艾嗨呦———,东湖美景三月天,春雨如酒柳如烟。今日收获可不小,鹬蚌相争何时了?奉劝争名夺利人,清心寡欲乐陶陶!”
  “哎嗨呦———艾嗨呦———,东湖美景三月天,春雨如酒柳如烟!”
  (渔翁象征性拎着鹬蚌,三人舞蹈下场)
  (说明:蚌的舞蹈可以用民族舞;鹬可以采用孔雀舞、现代舞等动作。服装要符合人物身份。)
  值得一记的是,文艺表演之前,有幸看到小学生入队仪式。三十来个新入队学生中,有一个又高又胖的男生鹤立鸡群,他高出众人一头,胖出众人一圈。他是六年级的学生,马上就要毕业了。其他同学大多是二三年级的。胖子一上场,大家都开心笑起来。而他自己虽有点尴尬,但脸上传达出的内心情感还是喜悦、自豪与幸福,给人一种信息是:“我终于入队了,我也系上红领巾了!”可见,人是离不开群体的,荣誉是对于人是多么重要!
  想起我小学时入队的红领巾,还是棉布做的呢,至今还保存在床下的箱子里。
  038每个人都会长大
  星期天,我到市里商场去买炉具。那个卖炉具的服务员很热情,帮我左挑右选的,介绍得很详细。之后,他问我认不认识他。起初,我只顾看炉具了,没有仔细看他,何况他们都穿一样的店服,更何况我对人的面貌反应很迟钝。听他一说,我就认真地看他,心想,可能是我过去教过的学生把,仔细观瞧,还真是一个教过的学生,大约有六七年没见了吧。他若不问我,我还真不敢认,而且他长得人高马大,似乎比我还老成。他说:“老师,你没怎么变,我一眼就认出你了!”我心里说,既然认出我,为什么刚开始不喊我老师?可我嘴上却说:“你什么时候到这里来工作的?这里环境不错啊!”他说:“原来上班的工厂黄了,我就跑这儿来了。将就混碗饭吃,要不干啥?老师,你还在那学校里教书么?”我说:“是啊,不教书能干啥?我也早教够了!”他很会说话:“现在教师的工作多好啊!待遇多高啊!旱涝保收,没有什么风险。可不像我们在学校那会儿,老师受气,没有人爱干。前两天,我看见原来教我们外语的那个王老师,改行到建设银行工作那个,可是听他说现在银行也不如原来那么好了!”
  说话间,我想起来,他的名字叫于猛。他留给我的印象就是不爱学习,经常上花课。又特别不守纪律,经常出口成脏,不论男生女生,都能骂一堆去。多亏那时我不是班主任,否则也够我受的。有一次,不知为什么,他的班主任丁老师给他停课了,让他回家去找家长。可是,它不仅没有找家长,反而在校园里游逛生事。他趁上课时间,在三楼南侧梯口的铁门上,用粉笔写上了“丁大牙你牛啥”几个大字。正好我去楼下走到那里,他见来人了就跑开了。我一看那门上的字,哭笑不得。我正猜测是不是他写的,就看见校长也从楼里走出来,见我在看铁门上的字,他看了之后,立刻气冲冲的回到楼里把正在上课的丁老师叫了出来,说:“你看看,这一定是你们班的学生干的。你得好好教育教育他们。”丁老师一看,气得脸色铁青。我也不敢再火上浇油,就说:“别跟学生生气,擦掉算了!”说着,就随他到教室拿出一把拖布,在门上拖了几下,字就没了。
  最终,丁老师还是把于猛的家长找来了。于猛的母亲是一个没有文化的家庭妇女,也不懂得怎么教育孩子,或者说根本就不教育孩子。她反而因为找她来而很生气。她埋怨老师说:“咱孩子在小学时,门门课的成绩都七八十分,怎么一上中学,哪科都不及格呢?你们中学老师都怎么教的?老不及格,孩子能爱学习么?不爱学,他能不惹事么?咱这学校教育质量还是不行!不行的话,明年咱也让孩子转学!”她滔滔一大堆话自成一套逻辑,气得丁老师厌恶地说:“咱教得不好,你赶紧转学!哪儿好你转哪儿去!”在旁边的老师们听了也都气得不行,纷纷与她理论:“你孩子小学时得七八十分,你以为高啊?你知不知道别人都得多少分?人家都满分,双百啊!九十多分的都是少的!你家孩子在小学时就没学好,你知道不?责任可不在我们。小学年年先进,你应该到小学去问问怎么教的!”我见状也忍不住说:“是啊,大姨,你家于猛拼音根本不会,b、p、q、d都分不清,这可都是小学教的。他底子太薄,基础不好,到中学后知识加深,他怎么能及格呢?”想起来小学的教育也真够呛,这届学生的拼音,不只是于猛成问题,有很多人都分不清“o、ou、uo”的区别。我们真是让小学给害苦了。小学六十分好得,而在中学要得到六十分,不努力是不容易达到的。于猛的学习态度也很不好,期中考试,有一个解词“抖擞”,书下注解里就有答案。可是于猛竟解释为“冻得全身抖动”,能把你鼻子气歪。
  还没等我把这些想说的话说完,教外语的李老师插话说:“你家孩子作业经常不交,他在家里都做些什么?你也不看管孩子!”于母见大家群起而攻之,语气就有些软了,说:“他在家从来不学习,我也管不了他啊!他爸不常在家,要不就打他,他也不改,你说怎么办?不行的话,就得给他换个环境,只能转他二姨家去念了。他早就要去,可我不放心啊!”就这样,于猛后来就转走了。再见面就是在这商场里了。我想,人总是要成长的,教育无处不在。社会是一个大熔炉,环境能改变人。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学得那么会说话了。在社会的教育面前,老师的教育显得太苍白无力了。本来,我还想多走几家看看价钱,见他那热情的样子,不知他什么时候学得会说话了,我也不好意思到别处去了。冲着曾经的那些幼稚,眼前的这份成熟,我不能不买下那件炉具。
  回到家里,我还常想这于猛,这样的孩子,当初我们就不该逼着他学习。一刀切的教育模式,培养的人才都是一个模子不说,赶鸭子上架、一厢情愿的事情我们做得太多,真是累人又累己。于是我反思:我们的教育存在这些问题的症结所在。对那些智力低下,素质较差的学生,到底该如何对待。是不是在初中就应该让他们分流,让他们去学点职业技术呢?干吗非得千军万马过中考和高考的独木桥呢?而且社会这座金字塔,更多的需要底层的普通劳动者支持。虽然这些人在学校里不爱学习,经常与老师对着干,但一走上社会对老师还是比较有感情的,见到老师至少能打个亲切的招呼。不像那些学习好的,对老师是敬而远之。也许,于猛这样的学生长大了后悔当初没有好好学习,觉得对不起老师当初的谆谆教诲,明白了老师的教育是真的为他好。但在学校时,他们的确让老师头疼。是他们的年龄和经历决定了他们的感情,是他们的感情限制了他们的发展。但同样年龄的学生,不是也有听话的好学生么?但现在想来,所谓听话的好学生,只是比于猛们聪明在懂得了一条“在人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的道理罢了。正如同事们常说得那样:所谓的好学生,有时恨起老师来更持久、更可怕。因此,对待任何学生,都最好以宽容之心,用爱心和耐心去感化教育学生,轻易不能得罪任何一个学生的。你知道将来其中哪一个当了乡长什么的,多可怕啊!难怪我们一个老师成天说什么“前二十年看父敬子,后二十年看子敬父”!是啊,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世间什么变化都是有可能的。但我还是不太在乎学生以后的发展,他们将来成功与失败的偶然因素真是太多了,我还是看重他们现在的表现。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