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军事历史>战僧>第五十五章 巡山

第五十五章 巡山

作品名称:战僧      作者:老土      发布时间:2021-09-14 12:54:40      字数:3062

  恍惚中,他看到了打头的竟然是笑哈哈的常净,可把他们给高兴坏了。
  卸车自有住持妙真安排,常净和王恩义来到僧房畅谈别后境况,他简单叙述了自己的过往,至于为何要出家,他也不想细说,只说一心痴迷武学。恩义说起别后,他们落户西山,虽然唐晋在龙池的统治下还算太平,但是近几年闹饥荒,他们看不惯寺庙里的和尚不劳而获,便起了抢劫的念头。恩义会点拳棒,平常人缘也好,自然就成了挑头的人。
  他们攀谈之中,常净突然想起了恩义也是汾州人,就问:“这些年,你可曾回老家?”
  谈意正浓的王恩义心情就沉到了底,一提往事他心底里就十分堵。他说:“那年,我们一家外出逃荒,遇到乱兵,我就和爹娘走散了,他们还带着尚在襁褓的弟弟。也不知道他们现在身在何方。不是我不想回到故乡,只是怕回乡听到的是不好的消息,还不如心里有个念想。”
  听他这样说,常净就估摸王国喜找的哥哥就是王恩义,于是他说:“此言差矣。作为男人,必须学会面对,哪怕生离死别。你应该是三泉人吧?弟弟叫王国喜。”
  王恩义一愣,“正是!恩人,你怎么会知道?”随即,他就明白,常净一定见过他弟弟了,着急地问:“国喜现在何处?”
  常净不急不忙,就把王国喜在督军府办事的情况说了一遍,但对他怎样救助只字未提。他说:“我这就修书一封,让你兄弟二人相聚。”
  真是喜从天降啊,王恩义高兴得语无伦次:“真不知怎样感谢你才好。我对当年的事情非常歉疚……”
  常净是个言出必行的人,他一边提笔修书,一边说:“过去的事情不必再提,今后好好做人就行!你拿着这封信到督军府找人即可,但万万不可泄露我的行踪,包括国喜。至于原因,你就不要问了。”
  恩义心下狐疑,但也不多问,后来国喜问到,也只是说在半路巧遇,常净已云游他乡。
  这个秋天,王恩义带人帮寺庙收割庄稼,沙弥忙着整理,至于薪酬和斋饭,住持妙真安排得妥妥当当,大家皆大欢喜。
  但好景不长,督军府不知从哪闻到了味道,安清帮和一些神秘的人员屡屡出现在广福寺,佛门之地也难以清净。
  恰在这时,龙山天林寺住持妙香来到广福寺找师兄妙真禅师,说天林寺所处之地常净卦宁山有八百亩茂密柏林和良田,经常有人偷砍树木,需要能人守护。听说有个常净大师来到广福寺后,寺产得到了保护,歹人再不敢来胡作非为,想邀请常净大师前去。妙真禅师打内心不想放他走,但是近日官府人员屡屡登门,似乎都与常净有关。官府可不像那些地痞流氓好打发,妙香的到来正是个机会。于是,妙香就向佛教会提出,邀请常净来到龙山天林寺。常净来后,趺坐唪经,守寺护林,广积善行,并将所带银洋一千元慨然捐赠于天林寺院。
  龙池在治理唐晋的总体方针是“六政三事”。“六政”,是指水利、种树、蚕桑、禁烟、剪辫、天足;“三事”,指的是种棉、造林、畜牧。这些有利于民生的政策,颇受老百姓的欢迎。但也有生活窘迫的人铤而走险,伺机偷伐卦宁山的柏树或盗窃天林寺法器和供器卖钱维持生计。
  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一伙人蹑手蹑脚顺着山梁来到了寺前,他们从较低矮的东墙翻了进来,尽管动静不大,但是还是被常净发现了。
  常净心知这些人也是迫于生计不得如此,他只是一通咋呼,把他们吓跑了事。有一后生行动笨拙,爬了半天翻不出墙去,眼睁睁看着常净来到身后,颜色慌张,顺着墙根就跑。他绕着寺院跑了一圈,也没找到出去的路径,他也一时慌张,把门打开出去不就行了,或许偷盗的逻辑就是翻墙,最简单的逃跑路线反而忽略了。他跑得上气不接下气,常净如影相随,他实在跑不动了,瘫坐在地上大口喘气。
  “你是哪个村的?”常净温和地问,并无愠色。
  后生低着头,不敢看他,呐呐吭吭地说:“山下的。”
  常净就笑了,“你这不是废话吗?你不敢告我村名,看来你还懂得廉耻。说吧,为什么要来偷窃?”
  后生看到常净的笑脸,恐惧感消失了,叹了口气,说:“偷窃的事谁愿意做?要不是家中实在揭不开锅,谁会铤而走险。”
  “不是督军府出台了几项政策,都是利于老百姓的事吗?怎么还会有揭不开锅的现象,我看是你们懒惰不想找营生做吧?”常净问出了自己的疑惑。
  “哼,都是那些歪嘴和尚念错了经。”后生说出了口,才知道失言,你在一个出家人面前骂和尚,不是成心给自己找麻烦嘛。常净鼻子一抽,哈哈一笑,说:“你看贫僧的嘴歪吗?”
  后生也笑了,摸着后脑勺说:“你的嘴正常,我是说县衙门的那些吸血鬼,就知道盘剥老百姓。”
  常净脸色一正,严肃地说:“这样的话少说,会给你带来灾祸的。以后别再干那偷偷摸摸的事,有困难直接来找我。你起来,跟我走!”
  后生战战兢兢跟在常净身后,来到僧房,常净取出昔日积攒的钱财,拿一些给了那后生,要他下山后,分给那些少吃没喝的老百姓,度过难关。后生感恩不尽,常净送他出了庙门。
  天林寺对面是个书院,常净目送他穿过书院的牌楼,出了半道亭。
  晨光透过松柏的缝隙照在书院的琉璃瓦上,金碧辉煌。书院以前是县里有钱人家子女读书的地方,后来,比较抠门的龙池执政唐晋民国时期,但他对教育格外慷慨,什么钱都可以省,唯独教育经费不可以省,他把办义务教育列入官员政绩考核的重要标准。用他的话就是,“世上万事都可省钱,止有出钱教子弟求学,是与自己后人积钱的法子。故此钱万万不可吝惜,纵然自家现时没有学生,也断不可出异言,要知学校是永远的,无论谁家将来必有子弟入学。况且花钱办教育是世上第一样积德之事,你们须以此理告人民知之。”此后,城里面就办起了完小,孩童们就不用跑远路来求学了,书院也就空闲下来,倒成了常净的练拳场地。
  这一年将近年关,常净抓紧时间巡山,因当地有过年点旺火、搭百业楼的习俗,柏叶是必不可少的。为防止人们砍柏叶而损伤柏树,他不得不每日巡山多次。他对这事还是以说教为主,远远地把人惊跑就算了。就是有逮住的,也是说几句,也就让他把砍下的柏叶拿走,但不准再来。
  城里有条街道也要搭建百业(柏叶)楼,为了搭得有气势,尽显街道的霸气,他们需要砍几棵柏树。他们以为常净好欺负,相约街道上会几招的就明目张胆的进了山。
  常净正在巡山,听到佛足崖下传来斧凿之声,他皱紧了眉头,迅速穿过塔林,三步并作两步沿着林间小路飞奔而下。几个后生正围着一棵古柏飞舞着斧头,这时,常净突然在崖壁的一块岩石上现身,冷风吹过,僧衣飘飘。只听他厉声喝止:“呔,住手!各位施主,这可不行。拿几枝柏叶不伤树可以,这样砍伐断然不行。”
  这几个人装聋作哑,依然我行我素。常净就走到他们跟前。
  一个小子不知利害,从常净身后偷袭,挥起手中劈斧就向常净后脑勺砍去,众人惊呼。那常净听得脑后有风声,就势一个下势转身回劈掌,就在劈斧从头顶走空的同时,那人已腾空朝后飞跌了出去,仰面朝天摔跌在一截柏树根下。常净头也不回,径直回了寺中。
  其他人围过来看那后生,一动不能动。他们慌忙七手八脚将那后生弄下卦宁山,急急回村,请人救治,医生们个个摇头。那小子滴米不进,人事不省。家人没有办法,只好备上厚礼,求常净开恩救治。
  无论他们怎样恳求,常净只是闭目趺坐,丝毫不加理睬。家里人万分焦急,看着人奄奄一息,只好再次筹集重礼,抬着伤者上山谢罪。常净长叹一声,站起身来给他解穴疗伤,但拒不收礼。
  此事传遍大街小巷,人们再也不敢上山砍伐柏树,更不敢觊觎寺院中的物品。
  这样,常净便清闲下来,时常下山到县城中转悠,有时还喝几盅小酒,管些闲事,完全不像修行之人。在此期间,他偷偷到广聚德看望爹娘,狐步云夫妻一再劝说他还俗,常净总是一笑置之。
  在山中,他寻访觉体禅师的足迹,寻求佛之源。龙池在山下修了一条晋汾公路,从省城通往汾州。常净沿着公路往东十几里,从柰林折向北行,过寺侧沟,上栢麓岗,八角宝塔惨不忍睹,迭式出檐。从外看,仅有两层,内里其实五层。只是塔梯毁坏严重,常净没有攀爬。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