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山村沧桑>第四章 江公遗嘱

第四章 江公遗嘱

作品名称:山村沧桑      作者:霞中子      发布时间:2022-01-24 13:32:52      字数:4380

  老大遵了老父之言,拎了一只鸡和一葫芦米酒,去到弄麻屯拜访老同。那唐奇良刚想要出门做事,忽见老同登门而来,真是惊喜万分。老唐请入厢房坐定,并吩附家人杀鸡办饭,然后与老大抽烟喝茶,酣叙友情。不多时酒席摆好,老唐便请入坐,热情款待。老唐说:“那天在街上,我很激动,却忘了问你的大号了,回到家后老婆问我,那位恩人如何称呼,我却无言以对,惭愧。老婆怪我道,你真是个粗心人,人家帮你那么大的忙,你又与人家交老同,却不晓得人家叫什么名字,对得起人家吗!我真好糊涂啊!”老大道:“其实是我不对,我好粗心,既然你我义结金兰就应彼此了解,以心交心,你已告知了你的姓名,我却没有介绍我的,这是我的傲慢了,过后我也为此骨疚得很,对不住老同哦。我老父号‘江公’,实名韦成东。我名字叫韦国盘。我还有三个胞弟,二弟韦国再,三弟韦国周,四弟韦国茂。目前老父和三个弟都住弄敢屯。那个屯原本有一家人家先我十几年到那开发,我家是三十年前才迁到弄敢屯的。可是去年弄敢屯又迁来两家大户人家,是我父远虑前景,决意让我等兄弟易地开发,我便想起你当初街上的话,所以有意来此投靠兄弟,不知兄弟是否还将旧话当真。我若真的迁居此地,兄弟意下如何?”
  老唐听了此话,立即将两人的酒杯斟满,然后举起酒杯道:“兄弟!咱俩先干了此杯再说!”说着示意要与国盘碰杯。国盘当然高兴,举起杯来,“哐”的一声与奇良伸过来的酒杯碰了一下,然后仰脖一饮而尽。与此同时,奇良也干了。奇良道:“男子汉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岂有食言之理!兄弟既看得起我,又不嫌我这敝屯穷僻,就搬过来吧,我是一百个欢迎的。”国盘听得心中舒坦,便又主动斟满酒杯,“来来来!兄弟们痛快!咱们再干此杯!”
  两人边喝边谈,直到日傍西山,方才醒悟。国盘道:“哎呀!时候不早了,我得回家了,免得老父挂心。既这样,我回去后,择吉日搬来与兄弟共过此生。”
  “好的好的!咱们兄弟以后长处一起,有的是时间,我暂不留你,你赶路吧,路上小心点儿就是了,我期待着兄弟相聚的日子。”
  国盘回到了家,将去弄麻的情况向老父汇报了一番。几个老弟都在场也都听到了,他们暗暗佩服老大的能耐和自立的勇气。老二国再忽然说:“我也要找个地方独立开发,我决定迁居吞团,开辟出属于自己的一片新天地。”其实国再心中另有小算盘的,他想,老父是铁定了要让他们易地开发的决心,以其到更远的地方去,倒不如抢先去就近的吞团来得容易,这里既近家又非常熟悉,与不搬差不多的。
  老三国周虽然没有国再那样的想法,但见二哥如此自告奋勇,却也不甘示弱,同时他也要表示出他是支持易地开发的,他接着国再说:“我也要搬到吞团去开发!”
  国周话音刚落,想不到老四国茂也大声道:“我也去吞团开发。”江公见到孩儿们都争先恐后地要各自成家立业,心中甚是高兴,他说:“好男儿志在四方,有出息的孩子不食自家饭。你们三个都想去吞团开发,这很好,我赞成。为什么呢,因为外头平原地区人口已经稠密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便随之剧增,那么进山开发是必然趋势,而且这种趋势是越来越快了,谁先开发谁就拥有好土地。像吞团这样的山弄,只住一家是不可能的,以其让外来人后面再进去,倒不如我们先在那儿住成三家,这样外人就不会再挤进去了。基于这样的想法,为父同意你们三兄弟同时迁去吞团,各自成家立业。弄敢这边的家业由我守着,这样是既不丢掉根基,又能得到发展,岂不是两全其美吗?待我百年之后,你们三兄弟再将这份祖产分了去。好在吞团与此相邻,这里的土地的耕种和管理都是很方便的。你们想想,我说的对不对呢?”
  老大听了老爷子的话,心中对老头子的深谋远虑十分佩服,不过他不好再说什么了,他只表态道:“父亲言之有理,我赞成。”三个老弟见大哥都支持了,于是都说,好!就这么办了。
  江公为老大国盘选择了搬迁的吉日良辰。
  转眼间,佳期就到了。江公吩咐道:“我们不用再请挑伕了,你们三个为弟的,都帮你们大哥挑东西去弄麻吧。我老了,挑担走不了远路了,但我会跟着你们去,我也要看看那弄麻屯是怎么个样子的。”
  弄麻屯是在弄敢屯的西边,去弄麻屯是要经过吞团、古潭、弄工三个屯才到达的。因进去的路途十分狭窄,都是羊肠小道,而且还要翻山过坳。那些山路,两边都是荆棘丛生、藤萝匝地,挑担进去十分不便,全程要花两个钟头以上的时间。
  江公父子一行五人,一齐到达弄麻屯,那唐奇良见到他们到来很是高兴。江公送给他糯米、烟叶、红糖、米酒等礼物,彼此免不了互相客套了一番。唐家杀了一只羊来招待他们,这一天宾主皆欢,众人猜码喝酒,闹了一日,直到日薄西山方止。江公及国盘的三个老弟告辞了奇良便赶回弄敢家去,国盘就留在弄麻屯暂住老同的家。翌日,奇良就与国盘一同上山伐木,开始为国盘修建新房不提。
  话说江公小时候最为聪明伶俐,有过目不忘之天赋,而且又勤奋好学,所以四个兄弟之中,他读书最多。他上了多年的私塾,学过《幼学琼林》,读过“四书五经”,可谓腹有文才之人,只因家境不富,求官不遂,未能步入仕途。十四五岁时,有接学乡坡进村一位德高望重的老道公收他为徒,经多年教授之后,他行道、算命、地理、风水、择吉、占卜、相法、测字,样样精通。由于他为人诚实忠厚,仗义疏财,所以人缘很好,周围但有白事或消灾禳解之法事,都爱找他。
  江公自从迁居弄敢屯之后,由于山高路远,找他做事的人家就骤然减少了,山里的人家太少,交通不变,来往极少,所以一年之中请他去做法事的能有三五回都算不少了,所以在弄敢屯,他主要以开垦种养为主业。虽然如此,但他却不甘荒废了他的学术,他要将他的道法本领传承后代。在迁居弄敢屯的头两年,他就想,他的四个儿子中老大老二都有孩子了,老三也成了亲,他们不再适合做道公了,而且开垦种植都是粗重之活,这一大家子离不开他们的奋力苦干,而老四国茂的年龄远比他的三位哥哥小,还没有为他寻亲,唯他心中平静,那么继承道公事业的则非国茂莫属了。因为学做道公这事,非专心致志不可,越年轻越好。所以,在迁居弄敢的当初,江公就命老四国茂继承他的道公事业,并且精心传授道法与他,让他专攻道法经卷,不让他去干农活分心。这国茂也许是跟道有缘,让他学道正好符合他的兴趣与爱好,所以他学习十分认真和投入,加上他的天资聪敏,触类旁通,别有自悟,不几年他的学术就与老父相差无几了。在弄敢生活的那些年头,但有远方法事,江公都叫他代而行之。
  却说那日从弄麻回家之后,江公就着手考虑身边三个孩子的迁居吞团问题。第三天是天德大吉之日,江公带着三个儿子一齐到吞团去,他让他们自行选择他们自己喜欢的屋址,然后命国茂架罗盘为他们选择吉利的房屋方向,江公则在一旁审核把关。当天,国茂也为自己选择了一块房屋基地,其址就在吞团北面的山脚之下,并选择乾山巽向以为其屋所用。
  屋址确定了之后,接着就要选择吉日良辰去开工动土了。
  江公择好了佳期并书写于红纸之上,写毕,正在搁笔之中,忽然想到一个问题。他想,三个儿子都搬吞团去开发了,这弄敢的十几亩好地谁来耕种呢?我与老伴都年近八十了,要种这些地是吃不消的。另外,如果三个儿子都各有其屋、各居其家,都到吞团去了,那么我与老伴老了走不动了,谁来照顾我们呢?虽说弄敢这十几亩好地将来可以平分给他们继承,但这座老屋怎么分呢?搞不好还会引起他们兄弟为分此屋而互相争斗呢!这怎么办呢?
  江公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他决定改变原来的主意,让小儿子国茂暂不搬迁吞团,叫他先与他同住,待他百年之后,再将弄敢的老屋直接拆迁吞团就行了。他又想,国茂当然是毫无意见的,那么我怎样向国再国周解释呢?就这样说吧:一,你们的父母老了,需要人照顾。二,按传统的通常的做法,是小儿子居父母家,为父母养老送终,父母之家产归赡养者所有。三,国茂继承了我这道公的衣钵,我在有生之年还需继续指导他修炼道法的。四,国茂年纪最小,年富力强,挑起赡养父母的重担唯他胜任。
  第二天中午,江公杀了一只鸡,在家中的神台祭祀了家先之后,就去请来西头的干公与他和儿子们共进午餐。三个儿子感到有点莫名其妙。老二国再问:“老爷,今天是什么日子呢?”江公道:“今天我有重要决定要宣布,请干公来做见证哩。”儿子们听了这么一说,倒也放松了,他们猜摩,这莫不是要告知干公咱们迁居吞团的事儿。
  午宴席上,江公对干公说:“今我家有件大事,特让兄弟知道,我决定让我这三个儿子,迁去吞团落业。有几件家事要落实下来,也让干公您作个见证。”接着,江公将日前他的四点想法说了出来。干公听了,点点头表示理解和贊同,并言道:“江公历来治家有方,佩服!对,一个大家庭就应该这样,有规有矩、有条的理、有板有眼,先讲后不乱。如此治家方能兴旺发达,长盛不衰啊!”三个儿子也觉得两位父辈言之在理,就没有什么异议了。
  江公当即从衣袋中掏出预先写好的遗嘱,慢慢念道:“遗嘱。吾者,国盘国再国周国茂四子之父也,今年已七十有五,年迈体衰,为安度晚年计,特立此嘱,国再、国周、国茂众儿须得遵照。嘱曰:一,老大国盘,已自迁他地立业,自动放弃家产,永不计较。二,国再、国周、国茂皆有迁居开发吞团之平等权利,国茂在吞团之宅基地、预留开发地不得侵占。三,国再、国周先迁吞团,自行建房,各自分居。国茂仍然居老房,负责赡养父母以至送终。四,父母过世之后,老屋所有家俬归国茂所有。五,父母过世之丧事费用,国再、国周、国茂三人共同分担,道公道具经书诸遗物归国茂所有。六,即日,将弄敢本家土地分成四份,父母、国再、国周、国茂各一份。国再、国周虽迁吞团,他们在弄敢所分得的土地由他们各自耕种。国茂之份地及父母之份地,统由国茂耕种。七,此份遗嘱原件由国茂保管,国再国周可以抄存。立嘱人:韦成东;见证人:韦成干;在场人:韦国再、韦国周、韦国茂。光绪十二年某月某日。”
  江公念毕,将这份《遗嘱》让各人传阅一番,然后各自在其名旁押了手印,此事圆满收场。
  午餐毕,干公回去,江公执竿,当日就到弄敢地中,丈量分地,立石作界,落实清楚。
  此外一切事宜依计而行,有条不絮。数日后众兄弟在江公的带领下,各执工具,进入吞团屯,伐木建屋。依以往的做法,大家先一同建好国再之屋,屋在北山脚下的西端,也取乾山巽向;国再之屋建好后又建国周的,屋在南山脚下,未山丑向;国周之屋建好后,又整好国茂的屋基,取石磊围,安好柱脚,以备江公江奶过世之后,直接将弄敢的老房子,拆迁过来架上即可。好在自古以来大家都建这种传统的干栏式房子,其屋架等都有标准的尺寸。现在就按标准尺度预先挖基定磉是不会有误差的。
  父子四人一直忙了两个多月,吞团屯的两座新房就建好了。别一座房子的基地也整好了。一切就绪之后,江公便择好迁居入宅的吉日良辰。过了几天,吉日到了,国再国周就一同迁到吞团屯居住。从此,国再国周就在吞团开支散叶,繁衍后代。有诗为证:
  父子同心实可夸,密林深处去安家。
  披荆斩棘开房宇,劈岭开荒种豆瓜。
  举斧风啸惊兽洞,挥锄石响震天涯。
  蛙歌篝火连三月,一片庭园遍菜花。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