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军事历史>开创的一代>第12章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天地动

第12章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天地动

作品名称:开创的一代      作者:远星汉      发布时间:2021-12-18 16:21:36      字数:4340

  词曰:“军曰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这一首《西江月》,乃是当代著名诗人毛咏芝所作。由于后文还要常常提到这个人,让鄙人首先对毛咏芝作一点介绍。
  毛咏芝,湘潭县莲城人。著名诗人,笔名子任。诗作以古诗词见长。八岁时入私塾读书,先后在韶山一带的南岸、关公桥、桥头湾、钟家湾、井湾里、乌龟井、东茅塘等私塾读书。从《三字经》、《百家姓》、《增广贤文》、《幼学琼林》这些普及读物入门,去接触他从小注定要接受的儒家文化传统。随后是点读“四书”“五经”。
  少年毛咏芝不大喜欢这些枯燥难懂的经书,但他有着过人的记忆力和理解力,仍然学得很好。自幼烂熟于胸的知识,是很难抹去的,成年后常会自然地使用。以后,读了《左传》,使他对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少年时代六年“孔夫子”的教育,培养了他“鉴古知今”的爱好,帮助了他后来的“古为今用”。
  少年毛咏芝很崇拜孔孟之道,而老师照本宣科的教法对他没有吸引力。一九○八年在井湾里私塾就读时,他最爱读被塾师称为“闲书”和“杂书”的《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精忠岳传》、《隋唐演义》等旧小说。在学校里,老师不让读,他用课本挡住偷着读;在家里,父亲不让读,他就用布把窗户遮住,使父亲看不见灯光。
  一九一○年秋天,毛咏芝离开闭塞的韶山,来到离韶山五十里的湘乡县立东山小学读书。临行前,他写了一首诗,夹在父亲每天必看的帐簿里: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在东山小学堂,毛咏芝接触了地理英语等科目,使少年毛咏芝大开眼界。较多地接受了维新派思想,特别喜欢梁启超那些笔端常带感情的文章。康有为、梁启超成了他崇拜的人物。
  一九一一年春天,东山小学堂的贺岚冈老师应聘到长沙的湘乡驻省中学任教。因为毛咏芝成绩优异,贺老师愿意带他前往读书。他第一次坐轮船到长沙,顺利地考入了湘乡驻省中学。
  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武昌起义爆发了。新成立的湖北军政府派代表赶来长沙,要求湖南革命党人立即举义响应。一位代表还到湘乡驻省中学介绍武昌起义的情况。这是一次激动人心的讲演,毛咏芝兴奋异常,觉得正在进行的激烈战斗需要更多的人投入,决定投笔从戎,北上武汉参加革命军。正当他和几个朋友整装待发的时候,长沙革命党人于十月二十四日发动武装起义,成立了湖南军政府。毛咏芝随即投入长沙革命军,在湖南新军二十五混成协五十标第一营左队当了一名列兵。
  武昌起义后不到两个月,全国大多数省份已宣告独立。袁世凯通过南北议和当上了民国临时大总统。清王朝宣布退位后,人们普遍兴高采烈,认为革命已经成功了。毛咏芝也觉得自己参军的目的已经实现,开始重新考虑自己的前程,决定退出军队,继续求学。他先后报考了警察学堂、肥皂制造学校、法政学堂、公立高级学校,都不满意。最后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湖南全省高等中学校。在这所学校里,毛咏芝读了半年。
  一九一四年春,毛咏芝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省立第四师范,第二年春,第四师范合并于第一师范。他们这批春季始业的学生,和原一师秋季始业的学生同编入一个年级。毛咏芝先被编在预科三班,后转入本科第八班。在预科班和本科一、二年级时,由袁仲谦先生担任国文课的任课老师。袁先生常对别人说他班上有个学生叫毛咏芝,文章和书信常以“廿八画生”署名。他写得一手好文章,每回国文考试必夺文章魁首。袁先生赞叹,他执教以来还从未遇上过文章做得这么好的学生,认为毛咏芝将来必有“大造”。
  一九一六年春天,毛咏芝升入本科一部三年级,他所在的八班的国文教师,由袁仲谦改为易培基担任。在此后两年半的教学生活中,毛咏芝以一个孜孜不倦的求知者的形象,留在他的老师———易培基的心目中。最令易培基感到惊讶的是,毛咏芝对学习文史哲的那份兴趣,简直到了痴迷忘我的境界。毛咏芝给易培基总的印象是:酷爱读书,但不喜欢读死书,死读书。对学校规定的必修课程,凡是喜欢的就一丝不苟地去钻研,不喜欢的就不愿意花费太多的时间和力气去学它。
  青少年时代的毛咏芝真可谓壮志凌云。他经常跟一班同学谈时政,谈理想,抒情怀。他曾经满怀自信地说:“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在他作于一九二五年的《沁园春·长沙》这首词里,他回忆当年在第一师范“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情景,最后以“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结尾上阙,表达了“主沉浮”的宏大抱负。
  一九一八年夏,毛咏芝在第一师范毕业。八月中旬,他告别易培基等先生,为继续深造和筹办湖南青年赴法国勤工俭学事宜,偕萧子升、李维汉、罗学瓒等二十四准备赴法的青年,从长沙启程抵京。次年三月十二日,他离开了学习和工作了半年多的古都北京,南下上海,在送走赴法求学的朋友之后,于四月初又回到长沙。不久,毛咏芝经师友引荐,在修业小学担任历史课教师,靠八块钱的月薪维持生计。五四运动爆发,毛咏芝积极投入五四运动。
  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以后,毛咏芝以主要精力投入政治活动。一九二七年八月七日,毛咏芝出席森批中央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思想,被选为临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会后到湖南领导湘赣边界起义。八月十八日,湖南省委在星城市郊的沈家大屋召开会议,讨论制定起义的计划。毛咏芝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
  八月十八日,湖南省委在星城郊的沈家大屋召开会议,讨论制定起义的计划。参加会议的有森批中央临时政治局候补委员、森批中央特派员、湖南省委常委毛咏芝,森批湖南省委书记彭公达,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即武汉国民政府警卫团)团长卢德铭,工农革命军一团特务连党代表罗罗慎,工农革命军第一团党支部书记谭世铭,工农革命军第一团连党代表何长工,工农革命第一军第一师副师长余贲民,工农革命军二团爆破队副队长王耀南,工农革命第一军第一师参谋长兼第一团团长钟文璋,工农革命军第二团团长王新亚,工农革命军第一团党代表彭商仁,工农革命军第二团党代表潘心源,工农革命军第三团党代表徐麒,第三团团长苏先俊,师参谋陈树华,副官杨立三,工农革命军第一师一团一营党代表宛希先,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连党代表何挺颖等三十多位起义领导人。
  会议的议题是讨论制定起义的计划。毛咏芝首先传达了中央“八七会议”精神。他指出,中央八七会议解决的中心问题就是用工农大众的革命武装对付新军阀的武装。毛咏芝说:
  “同志们,八月七日中央政治局在汉口召开了一个紧急会议。为什么说是紧急会议呢?我说,不是一般的紧急,而是十万火急!大家看看,自从四一二蒋总司令在申城大开杀戒,接着是长沙五二一事变,接着又是武汉汪精卫七一五分共,死了多少人啊!短短三四个月,我们有多少同志死于新军阀的屠刀之下?同志们,我们再也不能坐以待毙!我们要赶快想办法求生存!怎么样求生存?在现在这世道,弱肉强食,强者为王,弱者只能任人宰割。我们已经有了深刻的教训,我们再也不能任人宰割。我们要求得生存,求得发展,只有一个办法,就是手中拿起家伙,拿起武器,拿起刀枪,刀对刀枪对枪地跟他们干!”
  一阵热烈的掌声过后,毛咏芝点燃一支烟继续说:
  “同志们,大家都已经知道,就在本月一日,我们有一部分同志在洪城举行了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新军阀的第一枪。目前中国大地堆满了干柴,只要爆出一颗火星,就会引然熊熊烈火。洪城起义将是一个榜样,不久我们都会看到,在中国大地,起义将会连续爆发,这些起义将会汇聚在一起,形成一股巨大无比的熊熊烈火,把整个旧世界彻底烧毁,从而诞生一个新世界。在这里我要告诉大家一个消息,我们中央的八七会议已经做出决定,把目前各地的工农武装一律用工农革命军作名称。有了工农革命军这个名称,还需要一面军旗。关于军旗,我们知道,国民革命军军旗是兴中会会员陆皓东根据孙中山先生指定精心设计的青天白日旗。青天白日旗中的青色代表光明纯洁、民族和自由;白色代表坦白无私、民权和平等;白日的十二道光芒,代表著一年十二个月,一天十二个时辰;也象征著国家的命脉,随著时间的前进永存于世界;更鼓舞国人与时俱进,自强不息。青天白日,取象宏美,中华民国为远东大国,日出东方为之最者,且青天白日,示光明正照自由平等之义。这一设计,在经过孙中山先生的补充诠释(将旗面内容缩小为旗面的四分之一,置于旗面左上角,旗底采用红色,意为革命牺牲奉献的精神),于一八九五年三月十六日在兴中会总部——香港中环士丹顿街13号的会议中得到通过,就此确定了革命军的军旗。但是,现在的南京政府已经完全背弃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中国大地再也看不到青天白日,而看到的只是血雨腥风。国民革命军军旗的象征意义已经发生变化,它已经成为新军阀独裁的象征。我们的工农革命军应该有自己的军旗,我在这里交给陈树华、何长工、杨立三三位同志一个任务,由你们三人负责设计制作我们工农革命军的军旗,我为什么把制作军旗的任务交给你们三人呢?因为我知道你们三人肚子里有墨水,你陈树华是黄埔四期的高材生,你何长工喝过洋墨水,见过苏联红军的军旗,可以提供一点参考。你杨立三呢?你这个团副官,当年你在农民运动讲习所当我的学生,我就了解到你脑子灵活。以你们三个人的智慧,我相信这一面军旗一定能够让我满意。”
  毛咏芝又点燃一支烟,继续说:
  “关于这次起义的命名,我个人的想法是,由于我们这一次起义不像南昌起义那样发生在一个城市,而是在许多地方同时进行,我们不好以一个城市或者一个地方命名。由于目前正是秋收时节,我想我们就把这次起义定为九月起义,大家看怎么样?”
  与会者纷纷表示同意,起义名称就定下来了。毛咏芝继续说:
  “下面我就谈谈关于这次起义的一些具体问题。这次九月起义不沿用国民革命军的番号,而将起义部队统一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卢德铭任总指挥,余洒度任师长,下辖三个团:以原武汉国民政府警卫团为主力编为第一团,团长钟文璋;以安源工人纠察队、矿警队和萍乡等地的农民自卫军编为第二团,团长王新亚;以原武汉国民政府警卫团一个营和浏阳部分工农武装编为第三团,团长苏先骏。参加起义部队共约五千人。此外,我们还收编了当地的土匪武装邱国轩的一个团。起义部队以夺取长沙为目标,各团的具体行动计划我到时候再通知你们。起义时间呢?如果没有特殊情况,暂定于九月九日。为什么定九月九日呢?因为这个日子大吉大利。让我给大家背一首古诗: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毛咏芝背完诗,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春雷般的掌声。毛咏芝说:“好了,我就讲这么些。大家如果有事找我,我是前委书记,叫我毛书记好了。”
  要知道下面又会发生什么事,请看下一章。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