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军事历史>开创的一代>第43章 润之修书谭道源 红军合围张辉瓒

第43章 润之修书谭道源 红军合围张辉瓒

作品名称:开创的一代      作者:远星汉      发布时间:2022-01-18 14:36:58      字数:3139

  让我们把目光投向工农军方面。这时,红一方面军有第一、第三两个军团,共约四万人,部署在靖江至分宜的袁水两岸地区,以战备姿态进行群众工作和筹款。在面临国军大规模“围剿”的情况下,方面军总前委和江西省行委举行联席会议,确定了“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红一方面军总部下达了“诱敌深入赤色区域,待其疲惫而歼灭之”的命令。随即领导根据地军民进行反“围剿”的准备。
  根据方面军总部的决定,红军主力从袁水两岸地区转移到赣江以东的新淦、吉水、永丰、安乐、宜黄、崇仁等地,以战备姿态开展工作。与此同时,向部队、地方干部和人民群众进行深入的政治动员,讲清敌人进攻的必然性、严重性和红军实行战略退却、诱敌深入的必要性,说明我们一定能取得胜利的道理以及对付敌人“围剿”的方法,统一思想,消除顾虑,增强胜利信心。另外,还在根据地内进一步发动、组织和武装群众,按照“抽多补少”、“抽肥补瘦”的方针,分配调整土地,加强赤卫队、少先队等群众武装的训练,实行坚壁清野,肃清反革命分子,筹措给养物资,充分发挥根据地党政军民的整体力量,造成取得反“围剿”胜利的良好条件。
  蒋委员长亲自赴江西洪城召开军事会议部署围剿的消息很快被共党地下工作者侦知,消息很快传到红一方面军总部。
  面对强敌进攻,红一方面军在毛咏芝、朱德的指挥下,红军东渡赣江,退至苏区中心。
  在中央苏区党内和红军内部,对于应该采取什么方针战胜敌人的问题就曾经发生分歧。在申城的中共中央在八月份曾经有指示,主张中央红军相机进攻江西具有影响的大城市,因此,有相当一部分红军将领主张主动进攻洪城和江州,既贯彻了中央指示精神,又可以迫使前来“围剿”的敌人回防,蒋志清的“围剿”计划就会无疾而终。但是毛咏芝政委却不这么看。他认为,在红军和苏区还不巩固和敌强我弱的形势下,不宜脱离苏区贸然攻打大城市;面对国军的大规模“围剿”,红军应主动退却,将敌引进苏区内,红军依托熟悉的地形,人民群众的支援配合等有利条件,发现和造成敌人的弱点,使敌我态势发生有利于我不利于敌的变化,然后集中兵力实施反攻,各个歼敌于运动之中,以粉碎其“围剿”。
  红一方面军总前委经过多次讨论,终于在江西新喻县境内的罗坊会议上,通过了毛政委的意见。十一月初,红一方面军总部下达了“诱敌深入赤色区域,待其疲惫而消灭之”的作战命令:命令分布在其他地区筹款的红军立即收拢,统一向赣南苏区北部边境转移,避开张辉瓒的主力。接着红军又向苏区中部转移,先后集结在黄陂、小布、洛口等地,隐蔽集结待机,抓紧临战训练,准备反攻。
  为了鼓舞士气,红一方面军总前委在江西的小布,召开苏区军民歼敌誓师大会。毛政委为大会写了一副对联,
  上联是:“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里操胜算。”
  下联是“大步进退,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运动战中歼敌人。”
  毛政委在大会上,以这副对联为题,具体生动地解释了“诱敌深入”的必要和好处。
  毛政委和朱总司令按照这个指导思想,一步步设下陷阱,把张辉瓒引向绝路;等张辉瓒知道毛咏芝所言非虚的时候,他自己离人头落地已经不远了。
  十二月中旬,张辉瓒指挥国军先头部队向中央苏区的地理中心——东固地区发起攻击。十二月二十一日,张辉瓒进入东固,探知红军主力在黄陂一带,扬言要一举歼灭红军主力,日夜兼程扑向黄陂,至二十八日,虽然进至富田、东固、源头、洛口等地,但没有找到红军的主力。
  让张辉瓒感到气恼的是,不仅没有摸到红军的影子,而且还和前来“进剿”的国民党第二十八师公秉藩部发生了火并。原来公秉藩为抢头功,率领二十八师早一天到达了东固,却没有向前线总指挥张辉瓒报告。也没有与红军交火,自家人先损兵折将,又是倒霉,又是丧气。
  毛咏芝和朱德发现,此次参加“围剿”的国军都不是蒋志清的嫡系部队,这些部队派系复杂,难以协调;而且在布阵上暴露了国军正面过于宽大、战线过长、间隙过大、兵力分散的弱点。
  经过仔细推敲,毛咏芝和朱德确定实行“中间突破”的战术,先打敌主力谭道源师或张辉瓒师,将敌人分割为远距离的两群,然后各个击破。
  两个主力师,到底是先打谭道源的第五十师,还是张辉瓒的第十八师?
  两相比较,毛咏芝认为还是先打谭道源五十师对红军有利。谭师已进至乐安与宁都交界的源头,距小布仅二十五里;而且它是乙种师,只有两个旅六个团八千多人,打它把握大些。而张辉瓒的十八师号称“铁军”,全师一万三千多人,全是新式武器,除了汉阳兵工厂出品外,还有德国制造的枪炮,加上最近在永丰修了飞机场,必要时可以调飞行大队的五架意大利“达格佛斯”飞机前来助战。
  毛咏芝对张辉瓒这个“前线总指挥”的骄纵、狂妄还是有所耳闻的。说起来他们还是湖南老乡,彼此在国共合作的北伐时期打过几次照面,却并没有过多的交往。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要想跟他张辉瓒拉一点关系是不可能的。但是毛咏芝想到了一个人,一个也参加围剿的一个重要人物谭道源。毛咏芝打算在谭道源身上做一点文章。
  谭道源又名谭逸如,湖南湘乡人,经伯父谭椿年引荐,一九零三年春考入湖南陆军兵目学堂,他身材高大。一九零五年夏,经蔡锷挑选,即与同学岳森、雷飚等二十余人去广西桂林筹办陆军学堂,并任教官。一九零六年十一月,谭道源加入同盟会。一九一一年随蔡锷将军赴昆明,先后任云南陆军讲武堂训练员、新军第十九镇第三十七旅机要参谋。辛亥革命爆发,他参与蔡锷将军领导的云南起义。一九一六年一月,谭道源跟随蔡锷将军领军入川,颇有战功。七月,任四川督军署上校电报局局长。一九二三八月,谭道源奉孙中山之命随谭延闿反赵恒惕,驱除陈炯明。十二月,谭道源晋升为建国湘军第三军师长。一九二四年一月,谭道源出席中国国民党在广州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一九二五年一月,建国湘军在南雄整编,谭道源在广州襄办湘军讲武堂,任整理处副监兼教育部部长,方维夏、邓中夏任政治教师,毛咏芝担任语文教员。
  当时,谭道源住在广州天字码头一栋四层楼楼房的顶层。毛咏芝当时没携家眷来广州,仅单身一人住在讲武堂学校的宿舍里,每天上完课,就跟随谭道源到家里吃饭。两人因同是湖南人,又都讲一口湘乡土话,就结为兄弟。毛咏芝比谭道源小六岁,每次进门就问今天是否有豆豉炒辣椒和红烧肉吃。
  一九二六年七月九日,国民革命军八个军十万人,从广东分西、中、东三路出征北伐,以会师南昌为目的。孙中山从湖南搬来二谭(谭延闿、谭道源)。在国民革命军中,二谭都是国民党员,孙中山命谭延闿任第二军军长,谭道源为二军五师师长,兼南雄守备司令。而担任其党代表的是中共党员方维夏,湖南平江县人,早年东渡日本留学,回国后,在长沙第一师范从事教育工作,比谭大十岁,是毛咏芝敬重的老师。他学识深厚,但对谭道源很尊重,他俩在北伐军中配合默契,相处融洽。谭道源属中路北伐军,在广东南雄、始兴驻军,他俩每晚在一盏油灯下仔细研究作战计划和步骤,经常废寝忘食。一九二六年九月初,部队进入江西。由于平时这支部队训练有素,迅速挺进,赣南军阀杨池生、杨如轩师都闻风而逃。一九二九年二月,谭道源任陆军第五十师师长,驻扎在柳河一带。这一次谭道源奉命参加围剿红军。
  由于毛咏芝跟谭道源的特殊关系,毛咏芝打算给谭道源写一封信,看看是不是有点作用,于是毛咏芝拿出文房四宝,一封给谭道源的信一挥而就:
  “逸如兄:自羊城一别,倏忽五载矣。未知兄还记得当年讲武堂之事乎?当年润之多得谭兄关照,润之铭感矣。润之常思谭兄豆豉炒辣椒与红烧肉,未免口中流涎矣。往事历历,难以尽述。今闻谭兄率部参与征剿红军,弟深知吾兄实出于不得已。然吾兄兵临城下之日,忍心与弟刀兵相见乎?果如此,则你我兄弟情分绝矣!愿吾兄深思之。大战在即,无由拜会。弟润之叩首!”
  毛咏芝写好信,用信封封好,派一名战士送往谭道源师驻扎的源头。
  要知道红军能不能打败张辉瓒十八师,请看下一章。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