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山村沧桑>第五章 梁公发富

第五章 梁公发富

作品名称:山村沧桑      作者:霞中子      发布时间:2022-01-29 16:31:50      字数:4810

  却说国周住在南山脚下起的屋子,坐未山朝丑向,按地理理论,这个山向是八运中最好的坐向之一,其好处是攻守兼备,攻者主财,守者主丁,地运为60年。风水先生说,其房址更有一个妙处,那就是此屋的朝山近顶处有一个大鼓包,有说像是悬挂着的大馒头;有说是像贴着的大元宝;有说像是鸡的大膆囊。这鼓包的侧面有个洞口,若走进洞里去,你会惊讶不已,里面竟然是个大岩洞,约有五六间房子的空间。于是又有个地理先生说,那是个藏财的仓库呢!后来这位先生又升格说,“那是座金库哩,这家人注定要发财的。”
  说也奇怪了,果然,国周住在那以后真个是六畜兴旺,五谷丰登,风生水起。他养的母猪窝窝十四五只崽子,只只崽都能长大,从无瘟猪。而别人养的母猪一窝一般只是十只以下,而且不容易全都长大成猪,不瘟死侧患杂病,或老长不大。人家养母羊,一般一胎只生一只,极少有两只的,而他养的母羊,胎胎两只,所有的母羊都这样,不几年,他家便有四五十只的羊群了。他家养的鸡,能有近百只,而且极少发瘟。他家种的玉米特别丰收,结的苞特别的长;他家种的南瓜,结的特别多,一个比一个大,金灿灿的;他家种的饭豆,结的豆荚特别长,特别的饱满。可以说他家做什么成什么,顺风顺水,左右逢源,好处全让他占尽了。此外他还养有黄牛和水牛。为了给水牛滚泥浆,他又在大门前不远处建一张大水塘,这水塘除了滚牛之外还有一个用处,即又可以养一群水鸭。地理先生再到他家做客时,一个劲地夸他建的这张大塘是老天爷有意助他发家的,因为他家的屋子,坐未向丑,再得一水塘在前方,那就是锦上添花了!那先生说:“那水是蓄财聚财之水啊!”先生又说了,“兄弟啊!你的名字可好啦!国周!国是四面包围着的,这在风水理论来说,是‘闭气藏风’,上等的好兆头;那周字,也是三面包围,一面开门,除了‘闭气藏风’之外,还有出路哩!那周字更是周全的意思,这么好的名字,注定是要发的,不发都不行啊!”国周听得心里舒服极了,便留那地理先生住了三日,日日酒宴,临走时还给了他三贯赏钱作为答谢呢。
  周公由于勤俭持家,良性循环,在吞团住了二十来年之后,他家发展成为殷实之户、富裕之家。
  国周在弄敢时已有子女,其中有两个男儿,长子仕梁,次子仕文,与国周一同搬到吞团居住。在吞团定居二十多年后,仕梁仕文都长大成了亲。不久仕梁、仕文又生了小孩,成了一大家子。国周有了孙子之后,家族给他封了号,号为“周公”。在此后不久的几年里,国周夫妇与住在弄敢的江公江奶都先后过世了。按照江公的遗嘱,国茂继承了江公的遗产,他将江公的旧房子拆了,将旧材料运到吞团北山脚下,在原先定好的地基上重建新房,从此国茂就在吞团安了家。
  国茂定居吞团之后,仕梁渐渐觉得吞团的发展空间有限了。过惯了富裕生活的仕梁,便有分出一家迁居别地另谋发展的想法。在封建时代,“父死则长兄为父”,即长子说了算。在周公过世后不久,仕梁便议分家。在封建时代,当地人们在分家的问题上,有一条约定俗成的规矩,就是父亲的遗产并不平分于各子,绝大部分是归长子的。比如说,父亲有四个儿子,父亲的遗产50%归长子,余下的50%才由三个老弟平分。仕梁的做法有所变通,他将家产分成三份,即周公、仕梁、仕文各一份,但是周公的一份却由他来继承。这样一来,仕梁分得了三分之二的家产,而仕文只得三分之一。因为仕文是老弟,所以他也没有什么可说的。因为这是惯例,当地人家历来都是如此的分法。
  仕文自知比不了他哥仕梁,他想,我若与阿哥在此吞团住一生,必然事事都得让他占上风,甚至连话语权都没有,我何不迁到别地另行开发,建立我自己的天地。我的天地我作主,决不再去仰人鼻息了。在人家眼皮下生活总是自在不了的。
  仕文是很聪明的,他想,以其让哥哥叫他搬迁,不如自己主动离开还可能获得哥哥的同情和帮助,于是他对仕梁说:“哥,我要自己搬到一个峒场去,开辟我的新天地,因为我们家的人口也多了,屋子也变得拥挤了,反正都需要扩建房子的,在哪不是建,而且我们都已经分了家,哥,你就让我搬出去分开住吧!”
  仕梁也很聪明,没有他看不透的事情,他说:“老弟呀!咱们一母同胞,骨肉相连,人常说的,手心手背都是肉啊!打断骨头连着筋呐!家分是分了,可我又怎么舍得让你离开这个峒场呢?你就在吞团这里另找个地方起房子吧,哥一定帮助你。”
  “哥啊!谢谢你的好意。我想过了,在这起房子住下去也不是长久之计,将来我们的孩子们又生孩子,别家也是这样的,这个峒场的人口很快就增加起来了。吞团就这点土地,到那时我们就不得不上到山顶去开荒,那得挑肥料爬上山顶去,又得从山顶上挑米下山来,长年累月都如此,那样就辛苦了。考虑到我们子孙后代的生活,不如到别的地方去开发,那才是长久之计。目前尚有大把山峒未开发,我们何不趁早抢先去那里信下,以争得良好的土地。哥,你看我说得对吗?”
  仕梁听了这话,便顺水推舟道:“还是老弟看得远,易地开发也好,我们的祖父和父亲不也是这样做过来的吗?那好,我赞成你的意见。那么,老弟,你想去哪里开发呢?想必已有主意了吧?”
  仕文道:“我想去歪党屯开发,哥你看如何?那儿好吗?”
  仕梁做出沉思一下的样子,然后道:“歪党嘛!也好,那里离接学(高岭旧称)平原比较近,又与叔公亮公的城下屯相邻,确是稳妥的地点。不过,那里有两个缺点,一是因为离平原近,多年来平原地区的人常到那儿打柴,树苗都长不到成材就被砍了,所以在那儿取木造房就困难了;二是那一带的土地,泥土里混杂着太多的铁矿石块,耕种不便。当年我们的祖父们考察过,只因为那儿地里有太多的石子,鹅卵一般,所以舍近求远,不选在那儿开发。”
  仕文道:“这都不是问题的。没有木材可以夯土舂墙,造土坯房子。我听人说,住土坯房好过,冬暖夏凉,防盗防蛇虫更是有效;地中有石砾,捡出来就行了,一年捡一次,不几年就变好地了,我还听人说,有石子之地不易板结,庄稼长得还好哩!”
  “既如此,哥就不再说什么了,我们就择日行动吧。我们得让吞团所有的人都知道这件事,这事我做主好了。”仕梁说。
  仕梁既是哥哥,他要做出关爱弟弟的样子,他杀了一头猪,请国再、国茂和其弟所有的家人一起吃饭。席上仕梁宣布了这件大事,大家都表示赞成和支持,男人们都愿意出力帮助仕文搬迁和建设他的新家。次日,仕梁便主动去找道公择日,回来后又与仁文共同拟好搬迁的实施方案。仕梁想,只要老弟肯另立门户、另造世界,他一定全力帮助他,这对他对老弟都有好处的。
  吉日一到,吞团屯所有的成年男子,都一齐出动,到歪党屯为仕文建造新房。城下屯亮公的后裔们知道了,也自觉赶来帮忙。他们十几人忙了半月,仕文的新房就造好了。
  仕文新房就竣工后,仕梁再次去找道公,帮老弟选择搬家的吉日良辰。吉日一到,吞团屯的族人们都一齐来帮忙,将仕文的家用一切物件,都挑到歪党屯去。仕梁协助老弟,在那儿举行了隆重的入宅仪式,并办酒席招待众人。从此,仕文就在歪党屯独自安家立业,致力开发。数十年后,仕文家业发达、人丁兴旺。他有两个儿子,长子名元富,次子名元理。后来又有五个孙子,九个曾孙,他被族人封为“文公”,流传后世,此是后话,在此不提。
  却说仕文搬走之后,仕梁还能继承周公勤俭持家、发财至上的家风,他不断地扩大种养,家禽家畜卖了一批又一批,有了钱就放贷,以求利滚利。他又请长工短工为他种地干活,使地里的庄稼年年丰收。后来他又收购穷家贱卖的土地,甚至还到安定平原(今高岭镇一带)购置田产。仕梁的土地越来越多了,于是就有人租种他的田地,他就有了不少的佃户。如此经过了十多年,他在安定平原就有三十亩水田,他家便成了富裕大户,甚至有人称他为财主。每年秋收的季节,仕梁就雇许多人到接学平原为他收田租,挑谷子进山的人能有十来个。
  梁公在平原的水田多了,每年到了春耕的季节,他得在平原地区到处向人家租用水牛来犁耙,但是人家也在忙着用牛呢,所以租牛很困难。而且人家知道他是发财的人家,就故意将租金抬得很高。仕梁常为此着急,但为了不误农时,多高的租金也得租。后来他觉得租牛的事很吃亏,而且很烦恼,心一横便买了近十头水牛。这些水牛除自家使用外,他还租出去。每到农闲的时候,他就将牛群赶回来,养在弄敢屯他家起的大牛棚里。他雇一个人,每天将那些牛放到山上去吃草,一年复一年,那座他放水牛的山,被人们称做“水牛山”。如今弄敢屯的“水牛山”之名,源出于此。
  仕梁家由于在平原有大量的稻田,每年收获一两万斤的稻谷,这些稻谷大部分都出卖于街上。那时代的穷人多,人们往往买不起大米,大多数人一般只买玉米或薯类充饥。所以他每年有几千斤卖不掉的稻谷。这些卖不掉的稻谷他得雇人挑回吞团来,所以他家每年都屯积了大量的谷子。这些情况,附近村屯的人家都知道。每年到了青黄不接的饥荒季节,粮贵如金,他家便成了盗贼觊觎的目标。
  这些年来,盗贼夜里“光顾”他家的次数越来越多了。仕梁有的是钱,为了对付盗贼,他买了几把沙枪,并且时常都装好火药和铁沙子,夜里一旦发觉有风吹草动,他就放一枪以示警告。吞团屯里人家,每当听到夜半枪声,就知道有情况了,于是大家都警惕起来。
  这一年仕梁也六十岁了,他有两个儿子,长子元集,次子元华。在他过六十大寿的时候,族人给他封了号,从此就叫他“梁公”。
  这一天,梁公突然想起他父亲周公生前讲述过道公所言“四周包围、闭气藏风”的故事,他恍然大悟,觉得若要防备盗贼,最好的办法是环绕家园建围墙。
  梁公对元集元华说:“你们听说过一句俗语吗?‘树大招风’!如今我们家发了财,虽说吞团屯的人看着也有些不爽,但他们毕竟都是与咱们同宗共祖的,而且我们久不久也有请他们吃饭的时候,因此不用提防他们。然而外面的人就难说了,他们可都盯着我们这些家财呢!尤其是‘四月荒’的时节。我想建造坚固的围墙,把我们的家园包围起来,只留一个寨门进出。如果有盗贼来骚扰,他们必然进出于寨门,我们只需紧盯着寨门或望着寨门方向放枪即可。”
  老大元集听了,不悦道:“我们的园子这么大,要围住这园子,工程浩大,谈何容易呀!”
  梁公道:“这不用犯愁的,我们有的是钱粮,周围山屯多的是穷人,我们只要出工钱,并给他们吃好,怕他们不来应招吗?要多少人就有多少人,叫他们做什么他们就会做什么的。俗话说的好,‘有钱使得鬼推磨’,我相信。”
  老二元华道:“这还不容易吗?这里有的是石头,我们多请几个石匠,再请一帮人运石头,用不了十天,围墙准能建好。”
  梁公听了元华的话,心里很舒畅,心中道:“这老二平时不怎么说话,一说起来倒是很有见地的。”于是接着道,“华儿说的在理,就这么办吧。现在是秋收忙季,招人可能有些难,待到冬天我们就开工吧。”
  梁公停了一下,又若有所思地说:“现在咱们发家了,我们现在这两间房屋要屯积那么多的粮食,已显得拥挤不堪了,我决定明年再建两间坚固的房子。”
  元集这回也学乖了,他不再言难,他只说主意,他知道那样老头子才会高兴的。他说:“建两间房子,这还不容易吗?我们有的是钱,这里山上有的是老木古树,其中红木也不少,我们只要多请几个木匠,再请一帮人伐木运木,给他们工钱,供他们饮食,周围村屯多的是穷人,他们巴不得有打工挣钱的机会呢!只要请足够多的人做工,用不了十天,准能建好两间房子的。”
  梁公听了大儿子的话,心中甚为高兴,暗赞道:“可见我这两个孩子,个个都是治家的能手,相信他们一定能守住这份祖业,这样我死也就瞑目了。”这梁公心里想想也就罢了,可他却偏偏要说出口来。他满面笑容道,“集儿,你说的果然很有见地。我见你们兄弟如今都已成熟,看来你们守住这份祖业是没问题的。人家常说的,‘富不过三代’,我看未必。自你们祖父周公好不容易创下这份家业,传到你们就三代了,你们如何能够守住这份祖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我的确担心啊!如今我见你们兄弟都有长进,我死就瞑目了。”梁公说完,脸上却浮现出极为少见的忧伤。
  “如今我见你们兄弟都有长进,我死就瞑目了。”梁公的这句话,应该是随便说说的,谁知竟一语成谶,第二年的春天,梁公就溘然长逝,留下了诺大的家产和未竟的事业。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