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未来不是梦——写在乡村振兴之时(报告文学)>“甘旭”苹果畅销天下

“甘旭”苹果畅销天下

作品名称:未来不是梦——写在乡村振兴之时(报告文学)      作者:惠风      发布时间:2021-12-28 18:01:03      字数:5398

  镇原县甘旭果品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7年6月,其前身为镇原县屯字原农民果业协会。合作社涵盖屯字等5个乡镇,431.9平方公理,1.9万农户9.17万人,技术辐射全县果园面积2.93万亩。合作社的权力机构为社员代表大会,办事机构为理事会,由12名理事组成,其中理事长1人,(法人代表朱维华),秘书长1人,理事9人。监事会由5名监事组成,监事长1人,监事4人。合作社管理机构为“一室五部”。即:办公室、生产管理部、科技教育部、营销策划部、农资购销部和财务管理部。现已套袋果树种苗繁育基地一个(120亩),绿色苹果矮化密植示范园一处1006亩,优质苹果采穗部一处46亩,有2个农资供应部、5个科普技术服务队、15个村级科普服务站;技术骨干34名,其中高工2名,高级园艺师12名,中级20名。现有社员1028个,其中有个人社员1024个(营销社员32人,种植社员992人),单位社员4个(纸箱厂、屯字果业公司、民乐种苗繁育基地、发泡网厂)。是全县唯一一家集农民技术培训统一生产标准化果品生产、果品销售的专业合作社。
  合作社成立以来,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的相关文件精神,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以市场为导向,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不断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按照绿色食品果品生产技术规程,带领社员走上了绿色果品产业化之路,技术辐射带动县域和周边地区5万多户果农,建成了6万亩绿色果品示范基地。2003年度获县科技术进步三等奖,同年,“甘旭”牌苹果获第十五届中国西部技术交易会“金奖”;2004年被省科协命名“甘肃省五十强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同年获县委、县政府授予“行业先进单位称号”;2005年被市科协授予“十佳农技协”:2006年获庆阳市“农村科普工作先进单位”奖励,同年,被省科协评为“全省农村科普工作先进单位”。2007年应中国农技协邀请,代表甘肃农技协组团,参加了第十四届杨陵“农业科技成果博览会”,参展的“甘旭牌”苹果以果大色艳,含糖量高达17.2%的绝对优势,荣获“后稷金像”奖。2007年获中国科技授予的“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2008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市级示范专业合作社”,2010年一2014年先后被评为“省级示范专业合作社”,2015年被庆阳市人民政府评为“庆阳苹果营销优秀企业”,2015年12月被甘肃省农牧厅评为“全省绿色食品先进企业”。先后受到省市县奖励lO多次,合作社的工作成效和经验,被多家新闻媒体报道20多次。
  从这段简短的文字介绍我们可以看到,这个位于屯子镇的镇原县甘旭果品专业合作社确实不一般。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他们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成绩呢?一个周末的早晨,我抱着好奇,如约见到了该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朱维华。
  见到他时,他正躺在床上养病,左腿固定着石膏,右胳膊打着吊瓶。原来,因为客户要货紧,他驾驶三轮电动车去镇上发货,发生了肇事,左腿骨折了,我问他为啥不住在医院里好好养伤,他说合作社一大摊子事,只能在医院做完手术,赶紧回来,操心合作社的事情。我问他,这些年来你们合作社是怎样做大做强的?怎样打出“甘旭”王牌的?朱维华给我讲了六个方面的做法:
  一是强化科技培训,提高社员科技素质。
  合作社坚持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原则,着力从三个方面强化培训工作。第一步,聘请专家把脉,传经送宝。先后聘请中科院果树研究所汪景彦研究员、农业部专家顾问组成员马恩正教授等知名专家学者18名,举办“绿色果品生产专题技术培训”和科普讲座53期,强化技术骨干培训500多名。组织参加农函大和大专学历培训126名。受训会员及果农达到23000多人次,2005年与西南农业大学联合在白马、寨地、陈畅、阳宁等4个示范基地开展了“大学生假期科技支农社会实践活动周”活动,开展科普讲座和专题技术培训5次,印发技术资料4000多份,宣传服务28000人次。第二步,组织技术骨干送技术、农资进村入户。近两年组织54名技术骨干和5个技术服务队,以生产季节结合科普活动周、科普活动日、科普之春(冬),巡回各生产基地宣传涉农科普知识,传授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推介高效低毒生化农药2.4吨,节能植保期器械1.4万台,现场指导26场次,受益33000人(次)。第三步是创建镇原县苹果产业专家大院,聘请甘肃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等6名省内专家,定期为全县果业产业化问诊把脉,每年支付师资24000元。
  二是科普与服务并举,促进合作社自身建设。
  合作社非常重视基础设施建设。首先投资了18万元,修建了合作社办公室、培训室、专家宿舍、农资库房、化验室、果农书屋等设施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购置电脑、打字复印一体机、功放VDC、投影仪、数码录像机等培训设施8台件。修建科普宣传栏9处,展示面积39平方米,悬挂张贴各类科普挂图、报刑杂志8000多份,成立了2个基地农资供应部。其次,着力提高社员科技素质。三年来,合作社共投资2.3万元,为社员和果农发放各类图书、编印赠阅“镇原县绿色食品苹果标准化生产技术指南”等技术资料2.4万份(册);选送54名技术骨干赴先进地区、大专院校深造学习,增强社员“造血”功能。订阅《中国果树》、《农民科技培训》等专业期刊、报纸20份,为社员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第三,想方设法解决社员实际困难,为解决社员生产季节投资大,资金周转困难的实际问题,他们开展了诚信支农订单赊销服务,2013年为社员赊销农资368万元,不仅保证了订单产品收购数量,还大大增强了合作社的凝聚力。
  三是引进推广适用技术,建设绿色食品科技示范基地。
  合作社针对当地果园肥力不足、灌溉困难、野生资源开发利用不足的问题,先后引进旱作果园节水灌溉、生物培肥、生态果园建设、反光膜增色提质等适用技术24项,累计推广面积13.7万亩。使基地内一级果产出率提高了34%,商品率提高了16个百分点,亩均降低生产成本252元;引进早熟品种嘎拉苹果,完成苹果低劣品改良4.6万株。先后引进黄金果、红香酥、梨枣等新优品种16个,自主开发选育富士优系2个,暂定名“陇优1号、陇优2号”,建成新优品种繁育母种园46亩。为充分开发和利用当地野生资源,支持鼓励山区社员、酸枣改接梨枣14万株,野刺梨改接红香酥梨2.8万株。不仅使基地内新优品种比率提高到96%,而且扩大了生态公益经济林面积1.9万多亩。推广山地果园水泥集雨窑节灌L8万眼、旱地果园穴贮肥水渗灌技术O.4万亩。2005年我们向国家商标总局,申请注册了“甘旭”牌苹果等十种水果商标。2007年投资8万多元,在林~NflCJ支持下,完成了镇原县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十万亩)苹果标准化生产基地”和“A级绿色食品、甘旭牌苹果产品”双向认证项目申报工作。2008年2月10日,获得了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绿色食品产品标志使用许可证书”。镇原县创建“全国绿色食品苹果标准化生产基地认证”,2008年10月份,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全面验收。2012-2017年在白马村流转土地1006亩,有计划栽植早、中、晚熟苹果作为本社示范园基地,逐步形成“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市场专营窗口”的模式。使合作社真正成为了科普惠农和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载体。
  四是全程跟踪服务,确保增产增收。合作社依托5个科普技术服务队,按照“五个统一”有序开展产前、产中、产后全程化服务,还加强了基地果园有害生物预警监控工作。2005、2006、201l、2012年倒春寒、苹果绵蚜防控和重雹灾之后,合作社积极应对,开展针对性技术培训,同时争取民政救灾资金和县乡财政资金3万多元,投放因灾救助药品2.5万瓶袋,并对4600亩因灾果园及时进行了伤残枝修剪和苹果绵蚜防治工作,使社员灾年不减收。
  五是创新经营模式。合作社积极探讨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市场专营窗口的模式。2012年夏季,合作社根据中央有关政策,针对农村土地,劳动力、产业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土地撂荒,劳动力紧缺日益凸显的具体情况,在县镇村三级组织的配合下,坚持积极引导,结合产业,因地制宜,惠及农户的思路,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促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推进农村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率先在白马村的北庄、南庄、沟边、坳里、崖窑五个自然村流转土地1006亩,规划栽植矮化苹果标准化示范园,按照“长短效益结合,果粮兼收结合”的思路,沿5条3.6公里网状园间道路划块分区,按照四纵四横的片区布局、共计规范16个片段,2013年后季规划间作套种螺旋菜380亩,套种中药材1107亩。繁育白蜡树苗200亩,种植黄豆200亩,新优品种采穗部46亩,2024枝,同时在太平乡柳咀村流转土地120亩建苹果育苗基地一处,引进烟富10号、烟富8号等优良品种,栽植苹果树和秋复膜农业示范园一处。同时依托合作社,坚持走标准化、规范化、特色化的路子,为打造庆阳苹果第一乡迈出了坚定的步伐。
  六是注重提升三个效益。在经济效益方面,凡种植会员均拥有果园1.5万亩,其中梨O.32万亩,苹果1.18万亩,大枣0.4万亩,年产绿色果品梨O.23万吨,苹果1.77万吨,每公斤比普通果品增值O.6元,年均增收1200万元,社员户均增收10000元以上;冷藏保鲜社员,年均贮存保鲜2200吨,按每吨增值800元计算,平均每年增收125万元;营销社员,年销售果品1.6万吨,年增收180多万元,不仅使“甘旭”牌苹果打入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拉萨等市场,2006年还通过新疆客户经霍尔果斯口岸过哈萨克斯坦进入俄罗斯市场。在社会效益方面。为当地果农降低生产成本2400多万元,辐射带动周边地区,推广苹果套袋1.6亿多个,生产套袋苹果2400多万斤,增收1500多万元;果业产业的发展,摧生了当地纸箱印制、纸袋发泡网生产、冷贮保鲜、运输服务、餐饮和旅游业的发展,增加就业38000多人次,年增收1200多万元。其中:安排村里贫困户张浩胜为果蔬保鲜库保管员,吸收张继虎、张等锁、马俊、朱维虎、路克明等为合作社中层管理人员,培养贫困户贾继科为拖拉机驾驶员,每年雇佣本村剩余劳力及贫困户在苹果产业务工18605人次,兑现工资126万元,如坳里村贫困户贾广权因心脏搭桥无劳动能力,其妻子王淑芬,利用空闲时间在合作社务工,每年工资都在1.5万元以上,成了他家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还组织村里贫困户栽植果园,参加技术培训,印发A级绿色食品“甘旭牌”苹果标准化生产技术挂图,聘请西农大邵军锋教授为全村苹果栽植长年技术指导,不但使村的贫困户和剩余劳动力有工做,还招收外村的贫困户和剩余劳动力来合作社务工,如太阳村贫困户畅小霞等。真正做到了扶贫与开发结合,效益与农户挂钩,创建成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市场专营窗口的经营模式。使苹果产业真正成为我村“一村一品”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在生态效益方面,因为推行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所以在基地建设过程中,推广配套的节水灌溉、生态果园、果园养殖、生物循环培肥等先进实用技术,不仅增加了农户的经济收入,还有效地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增加生态公益林覆盖面积1.9万亩,使基地建设达到了国家绿色食品生产基地标准要求。
  谈到今后的打算和发展方向,朱维华说,第一,我们将继续依托合作社专家大院,聘请专家学者,每年为乡、村、组三级干部和周边地区果农举办2—3场专题报告会,宣传现代农业科技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提高乡、村干部运用科学方法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重大问题的能力和科学决策水平,指导当地群众运用现代农业科技知识降耗增收。围绕绿色苹果产业开发和农民生产需求,采取骨干与普及、系统与单项、长年和短期、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等多种形式,每年培训农民技术骨干5000人,培养农民科技致富带头人100人,到2017年底,力争全县苹果主产区每个农户都有1名科技明白人。第二,继续引进和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围绕培育和突出区域特色的发展思路,根据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因地制宜,引进日本甜柿、美国黑核桃、龙王瑁双仁杏等新优品种示范推广1万亩:推广果园养殖、沼气循环培肥生态果园建设1万亩;继续推广旱作果园节水灌溉技术0.5万亩。到2017年,力争全县80%果园实现节水灌溉,水果优良品种达到98%,先进适用技术转化率达到95%以上。防雹网复盖措施达60%。第三,努力扩大绿色食品(苹果)基地建设规模。在巩固6个示范基地基础上,继续培育新建4个绿色食品(苹果)示范基地。建设400亩矮化密植示范园3处,新优品种育苗基地150亩,培植20个科技示范村;建设集节能、环保、生态循环培肥为一体的高新科技示范户500个。将白马以整村推进为目的,辐射周边7个行政村。
  我在采访中还知道,屯字镇白马村今年也计划新栽100亩苹果树,群众以土地入股、年底参与分红的形式加入镇原县甘旭专业合作社,由合作社统一调苗、统一栽植、统一管理。村民孙俊平在2014年就把自家土地全部流转给合作社,他和老伴长期在合作社务工。“我在合作社干了6年,一天70元,一年收入1万元左右,我和老伴谁闲了就来,种庄稼和赚钱两不误。”孙俊平高兴地说。
  笔者相信,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甘旭果品专业合作社一定能够把镇原的绿色食品(苹果)产业继续做大做强,服务社会,服务果农,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使它真正成为我县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