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我眼里的老子>我眼里的老子之三十、三十一

我眼里的老子之三十、三十一

作品名称:我眼里的老子      作者:沧海云帆      发布时间:2021-12-21 21:44:37      字数:5219

  我眼里的老子之三十
  
  战争永远都是一个残酷的话题,然而战争从古至今在这个星球上却几乎一刻也没有止息过。回顾人类历史,从古代到今天,从东方到西方,掠夺与反掠夺、压迫与反压迫的征战,搅得这个星球狼烟滚滚,人神难宁。当然,战争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说穿了,不管什么性质的战争,都是对现有世界的破坏,其惨烈是可想而知的。李耳老人家目睹了春秋晚期诸侯争霸,相互讨伐争斗,祸害百姓、生灵涂炭的局面,对战争给百姓带来的灾难进行了深度思考。这里就让我们走进他的思想世界,来看看他是如何看待战争的。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这句话里的“佐”字是辅佐的意思。“人主”即为君主的意思。“好”字在这句话里的读音为四声[hào]而不是三声[hǎo]好。它在这里的意思为常常,容易(发生事情)。“还”字在这里的意思为还报、报应。这句话可以解释为:用道来辅佐君主的人,不靠兵力逞强于天下。穷兵黩武这种事容易得到报应。你看,李耳老先生开宗明义就说出了他对战争持否定态度的观点。为什么他反对战争呢?接着他就给写出了自己十六个字的理由:“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军队所到的地方,就会生出荆棘,为什么呢?不言而喻,军队所到之处就意味着有了残酷的战争。战火过后,“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荒无人烟,如何会不荆棘遍布呢?大战之后,一定会有荒年、灾年,这又是为什么呢?战争是对人和自然的摧残,是对经济和社会的巨大破坏。大战过后,就会经济凋敝,瘟疫流行,民不聊生,这岂不是凶年?王朝的更迭兴亡,受苦受罪的都是普通老百姓呀,那些达官贵人,尚可携钱财,躲避到没有硝烟的地方,而处于社会底层的老百姓,哪里能躲过这些灾难呢?难怪元代诗人张养浩在他的散曲《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叹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呢。李耳老仙这十六个字说出了战争的残酷和危害。这也就是他反对战争的理由。
  既然战争如此残酷,那么能不能彻底避免呢?不用我们回答,李耳老仙已经在他接下来的论述里给出了答案。他也看透了,战争总是会发生的,因为哪里有侵略、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故而无法避免战争。那么,即便不得已进行战争,又该取什么样的原则和态度呢?李耳老人家是这样论述的:“善者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这里的“善者”的意思应该是善于用兵的人。“果”字的意思是取胜、达到目的。“矜”字的意思是沾沾自喜。“伐”字的意思是自夸、表功。“骄”字的意思是骄傲自满。那么这段话按照我的理解即可以解释为:擅长用兵的人达到目的就可以了,不要靠武力逞强。达到目的却不沾沾自喜,达到目的却不自我夸耀,达到目的却不自以为是,达到目的是出于不得已,达到目的却不逞强。也就是说擅长用兵的人,开战是因为迫不得已而为之。战胜了,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却能够不好大喜功,不夸耀骄傲,要适可而止,不逞强好战,穷兵黩武。对于这段话,有的学者有自己的理解,一位学者就这样解释这段话:善,是经过长期修养而结出的果,并非是巧取豪夺就能取得的。积下善果不能从而沾沾自喜,也不能从此就砍伐了结果的树,更不能从此就骄傲自满。所积下的善果不是用来采摘享用的,这就是所说的积下了善果不能从而就想高人一头的道理。把这个解释写在这里,没有别的意思,仅供老粉们比较理解吧。
  还是让我们接着说说为何李耳老人家反对穷兵黩武、逞强好战吧。他的说法是:“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这里的“物壮”是强壮、强硬的意思。“不道”是不合乎于“道”。“早已”是早死、很快完结。凡是太强盛的东西就会走向衰老,这就不合乎道了,不合乎道就会很快消亡。道的原则是以柔弱克刚强,如果你逞强好胜,当然就和道德原则是背道而驰的,违背道德原则当然就会很快灭亡。你看,李耳老仙谈兵论战也时时处处头头是道。道就是他思想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啊。
  在这一章和下一章里李耳老人家都讲到用兵问题。历来在解释《老子》的学者中,就有人认为它是一部兵书。唐代王真《道德真经论兵要义述》说,“五千之言”,八十一章,“未尝有一章不属意于兵也”。明末王夫之也认为《老子》可为“言兵者师之”。近人章太炎说,《老子》一书概括了古代兵书的要旨。他指出,“老聃为柱下史,多识故事,约《金版》《六韬》之旨,著五千言,以为后世阴谋者法。”但我始终认为,《老子》是一部哲学著作而不是兵书,他论兵是从哲学的角度,而不是军事学的角度。真正的兵书,不但要有军事思想和军事战略,而且要有用兵战术、用兵方法,《老子》只是阐明自己对战争的观点,也就是说仅仅是在思想层面,而没有具体的方法论阐述。虽然他讲到许多哲学问题时,也涉及到军事,因为哲学与军事虽非属于同一学科,但有许多内在相通之处。他着重讲战乱给人们带来的严重后果,这是从反对战争这一角度出发的。你怎么就好说它是一部兵书呢?
  现在这个世界仍不太平,单边主义、霸权主义,零和博弈的思想,仍然在西方的一些人中作祟,他们动不动就挥舞武力大棒,满世界恫吓、制裁,让贫穷弱小国家和地区的人民遭受着不义战争欺凌和摧残。“多行不义必自毙”,不得不说,他们疯狂的帝国主义霸凌行为,是在给自己掘墓,是灭亡前的垂死挣扎。
  
  我眼里的老子之三十一
  
  我历来对兵器有一种内心的恐惧感,因为他毕竟是杀人谋命的东西。也不管是古代和近代的冷兵器还是现代的热兵器,哪一种都是为战争而生的,都会给人一种阴森不祥的感觉。你看,2020年伊始,波斯湾局势急转直下,美国总统特朗普下令先发制人,攻击巴格达两处与伊朗相关的目标,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国际机场1月2日遭到火箭弹袭击,造成8人死亡,其中包括伊朗革命卫队精锐部队圣城旅指挥官苏莱曼尼及什叶派民兵“人民动员”副指挥官穆汉迪斯。随后,伊朗最高领袖和总统都发誓采取报复行动,为苏莱曼尼复仇。1月8日凌晨,美军驻伊拉克艾因·阿萨德与埃尔比勒基地都遭到了伊朗导弹的袭击。这充分说明,中东险象环生,世界随时都有潜在的战争风险。而每一次的冲突和战争都离不开冲突和战争实施的首要工具——兵器。一言以蔽之,凡兵器皆为杀人害命的物什,所以李耳老人家说:“夫兵者,不祥之器。”既然说到了这些,我们为何不来看看他老人家对兵器和使用兵器进行作战的看法呢?相信能够帮助我们提高对当下各种冲突和战争的认知。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这里的“兵”指兵器,“不祥”指不吉利。“物”,有人理解为人,有人理解为人以外的动物,我认为还是如“余食赘行,物或恶之”里的含义一样,指代用法,指前边说的兵器“这种东西”的含义。这里的“处”字,有的人认为是使用的意思,也有人认为是保留的意思。我则认为是相处、打交道的意思。这句话可理解为:兵器,是不吉祥的器物,这东西人们是厌恶它的,所以有道之人不与之相处。上章李耳老仙讲到“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此章进而讲到兵器也是不祥之物,意在警示主兵者,应当谨慎使用。“止戈为武”,有道之人,视兵器为不祥之物,以止战为战,迫不得已而战之。好战之人,胸怀杀心,以穷兵用强为能事,以多杀人为乐。君子以道为兵,以德为器,好生而恶杀,历来反对一切不义之战。即使迫不得已应战,也是“果而不得已”“果而不强”,不以杀人性命为心。李耳老人家所处的春秋时代,正是兵家纷争,战争连绵不断,人民深陷于苦海中,因此他在连续数篇中,再三申述战争的凶残,以此唤起人们反对战争,制止战争。其实,不只是李耳老人家一人,当时的人们,饱受各种纷争之战的摧残,因此,反对战争,渴求和平,是民众的共同期盼和心声。以至于春秋中期出现了“弭兵”(即反战)运动。据《左传》记载,当时宋国的向戎四处奔走,劝说各国和解停战。结果于襄公二十七年七月,终于在宋都召开了十四国“弭兵”会议,并签订了盟约,对和解当时天下的混乱秩序,起到了一定作用。李耳老人家的反战思想,实际上是当时反战思潮的反映。
  “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万物皆是贵阳而贱阴。左为阳,阳主生,凡是吉祥之事,都以左方为主位,此即所谓“吉事尚左”。右为阴,阴主杀,凡是不祥之事,都以右方为主位,此即所谓“凶事尚右”。按照古人的礼节,以右为上,以左为下。以右为上,为取胜之道;以左为下,为卑逊之道。用兵是以取胜为目的的,所以“则贵右”,其事主凶。而君子平时起居修身则以卑逊为宗旨,所以“则贵左”,其事主吉。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为什么李耳老人家说“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呢?因为君子为有道之人,好德恶杀,视兵器为杀人凶器,所以说兵器非君子之器。那么,君子能不能用兵器呢?肯定回答:能。什么时候能用呢?“不得已”时而用之。什么时候为“不得已”呢?我想是为正义的目的而用即为“不得以”,譬如:抗击侵略、除暴安良等。即使“不得已而用”兵时,也是以“恬淡为上”,从容淡定,不逞兵威,不以杀伤为目的。反观古今发动侵略战争的罪魁祸首,一个个都是杀性成癖,侵略成性。二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希特勒、东条英吉、墨索里尼等,杀人千百万,血流成河,罪恶滔天。这些战争罪犯虽已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留下千古骂名,但其反面教训,并未换来今日的天下太平。战争的硝烟从未间断,惊天动地的炮弹声从未停息,核武器技术步步升级,核武库储量不断累升,更为甚者,太空武器、星球大战正在走上前台,人类正面临着毁灭的危险。
  “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战争总是要死人的,所以无论胜败,都不是美事。而取胜了就乐不可支的人,无疑则是以杀人为美事的人,这样的人大多是凶残暴戾,丧失善德者。“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些杀人成性者,都是好战分子,虽也可能得胜一时,但必不能长久,其称霸天下的梦想,终归会成为梦幻泡影。自古以来乐于杀人者,最终都成为被千古唾骂的历史罪人。列位看官,说到这里,再让我们看看如今的世界唯一超级大国,它或出师不义,行险用间;或炫耀武力,横行残暴,杀人众多;或以兵器称霸,动辄就把航母、潜艇、先进战机开到你的家门口,看你不顺眼,则诉诸武力,以飞弹轰炸残害他国百姓。其称霸世界,以老大自居,以强欺弱,随心所欲颠覆别国政府,把人家的法定领导人置于死地。特别是这些年在西亚、北非等地搞的“阿拉伯之春”“颜色革命”等等,让那里的人民或妻离子散,流离失所,或是死于非命。此等皆是以战胜为美,以逞强为能,以取胜为心,以杀人为乐,以称霸为荣。他们必遭天遣人怨,虽可美于一时,绝不能得之长久,故曰“乐杀人者,则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
  “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处左,上将军处右,言以丧礼处之。”按照古时国家的习俗礼节,凡是吉庆之事,举行盛大礼规仪式,行礼都是以左为上,以右为下,依次排列。凡是兵事、丧事仪式,行礼均是以右为上,以左为下,依次为序。“偏将军处左,上将军处右”,偏将军为次将,上将军为主将,在战事上,以右为上,左为下,所以偏将军处左,上将军处右。上将军主杀伐之权,偏将军只禀命行事。“言以丧礼处之”,这就等于说用丧礼的方式对待战事。因为战争是凶事,即使打了胜仗,也必以“丧礼处之”,之所以以丧礼自处,以示“不可以杀人为美”之理,也体现了君子的心性向善。
  “杀人众多,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杀人众多,以悲哀泣之”,杀了那么多的人,当然要怀着悲痛的心情来凭吊,以示对亡者的痛惜和生命的尊重。这是有善德之人对待战争的基本态度。战争是凶事。两军对阵,必有伤亡。深怀慈善的君子,看到战场上惨遭死伤的生灵,怎能不生悲哀之心?
  “战胜,以丧礼处之。”虽是破敌得胜,可谓吉庆之事,何以反而要以丧礼处之呢?一是因为君子不敢以战胜为美,不敢以杀人为乐。二是对丧命疆场的士兵一种人道和人性的尊重。三是意在唤醒人们的善良之心。
  总而言之,李耳老人家开宗明义提出“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这就是给好战者、喜欢用兵者画了一道红线,即:好战者皆为无道之人。“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这是对用兵者提出的道德和心性警醒。“杀人众多,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这是对战事善后提出的人道要求。这一章李耳老人家以贵左之道,告诫天下,欲使天下人当持君子之器,贵于左,不贵于右,而不致自取毁亡。贵左之事,就是贵道德,循天理,顺自然,即使对待战争这等大事,也要立于大道的高度上,以无为自然之心,以怜悯苍生之善,去应不得已之战。战而胜之,恬淡其心,不庆功邀赏,反以丧礼对待,这充分体现了君子的道德风范。这也是作为思想家、哲人的李耳老人家和只知道执坚持锐、攻城略地的兵家的最大不同之处。
  马上就到春节了,真心希望我们居住的星球祥和。在此借助几句古话向正处在饱受战争磨难中的国家和地区的人民祈福,惟愿那些霸权主义国家,良心发现,就此收手,停止它们的武力恫吓和霸凌行径,还这个世界一个“马放南山,刀枪入库,五谷丰登,万民乐业”的太平景象。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