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军事历史>大明抗倭英雄传>第28章 川沙潘家桥大捷,扬州嘉定修城墙

第28章 川沙潘家桥大捷,扬州嘉定修城墙

作品名称:大明抗倭英雄传      作者:远星汉      发布时间:2022-01-10 14:52:50      字数:3838

  却说倭寇在潘家桥上被乔镗杀败,退到桥下建立起桥头阵地,等待乔镗的乡兵进攻。但是乔镗不是傻子,由于在桥上作战倭寇大部队施展不开,如果到了桥下,倭寇在兵力上大占优势,自己手头的三百多名子弟兵只怕要吃大亏。乔镗不能拿自己的子弟兵跟倭寇做无谓的拼命,于是乔镗也在桥上建立起防御阵地,等待援军。
  但是倭寇心急,倭寇知道后面有明军追击,必须尽快杀入川沙捞一把,于是又发起了猛烈攻击。倭寇集中了数十架火绳枪对桥上的明军阵地进行一番猛射,然后挥舞战刀杀向桥上的明军阵地。由于乔镗已经有了准备,也不怕倭寇的火绳枪射击。因为乔镗的乡勇兵在倭寇用火绳枪进行射击的时候,立即在前面挂上五六尺高的棉甲以遮挡弹丸,人都躲在防弹棉甲后面。果然,当倭寇们向乔镗的乡兵射击的时候,铁弹被棉甲挡住,虽然在棉甲上面穿了一些洞,但是由于棉甲的抵挡,铁弹的穿透力大大降低,无法对乔镗的乡兵造成伤亡。倭寇的一阵猛烈射击过后,挥舞战刀气势汹汹地向桥上的乡兵阵地杀来。当倭寇杀到乡兵阵地前沿的时候,乔镗率领子弟兵突然揭去棉甲杀出,倭寇无法抵敌一丈多长的九曲枪,眨眼之间,冲在最前面的七八个倭寇已经被乔镗及其子弟兵的九曲枪穿透身体。稍后的倭寇看到这种恐怖场面,也都吓破了胆,掉头就狂奔。也是慌不择路,竟然有两三个倭寇在慌乱中跳下护塘外壕,乔镗子弟兵一阵猛射,跳下护塘外壕的几个倭寇无一人逃脱。
  一场战斗又胜利了,乔镗和子弟兵都万分高兴。大家原来担心的是倭寇的火绳枪厉害,那火绳枪射出的铁弹可以穿透身体,如果被火绳枪射中,是绝无活路的。而乔镗的子弟兵缺的就是鸟铳。如果有鸟铳,乔镗的子弟兵可以用鸟铳对付倭寇,但是乔镗的子弟兵不是正规军,上面是不会给乔镗的子弟兵发鸟铳的。自己制造?没有技术呀。花钱购买?不知道去什么地方买呀。乔镗和几位兄弟为此事发愁,大家都在想办法。办法到底想出来了,鸟铳没有办法得到,但是可以想办法躲避倭寇的火绳枪射击。也是乔镗有心,于是寻找机会与明军官员交谈。一天,一位叫马三的明军将领来知府熊桴的府邸,刚好乔镗正在熊桴府邸与熊桴商量疏浚护塘外壕的问题。乔镗向马三请教有什么办法可以躲避枪弹,马三说,办法是有,不过现在那些办法已经过时了。马三告诉乔镗,宋朝时候就有军人利用棉絮和亚麻制成棉垫甲,用以抵挡弓箭。马三还想起最近听到的流传,说近些年有明军用棉垫甲抵档倭寇用火绳枪射来的铁弹,取得较好效果。马三还说,一些地方的明军为了对付倭寇火绳枪的射击,在战前准备了高七尺、阔一丈二尺的大绵被,以遮挡弹丸。但是这种办法比较笨拙,不太利于操作。
  乔镗听了马三的话,受到很大启发,既然棉垫甲可以抵挡铁弹,何不自己缝制?我们自己造不出鸟铳,但是自己缝制棉垫甲不是难事。我们这当地棉花多,亚麻也容易找到,店铺里都可以买到。乔镗回家后把棉垫甲的事情对兄弟子侄们说了,于是大家一齐行动,从商铺里买来棉花和和亚麻,裁缝师傅不用请人,乔镗家族中就有裁缝师傅。按照乔镗设计的图样缝制。
  乔镗和子弟兵凭着棉垫甲躲避倭寇的火绳枪射击,又凭着一丈多长的九曲枪使倭寇的战刀难以发挥作用,一次次打退了倭寇的疯狂进攻。到了第二天,江阴知县钱錞、嘉定县丞张潮、扬州府通判唐维先后率领援军赶到,四路抗倭大军将倭寇包围着打。经过整整一天的激烈战斗,七百多名倭寇被打死,残余倭寇突围逃跑。
  川沙潘家桥战斗给倭寇重大打击,各路明军和乔镗乡兵也受了一些损失,仅江阴兵就有八十多人为国捐躯。
  太仓知府熊桴将川沙潘家桥战斗的胜利向兵部做了汇报,兵部尚书聂豹又将情况向皇上做了汇报。皇上诏命根据战功给各参战人员给予奖赏,其中乔镗功劳最大,但是乔镗没有官职,给一个什么官职比较合适,值得斟酌。于是皇上就问首辅大臣严嵩,严嵩说,这个乔镗没听说有什么名气,一下子突然封一个官职,不合朝廷规矩。但是古代有一种通过赐予官服的办法,可以表示皇上对有军功的人的奖赏。按照唐朝和宋朝的老规矩,三品以上的官服是紫色,五品以上的官服是大红,皇上可以赐给乔镗一件大红官袍,表示对乔镗的嘉奖。虽然是一个虚名,臣想那乔镗也应该欣喜若狂了。于是皇上诏命,赐给乔镗五品官服大红袍,给属下参战人员各发奖金黄金五两。皇上还给江阴知县钱錞、嘉定县丞张潮、扬州府通判唐维各升官一级。还对所有战死者和因伤致残者以抚恤金。
  却说扬州府知府吴桂芳收到王忬的命令,王忬对吴桂芳的要求是一定要保证扬州府境内不受倭寇蹂躏。吴桂芳心想,王提督这个要求是未雨绸缪,乘着倭寇还没有杀来,早做准备。于是吴桂芳召开了州府会议,就如何把王提督的指示落实到实处进行了研究讨论。会议作出决定,首先是迅速把城内市民按照军事化要求组织起来,一旦倭寇兵临城下,全城市民都要按照战时要求投入城池保卫的战斗和战时服务工作。第二件事是,根据守城部队人数太少的现实情况,迅速招募青壮年,组织一支上千人的乡兵,抓紧时间进行军事训练,到时候配合守城部队保卫城池。第三件事是,由于扬州老城周围没有山做屏障,如果倭寇杀来,城内回旋余地不大,州府决定在老城之外再加筑一道新城,在新城与老城之间构建一套防御设施,加强扬州城池的防御能力。
  州府做出了决定,市民们听说是为抵御倭寇加筑外城,无不拥护,很快,修筑外城的工作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此时听说倭寇在太仓川沙东边的潘家桥被数路明军打败,倭寇七百多人被打死,扬州府的市民们也松了一口气,纷纷召开庆祝会,庆祝太仓潘家桥大败倭寇的伟大胜利。
  却说仪真转运副使沃田收到王忬的命令,感到时局严重,也很快动起来。沃田清楚,仪真作为运河进入长江的主要口门之一,仪征的商业曾经非常繁盛,被列为明朝全国最主要的十五座城市之一。在仪征的商业中,食盐生产和销售是仪真的龙头企业。仪征历史悠久,早在西周时期就有了建制。唐宋时已是著名的工商业城市,宋真宗曾下诏在此熔铸四位远祖皇帝的金像,因所铸之像仪容逼真,因而以“真州”、“仪真”作为地名。正是由于仪真的商业繁盛,尤其是食盐的生产和贸易名气很大,不免成为倭寇抢掠的目标之一。七年前的嘉靖二十五年四月,就有数百名倭寇杀到仪真城外,知县庄应元率领数百名守军抵抗。守军紧闭城门,倭寇攻城不下,只得撤退,在朴树湾一带抢劫一番,然后从何家港乘船离开。
  面对倭寇又要杀来的严重局势,沃田与指挥岳宠、百户刘葵等守城将领紧急行动起来,根据王提督关于加紧修筑或维修县城的要求,组织市民们加强城防工作。一方面把市民中的青壮年按军事化编制组织为乡兵,战时配合守城部队作战。另一方面,在仪真城的东门外、石桥河以东、仪扬运河以北加班加点紧急修筑了一座敌台,沃田把它题名为“挡军楼”,作为抗倭的城防建筑。挡军楼与鼓楼样式相似,城楼为三开间,单檐歇山顶。沃田亲笔题写“山高水长”匾额。
  再说任环与孙镗率领部队在嘉定城外的外岗附近与倭寇杀得昏天黑地,危急时刻韦起云、韦应龙父子的一千五百名狼兵赶到,将倭寇杀败,嘉定城避免了一场灾难。但是知县万思谦从这一次倭寇入侵也得到了教训。万思谦深深感到,王提督关于紧急修筑或维修县城的指示是多么的及时,也深深理解了王提督关于紧急抢修或维修县城的重要意义。战斗结束后的第二天,万思谦就带领一班县府官员出城巡视,万思谦带着官员们绕县城走了一圈,问:“各位同僚,刚才大家绕县城城墙走了一圈,有什么感想?”
  官员们满头雾水,不知道知县大人为什么要带着大家绕城墙走一圈。现在万知县又问有什么感想,大家一时间也不知道怎么样回答。一个刚刚进县府当差的年轻人试探着说:“万大人,您老是不是要我们看看这破败不堪的城墙,从而想到我们目前应该做些什么?”
  万思谦的一双眼睛眯成一条缝,对着年轻人说:“好啊,好,年轻人肯动脑子,懂得老夫的意思。官员们都想想,这一次倭寇杀来,如果没有任环和孙镗二位将军,我们嘉定城会有怎样的结果呢?像我们嘉定城这样破败的城墙,能不能抵御大股倭寇的进攻?所以,我们目前最要紧的就是补修城墙。官员们应该知道,嘉定城是四十多年前的正德七年王应鹏任知县的时候修筑的,十七年前的嘉靖十五年又增修了北水关,但是嘉定城原来修筑的质量不怎么样,也不知道当初为什么把嘉定城修筑成这个样子,别说凭借它抵御倭寇,就是防止山贼草寇也不行。为了有备无患,目前最要紧的是对城墙进行补修,该加长的地方要加长,该加高的地方要加高,该加厚的地方要加厚。就一般的情况说,城墙都应该达到三丈以上的高度,最低也不能低于二丈五尺。另外,城墙顶端还应该加筑齿形小墙,就是城垛。有了城垛,就等于加高了城墙,而且有了城垛更加有利于躲避敌人的子弹和弓箭,在城墙顶端阻止倭寇攀登城墙也更加方便。下面由县臣杨旦谈谈城墙补修的具体要求。”
  县臣杨旦把银镜摘下来,擦擦,又戴上,从衣袋里摸出一个小本本,翻开,说:“昨天夜里万知县跟我谈了关于补修城墙的问题,怎么样补修呢?万知县要求我拿出一个具体方案。由于事情紧急,昨天晚上我打了一个夜班,把维修城墙的初步方案拿出来了。总的目标是,将整座城墙周长增加到二千二百六十六丈六尺,基宽达到五丈,城墙高达到二丈五尺,顶宽三丈,城墙顶端加筑七尺高的城垛二千三百六十九垛。另外还要加筑观察台十六座,守铺三十四间;四城门上各建城门楼,改澄江门为“宣文门”,合浦门为“济漕门”,观潮门为“振武门”;还加宽东部和北部的水关,对南、西、北三门的月城进行修整,并增建东门月城,用大石块堆砌堤坝,城门用厚铁皮包裹;将外城的护城河再疏浚一次,周长加长至二千三百三十九丈,深达一丈。”
  杨县臣还对城墙维修的工程开展情况作了具体安排。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