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悬疑武幻>风雨琴>第四章 生死患难 6小节

第四章 生死患难 6小节

作品名称:风雨琴      作者:草芒      发布时间:2021-12-26 23:14:54      字数:3972

  6.
  
  余小媛一路备受惊吓,哪里听得进青山和石洪金这些玄之又玄的言论,忍不住说道:“今日所幸有石大哥和高僧出手相救我们才有性命。小女担忧那伙山贼尾随而来,我们在明处他们在暗处,不好防备。”
  谢贤明微微点点头,说:“小媛所虑甚是。现城门已关,不能入城躲避。回家路又还远。以老汉看,今夜我们轮流看守,有贼来也好提前准备。”
  石洪金拍了下桌子,抹抹嘴说:“咱们怕那贼厮作甚?今夜俺只在楼下坐定,看那伙山贼还敢来!”
  青山决定和石洪金在楼下守夜,让老谢和小媛休息。大家拗不过青山的热忱便同意了。二人走到旅店外站在一棵松树下,坐在两块青石上,彼此大有相见恨晚之感,又开始了畅谈。
  石洪金叫小二又打了两角酒,两人对饮了一口,互问了年齿,石洪金长青山五岁,青山便称石为兄。石洪金对青山道:“赵兄弟对古琴造诣颇深,为何不去宫廷供职,效力于国家,施展才华,而常年漂泊江湖?”
  青山便将学琴于郭楚望,学成后去宫廷做乐师,不料被奸佞陷害囹圄数年,出狱后只得漂泊江湖的身世尽数说了一回,直听得石洪金忽恼忽叹,感慨不已。青山自饮了一口酒,有些激愤地说:“值此国家备受元人欺凌之际,某人却只能浪迹于江湖,不能出半点力,心中实在有愧!要是习得石大哥武艺一半也好,也能投军报国,死也死得其所!”
  石洪金听了叫声“壮哉!”仰头将一壶酒咕咚咕咚地饮尽,酒气蒸腾,便站了起来打了几句拳脚,霍霍风生,青山又喝了采,指着自己问石洪金:“石大哥看在下可是习武之材?小弟正想习练几招,以后遇恶人也好防身。”
  石洪金哈哈一笑,说:“赵兄弟虽身强体健,但依愚兄看来,还是只适合修文,武学怕与贤弟无缘。赵兄弟琴乐天资非凡,古琴才是贤弟大展才学的领域。你我兄弟一见如故,以后正可结伴同游江湖,一文一武——”
  “文武兼济,互相搏激,正可效力于国家,作一番事业,方不枉男儿本色!”青山接过石洪金的话心潮澎湃地说了,两人不约而同笑了起来。
  接着他们谈到了国家的危难。两人都是热血男儿,对整个国家的淫靡孱弱的担忧、对蒙古的凶暴强悍的谴责、对卖国奸佞的痛恨、对一去不返的曾经的繁荣的惋惜,无不体现了他们的爱国热忱。
  他们激烈地探讨国家衰弱的根源。
  青山提到了王安石。认为王安石变法从一定效益上,是给国家带来了新希望,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和一些农民的利益。但它也损伤了皇族大官豪绅的利益,所以这场变法无论如何,终会招致夭折。国家衰弱的根源在于皇帝没有真正履行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教言,对那些肚满肠肥、庸庸无为的达官贵人的胡作非为从来都是默许,没有将“民本”放于治国方略的首位。民富则国富,民强则国强。只有真正为民谋福,薄傜轻赋,广施仁政,庄重自强,再厉兵秣马,抗击外族的侵略,才是中兴国家的根本方略。然而南宋自赵构建立后,偏安一隅,数次北伐都无果。
  宝祐三年(1255年)蒙古经甘肃、四川攻击云南大理国,建立云南行省,从南方对南宋形成大迂回包抄之势。宝祐六年(1258年)蒙古军攻四川,守军溃败。蒙军进攻合州时,前往督战的大汗孛儿只斤·蒙哥遇到宋军炮击,毙于军中。其弟忽必烈急于回蒙古争夺皇位,蒙古才暂时与南宋休兵。青山说到这里,情绪非常激动,他说:“蒙古这十多年间干了些什么?狼子野心!他们无时不刻想着准备军需鲸吞我大宋!而我宋朝又在干些什么?割地议和!得过且过!醉生梦死!你说我大宋还有救吗?”
  石洪金脸红脖子粗,气冲冲地接着说:“俺说老弟,你说的这些哪个有心肝的不说是?前阵子又有更让你老弟火冒的事,你晓得吗?”
  “什么?”
  “已降元数年的泸州守将刘整前不久向蒙古大汗忽必烈建议:‘欲灭宋,必先攻襄阳,撤其捍蔽。宋无襄则无淮,无淮则江南唾手可下。’”
  “襄樊是我大宋江淮防线之枢纽,襄樊一失,大宋危矣!刘整真卖国恶贼也!”青山将酒壶摔在地上骂了一声。
  “当今卖国恶贼何止刘整,那些在朝堂上庸庸者才更可恶!贾似道擅权自专,党羽林立,只知逢迎皇上向外求和,如此奸佞也能拜相,真是国家之不幸!前有奸相秦桧,后有贾似道,难道天要亡我大宋吗?!”
  青山摇摇头苦笑一声,大家半晌无言,青山慢慢才说:“古今若梦,何曾梦觉?周有八百年基业,汉朝也只四百年,唐之开元盛世也只数十年便毁于兵燹,观古今盛衰,还未见一个不会灭亡的朝代!”叹了口气又说:“但我等既是大宋人,不论国家兴衰,都应忠于国家,为国效力。蒙古鞑子真要是冲进我家园,我一定誓死相抗。”
  “好兄弟!”石洪金叫道。
  这两人肝胆相照,惺惺相惜,愿拜为兄弟。便对着一轮明月,戳土为香,就着残酒,对天地盟誓结为异姓兄弟。
  大家度过了一个宁静、平安的夜晚。
  天方拂晓,余小媛就起了床,昨夜听得青山和石洪金在下面激昂澎湃,要不是身体负伤精神疲乏哪里睡得着。楼上一些客人都有怨言。老谢年纪大又被山贼踢伤腰,还在酣睡。她下了楼,见青山和石洪金两个坐在地上靠着门呼呼沉睡。她走进门房,叫小二煮四碗面条。然后摇醒青山叫他带老石上楼歇息。青山和老石上去了。
  小二开了门,小媛站在门外的那棵大松树下呼吸清新的空气,见那酒壶还扔在地上,想起昨夜青山和老石的炸雷似的言论,不经莞尔一笑,又想起昨天遇到的那场凶险,又哀叹一声,心想差点这一身清白就被那山贼糟蹋了。这漂泊无依的生涯不知何时是尽头?不由落了两滴泪。
  正在这时,昨天那个出手相救的老和尚忽然远远站在树旁,沉声道:“此处非久留,城中光莲寺,亦可避灾难。”
  余小媛见是那老和尚,刚要问,那僧人便一转身,隐入街角不见了。小媛吃了一惊,连忙上楼,见三人还在沉睡,忙叫醒众人,说了刚才那老和尚的事。众人也吃了一惊。只有那石洪金一脸不以为然,嚷道:“那伙贼厮尽管来,看俺一个个好打!”
  老谢坐了起来说:“吾师原来在暗中保护我等,既他老人家如此说,不若早进城报官去,也好脱身。”
  石洪金又道:“报那些鸟官有个鸟用!他若真心为民,早倾力带人去拿那伙山贼了!”
  老谢急得咳了起来,还要说,青山说:“谢兄的师傅乃世外高人,石大哥还是采纳一下大师的意见,我们还是进城再说。”
  老谢喘息方定,说:“石老弟不可轻敌。那伙山贼党羽甚多,街面市上多有其党羽,不可不防。”又道:“老夫先前还想请诸位到寒舍暂避也方便些。”
  余小媛忙说:“去谢伯伯家固然好,就怕那伙贼人尾随而去,连累了谢伯伯。”
  青山点头称是,又说:“还是进城的好!”
  石洪金皱眉想了想,站起来抹了下头,挎起包袱拿起枪,说:“那俺开路,咱们快走!”说着大步跨了出去。
  大家忙跟上。
  一路上倒也平静,半个时辰大伙便进了城。大家先去州府衙门报了官,知府收了案状,说会派人追查的,就退堂了。大家只好去找光莲寺。原来这座寺院在城东河边,不大不小,住着三个和尚,香烟有些冷清。
  石洪金和大家里外转了回,便焦躁起来说:“大师吩咐我们来这里做甚?俺一进寺院便头疼!”
  老谢领着大家到长廊里坐下,说:“吾师指点我们来这里必有深意,我们就在这里先歇歇脚再说。”
  余小媛去知客堂挂了两个寮房,大家初经险恶,身上都有伤,精神疲乏,歇息了大半天。要不是余小媛和一个小和尚推开门送来斋饭,青山三人还睡着呢。大家围坐一桌,用起斋饭,窗外凉风徐徐,余小媛探头望天,见一大团乌云遮了明月,不一会雨点就落了下来,打得树叶乒乓作响。
  “这鬼天气,说变就变,怎么就下雨了!要是不下雨,赵兄弟、老谢我们今夜就可坐在屋顶上喝酒畅谈通宵了!”石洪金对赵青山说。
  余小媛一笑,说:“幸亏下雨了,你们要是坐在屋顶上说话,小女看今晚这方圆半里的人家都睡不着觉!”
  众人笑了起来。
  石洪金说:“这丫头,你意思就是说我等说话如雷,骚扰百姓了。”
  老谢问石洪金道:“老夫昨夜也被你们搅得睡不着,只听你二人说什么国家大事,什么卖国贼,声音越说越高,真如荆轲过易水一般。”
  青山苦笑道:“这种事情不高声说话不能平胸中块垒啊。”
  余小媛道:“要我说,还是先别论什么国家社稷,想想我们昨日的险恶,想想我们各自的前程好啊。”
  赵青山忍不住对余小媛说:“贤妹,你看大宋危机四伏,积重难返,天下志士谁不哀叹——那你说我们四人去哪里的好!”
  石洪金也道:“前程,前程,走到哪是那,天不收,地不管,逍遥自在。”
  余小媛沉声说:“二位兄长,小女不是嫌二位兄长好高骛远,是说我们真该好好想想到底要去哪里,说实话,这种颠沛流离的苦日子我捱够了,我只想安定下来,不想再四处漂泊了,再说江湖凶险,也不适合我一个女儿家行走。”
  老谢望了望余小媛,又看看青山,嘿嘿一笑,捋须道:“老夫不是说了,小媛姑娘和青山兄弟就跟老夫做了邻居,老夫愿出钱出力,为你二人盖几间草屋如何?”
  这一说,余小媛有些羞赧,石洪金看了看他二人,一拍腿笑说:“洒家就说你二人很默契,原来——”
  赵青山忙说:“石大哥休要取笑,定居在这里在下倒是乐意,不过小媛姑娘就——”
  “小女京城有个姑母在做果子生意,这三五年无音信,我正想去寻她。”余小媛又说,“不是我不想在这儿安居,我是想去京城跟我姑妈做做活计,这一路走来,我等盘缠所剩不多了。”
  老谢说:“有老夫在此,小媛姑娘就不必为此犯愁。”
  青山想了想,觉得与她在此安居确不是时候,便说:“老兄家也不宽裕,小媛说的也对,我看我们就去京城,一则安顿好小媛,让她有个作落;二则我也想在京城谋事,等时机成熟了再回来安居不迟。临安自我被逐出宫廷至今有八年了,也想去看看。”
  石洪金点点头,对青山和小媛欣然说:“洒家也一同与你们上京城,大家也好有个照应。”又对青山道:“京城有家父幼时结交的一个好友,听说现在做了巡城副史,我看赵兄弟满腹才学,正好推荐给你结识。”
  “好!”青山高兴地说,余小媛也附和。
  老谢轻叹口气,摇摇头说:“你们倒是去了,独留老夫一人在此好不寂寞!”
  青山笑说:“还有令师在此,老兄何来寂寞?要我是老兄,一定常伺候他老人家左右,早晚受教,也不枉此生。”
  老谢点点头,沉吟道:“只不知家师令我等来这寺何意?教我等不敢四处游走,换作平时,在下早与赵兄弟琴阮对奏了……”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