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科学家们在火星上找到了液态水
作品名称:太空大营救 作者:远星汉 发布时间:2021-07-19 11:51:46 字数:3523
前面的章节已经说到,火星环境实地考察组的科学家们在赤道带的塔尔西斯高地上取得辉煌考察成绩以后,又乘坐五辆“火星漫游”小轿车飞往东边的水手峡谷进行考察。在水手峡谷的诺克提斯迷宫发现“诺克提斯迷宫”是一个巨大的以琉璃、水晶为主体的稀有矿物宝库。接着又在火星上最大的平原"乌托邦平原"进行了考察。之后,火星环境实地考察组的科学家们来到北方大平原。
北方大平原是火星北半球的广大平原,范围是北纬54.7度以北的广大地区,一般指不包含北极冠的平原地区。早在500多年以前的20世纪后期,地球西部的航天大国美利坚合众国就发射的“凤凰号火星探测器”就是在这里着陆。科学家们仔细观看了这个500多年以前人类向火星发射的第一个探测器。科学家们注意到了这个探测器保存的探测资料。探测资料记载:
美利坚合众国航空航天局“凤凰”火星着陆探测器于美利坚西部时间5月25日16时53分(北京时间5月26日7时53分)成功降落在火星北极附近区域。这是1976年以来首次有探测器采用有动力方式成功登陆火星。在7分钟下落过程中,探测器先是成功打开了降落伞,然后又启动制动火箭,时速从20400公里一路下降,最终用三条支腿实现了软着陆。着陆后,探测器很快完成了太阳能帆板展开以及立体相机和气象站支杆竖起等动作,并很快发回了用高分辨率成像科学实验仪相机拍摄到的“凤凰”乘降落伞下落的照片。3天后的5月28日,“凤凰”展开了它的机械臂。由于“火星侦察轨道器”通信出现了小的故障,机械臂展开被推迟了一天,并改用“奥德赛”轨道器来中继指令。经过两次试挖后,机械臂于6月6日挖起一铲火星土壤,并送入所携带的分析仪器中。
在以后的500多年里,科学家们对火星北方大平原已经进行了不断深入的探测和研究。现在科学家们可以在实地进行考察,以证实人类的探测资料的真实程度。
科学家们首先用“测绘三维激光扫描仪”对火星北半球进行扫描,得出关于北方大平原的准确资料,包括:
1、概貌:北方大平原中央为北极冠,周围环绕的就是北方大平原,再往外的平原大致可分成三区,七点钟方向的阿西达利亚平原、克里斯平原,三点钟和两点钟方向的伊希地平原、乌托邦平原,和十一点多方向的阿卡迪亚平原、亚马逊平原。有三个火山区:九点钟方向的塔尔西斯,一点钟方向的埃律西昂,和伊希地平原西边的大瑟提斯高原。四到六点钟方向的是阿拉伯高地。
2、地形:平原与高地的交界处的大部分为侵蚀地形,这些侵蚀地形如同被刻画般在高地边缘分布着交错的长条谷地,呈现桌山大片分布的地形。阿拉伯高地北缘,从克里斯平原往东依序为凯多尼亚桌山群、都特罗尼勒斯桌山群、普罗敦尼勒斯桌山群、尼罗瑟提斯桌山群。过了伊希地平原,喜美利亚高地北缘则有尼本席斯桌山群、艾奥利斯桌山群。
阿西达里亚平原位于塔尔西斯高原和阿拉伯高地之间,处在水手号峡谷和克里斯平原的北方。塔尔西斯高原坐落在火星赤道、水手峡谷的西边,是一个高9公里、宽3000公里的广大火山高原。它的名称来自地球西部古代经典《圣经》中一个位在已知世界极西处的地名。
科学家们从“测绘三维激光扫描仪”上显示的实地看到,塔尔西斯高原是个广大的高原地区,由中心往外围高度和缓降低,形似圆顶,不同年代的熔岩流层层广布在高原上,也有很多槽沟放射状地由中心向外围延伸,其中一道则裂成巨大的水手峡谷系统。高原上有多座火山,其中有五座火山尤为巨大。从太空往下看,塔尔西斯地区较周围明亮许多,并非玄武岩的深色,而是因为覆盖了一层薄薄的沙子,这些沙子是由尘暴带来,又因气压低而未能将其吹走所致。
关于塔尔西斯隆起的形成,早期科学家们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它是由底下的地函上升流抬升的;第二种说法则认为,是由喷发出的熔岩流不断层层累积的,而熔岩层层累积的重量会使地壳下弯、下沉。从后来的进一步探测研究,证明第二种说法是正确的。不过关于第一种说法的地函上升流理论,则有另一个理论是有道理的,那就是热柱的作用。热柱长期位于塔尔西斯下方,形成热点,它并非使地壳隆起,而是提供了充足的热能和岩浆,使塔尔西斯地区长期喷发,累积层层熔岩和槽沟,而不同时期的热点位置则形成各个火山。热柱是地函对流系统的一部分,而热柱对流的存在已经得到了证明。
塔尔西斯高原从诺亚纪开始喷发,不断累积增高,而在诺亚纪晚期水手峡谷在东侧形成,五座大火山则在亚马逊纪相继形成。
五座大火山是:位在塔尔西斯高原西北部的奥林帕斯山,是太阳系最高的山;位于塔尔西斯地区北方边缘的亚拔山,它是一个宽广却不高的火山;艾斯克雷尔斯山、帕弗尼斯山、阿尔西亚。
塔尔西斯高原的巨大尺寸对火星地质有很大的影响,如塔尔西斯周围环绕着放射状的槽沟;火星的另一端有另一个较小的隆起──阿拉伯台地,可能是因为塔尔西斯的重量而形成的,因为塔尔西斯的下沉会导致火星其他地方变形隆起;形成于晚诺亚纪的众多流水峡谷,也与这些地形特征有很大关连。而塔尔西斯火山群产生的熔岩流所释放的二氧化碳与水汽,是火星温暖潮湿的重要因素。有科学家计算出,塔尔西斯火山作用可能产生一个约1.5大气压、以二氧化碳为主的大气层,和覆盖平坦火星、120米厚的海洋,或是在真实地表的低地汇集一个数百米深的海洋。
阿西达里亚平原包含了著名的塞东尼亚区,这是火星北方大平原和南方陨击高原的交界处。科学家们发现,这里就是人类在21世纪之初通过探测器发现人脸的区域。在500多年里,人类围绕火星上发现人脸的问题炒得沸沸扬扬,现在科学家们通过实地观察,发现这里根本没有巨大的人脸,而是因为这里的地形地貌从地球上看有点像人脸。实际上,给地球上人类产生人脸的印象,是因为火星上的地形地貌在光线的折射下出现的视觉。由于人类固有的喜欢炒作的癖好,一部分科学家凭着视觉得出的判断就被炒作得火热。
科学家们来到克里斯平原。克里斯平原位于火星北半球,是一个塔尔西斯高原西侧靠近赤道的圆形平原,它的直径约1600公里,低于火星大地水准面约2.5公里。该平原也是一个撞击坑,且有类似月海的地质特征,例如皱脊。克里斯平原的水手峡谷是一个4000公里长、7公里深的大峡谷,它西起诺克提斯迷宫,东部经大片混沌地形再转北入克里斯平原。科学家们在这里发现了古代火星河流侵蚀的地表特征。
从塔尔西斯平原往克里斯平原的地形是一路下降。卡塞谷、迈亚谷和纳内迪谷是从塔尔西斯高原到克里斯平原经过的几个峡谷。往克里斯平原的东侧地势则是逐渐变高。阿瑞斯谷就是从克里斯平原东侧的高原流入。提尔谷和西穆德谷也是流入克里斯平原。科学家们注意到,多条古代河流遗迹出现在这里,这说明火星在古代确实有过液态水。有些地表特征甚至显示了火星古代的海岸线。而克里斯平原往火星北方大平原开口,因此克里斯平原在古代很可能是一个大型海湾。这也证实了人类在500多年里从探测资料判断火星存在液态水是正确的。
科学家们来到克里斯平原,克里斯平原也是火星北半球一个地跨赤道带和温带的平原。不过它比乌托邦平原要小得多。科学家们知道,500多年以前美利坚合众国发射的“海盗一号”探测器就是在这里着陆。由于海盗一号的登陆器与河道距离太远,因此并没有找到水流的相关地质特征,降落地底只找到火山岩特征。而另一探测器“火星探路者”则降落在阿瑞斯谷的末端,进入克里斯平原的入口处,那里是赤道附近。然而就是在那里发现了“贝壳类”物体。当时的科学家们对于这个贝壳类物体进行研究后,发现它的构造非常的特殊,并且两端是对称的,在火星自然的环境中形成这样新型的两端对称的石头,可能性并不大,但是这个发现也让科学家为之沸腾,在火星上发现了贝壳类的物体,这是不是就意味着火星上会有生命存在呢?毕竟整个图片太过于模糊,也有人认为这或许是一颗自然形成的奇怪石头,在人类的解读下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对于这个火星上的贝壳类物体到底是什么,当时的科学家们也无法得出结论。在以后的500年里,科学家们围绕这个“贝壳类”物体展开了反反复复的探测研究,到底没有得出准确的结论。现在火星环境实地考察组的科学家们来到了这里,科学家们看到,这里果然到处可以看到“贝壳类”物体,不过它们只是一种不常见的矿石,而根本不是地球上的贝壳。
科学家们继续在这里寻找,希望能够找到很像鲸鱼的物体。科学健康是想证实500年前美利坚合众国发射的“勇气号”探测器传回的一张照片,这张照片上有一个非常像鲸鱼的物体,正搁浅在一处滩头上面。这处地貌布满了沟壑,看上去像似曾经被流水冲刷过干涸了的景象。现在科学家们看到,那个很像鲸鱼的物体是一处干涸的凹陷地段,根本就不是什么鲸鱼。
但是科学家们也有令人惊喜的发现。科学家们通过钻探,发现这里地下数十米处有液态水水池。科学家们都欢呼起来,他们在火星上找到了液态水水池。